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 現在的機票,怎麼比廁紙還薄?,歡迎閱讀。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Vista 氫商業,作者:嘴嘴,編輯:橘總,原文标題:《" 還沒過安檢票上的字都快磨沒了 ",比外賣小票還劣質的機票讓打工人無語了》,題圖來源:AI 生成
液體,在 2024 年,變成了一個形容詞。
從物理狀态變成了形容某個產品質量太差、乃至一用就軟的互聯網新詞,比如今年走在風口浪尖上的外賣黑色液體勺,與國潮少女打包盒一起成為當代廉價外賣生活的表征;
機票也開始走向牛頓流體系,越來越多網友發現:" 現在的機票怎麼比廁紙還薄?"
花大幾百留下的唯一紙質見證,結果到手發現,原本的彩色硬卡紙變成了一張比 a4 紙簡陋、比超市小票還寒酸的透光紙,拿在手裡稍不注意可能就弄壞。液體機票和液體勺一樣默默闡述着打工人的廉價生活。
臨近 2024 年年末,牛頓見了這透光液體機票,半夜都得起身拍拍棺材板,嘀咕道:" 詐騙,都是詐騙。"
越來越薄的機票," 一拿就軟,一戳就破 "
很難說清,第一個收藏機票的手藝人是誰。
傳統的機票五顏六色有着航司标志和出行信息,小小紙張有人用完就扔的同時,也有很多人成為民間機票收藏家。當有人曬出厚厚一疊機票起碼透露出 3 個信息:
這個人會收藏東西、有點舍得花錢以及可能去過不少地方。後兩者助力機票超越一眾票據,成為财力和眼界的雙重見證,于是 " 曬機票 " 成為一種特有的互聯網行為。
本着一張機票幾百幾千,一次旅遊幾千幾萬,作為打工人精裝修人生的一部分,一張拿在手裡的機票代表沉甸甸的幸福。于是,機票就有了必須存在的理由,如今一張薄到發光的機票像是一擊重錘," 從開始就敲破我對旅行的美好幻想:1000 塊連精致的朋友圈都買不到了。"
但實際上,不是機票越來越寒酸,事實上的機票早就退出歷史舞台。現在我們手上這張越來越薄的熱敏紙,準确的來說是 " 登機牌 "。
時間回到二十多年前,你出行時可以看到三張不同的紙:機票、行程單、登機牌。機票是一份檔案或電子記錄,主要用來證明你的證明購票行為,相當于你與航空公司籤的一個合同;登機牌則是你乘坐飛機前需出示的許可證。
2004 年,民航局停止發售紙質機票,如今 " 真正的機票 " 化身為一串電子号碼 e-Ticket(ETKT)。就像是火車票也成為時代眼淚一樣,機票也早就 " 不存在 " 了。
如今你坐火車還能拿到手的紙張,藍色的是報銷憑證,白色的是行程信息提示單,今年 11 月開始試用電子報銷憑證,指不定哪天那張藍色卡片你也見不着了。也就是說,你每次到機場值機後拿到的那張紙,無論軟硬,其實都是登機牌,只不過被習慣性地叫做機票。
在這股消逝的機票洪流中,越來越多打工人發現,如今的登機牌實在太寒酸了。從前的登機牌拿在手裡最起碼有點質感有點份量,現在的登機牌變成熱敏紙,顏色走黑白色系,一戳就破、一拿就軟。
