今天小編分享的互聯網經驗:在線音樂平台才是刀郎所寫的“一丘河”?,歡迎閱讀。
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BT 财經
近日,因為刀郎的新歌《羅刹海市》大火,在線音樂平台倍受關注。
8 月以來,騰訊音樂已經四連跌。特别是 8 月 1 日及 2 日,騰訊音樂港股股價跌幅分别為 2.21% 和 3.02%,最新數據顯示,騰訊音樂的港股市值約為 448.87 億港元,總市值約為 871.77 億港元。
而在更偏愛互聯網大廠的美股市場,騰訊音樂目前股價在 6.5 美元左右,相較于 2018 年末上市時 13 美元 /ADS 的發行價,騰訊音樂如今股價腰斬。美股市值為 111.63 億,比發行時的 213 億美元減少了 101.37 億美元(約合人民币 727.35 億元)。
與騰訊音樂一同被稱為 " 在線音樂雙雄 " 的網易雲音樂,最近日子也不好過。
截至發稿,網易雲音樂港股報收 77.05 港元,跌幅達到 2.96%,與一季報發出時的震蕩幅度接近。截至發稿,網易雲音樂總市值為 164.52 億港元,上市時總市值約為 425.90 億港元,已經蒸發近六成。丁磊創辦網易十年,依舊沒能探索出在線音樂賽道合理的商業模型。
有知名歌手表示,自己某位朋友也算是業内實力唱将,發新歌前與網易雲音樂及騰訊音樂聯系,寄出小樣後兩邊都給出了願意合作的回復,問題卡在了版權購買費用上。
兩邊給出的版權購買費用大體一致,基本上都不高。幾萬塊錢的版權費還不夠歌手自己制作歌曲專輯的費用,假如歌手同意籤約,不僅不掙錢,還要倒賠 10 萬左右的制作費,才能滿足在平台發布歌曲的要求,等于歌手得自掏腰包補貼平台來發歌。
刀郎新歌《羅刹海市》中有一句頗具諷刺意味的歌詞:" 只為那有一條一丘河,河水流過苟苟營…… " 暗指音樂圈内的一些人或事是一丘之貉,放在在線音樂平台上也不為過。
華語音樂常年被诟病缺乏新意,老套陳舊,爆料人稱,網易雲音樂與騰訊音樂作為頭部平台的不作為甚至負作用,就是現在歌壇出現怪現象的一個重要原因。既沒能改善用戶體驗,又沒有在資本市場讨得好處,在線音樂賽道,真的還有新故事可講嗎?
假上漲,真回落
2023 年一季報,騰訊音樂與網易雲音樂都有着看似光鮮的表面。
據騰訊音樂财報披露,1 至 3 月其營收達 70.0 億元,同比增長 5.4%,終于結束了 2021 年四季度以來的連續五次下跌,将營收帶回正增長區間。歸屬于騰訊音樂股東的淨利潤為 11.5 億元(1.67 億美元),同比增長 88.5%。
反觀網易雲音樂,雲村一季度 MAU(月活用戶)穩步增長,實現營收 250 億元,淨利潤同比增長 49%。得益于用戶付費意願提升,網易雲音樂的毛利率更在同比和環比上迎來大幅提升,分别從 12.2%、17.8% 上漲到 22.4%。
但在硬币另一面,文娛商業觀察家蔣華表示,騰訊音樂與網易雲音樂的營收曲線都沒有真正邁回上探階段。
于騰訊音樂而言,一季度營收比起 2022 年四季度營收是下降的,環比下滑幅度為 5.67%,近三年來單季度營收最高的 2021 年 Q2 營收衝破了 80 億,縱覽 2021 年一季度至今,9 個報告期内,騰訊音樂今年一季度的收入只能排在倒數第三。
而對網易雲音樂來說,2023 年一季度是它上市以來首個季度雙降。去年 Q1 營收 21 億元,同比及環比增長幅度分别為 38.6% 和 24%,到了今年,網易雲音樂營收同比下滑 5.2%,環比下滑 16.7%。蔣華分析認為:" 受此影響,網易雲音樂實現盈利的時間點或将被再次推遲。"
更嚴峻的是,盡管騰訊音樂 " 報喜不報憂 " 地表示 " 在線音樂收入增長強勁,并在本季度首次追平社交娛樂服務收入 ",但真實的情況,是曾經的 " 奶牛業務 " 社交服務收入規模正持續萎縮,在線音樂不得不扛起大梁。
截至 2023 年 3 月 31 日,騰訊音樂在線音樂服務收入 35 億元,漲幅為 33.8%;其中在線音樂訂閱收入達到 26 億元,同比增長達 30.4%;付費用戶數量同比提升 17.7%,達到 9440 萬。社交娛樂方面卻不盡如人意,一季度社交娛樂服務和其他服務收入下降 13% 至 35 億元,移動月活用戶同比減少 16%,剩餘 1.36 億人。
長期關注大文娛賽道的投資人常容表示,社交娛樂收入下降的不止騰訊音樂,好兄弟網易雲音樂在這方面也同它有着非凡默契。" 網易雲在财報裡說了一樣的話,只不過說得更雲淡風輕,提了一嘴‘本季度雲音樂社交娛樂服務淨收入有所下降’就過去了。"
無論對資本市場還是對企業自身,此消彼長都不是件好接受的事,只不過現在來看,騰訊音樂和網易雲音樂都有些束手無策。
" 社交娛樂的收入主要來自于秀場直播、K 歌會員打賞及廣告收入。秀場直播主要面對公會,實行打賞抽成模式,平台在早期還具有一定地位優勢,但随着短視頻平台進來分市場,秀場直播競争更加激烈,打開率更低、占用時長更短的騰訊音樂和網易雲音樂顯得越發弱勢,當前仍處于調整期。"
