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賽力斯張興海:走好“軟體定義汽車”的發展之路,歡迎閱讀。
"AITO 問界從 0 到 1 的突破,歷時 15 個月,成為最快完成十萬輛下線的新能源品牌,靠的是賽力斯與華為,汽車與科技的密切合作。雙方在探索從沒有人走過的道路上,堅定不移。" 在 AITO 問界第 10 萬輛下線儀式上,賽力斯集團董事長(創始人)張興海面對記者的采訪堅定的說道。
談及賽力斯與華為的合作關系,張興海強調賽力斯是華為最穩固、最可靠、最深度的合作夥伴。雙方的跨界合作是化學反應,這種正确的方向帶來了指數型的表現。華為常務董事、終端 BG CEO、智能汽車解決方案 BU CEO 餘承東也表示:" 華為跟賽力斯的合作是長期的,堅定不移的。雙方需要磨合,但是通過合作,雙方能夠跑得更快。"
回顧賽力斯與華為的跨界業務合作,張興海認為這是軟體定義汽車時代下,順勢而為的雙方奔赴。餘承東也表示,華為和賽力斯在一起,能更好地活下來。
軟體定義汽車,滿足用戶所需
在新的歷史時代," 軟體定義汽車 " 已是大勢所趨。在張興海看來,軟體定義汽車的核心是基于用戶,要通過技術來實現和滿足用戶的體驗。場景定義功能,利用軟體定義場景,來滿足用戶的用車需求。而軟體背後的支撐是數據,數據需要在研、產、供、銷、服中產生,覆蓋了從產品論證、定義,到用戶服務的全過程,只有擅長軟體與硬體的公司跨界合作,彼此發揮長板效應,才能打造出真正全面滿足用戶需求的智能汽車。基于此,賽力斯汽車與華為乘勢而為的走到了一起。
自 2021 年開展聯合業務合作伊始,兩年多來,雙方在合作過程中真正實現了優勢互補、緊密溝通、快速決策,最大化發揮各自的技術優勢和經驗,打造出 AITO 問界這一中國智能電動汽車頭部品牌,并取得了階段性的成功。
創新研發驅動企業發展
如今的新能源汽車行業,對創新研發的投入逐漸變成新勢力車企 " 秀肌肉 " 的重要指标。在張興海看來,新能源汽車賽道是一場馬拉松,是重資產、長周期投入,最後一定是技術創新以及智能化的比拼。多年來,賽力斯堅持創新驅動,如果沒有創新,驅動不了企業發展。
因此,在過去幾年,賽力斯在新能源汽車領網域的投入已經超過 200 億元,AITO 問界研發投入累計超過 120 億元。目前,依托高強度的研發投入,賽力斯在三電技術、增程技術、電子電氣架構和 DE-i 超級電驅智能技術平台方面處于領先地位,為純電和增程式智能電動汽車雙重路徑奠定了技術基礎。
同時,賽力斯用 20 年的造車經驗和整車實力,依托于兩江智慧工廠,積極探索出 " 四位一體 " 的智能制造架構:一硬 + 一軟 + 一網 + 一平台,實現研、產、供、銷、服全價值鏈覆蓋和廠區全流程智慧運營。并結合華為對用戶需求的深刻洞察,給用戶帶去了前所未有的服務體驗。
重慶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黨組成員江敦濤表示,在如此激烈的競争環境下,賽力斯展現了強勁的韌性,布局新能源汽車賽道,與華為共同謀劃,打造出高端車型,實現產品提檔更新,塑造了市場的期待和用戶的認可。
在產品陣容層面,目前,已經推出 AITO 問界 M5、M7、M5 純電版。此外,首款搭載 HUAWEI ADS 2.0 高階智能駕駛系統車型,問界 M5 系列智駕版也正式下線,同時,基于新平台打造的全新旗艦車型 AITO 問界 M9,也即将于 2023 年第四季度正式亮相上市。
全心全意為用戶服務
如今,AITO 問界品牌已經在用戶中形成了 " 高端、智能 " 的形象,除了賽力斯與華為的強強聯合,各自發揮長板優勢之外,憑借兩個企業的基因和文化碰撞,產生超越預期的化學反應,才誕生了一系列成功的產品。
賽力斯成立 37 年以來,始終把 " 堅持創新驅動,堅持長期主義,堅持商業成功 " 這 " 三個堅持 " 作為賽力斯的發展原則。依靠 " 三個堅持 ",賽力斯實現了從刀耕火種式的生產到智能制造和質量自動化的躍遷;實現了從汽車零部件,到汽車整車,到智能電動汽車的躍遷。
過去一年,賽力斯實現了新能源汽車業務從 0-1 的突破,要實現從 1 到 N 的加速發展,無疑面臨更多的挑戰。面對下半年的突圍戰,張興海積極應對,他認為,首先要通過持續提升銷量,提升經營質量和創新商業模式來扭轉被動局面。其次,持續做好現有車型迭代演進,提升產品體驗,為用戶提供超越預期的智慧電動汽車出行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