" 硬币扔在水裡還能聽個響聲,我花錢買張登機牌拿在手裡卻像是在讨飯。" 有人說登機牌像是加大版電影票,有些進入收藏夾的電影票聽了都搖頭," 咱早就跻身藝術界了 ";
也有人說登機牌像是外賣袋上那張挂着的飄零小票,就像入飯即彎的外賣塑料勺,登機小票可能在安檢前就被蹂躏地面目全非。
雖然登機牌各有各的奇怪,但在其誕生之初,還是有一個标準尺寸。1890 年,美國統計學家赫爾曼 · 何樂禮(Herman Hollerith)發明第一張用于存儲人口普查信息的打孔卡(也就是後來的 IBM 打孔卡)時,選取了和當時 1 美元紙币相同的尺寸,後來這套打孔卡系統被應用到很多行業,比如航空,早期的登機牌就是 IBM 打孔卡的大小。
第一财經采訪在機場地面服務科工作多年的王雯時得知,登機牌設計成這樣的尺寸,還因為 " 太小容易丢失,我們希望登機牌有被抓在手裡的感覺,小登機牌乘客可能不會在意,還需要考慮到老年乘客,登機牌變小之後字體也會變小。另外機場是需要留存登機牌的副券,小的登機牌對工作人員也不方便。"
但如今,比電影票簡陋,比小票單薄,花最多錢買的登機牌偏偏最寒酸," 明明可以直接給我張 A4 紙,卻還施舍了一張登機牌 "。
看着網友的吐槽,歐洲留子表示 " 請珍惜這液體紙吧,如果你乘坐歐洲最大的廉價航空公司瑞安的部分班機,想感受這份廉價,還得再花 20 歐。" 這時候你再看看這張液體透光登機牌,薄如蟬翼也成了極致性感。
就這樣,如何獲得一張體面的登機牌成為互聯網顯學。
浏覽 800 篇攻略後,我學到的不全面成果是:如果使用自助值機台有較大可能會得到液體登機牌,但去人工櫃台就有較大可能性收獲硬卡紙。
" 較大可能 " 意味着打工人想要得到一張體面登機牌,宛如找到薛定谔的貓。比如曾有網友指出,你若是在廣州白雲機場起飛,那麼情況就相反。但還有網友指出,白雲機場的東航和廈航情況也不一樣。
總之,看機場、看航司、看時段,打工人獲取登機牌的路上充滿了博弈。看久了走冷淡風的液體登機牌,偶爾遇到空中綠皮春秋航空的硬卡紙,看到标志性的綠紅和背後的廣告,你也不再覺得厭煩,這叫做真正的煙火氣。
但在排隊檢票那一刻,才算登機牌留在手裡的最終形态,而且還不确定到底是 " 保大還是保小 "。
登機前航空人員會撕下登機牌的一部分(副券),這時候問題就來了:到底哪個部分是副券?國内飛大部分情況會撕小留大,國際班機會撕大留下,偶遇善良境外班機也會只掃描不撕。
正如櫃台到底能不能拿到硬卡紙一樣,撕大還是撕小這事兒也沒有完全的定數。為了對抗這與不确定時代對齊顆粒度的登機牌撕法,收藏家們終于想出終極對抗:
第一次打完登機牌後出去溜兩圈,再回到櫃台用 " 掉廁所了、被路過的小孩搶了 " 等等千奇百怪的理由重新打一張,并作出最後一個登機的讓步,就可以得到一張寫着 " 補 " 的殘碎登機牌和一張完整登機牌。
撕大留小、液體熱敏紙的逐漸消逝、走冷淡風的黑白印刷,再加上極致到只剩下姓名、班機、座位和飛行時間,你看着這張透光的登機牌,越看越覺得像極了存行李的那張票據。
