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技術更強的5.5G,用戶可能還是不買賬,歡迎閱讀。
6 月 29 日,2023 MWC 上海展會上,華為宣布将于 2024 年推出商用 5.5G 全套網絡設備。這意味着我們所處的 5G 時代,即将進入下一個關鍵階段。
當然,作為普通用戶,我們聽到 "5.5G" 這個名詞時會有些疑惑:它到底是什麼技術?和 5G、6G 有什麼關系?5.5G 會給普通人帶來什麼影響?
5.5G 這個命名方式,就能感覺到它是作為 5G 向 6G 過渡的技術。實際上,5.5G 并不是一個特别正式的說法,3GPP 把它稱之為 "5G-Advanced",可以理解為增強版 5G。也就是說,在某些技術特性上,5.5G 會比現有的 5G 強,但又沒達到 6G 的程度。
回顧 5G 技術的演進過程,能發現它的路徑還是比較清晰的。2018 年 Q2,3GPP 确定首個 5G 版本 Release 15(簡稱 R15),提出了 eMBB(增強型移動寬帶)、cIoT(關鍵物聯網)兩大技術特性;2021 年公布的 R17 版本,則增加了一項 mIoT(大規模物聯網)。
(圖源聯通官方)
eMBB 說人話就是更大的數據吞吐量、更快的網速,我們在手機上對 5G 最直觀的感受就來自于它;cIoT 可以理解為極低的時延,從而可以應用于自動化車間、車聯網等場景;mIoT 則代表了 5G 超大容量的特點,能夠接入海量物聯網設備。
而 5G-Advanced 或者說 5.5G,就是 3GPP 将公布的 R18 版本。R18 尚未完全凍結,将于 2023 年年底最終确定,不過它的主要的技術特性已經基本敲定了。據了解,R17 上的技術特性,在 R18 上會進一步提升,在速率、時延、容量、功耗等方面更新。
今年年初的 MWC 巴塞羅那上,華為歸納了 5.5G 的五大主要特征:10Gbps 體驗、全場景物聯、通信感知一體、L4 級别自動駕駛網絡、綠色 ICT。5.5G 的速率将從現有的 1Gbps 提升到 10Gbps,5.5G 的連接規模、時延都會有更新。
(圖源華為官方)
而要實現萬兆網速,說白了還是要在頻段上下功夫。目前國内的 5G 頻段以 Sub 6 為主,中頻頻譜的好處就是覆蓋範圍相對較廣、基站建設成本較低。但如果想讓網速有 10 倍的增長,擴充頻譜資源就勢在必行。而 5.5G 的重點頻段就是 6GHz,日前工信部公布的新版《中華人民共和國無線電頻率劃分規定》顯示,6425-7125MHz 将用于 5G/6G。但我們都知道,頻段越高,峰值網速越快,但覆蓋半徑也會更小,意味着網絡鋪設成本更高。
那麼,除了對原有技術的更新,5.5G 有哪些新特性嗎?說實話,無論是運營商還是設備廠商,對 5.5G 的宣傳主要集中場景描述,比如 XR、自動駕駛等,仍然是基于 5G 的大帶寬和低時延特性實現的。5.5G 真正讓人有點新鮮感的可能是空天地一體和 AI 技術,前者把 5G 和衛星網絡打通,讓手機這類終端設備的連接距離進一步擴大;後者的作用則是讓蜂窩通信系統配置成本降低,通過機器學習、自動化來解決網絡問題。
小雷的答案可能讓人有些沮喪:短期内作用不大。不可否認的是,過去幾年 5G 的建設發展非常迅猛,國内 5G 基站以及 5G 用戶數量在全球範圍都處于領先地位。但在用戶角度,能感知到的場景還是很有限的。坦率說,對于 5G,用戶最直觀的感受就是網速變快了,在檔案下載、遊戲更新的時候有更好的體驗。
但低延遲、大容量這類特性,普通人難以體會到,它們更多适用于工業互聯網等領網域。同樣的,各大運營商和頭部企業,對于 5.5G 藍圖的描繪,也以行業、產業應用為主,比如車聯網、無人機、雲計算、智慧農業等。像 XR 距離普通用戶還相對比較近,但當下沒成氣候。而且對普通用戶來說,玩 VR/AR 設備,有線高速寬帶的穩定性和價格都更有優勢。
畢竟,5.5G 作為過渡方案,不太可能在底層技術上有什麼突破性的創新,更多還是在已有的幾個技術特性上持續做文章,網速、延遲、容量仍是最核心的幾個更新維度。
(圖源高通官方)
然而,最關鍵的問題在于,過去四年時間裡,5G 未能催生出有别于 4G 的殺手級應用場景。那麼,對普通用戶而言,短時間内,5.5G 的那些新特性也難以有用得着的地方。這樣來看,5.5G 還是一項戰未來的技術,對于當下的人們,不會產生太大的影響。
此前官方公布的數據顯示,三大運營商在 5G 方面的投資金額已經超過了 4000 億,但除了瘋狂推 5G 套餐外,似乎沒有找到穩定的回本手段。而且,從年初三大運營商公布的财報來看,它們的 5G 支出在逐漸減少。被 " 榨幹 " 的運營商們,還願意在 5.5G 建設上出多少血,恐怕還是個未知數。
前面我們已經說了,5.5G 是 5G 和 6G 之間的過渡技術。理論上說,5.5G 之後,即将到來的就是 6G 技術。目前,關于 6G 的一些探索研究工作已經在進行了。按照愛立信的預測,6G 的首個标準 R21 會在 2027 年出現。
(圖源愛立信官方)
與此同時,5G 技術仍将持續演進,5.5G 的一些相關技術會成為 6G 的先導特性。只是,對于 6G,業内人士表達出來的更多還是暢想和探索,但也有一些大方向已經在慢慢被确定了。
首先,6G 可能将不僅是陸地移動通信系統。5.5G 已經有空天地通信一體化的構想,6G 或許會将這個想法進一步落實,未來 6G 不僅會覆蓋地面,還會覆蓋海洋、天空甚至太空。6G 的使用者當然不局限于普通個人用戶,還要滿足航空航天航海、農牧漁、能源、軍事等更加廣泛的場景需求。
其次,傳統的移動通信架構可能會被颠覆。5G 提升網速、延遲等特性的手段本質上仍然是占用更多的頻譜資源、優化天線技術。但如果 6G 要克服網絡更新的各類瓶頸,傳統手段可能已經難以奏效了,6G 需要有創新性的突破。
另外,信息技術、通信技術、數據技術會相互融合。中國移動董事長楊傑認為,社會數字化轉型在不斷深化,單一技術難以解決大規模、復雜性問題,未來 IT、CT、DT 技術将會相互配合和融合。這樣一來,可能未來 6G 網絡直接自帶 AI 功能,将内容處理後傳輸,通過大數據直接完成機器學習。
當然,目前來說,5G 仍然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潛能尚未充分釋放,現在想要一窺 6G 的全貌還為時尚早。至于 5.5G,雖然它短時間裡對普通用戶的影響不會很大,但每項新技術的發展落地都需要一定的時間。
現在推進 5.5G 商用,就是給未來打下更加堅固的地基。相信随着時間的推移,我們能看到更多和 5.5G 相關的應用,它也将深刻地改變未來社會以及我們的工作生活。
(題圖來自 MWC 上海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