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互聯網經驗:小米官方怒怼餘承東「龍骨轉軸」抄襲華為言論,希望其不要再抹黑同行,歡迎閱讀。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12 月 12 日,小米公司發言人在微博就此前華為餘承東針對小米龍骨轉軸技術的言論進行回應。
聲明稱," 近日,餘承東先生無端針對我司「龍骨轉軸」技術發布不實言論,請餘承東先生遵循 " 科學與嚴謹 " 的基本規則,請勿再抹黑同行、誤導公眾。"
事件的起因是,此前在 12 月 9 日華為花粉年會上,華為常務董事長、終端 BG CEO、智能汽車解決方案 BU 董事長 餘承東公開表示:" 中國不是太尊重資產權,大家直接抄襲,抄襲完了還編成自己的名字,我們是雙旋水滴鉸鏈,人家編名叫龍骨。龍實際上根本不存在的,他們各種各樣的名字,稍微做點修改,(就成了)他自己的。"
雖然,此番言論餘承東并沒直接點名小米公司,但是「龍骨」、「雙旋水滴鉸鏈」等關鍵詞的指向性卻很明顯。内涵小米的龍骨轉軸沒有技術含量,屬于拿來主義,通過抄襲華為的技術,再稍加改名就成自己的了。随後,小米便在今日針對該事件官方發布聲明。
據小米官方頁面顯示,龍骨轉軸在小米旗艦折疊屏手機小米 MIX Fold3 上首發,產品采用 3 級連杆設計,使用 1800MPa 超級鋼和高耐磨碳陶鋼,支持 50 萬次德國萊茵 T Ü V 折疊無憂認證,可在 45 ° 至 135 ° 自由懸停。
小米公司發言人在微博聲明中表示:" 無論是設計思路,還是機械結構,小米自研的「龍骨轉軸」與餘承東先生所宣稱的所謂「雙旋水滴鉸鏈」,都完全不同。經研讀餘承東先生所屬公司傳播的技術資料和已公開專利資料,并經實際拆解驗證,所謂「雙旋水滴鉸鏈」采用的是 "2 級杆組、3 構件 4 低副 " 設計方案,而小米自研的「龍骨轉軸」機械結構則采用創新的 "3 級杆組、5 構件 7 低副 " 設計。"
目前,鉸鏈技術主要有三種形态:U 型、球棒型和水滴型。U 型雖然結構簡單,但無法實現輕薄機身;球棒型在 U 型的基礎上進行了優化,雖然重量有所下降,但折痕較為明顯;水滴型可以兼顧重量和折痕形态,但設計難度較大,且成本較高。
華為 Mate X2 于 2021 年發布,其在行業内首次實現了真正的無縫設計,攻克了技術難關。在華為 Mate X3 的發布會上,餘承東曾表示:" 華為在折疊屏領網域擁有許多獨家專利技術,我們的國内同行們免費使用了這些技術,但他們沒有支付專利費。我們國内對知識產權的尊重不夠,而國外的同行們不好意思抄襲我們。"
此外,小米還就知識產權的争議進行了回應,小米公司發言人在微博聲明:" 小米自研「龍骨轉軸」于 2020 年 9 月 18 日申請專利,并于 2021 年 1 月 5 日獲得專利授權,2023 年 8 月于 Xiaomi MIX Fold 3 上首發應用。而餘承東先生宣稱的所謂「雙旋水滴鉸鏈」,于 2019 年 12 月 13 日申請專利,2021 年 6 月 18 日才公開。由此可知,餘承東先生的言論,完全不符合事實。"
之所以華為與小米會在鉸鏈技術上引發口水戰,一方面原因是該技術為折疊屏手機的核心技術,是決定一款折疊屏手機物理開合能力優劣的核心能力,其中包括螢幕折疊次數、折痕深淺以及輕薄程度等關鍵因素,這也是決定用戶體驗和購買決策的主要因素之一。另一方面,鉸鏈技術的研發門檻與難度較高,通常會被手機廠商作為宣傳的重點,技術護城河之一,間接突顯手機廠商的技術實力。
在此事件發生之前,11 月底,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雷軍在回到母校武漢大學的演講中,就對網絡上 " 小米就是組裝廠,小米研發投入少,小米沒有核心技術 " 等言論進行了回應,并列舉詳細的數據予以澄清。
針對本次小米聲明,钛媒體 App 也向華為方面進行了求證,截止發稿前,華為相關士表示還在内部确認中。以下為小米公司發言人長微博完整内容。(本文首發钛媒體 App 作者 / 吳泓磊 編輯 / 鍾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