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 自主車企的2024年:一邊是整體份額提升,一邊是企業戰略收縮,歡迎閱讀。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經濟觀察報 (ID:eeo-com-cn),作者:濮振宇,題圖來自:AI 生成
2024 年,是自主車企銷量大豐收的一年。中國汽車流通協會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分會數據顯示,2024 年 1 — 11 月,自主品牌汽車銷量達到 1220.66 萬輛,同比增長 21.9%,市場份額達到 60.3%,與 2023 年全年相比增加了 8.4 個百分點。
但很多自主車企的日子過得并不舒服。究其原因,在越來越内卷的市場中,包括自主車企在内的各家車企普遍陷入價格戰的泥潭,導致企業銷量增長但利潤承壓。
如今,以電動化、智能化為方向的中國汽車行業轉型已經邁入下半場,在新能源滲透率突破 50% 之後,自主車企與以燃油車為基盤的合資車企之間進入拉鋸階段,自主車企相互之間也開始為争奪生存空間而展開厮殺。
對于任何一家自主車企來說,在新的市場格局沒有徹底穩定之前,留在牌桌上比什麼都重要。在這種情況下,從價格定位、企業管理到市場開拓,自主車企開始紛紛上演 " 裡子比面子更重要 " 的戲碼。
一、品牌整合大幕拉開
幾年前,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爆發讓自主車企紛紛拾起 " 多生孩子好打架 " 的理念,走上多品牌發展之路。
2019 年,吉利推出幾何品牌,北汽推出極狐品牌,長安推出啟源品牌。2020 年,廣汽成立埃安品牌,上汽推出 R 标產品序列(後成為獨立品牌飛凡汽車)。2021 年後,吉利極氪、吉利睿藍、上汽智己、長安深藍、廣汽昊鉑、東風奕派、東風納米等大量新品牌相繼誕生。
進入 2024 年,面對市場同質化競争加劇、企業經營壓力高企的局面,自主車企開始逐漸收縮戰線,此前誕生的不少新品牌遭到整合。
9 月,吉利控股集團發布《台州宣言》,提出 " 堅定不移地推進内部資源深度整合和高效融合,進一步明晰各品牌定位,理順股權關系,減少利益衝突和重復投資,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此後,吉利汽車宣布将幾何品牌并入吉利銀河,極氪汽車與領克汽車也被整合。
在 9 月的 2024 成都車展上,上汽乘用車方面宣布,榮威與飛凡營銷體系整合。10 月下旬,自立門戶三年的飛凡汽車,正式回歸到上汽榮威旗下,不再是一個獨立的品牌。
10 月,歐拉汽車 App 也宣布,将于今年底正式停止運營并遷移至長城汽車 App。對此,歐拉汽車方面稱,此舉相當于将長城汽車旗下哈弗、坦克、歐拉等五個品牌合并在一起。另有消息稱,未來歐拉品牌可能将被整合進哈弗品牌。
此輪被自主車企整合的品牌,多數是銷量規模和市場影響力有限的品牌。數據顯示,飛凡汽車 2023 年銷量為 2.1 萬輛;幾何汽車 2022 年銷量為 15 萬輛,2023 年為 19.1 萬輛;歐拉汽車 2024 年 1 至 11 月銷量為 5.85 萬輛,同比下降 40.57%。
二、衝高狂熱有所降溫
前幾年新品牌的湧現,也映射着自主車企的衝高熱情,當時 30 萬元乃至 40 萬元以上豪華車市場,成為自主車企新品牌的普遍追求。但 2024 年以來,20 萬元左右乃至更下沉的大眾化市場,成為自主車企新品牌新的主攻方向。
2022 年 4 月,上汽智己首款車型智己 L7 殺入 40 萬元以上的豪華車市場。2024 年 9 月,全新智己 LS6 上市,新車售價區間為 23.99 萬至 30.29 萬元,但疊加各類優惠政策之後,實際上市權益價僅為 21.69 萬起。
