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股價暴跌,雍禾“頭秃”,歡迎閱讀。
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鋅财經,作者|孫鵬越,編輯|大風
近日,深交所發布《關于深港通下的港股通标的證券名單調整的公告》,将雍禾醫療調出深港通下的港股通标的證券名單,自 2024 年 3 月 4 日起生效。
雍禾醫療聞聲大跌,截止發稿日股價僅剩 1.340 港元,總市值 6.90 億。
曾經的雍禾醫療,作為 " 植發第一股 ",一度成為資本市場的寵兒。雍禾醫療以 15.8 港元的發行價登陸港股,盤中一度大漲 16.33% 至 18.38 港元。當日收盤時,總市值高達 86.3 億港元。
而現在,雍禾醫療的股價慘遭 " 鬼剃頭 ",市值更是縮水了 90% 以上。
受傷的并不只有雍禾,四大植發機構雍禾、大麥、碧蓮盛、新生過得一個比一個慘。頻頻曝出股價暴跌、股東内讧、拖欠員工工資、消費者維權等負面新聞。
近些年明明 " 脫發焦慮 " 愈演愈烈,但為什麼植發機構卻越活越差了呢?
連續兩年深陷業績泥潭
曾經的雍禾有多風光,現在就有多落寞。
登陸港股還不到三個月,雍禾醫療在 2022 年 2 月就被納入恒生指數,并随之進入 " 港股通 ",被眾多資本看好,股價高漲。
雍禾醫療的風光并沒有持續太久,上市剛剛結束,就開始深陷業績泥潭。據其财報顯示,雍禾醫療 2022 年全年實現營收 14.13 億元,年内虧損 8585.8 萬元;在 2023 年上半年,實現營收 8.28 億元,淨利潤虧損 2.26 億元。
一年半的時間,雍禾醫療合計虧損超過 3 億元。
在更早之前,雍禾資料顯示,2018-2020 年,雍禾營業分别為 9.34 億元、12.24 億元、16.38 億元,對應的淨利潤分别為 5350 萬元、3562.4 萬元和 1.63 億元,三年合計盈利 2.52 億元。
三年賺到的錢,在一年半裡全部虧掉,還倒貼了一部分,只能說雍禾的生意有些反着來。
雍禾董事長張玉
造成這些虧損的最大原因,就在于雍禾醫療高昂的營銷費用,大量在各大地鐵站鋪廣告、上電視贊助綜藝節目,用真金白銀刷足了存在感。
據财報顯示,雍禾 2021-2023 上半年期間,銷售及營銷開支分别為 10.73 億元、7.67 億元、4.98 億元,費率從 49.46%、54.27% 升至 60.1%。
營銷費用最嚴重的就是 2023 年上半年,高達 4.98 億元,同比增長 28.39%,占總營收的 60%。而研發開支僅為 1303 萬元,兩者差價接近 40 倍。
除了廣告營銷費用之外,門店擴張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在 2021 年,雍禾全國共有 48 家門店,到了 2023 年上半年,新開出了 9 家植發醫療機構和 5 家健發門店,門店總數達到 72 家。
門店擴張也意味着員工人數的增加,2022 年底,雍禾員工總數為 3741 名,到 2023 年 6 月底,員工總數飙升至 4791 人,增幅 28.07%。
雖然植發費用高昂,少辄三五萬,大辄近十萬,但這些錢并沒有真正落到植發機構的口袋,反而繼續花在了廣告營銷之上。
不止雍禾,大麥植發的招股書顯示,其 2019-2021 年的營銷及分銷費用支出分别為 5 億元、3.99 億元和 5.2 億元,占總營收的比例同樣驚人,分别為 66.93%、52.22% 和 50.93%。
賺得多、成本高、還得養家糊口,不經意間,以雍禾為首的植發機構,已經成為一個步路蹒跚的大象,步步艱辛,也難以掉頭。
消費者怨聲載道
一家上市公司,股價瀕臨垮掉,除了自身經營之外,產品端肯定也有非常大的問題。簡單來說,就是消費者對你不買賬了。