既欺負歌手,又壓榨用戶
2023 年,盈利造血的壓力平攤在每個大廠頭上,但生意畢竟不能做一錘子買賣,賺錢固然重要,可持續賺錢才有故事可講,在這一點上,騰訊音樂和網易雲音樂似乎都還在摸索。
對于平台型企業來說,掙錢掙的是兩頭錢,一頭是歌手,一頭是用戶。就像開頭提到的案例,在線音樂平台與發歌方是博弈關系,背靠大公司好廠牌的歌手擁有足夠話語權,名氣大如周傑倫,騰訊音樂和網易雲音樂往往雙手捧錢談合作。
不過在中腰部歌手看來,以上兩家企業都是徹頭徹尾的 " 吸血鬼 "。
歌手劉一辛年初時就在自己微博開炮,表示歌曲在平台上播放量有 95 萬,原本以為可以掙很多錢,查看後台數據後才發現只賺了 623 元," 這些收入,也就夠我點一個禮拜外賣吧。"
而且哪怕騰訊音樂與網易雲音樂願意支付高額版權費,這筆費用也不一定能落到創作者頭上。
常容列了個數據," 鵝廠豬廠搶版權搶得最兇的時候,環球音樂、華納音樂、索尼音樂娛樂能拿走中國市場接近 60% 的營收,當時它們名下的歌曲總數,最多只占國内總曲庫的 10% 左右。搞藝術不是蓋樓,不是錢砸得多一定出效果,小人物的小眾歌曲質量未必就差,但目前國内平台的做法就是完全舍棄了他們。"
随着 2021 年市場監管總局責令解除網絡音樂獨家版權,被大公司綁架的情況确有減少,但絕大多數從業者依然是艱難存活。
據了解," 保底金 + 實際使用量抽成 " 的模式僅出現在頭部音樂人,中腰部還是以直接的抽成模式為主。音樂人鲸魚馬戲團入駐四年時歌曲總播放量達 3000 萬,提現收入僅 700 餘元,萬次播放收益不到 3 毛。
歌手收入不漲,版權費用降低,多出來的利潤去了哪裡?是用于改善用戶體驗了嗎?答案是否定的。
作為曾經的版權霸主,失去獨家版權後的騰訊音樂,不得不把球抛回網易雲手裡,令騰訊振奮又令用戶失望的是,網易雲并沒有抓住這次機會。
2022 年 10 月,網易雲音樂推出黑膠 SVIP,增加了杜比全景聲、付費專輯免費聽等權益,單月購買定價 40 元,連續包月 28 元,已購買過黑膠 VIP 的用戶再付 18 元可直接更新。可以對比的是,一直被诟病 " 漲價太高吃相難看 " 的愛奇藝,黃金 VIP 連續包月價格為 25 元,騰訊視頻超級 VIP 連續包月價格為 30 元,優酷 VIP 連續包月價格為 25 元
一時間,網易雲音樂的會員價惹來大量争議,不少網友表示:" 新推出的 SVIP 根本沒有增加權益,反倒稀釋了很多原有的 VIP 權益,像杜比全景聲這樣的效果本來就該配在會員服務裡,聽音樂才多長時間,買視頻網站會員劃算得多!"
在線音樂還有戲嗎
其實在社交娛樂遭受衝擊時,騰訊音樂一度把重點放在了 TME Live 上。2022 年,TME live 聯合視頻号推出周傑倫重映演唱會,招到百事可樂贊助的同時,官方店鋪銷售額也突破千萬。相信大多數人也還記得,去年居家期間,羅大佑、崔健、孫燕姿等演唱會的刷屏盛況。
聲量流量俱收的靓麗成績下,是微薄的盈利。
業内人士透露,2020 年 TME live 推出的五月天 " 突然好想你 " 線上演唱會光制作成本就高達 1500 萬,與線下演唱會支出基本持平。随着封控解開,線下演出市場回暖,TME Live 的線上演唱會失去了大部分魅力。
中國演出行業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五一小長假期間全國營業性演出共有 31050 場,票房收入 15.19 億元,觀眾人數 865.49 萬人次," 報復性觀演 " 現象突出。TME Live 雖然及時轉向了音樂節和 livehouse 演出,但面對積澱已久的草莓音樂節、迷笛音樂節星巢秘境等現場演出品牌,騰訊音樂的競争力被進一步削弱,中小型演出帶來的收益,顯然也不夠性感。
此外,聽眾們對單一音樂平台的偏愛也在降低。
根據易觀千帆《2022 年中國在線音樂市場年度綜合分析》報告,2022 年 1 月,全部移動音樂用戶人均單日啟動次數為 4.2 次,同比下降 21%;全部移動音樂用戶人均單日使用時長為 21 分鍾,同比下降 21%。
在 " 滿足耳朵 " 這件事上,Z 世代用戶擁有了更多選擇。愛熱鬧的有短視頻如抖音快手,愛内容的有中長視頻如 B 站,愛小眾的有播客或有聲書,專注細分賽道的小宇宙和喜馬拉雅今年頻繁被看作投資好标的,更有不少蘋果用戶在各處呼喊,"Spotify 比市面上大多數聽歌平台香多了。"
丁磊曾經說過:" 網易雲音樂害怕的可能并不是短視頻的衝擊,而是人們失去對音樂的熱愛。" 宇宙級大廠字節跳動布局汽水音樂,證明了資本市場相信人們的愛不會消散,只會分攤,愛音樂的人會一直愛音樂,問題就在于,騰訊音樂與網易雲音樂是否甘願只賺 " 發燒友 " 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