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黃牛還在賺“進門費”?知名大學保衛部:嚴打違規入校,當心“進去了出不來”!,歡迎閱讀。
全國多地高考成績正陸續公布,志願填報工作将開啟。同學們準備報考哪所學校?想不想先去心儀的高校看一看呢?
自疫情防控政策調整之後,仍有一些高校延續了過去三年的封閉管理政策。盡管今年初,國内一些高校恢復了部分人員出入校園的權限,但僅限校友,一些學校擴大至 " 學生親友 " 的範疇,絕大部分的外來人員被阻隔在高牆之外,由此催生了一些 " 黃牛黨 " 帶人進校。
近日,包括北京大學、中山大學、武漢大學等在内的全國多所高校,舉辦了大學校園開放日或開放周活動,考生和家長可以在預約後進入校園。與此同時,社交媒體上關于大學校園是否應該完全開放的讨論再度熱烈起來。
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資料圖
部分高校 " 付費進校 " 成生意
武漢大學:将嚴厲打擊
關于大學校園開放的讨論,從年初起就曾一度登上熱搜。當時不少高校放寬了進出校園的政策,允許校友出入。如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科技大學、武漢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等高校陸續發布通知:結合疫情防控政策調整和校園實際,學校恢復校友免預約出入校本部的權限," 大學校友可通過出示電子校友卡、實體校友卡或有效身份證件,經工作人員核驗确認後,步行入校。未辦理相關證件的校友可通過校内部門預約流程,申請入校。"
據澎湃新聞報道,近日,有網友反映武漢大學校門外有 " 黃牛 " 出沒,聲稱花錢可帶校外人員進校,價格從十元到數十元不等。還有黃牛主動搭讪徘徊的遊客,稱可 " 帶進校再給錢 "。
武漢大學保衛部工作人員回應澎湃新聞,目前武漢大學沒有開放校外人員進校,将打擊 " 黃牛違規入校 " 行為,請遊客勿信 " 黃牛 ",出校門也将查驗身份信息,以免 " 進去出不來 "。
據上月報道,在二手交易平台上,一位自稱 " 武漢大學在校生 " 的賣家售賣相關產品。其動态頁面顯示,五月以來已售出 " 帶入校 " 商品近 30 筆,每單收費在 24-100 元不等。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通過種種渠道拿到學生卡、校友卡的 " 黃牛 ",在小紅書、微博等社交平台發布 " 付費進校 " 的廣告," 收費不是最低,150 元 / 人,能接受的私(聊),不墨迹。" 在評論下方,有不少學生舉報并予以抵制," 大家不要給黃牛送錢 "。
今年 3 月 6 日,武漢大學曾發布公告,自 3 月 6 日起,進一步嚴格校門管理和進校車輛、人員查驗。已授權的校外合作部門車輛暫停自動通行權限,恢復時間另行通知。确需進校辦理公務的車輛,須經校内對口部門預約後報保衛部審批,車輛經門衛核驗後方可進校 ; 确需進校公務的訪客按規定程式預約,各部門須嚴格審核把關,預約訪客經人行通道閘機刷身份證通過後方可進校。嚴禁師生将自己的身份證或校園卡借給校外人員使用進入校園。嚴禁師生及居民不通過預約審批程式随意帶人入校。
武大全校教學樓、圖書館、宿舍樓、學生食堂等公共場所不對校外人員開放,請各相關部門切實履行主體責任,做好樓棟、食堂管理工作。此外,嚴禁校内師生、居民利用已授權車輛違規搭載無關人員入校,一經查實,取消全年授權,從嚴從快曝光處理。
科幻作家韓松也在這上面栽了跟頭。今年 3 月底,武漢大學舉辦 130 周年校慶活動,作為校友的韓松想回母校看看,但 " 因為預約時間失誤,且不能修改,完美錯過武大賞櫻,預約成功的記錄似乎不會消除,因此也不能再預約。" 他在社交媒體上發布了這段經歷,不少網友伸出援手,表示可以帶他進去。
5 月 8 日,武漢大學曾發布文章為高考生打氣,"30 天後,祝福成為 WHUers 的你們,無需預約,自由出入,在浪漫而包容的武大,無懼風雨,綻放光芒。"
今年 4 月,北京青年報曾報道,高校的限制性開放使得幫人預約進校門成為黃牛黨的熱門生意。不同學校的報價大有差異,比如:目前進清華的報價在每人 80-120 元之間;進北大的報價是 150-200;進廈門大學 30-60;進武漢大學 20-30 元。
" 兼容并包,思想自由 " 的北大吸引了來自天南海北的校外學習者,其中不乏長期寄居于學校周邊、如在校生一般早出晚歸的特殊群體——北大 " 旁聽生 "。旁聽生們雖無 " 名分 ",其中卻也出了不少通過自身努力,成為國家有用之才,甚至一代大師的。北大也以不拒絕校外人士旁聽而美名遠揚。如今北大 " 旁聽生 " 這一特殊群體幾乎 " 消失 " 了。
這些高校向公眾開放
雖然多數大學的校園還未完全對外開放,但日前也有不少高校打開了校門。
5 月 20 日起,復旦大學的校門對社會開放。此外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華東理工大學、上海中醫藥大學、上海師範大學、上海對外經貿大學等十餘所主高校,也陸續對社會開放,向二代身份證持有人打開了校門。
圖片來源:澎湃新聞
關于大學校園是否該開放,輿論對此意見不一。
支持者認為,高校應該恢復疫情之前的開放措施," 海納百川 "、" 兼容并包 " ——這些為人們所熟知的大學校訓都在強調開放理念,作為物理屏障的大學校門,原本就是第一個不該關閉的。
也有反對者認為,現在全面恢復還不是時候,各地還有 " 二陽 " 病例,且有增多趨勢。二是資源分配問題,簡單放開必然面臨校園資源擠兌的問題,如此一來,如果連本校師生的便利都保障不了的話,一味放開有何意義。最後,由于社會人員情況復雜,也會對校園師生帶來安全隐患。
據北京青年報報道,相較生活上的不便,人大經濟學院教授聶輝華則更擔心校園的不開放對知識傳播造成 " 巨大障礙 "。
他舉例說,一位教師在校内開辦講座,當然是希望聽的人越多越好,尤其是對大多數領網域來說,理論界與產業界的交流本就是很重要的。然而,現在他已不再舉辦講座,因為基本聽眾都是校内師生,實際上與普通課堂也沒什麼差别。一場約 100 人參加的講座,主辦方就難以幫大家一一預約,更重要的是,無法為此擔責。
" 大學本來是傳播知識的中心,現在這樣封閉管理,就等于大學成了本校學生學習知識的壟斷機構。" 聶輝華認為,知識應該最大程度傳播,才能将其作用發揮到最大,且知識一旦創造出來,它傳播和復制的邊際成本幾乎為零,這是它與普通商品最大的差别。
編輯|盧祥勇 杜恒峰
校對 |趙慶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澎湃新聞、北京青年報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