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教育經驗:研究生一作發Science,申請讀博沒成功?,歡迎閱讀。
研究生一作論文投中 Science,和申請博士的時間僅僅相差了一個月,就錯過了自己碩導所在部門的博士招生 ......科研路上充滿了意外,不過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通訊作者李潤偉(中)、胡本林(左 高亮的碩導)、與第一作者高亮
8 月 4 日,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柔性磁電功能材料與器件團隊在國際學術雜志 Science 上發表了題為 "Intrinsically elastic polymer ferroelectric by precise slight crosslinking" 的研究文章,研究開辟了全新的學科方向——彈性鐵電材料。
這篇論文的第一作者高亮,是寧波材料所和中科大納米學院合培生,雖無法讀博,但是她目前以研究助理的角色,加入到了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柔性磁電功能材料與器件團隊中。
東南大學熊仁根教授(國際知名鐵電材料專家) 受邀在同期的 Science 期刊 PERSPECTIVE 專欄發表評論文章對成果進行了高度評價,認為這是一個突破性的工作,開辟了 " 彈性鐵電 " 這一全新的學科,并展望了彈性鐵電材料可能的應用場景和未來的發展方向。
《科學》期刊審稿人評價稱,這項研究工作 " 絕對令人驚嘆,毫無疑問是本領網域的一個裡程碑。鑑于在彈性體和鐵電體兩個領網域都有廣泛的吸引力,本工作毫無疑問值得發表,尤其是用了一個非同尋常且極其震撼的設計策略 "。
高亮展示彈性鐵電材料
科研路上,充滿了意外
1.中國博士生一次意外事故,幫數千萬人摘掉眼鏡
杜德濤是中科大的校友,1993 年,他進入了美國密歇根大學超快光學科學中心穆魯實驗室攻讀博士讀博。
在某個做實驗的日子,杜德濤不小心摘掉了護目鏡,當時他被一束激光反射到了右眼,受傷之後他立即前往醫院治療。住院醫師為其做了傷勢評估,發現激光在他網膜中心留下了圓又小的燒傷,堪稱精确。萬幸光束能量不強,杜德濤的視網膜灼傷很快就恢復了。
不過,這個情況用當時臨床使用的其他激光都難以達到。也因此,研究團隊注意到了激光對臨床應用的價值,飛秒激光 LASIK 手術就此萌芽,迄今惠及了 2400 萬近視患者。
杜德濤 圖源:金鵝獎官網
之後杜德濤陸續換了幾個職業方向,直到近年他和幾個博士同學走上了創業之路,成立了專注于自動駕駛激光雷達的睿镞科技。而穆魯也欣然接受了杜德濤的邀請,成為該公司的科學委員會主席。
2. 讀博 2 個月有意外發現,随後發了 2 篇頂刊
25 歲的博士生劉孝猛,在 2018 年時,正在着手于導師姚軍給他的一個嘗試性課題 " 測量一種蛋白質納米線的導電性 ",期間他忘記了給器件施加偏壓,可是蛋白質納米線裝置卻發出了電信号!
有了這個發現,導師也興奮不已,鼓勵他繼續跟進,再後來就有了 2020 年 2 月 17 日在《自然》雜志發表的這篇論文。馬薩諸塞大學安姆斯特分校博士研究生劉孝猛為該論文第一作者,姚軍助理教授為論文通訊作者。
姚軍感嘆道:"挑戰傳統的認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幾經波折後,好在最後還是通過了論文審核。我希望這領網域有長足的發展,并且未來能看見空氣發電技術能應用到不同的方向。期待有更多研究者在未來研究中可以提高轉換效率、降低材料和制備成本,開發出各種集成方案。"
圖丨姚軍(右)與劉孝猛 iu, X., Gao, H., Ward, J.E. et al. Power generation from ambient humidity using protein nanowires. Nature 578, 550 – 554 ( 2020 ) .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0-2010-9
姚軍本科和碩士畢業于復旦大學,并在美國萊斯大學應用物理學專業獲得博士學位。在哈佛大學化學與化學生物學系進行了博士後研究後,姚軍加入馬薩諸塞大學安姆斯特分校電子和計算機工程系擔任助理教授。他先後獲得了獲得美國自然科學基金早期職業生涯獎,馬薩諸塞大學工學院傑出青年教授以及斯隆研究獎等獎項。
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時而意外的選擇,可能就會有出其不意的收獲 ~ 科研路上,有失也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