液體登機牌又小又脆弱,打工幾年的你已經很久沒有見過如此需要珍惜的東西,塞進口袋怕丢,放在手機怕不留神當作野紙擤鼻涕。
為了在登機前保證它的生命活力,你還得專門在包裡找個地方珍藏,最好是買個卡包,于是你悟了:" 原來航司的真正業務是賣包。"
比小票還寒碜的登機牌,就好好珍惜吧
登機牌,總是充滿着迷惑性。
薄到發光讓你感覺不到錢花哪兒,是花錢的迷惑;每個航司不同的設計、不同的信息層級排序是坐飛機的迷惑,就算是玩轉信息時代的打工人每每見了都得目不轉睛看幾秒,以至于曾有人問 " 到底誰在設計登機牌 "。
一張登機牌的閱聽人是乘客和工作人員,工作人員需要核實你的姓名和二維碼 / 條碼,你則要看登機口、登機時間、座位号等等,你要在登機牌上看到的信息遠遠多于工作人員。
但你每次看到登機牌後宛如被人戴上眼罩、喝了五分之一的威士忌、原地打轉 100 圈,以及被騾子踢到臉,那些常見的字母和漢字你明明見過無數遍,但湊在這張液體紙上就是很難一眼抓住重點,航司說他們有自己的設計理念,你左看右看覺得這像是登機牌随意吐出的數字和字母。
" 乘務員每天都能看到登機牌,所以他們一眼就能看到重點信息 ",英國設計師 Pete Smart 指出," 但對于乘客來說,就需要花一些時間才能找到真正有用的信息,這與信息的優先順序有關,現在登機牌設計的最大缺陷就是信息呈現的層次完全錯誤。"
美國設計師伊萬 · 博依科(Ivan Boyko)設計的登機牌信息呈現順序為:班機号與航站樓、登機口與起飛時間、座位位置 3 類;另一個設計師德瑪 · 古普塔(Ridhima Gupta)則更強調登機口和登機時間,這 2 種設計你在日常中都可能見到。
Ivan Boyko 和 Ridhima Gupta 的設計,圖源:未來預想圖
" 雖然每個航空公司登機牌的樣式都差不多,上面的信息也一樣,但登機牌并沒有具體的格式規定 ",王雯也指出,對于乘客的困擾,航司也有改良,比如四川航空會用紅框把一些信息标出來,提醒乘客方框裡的信息應該首先關注。
所以你會第一眼抓不到登機牌重點信息。但如今,能看到這些宛如喝醉的凌亂信息,拿到薄成液體的登機牌已經算是幸運。
登機牌從上個世紀 60 年代誕生之初,經歷過了與機票的合體、分開,直到 1994 年,它自己也要 " 消失 " 了。那一年,第一張電子登機牌發行,到了 2007 年,為了加快登機牌電子化,美國大陸航空試行移動值機。Juniper Research 指出,2023 年發行的超 46 億張登機牌中,超過一半(53%)是移動登機牌,并預測到 2027 年這一數字将增長到 75%。
古早登機牌,圖源:CNN
就像是 " 不存在的火車票 " 一樣,登機牌也變成摸不着的時代眼淚。去年 5 月,阿聯酋航空宣布将不再為部分乘客提供紙質登機牌。" 每家航空公司都将把登機牌轉為生物識别技術 ",旅行顧問約翰 · 德克爾 (John Dekker)在接受 CNN 采訪時指出,這意味着根本不需要登機牌。
為什麼登機牌一定要越做越小,直到完全無紙化?
