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李想還是不認栽,歡迎閱讀。
文 | 藍媒匯,作者 | 陶然,編輯 | 魏曉
李想終于又喘氣兒了。
三月,MEGA 在 " 叫好 " 和 " 叫座 " 兩條路上同步翻車把李想煩得夠嗆:車像棺材、定價太高、大定數量也不敢提。煩到這位社媒嘴仗向馬斯克看齊的 CEO,七天沒發哪怕一條微博,上次更新還要倒回到 MEGA 發布會後的轉發采訪。
昨天,李想終于在朋友圈似是而非地寫下一句話:無論多麼難,都不能變成【達斯 - 維達】
GPT-4(Copilot GPT)是這麼理解這句話的:
原句中對 MEGA 只字未提,話裡話外的意思,如果外界不知道達斯 - 維達這個角色的含義,就不會懂李廠長的堅持。
而在今天(2024 年 3 月 11 日),理想 MEGA 正式開啟交付,李想又在朋友圈放出一段文字:
和在微博上嘴仗不能輸一樣,造車方面的不妥協,對李想來說也是個原則性問題:首先,我是好的,我不想變壞。其次,MEGA 并不是產品的問題,市場不認是有人在黑我。最後,我要反擊了,你們怕不怕。
何小鵬、餘承東、傅盛和羅永浩分别在評論中表示了支持。
技能冷卻一周,李廠長的反擊開始了。
" 翻車 "
客觀來說,理想已經把 MEGA 搞砸了。
自打 3 月 1 号新車發布會結束,關于 MEGA 的負面讨論就沒停過。
首先是外觀設計:從 MEGA 亮相開始,社媒上的負面評價就始終處于擴散狀态。最開始只是嫌這車前臉太工業,不符合主流審美,抽象的低風阻設計多少帶着點後現代。之後,好事者拍了張地庫并排停着幾輛 MEGA 的照片,黑灰色方形長尾配上低飽和度色調讓氣氛轉瞬變得陰間。對于一輛主打家庭定位的七座車來說,這樣的輿論無疑非常不利,誰家不想圖個好彩頭。
其次是價格問題:MEGA 定價高達 55.98 萬元,算上保險購置稅等一些閒雜費用落地直奔 60 萬 +。橫向對比懂車帝給出的 MPV 車型銷量排行及配置,不難發現所有這些可選冰箱彩色電視機大沙發的車型中,MEGA 基本是最貴的,也是唯一一口價、沒得談的。
統一高價顯然超出了部分消費者的預期,進而導致了購買決策受到影響。消息稱 MEGA 大定訂單沒能破萬,小定轉大定的數量有限,上市 72 小時大定約 3218 台,而整體退訂量卻高達 10297 台。
截止目前,官方暫未證實該消息。但對比過去李想風風火火的招搖,MEGA 銷售量不及預期大約已是板上釘釘。
實際上 , 這車從宣發開始就被車圈廣為議論,但當時的話題除了理想第一款純電之外,大多集中在外觀設計:第三方渲染圖流出,李想回應稱 " 真設計成這鳥樣,就把設計團隊幹掉,順便自己跳樓 "。但等到 MEGA 上市以後,網友發現效果圖和實車外觀基本一致,懂流量的李想用自家 GPT 做了個跳樓視頻,順帶又蹭了一波大模型熱點。
從雞湯文高呼學習華為,到拿研發拿成本怼友商甚至跨行教做人,李想把輿論場玩得平步青雲,卻沒算到高位蹦迪翻車後,輿論自然即刻反噬。
以至于誇下海口的 "50 萬元以上汽車銷量第一名 ",到現在都凹不出一份口徑合理的正經榜單。
實用可以,别走極端
五六十萬的車,該要面子還是裡子?
李想首先排除了一個錯誤選項:面子。
MEGA 這車的問題出在哪,陰間濾鏡顯然不是原罪。打一開始,理想對 MEGA 的設計重點就不在顏值上——官宣實車圖那天,李廠長微博只寫了一句話:猜風阻系數吧。
為了降能耗拼續航,新能源賽道卷風阻系數還算常見,小米那場技術發布會雷軍也專門把車身風阻特别是激光雷達單拎出來,跟競品比了半天。
但如果把對比範圍擴大到 MPV 或者說豪華車、商務車、家庭用車,不提什麼大座艙或者冰箱彩色電視機大沙發先說風阻,觀感上多少有些奇怪:又不是造賽車,大型 MPV 要什麼風阻?
哦,因為它是純電,不巧還是理想汽車的第一款純電。
續航和電池成本一直是純電賽道的限速器,理想第一套純電方案就用在 MEGA 這種尺寸的車上,顯然進一步放大了兩個問題的存在感。
如果說電池成本高導致純電車型初購價格較高不可避免,怪不到 MPV 車型頭上還可以理解,那另一項續航焦慮,對于這款主打家庭概念的中長途旅行車來說,幾乎是一個完整暴露在外的弱點。
MEGA 城市通勤基本不太可能有人開,使用頻率較高的場景大多建立在長途出行和高速方面,跑長途 " 等 " 的這個過程很煩想必車主都有體會,尤其對純電車型,需要等的除了充電過程之外,還要先等到服務區有空餘的充電樁騰出位置,第二排的老板願意等嗎?黃金周一家子等得滿意嗎?都不好說。
理想在續航、補能這邊當然也下了功夫:與寧德時代聯合開發 5C 快充電池,800V 高壓平台落地應用,從去年開始在高速服務區興建了超過 300 座 5C 超充站,今年計劃擴充到 2000 座,未來超過 5000 個直營 5C 充電站将覆蓋全國 95% 的高速和重要國道,采用加盟模式的充電站也會于今年大規模落地。
可一旦考慮實際用車場景," 等 " 這個問題依然難以忽視。而選擇用極端設計降低風阻耗能,換取續航的提升,代價就是這車從外觀上并沒有什麼面子可言。
再說說裡子:報道稱,部分小定用戶對于實車的感受是 " 質感與定價不符 ",具體表現為内飾缺乏高級感、座椅縫線和空調出風口等地方做工粗糙等一個又一個的 " 小傷 ",缺乏豪華車應有高級感的同時,這類小傷在長途出行中很可能時常會影響用戶體驗。
李想本人是信奉 " 實用主義 " 的那一派,造車之初,為了解決續航焦慮同時降低電池等部件成本,他堅持推進增程式路線,公司去年憑借 L 系列三款車型 37.6 萬輛的年交付,做到了 30 萬元以上 SUV 和 30 萬元以上新能源車雙料銷冠。L 系列從外觀到内飾高度相似,也有些類似日本車企當年那種零件互用的降本邏輯。
業績同樣好看:2023 年 Q4,理想汽車營收 417.3 億元人民币,環比增長 20.3%;淨利潤達到人民币 57.5 億元,同比暴漲 2068.2%,環比增長 104.5%;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為人民币 172.9 億元,同比去年上升 251.1%。
但五六十萬的豪華車,無論商用還是家用,似乎都該有設計上的進一步升格:一輛花瓶車,得開出去有面子,像奔馳 C,像 718,至少它們金玉其外;一輛家用車,得有裡子,質感要夠,堆料要足,舒适安全。
而對于一輛定價小六十萬的高端家用 / 商用車,面子和裡子缺一不可的道理并不復雜。顯然,MEGA 在這兩方面,做得都不是那麼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