2022 年 9 月,飛凡汽車首款車型飛凡 R7 上市,新車補貼後售價區間為 28.99 萬元至 35.69 萬元,目标直指該市場區間的霸主特斯拉 Model Y。但一年多之後,2024 款飛凡 R7 和飛凡 F7 都市版的起售價均不足 20 萬元。
2024 年 7 月,極氪宣布推出 2025 款極氪 X,新車售價為 20 萬至 22 萬元。為了吸引客戶下單,極氪 X 給出了包括現金立減 2.1 萬元在内的限時購車權益。這意味着,在限定時間内購買一輛新款極氪 X,只需要不到 18 萬元。
2024 年 10 月,岚圖旗下第四款車型高端純電 SUV 岚圖知音上市,新車限量價僅需 17.99 萬元。2024 年 1 至 11 月,岚圖汽車累計交付 7.35 萬輛,同比增長 81%,但與極氪、理想等第一梯隊玩家相比,還存在明顯差距。因此,岚圖汽車需要更加下沉的車型來提升銷量。
自主車企衝高狂熱的降溫,一方面是因為國内汽車市場的價格競争激烈," 以價換量 " 成為一種更現實的選擇;另一方面,20 萬元以下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展現出更大的增長潛力,例如此前默默無聞深耕 10 萬至 20 萬元市場的零跑汽車,在 2024 年銷量反超一眾對手,成功跻身造車新勢力三強。
三、出海之路四面開花
盡管幾大自主車企集團都在進行戰略收縮,加快整合旗下品牌資源,但在海外市場開拓上,它們仍然高歌猛進。在國内汽車市場競争白熱化的情況下,出海正成為自主車企緩解内卷壓力的共識。
在新能源汽車的帶動下,過去幾年歐洲一直是自主車企出海的主要目的地之一。但 2024 年 10 月,歐盟委員會決定對中國進口電動汽車征收為期五年的最終反補貼稅,此舉給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歐洲帶來很大的挑戰。
2024 年以來,已有多家中國車企宣布在歐洲建廠,其中比亞迪已确定将在歐洲建立兩座汽車工廠,零跑、上汽、長安、東風等車企也釋放出在歐洲籌建工廠的信号。
除了歐洲,東南亞也是自主車企出海的重點市場之一。近期,第 41 屆泰國國際車展在曼谷舉行。泰國國際車展被視為東南亞汽車市場的風向标,吸引了來自全球 9 個國家的 42 個汽車品牌和 22 個摩托車品牌參加,其中中國車企數量占比近一半。
在本次泰國車展上,比亞迪發布了全新電動 SUV 車型 SEALION 7,吉利旗下新能源電動皮卡品牌雷達首次參展。此外,零跑汽車、奇瑞汽車旗下子品牌 OMODA 等中國品牌也首次亮相于泰國市場。
不僅是泰國,馬來西亞、印尼等其他東南亞國家也出現了更多中國車企的身影。2024 年 5 月,印尼電動汽車制造商 PTNETA Auto 以 CKD 形式為哪吒汽車的最新車型 NETA V-II 進行了初步組裝。2024 年 6 月,奇瑞汽車成立了奇瑞企業馬來西亞工廠,該工廠将是東盟地區首家生產高級越野車 JAECOO J7 的工廠。
即便是市場規模很有限的非洲,也沒有被中國車企忽略。目前,比亞迪、北汽、東風等中國車企已進入埃及、摩洛哥、肯亞、盧旺達和南非等市場。
華創證券在展望中國汽車出口形勢時認為,2025 年中國面向歐美市場的出口存在不确定性,但預計向中南美洲等地區的出口仍有較大增長空間。2025 年,中國對俄羅斯市場的出口總體上保持平穩,而中非和東非、東南亞、澳新、南美、歐洲部分地區将各自貢獻 10 萬至 15 萬輛的增量,預計 2025 年中國汽車總出口量達 558 萬輛。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經濟觀察報 (ID:eeo-com-cn),作者:濮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