登機牌廣告曾經被當作香饽饽。2008 年,美國五大航空公司首次在登機牌上刊登廣告,其廣告業務代理公司 Sojern 業務開發主管、前航空公司飛行員協會會長 Duane Woerth 在接受外媒報道時興高采烈地說," 這是一個絕佳的賺錢機會 "。
廣告商可以通過航司掌握的信息快速找到目标消費者,尤其是落地城市的廣告," 他們飛機上看廣告,下了飛機就能消費 "。如此精準投放的廣告渠道一度被航司們認為是天要下大錢,當年第一批試用的西北航空分銷和電子商務副總裁 Al Lenza 曾放出豪言:" 這将為每家航空公司帶來數百萬美元的收入。"
從飛機上的小桌板、到餐食的紙盒、到小電視,再到登機牌,看着飛機變成了一個行走的廣告牌,Minyanville 網站曾建議航司們應該再努努力," 直接在空姐的衣服上印廣告 "。
如今春秋航空确實開始帶着空姐賣貨,只要飛機起飛,光鮮亮麗的乘務員們就變成了主播,在 8000 米上空為你演繹一場現場直播賣貨。
但紙質登機牌上的廣告如今越來越不賺錢。作為航司的輔助營收業務之一的登機牌廣告銷售(輔助銷售還包括行李費、選座費、機上餐食和娛樂系統等),就算是今年最賺錢的春秋航空,也僅占其總收入的 5% 左右,國内三大航的輔助收入占比更少。
美國咨詢機構 Market.US 預計,2023~2032 年期間,登機牌市場将以 7.5% 的復合年增長率到 91 億美元,其中,移動登機牌在航空登機牌市場占有 41% 的市場份額。随着電子化的快速盛行,電子廣告開始蠶食紙質登機牌的廣告位,NCR 在 2013 年就曾預測,電子登機牌會讓 40% 的旅客買更多的商品。
而你對手裡這張紙的背面到底印有啥越來越不在意,如今随便一搜就能看到航司登機牌廣告售賣,一張價格普遍在 0.5~1 元之間,願意買單的人往往只有少有的品牌聯名和粉絲應援,數百萬美元的時光一去不復返。
今年 9 月攜程和乙女遊戲戀與深空聯名,推出虛拟登機牌也曾引起熱議,登機牌變成一個套子,帶着各位女玩家和遊戲角色一起 " 想去哪裡去哪裡 "。但真正掙錢、收獲熱度的是今年第三季度淨營收為 159 億元的攜程,與航司并無關系。
賣不掉、無人在意,每多一張紙質登機牌,如果是委托機場代理打印,航司還需要向機場付費,于是在國内航空大多賠錢的背景下,登機牌成為航司降本增效砍掉的第一刀。
無論是讓你自助值機台打印液體機票,還是直接電子化,航司都可以省下大量的人力物力。北京首都航空在 2020 年實施了物識别非接觸式系統 SITA Smart Path," 乘客只需将臉部作為護照或登機牌即可在機場通行 ",據 SITA,無紙化登機牌後,一架空客 A380 飛機處理 400 多名乘客只需不到 20 分鍾。
電子化的車輪沒有放過任何人。看到你的信息,幫你找到位置,工作人員只需要輕輕一刷就完成。輕輕一刷,你的所有信息就在二進制的世界裡如泉湧奔流。更快、再快一點,紙質票的審核、手寫、一個個檢查,但凡有一個人慢一點,身後排隊的長龍就會產生爆發的苗頭,一點即爆、一爆就上熱搜,紙質票據誕生的理由被電子化完美取代。
另一方面,博主 @城市審醜漫遊 指出票據裡藏着現代醜的細節:分行的另一半括号、對不整齊的數字、錯位的打印,或許是母語羞恥,小票越來越醜。那些好看的票據,再等等,說不定等你老了,真能進博物館。
只要你不需要留存、記憶,只要你熱愛環保,電子化登機牌就是最好的選擇。而喜歡收藏紙質票的你,一點都不工業化,根本不夠時髦。
我們又期待從電子空間裡找到永生,找到存在的痕迹," 收藏這些票據不僅僅是心理需求,也能拼湊出過去的自己 "。就如有人去找人工櫃台打印,還有人買了印表機專門回來再打一次登機牌,當液體透光紙都得不到的時候,另一種機票象征——縱橫航旅的航線圖,又跻身年度總結。
2025 年了,也請允許我們飛慢一點。
參考資料:
出行一客,《廉航越 " 摳 ",賺得越多》,2024.11
CNN,final call for paper boarding passes? ,2023.09
未來預想圖,《為什麼說登機牌是個 " 反人類 " 的設計?| 這個設計有問題》,2020.08
Market.US,Global Airline Boarding Passes Market - Industry Segment Outlook, Market Assessment, Trends, and Forecast 2023-2032,2023
衛報,BA to run ads on boarding passes,2009
商業周刊,Your Boarding Pass For an Advert,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