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廣州、重慶GDP“第四城”之争,其實是汽車業的競争,問界成關鍵?,歡迎閱讀。
2 月 16 日,大年初七,許先生帶着家人在廣州試駕完問界 M9 後,立刻下定了 54.98 萬元的增程 Ultra ( 52kWh ) 版,他認為此次是 " 衝動消費 "。
廣州、重慶 GDP 交替領先
他沒想到的是,這一舉動可能會影響廣州、重慶兩地的汽車產值,甚至是兩地的 GDP(地區生產總值),因為 AITO 問界是在重慶的塞力斯工廠生產,算入重慶的產值。
2023 年,廣州、重慶的汽車產量在國内城市中排名第一、二,GDP 又在激烈地争奪 " 第四城 "(僅次于上海、北京、深圳),汽車又是兩地的第一支柱產業,從某種意義上而言,汽車產值決定了兩大城市的 " 第四城 " 之争。
2023 年,廣州的 GDP 總值為 30355.73 億元,同比增長 4.6%,超過重慶同期的 30145.79 億元;2022 年重慶經濟總量剛以微弱優勢超過廣州,廣州算是再次反超,重回全國經濟 " 第四城 "。
重慶汽車再度崛起," 保二争一 "
事實上,無論是占地面積、人口數量、甚至是工業增加值、财政收入,重慶都力壓廣州,似乎擁有更大的潛力,但重慶相當于一個省的體量與廣州一市競争。
此前,廣州汽車產量一直雄踞國内第一,在長安、和問界崛起之後,重慶緊追廣州步伐。
2023 年,重慶汽車產量達到 232 萬輛,連續超過上海、吉林,排名躍升至全國第 2 位。這也是重慶時隔 7 年重回全國第 2 的位置,僅次于廣州。
廣州 2023 年的汽車產量數據尚未發布,預計與 2022 年相差不大,在 300 萬輛上下,仍是遙遙領先的 " 第一 "。
2022 年,廣州市汽車產量 313 萬輛,連續 7 年全國第一,實現超 6000 億元營業收入。
重慶的目标不僅僅局限于第二,并公開喊出了 " 保二争一 " 的口号。
重慶還是有底氣的,目前重慶市共有規模以上整車及零部件企業上千家,整車年產能達 400 萬輛,具備從設計到零部件供應的完整產業鏈,當地媒體形容 " 產業發展韌性十足、活力充足。"
根據規劃,2024 年重慶力争汽車制造業產值達到 5500 億元,同比增長 14.5%;汽車產量達到 260 萬輛,同比增長 12.2%;力争到 2027 年,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銷超過 200 萬輛,汽車出口占全國比重達到 10%,產業規模突破萬億級。
作為著名的 " 汽車城 ",重慶 2016 年汽車產量曾高達 315.62 萬輛,位居國内城市之首。但随後幾年,產量出現斷崖式下降,直到 2020 年長安汽車重新崛起才止跌回升。2022 年,重慶汽車產量達 209.18 萬輛,重新突破 200 萬輛。
廣州:成也日系,敗也日系
廣州已經連續多年蟬聯國内 " 汽車第一城 " 的稱号。
2004 年廣汽豐田成立,廣州汽車產能迅速攀升,開始了廣汽本田、廣汽豐田和東風日產三大日系齊頭并進的局面,三者在廣州的產量一度超過 200 萬輛,撐起了廣州 7 成汽車產量,也成就了廣州在燃油車時代的輝煌。
廣州汽車產值也随着攀升,2006 年,汽車產業總產值突破 1000 億,到 2022 年突破 6000 億元大關,直到今天,汽車都是廣州經濟第一支柱。
廣汽埃安的增量不足以彌補三大日系車的缺口。
經過 30 多年的快速發展,廣州汽車產業已形成以整車制造為核心、零部件企業聚集、初創型企業不斷孕育而生的完整產業鏈,擁有 12 家整車制造企業、1200 多家汽車零部件和貿易企業。
在此基礎上,廣州正在邁向萬億級 " 智車之城 " ——以智能電動汽車(新能源車)為核心,力争汽車產值達到 1 萬億。
但成也日系、敗也日系,2021 年三大日系在華遭遇瓶頸,2023 年集體下跌,由于體量巨大,廣汽埃安等品牌的增量還不足以彌補三大日系的缺口,廣州和重慶汽車產值此消彼長。
也正是日系在電動化方面的行動遲緩,影響了廣州汽車業的更新換代。2022 年,廣州新能源車產量為 31.37 萬,而全年汽車總產量為 313.68 萬,滲透率僅 10%,即使與全國 25% 的平均水平相比,也差距甚遠。
2023 年廣州新能源車維持產量翻番的增速,全年也就 65 萬輛的規模,僅相當于西安上海 2022 年的 2/3。
國内車市新能源車增長迅速,2023 年滲透率約為 30%,年底時滲透率一度接近 40%,而燃油車銷售節節敗退;新能源車不僅增長快,產值還更高,誰沒有抓住新能源車,在未來的競争中會處于被動。
2024 年更大的變量為問界?