植發市場是個非常魚龍混雜、舉證艱難的灰色地帶。
天眼查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有 1.9 萬餘家植發相關企業。風險信息顯示,19.61% 的法律訴訟案由為 " 買賣合同糾紛 ";2022 年植發相關企業行政處罰數量比 2021 年增長 40%,經營異常數量比 2021 年增長 30.8%。
不管是雍禾,還是大麥、碧蓮盛、新生,銷售的統一話術就是保證毛囊存活率不低于 "95% 或 98% 以上 "。為了打消消費者的顧慮,還會表示在合同上也會明确寫明 " 若存活率未達到約定标準,機構會給予一定的賠償 "。
然而真實情況是,并沒有機構可以檢測毛囊存活率。
術後毛囊存活率更接近是 " 偽概念 ",目前僅是一個科研指标,不是臨床上的觀察指标,實踐中很難去鑑定實際的毛囊存活率。
早在 2021 年,南都報道一名消費者花 2 萬多元植發失敗,将植發機構起訴至法院,最終因無法鑑定 " 毛囊存活率 ",缺少證據而敗訴。
可見 " 毛囊存活率 " 是一種文字遊戲,消費者深陷其苦。除了手術效果不達預期之外,植發市場醫護人員的從業資質也經不起推敲。
2021 年 3 月,昆山雍禾因使用不具備醫療美容主診醫師條件的執業醫師被罰款 1.9 萬元;2020 年 11 月,青島雍禾的門店因未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擅自開展診療活動,被青島市衛生健康委員會沒收違法所得約 10 萬元,罰款 1 萬元,并被責令停止執業活動。
除了各項處罰,在黑貓投訴平台上,針對植發機構的投訴也居高不下。其中,新生投訴量高達 287 件、碧蓮盛投訴量 80 件、雍禾投訴量 74 件、大麥投訴量 40 件。投訴内容包括虛假宣傳成活率、主刀醫生與協定不同、誘導消費者購買護理服務等。
來源:黑貓投訴平台
行業亂象橫生潛藏的風險,更是勸退了一大批還在猶豫的觀望者。畢竟每一個投訴人,涉及到的金額少則一兩萬,多則十幾萬,對于工薪階級來說,堪稱巨款。
植發,從某種意義還說,屬于 " 一錘子買賣 ",很少有二次消費的行為。這就導致植發機構在銷售端的肆無忌憚,在宣傳上無所不用其極。
比起口碑,植發機構更想把人忽悠進來、交上錢,就是首要工作。
雍禾購回能否重振股價?
面對股價暴跌的局面,雍禾也曾試圖挽回局面。
在二級市場,雍禾在 2023 年 10 月 26 日,發布公告稱,拟根據股份購回授權購回至多 5270.8 萬股,占今年股東周年大會當日 H 股股份總數的 10%。
同時,雍禾醫療在公告中表示,用于建議股份購回的資金将來自公司的内部現金資源。任何購回的股份都将被注銷,一經注銷,已發行股份總額将會削減,從而提高每股股份的資產淨值及盈利。
等到了 2024 年 1 月 23 日,雍禾确實斥資 2.11 萬港元回購 1.1 萬股,回購價為每股 1.92-1.94 港元,比公告中的數量多出一倍。
在市場方面,雍禾從 2023 年 2 月起,主推 " 一口價 " 套餐,放棄以毛囊為部門的計價模式,采取以醫生等級和植發方式報價。具體到套餐内容,若選擇主任團隊操刀,植發 2500 部門以内,售價 14600 元;植發 2500 部門以上,售價 19800 元。
來源:雍禾醫療美容旗艦店
變相降價帶來了明顯效果,據雍禾财報顯示,2023 年上半年,接受植發手術的患者同比增加了 34.6%。
不論是變相降價、以價換量的市場策略,還是回購股票、注銷股份,這對于股價下跌無疑是極大的利好。但是奈何前期的坑過于大,哪怕是回購股票也無法挽救被深交所剔出港股通标名單。
已經跌到谷底,随時有退市風險的雍禾,可能只有解決掉高達 60.1% 的銷售及營銷開支,才能真正的 " 破而後立 " 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