即使在 2023 年,廣州的汽車產業還領先重慶一個身段,但進入 2024 年,情況變得不确定,因為問界開始爆發式增長。
我們先比較一下廣州、重慶的龍頭廣汽集團和長安汽車,兩者無論是 2023 年銷量還是 2024 年的目标都基本相同,生產基地也高度集中在當地。
2 月 5 日,賽力斯超級工廠建成投用暨 M9 首批車主正式交付,問界可能改變廣州、重慶汽車競争格局。
變量集中在問界和小鵬新勢力上,準确地說,問界可能會以一己之力改變整個競争态勢,小鵬和手握大量訂單的問界已經不在一個量級了。
問界 2023 年銷量僅為 9.4 萬輛,今年目标提升至 60 萬輛,增加 50 萬輛,并且大多數是售價在 30 萬 -50 萬元的 M7、M9,新增產值可能達到驚人的 2000 億元。
問界 M9 所在的超級工廠是賽力斯的第三座生產基地,配備衝壓、焊裝、塗裝、總裝四大車間,規劃產能為每年 70 萬輛。随着工廠的投產,賽力斯的年產能已經達到 100 萬輛。
當然,問界 2024 年的目标也可能完不成,因為截至 2 月 18 日,問界只有 4 萬輛銷量,還不到一個月 5 萬的計劃;小鵬的情況更不樂觀,2024 年計劃銷量 24 萬輛,但截至 18 日,小鵬僅完成 1 萬輛左右,大概率也完不成年初目标,這種事情也不是沒有先例,小鵬此前多年的目标基本沒有完成過。
為了支持長安、問界等新能源車的發展,重慶還在快馬加鞭,2023 年,重慶全年新增建成充電樁 10 萬個,累計建成 21 萬個。換電站數量和換電車輛推廣數量均躍居全國第 2 位。
長安汽車也快速推進新能源板塊發展,在 2025 年新能源銷量達到 120 萬輛,占比 40%,新能源汽車產值突破 3500 億元。重慶計劃成為我國新能源汽車第一城。
重慶新能源汽車形成了深藍汽車、阿維塔、賽力斯(問界)、理想汽車重慶生產基地、吉利汽車重慶生產基地等矩陣,且在高端新能源汽車走在全國最前列,形成了問界 M7、M9、阿維塔 12、11 等明星車型,助推了重慶新能源汽車品牌的金字招牌。
如果 2024 年廣州的三大日系產銷規模縮減 20-30 萬輛,埃安和傳祺目前的增量又不可能太大,重慶的問界增產 50 萬輛,加上長安、吉利理想等的加持,兩城的汽車產量實現逆轉并非不可能。
( 本文僅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 DearAuto 立場。 )
———— END ————
法
律
顧
問
廣東格林律師事務所李國勇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