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成本2元售價30元,毛利率堪比茅台,敷爾佳上市引争議,歡迎閱讀。
紅星資本局原創
記者丨劉谧
編輯丨餘冬梅
護膚品賽道,向來是個 " 悶聲發大财 " 的行業,醫美面膜便是其中典型代表。
所謂的醫美面膜,最初是用于醫療美容術後護理,也被稱為醫用敷料或醫用冷敷貼等,屬于醫療器械的一種,生產批準文号為 " 械 " 字号。而我們常用的普通面膜,生產批準文号為 " 妝 " 字号。
近幾年醫美概念的興起,讓醫美面膜這個介于護膚品和藥品之間的產品,受到眾多愛美人士追捧。
市場熱度之下,賽道上的相關企業也加緊了資本布局。
紅星資本局注意到,近日,證監會網站發布公告,同意哈爾濱敷爾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 敷爾佳 ")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注冊。
回顧敷爾佳的上市之路,也是一波三折。
2021 年 9 月,敷爾佳便首次向深交所提交招股說明書,拟在創業板上市。
2022 年,敷爾佳分别于 1 月、7 月兩次更新招股說明書,并在 2022 年 9 月成功過會,此後卻因遲遲拿不到證監會注冊許可證,IPO 進度停滞。今年 5 月 12 日,敷爾佳進入提交注冊階段,終于在近期注冊成功。
敷爾佳即将上市的消息,也讓醫美面膜相關話題再次引發市場關注。探讨最多的,便是這個行業的暴利與 " 野蠻 "。
↑ 資料圖 據視覺中國
(一)
醫美面膜,并非 " 貴有貴的道理 "
招股書顯示,敷爾佳成立于 2017 年,是一家從事專業皮膚護理產品研發、生產和銷售的公司。
公司在售產品覆蓋醫療器械類敷料產品和功能性護膚品,主打敷料和貼、膜類產品,并推出水、精華及乳液、噴霧、凍幹粉等形态產品。
雖然敷爾佳成立時間不長,但在行業卻有着較高的市場占有率。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分析報告,2021 年,敷爾佳貼片類產品銷售額為貼片類專業皮膚護理產品市場第一,占比 15.9%;其中醫療器械類敷料貼類產品占比 17.5%,市場排名第一;功能性護膚品貼膜類產品占比 13.5%,市場排名第二。
招股書顯示,2020 年 -2022 年敷爾佳的營業收入分别為 15.85 億元、16.5 億元及 17.69 億元,同期淨利潤分别為 6.48 億元、8.06 億元和 8.47 億元,可以說賺錢能力十足。
而敷爾佳如此賺錢的秘密,總結起來就是 " 高毛利、低成本 "。
從毛利率來看,敷爾佳 2020 年 -2022 年的綜合毛利率分别為 76.47%、81.95% 和 83.07%。
↑ 來源:招股書
可見近年敷爾佳的毛利率在持續提升,難怪網友笑稱敷爾佳毛利率堪比茅台。财報顯示,2022 年茅台的整體毛利率為 91.87%。
毛利率如此之高,一方面是敷爾佳确實賣得貴。
公開資料顯示,敷爾佳主打產品——白膜醫用敷料貼,原價為 148 元 / 盒(五片),算下來單片價格在 30 元左右。
就算活動促售價格降至 118 元 / 盒,每一片面膜也要接近 24 元。
而市場上,普通面膜的價格在 5-10 元 / 片,可見即便搞促銷活動,敷爾佳的價格依舊不便宜。
↑ 來源:天貓敷爾佳旗艦店
而從成本來看,招股書顯示,敷爾佳向哈三聯(負責其產品的生產)采購的醫用敷料單價不到 10 元 / 盒,粗略估算單片面膜成本只有 2 元左右。
去年 9 月,"148 一盒的敷爾佳面膜成本僅 10 元 " 的話題更是霸榜微博熱搜,引發網友廣泛讨論。
總的來說,醫美面膜确實可以稱得上是門 " 暴利 " 生意,敷爾佳也踩中了護膚行業的這一細分風口。
但與此同時,認為醫美面膜是收割 " 智商稅 " 的聲音也随之而來。
(二)
" 重營銷輕研發 " 的另一面
醫美面膜概念的興起,依托于近幾年直播帶貨、" 種草 " 文化的興起而產生,敷爾佳走紅也是如此。
2019 年 5 月,敷爾佳白膜首次亮相李佳琦直播間。公開數據顯示,面膜當晚便賣出 25 萬片,這也使得更多消費者接觸到了醫美面膜這一概念。
此後,嘗到甜頭的敷爾佳,開始大力宣傳推廣,相繼籤約袁姗姗、趙露思等藝人為品牌代言人,贊助《妻子的浪漫旅行 4》《花花萬物 2&3》《誰是寶藏歌手》等綜藝,不斷進行品牌曝光,敷爾佳也開始被越來越多用戶知曉。
當然,在這個環節中,KOL 群體也是重要一環。
這些 KOL 活躍在小紅書、抖音、快手、b 站等社交平台上,通過圖文 / 視頻等内容形式,分享自己使用產品後的心得。例如,在小紅書上,搜索 " 敷爾佳 " 相關筆記有五萬多篇。通過社交平台,敷爾佳對消費者進行不斷滲透。
↑ 來源:小紅書
可以說,在各種時機和平台的選擇上,敷爾佳一系列的營銷操作稱得上是駕輕就熟。
營銷力度也體現在敷爾佳的财報上。
招股書顯示,2019 年到 2022 年,敷爾佳的銷售費用分别為 1.15 億元、2.65 億元、2.64 億元、3.9 億元,銷售費用率分别為 8.6%、16.75%、16.01% 及 22.06%。
其中,宣傳推廣費分别為 7031.75 萬元、1.66 億元、2.36 億元、3.54 億元,尤其是 2022 年,宣傳推廣費占據了銷售費用的 9 成。
不過,與營銷投入相對比,敷爾佳在研發上就顯得十分小氣了。
招股書顯示,2020 年 -2022 年,敷爾佳的研發投入分别為 147.97 萬元、524.29 萬元和 1542.61 萬元,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别為 0.09%、0.32% 和 0.87%;同行業對比來看,敷爾佳的研發費用率都屬于墊底水平。
從研發人員來看,招股書顯示,截至 2022 年底,敷爾佳的研發人員僅有 6 人,其中還包含應屆畢業生。到了 2023 年 3 月,其研發人員才又增加了 2 人,目前為 8 人。
總的來說,敷爾佳 " 重營銷輕研發 " 可謂十分明顯。
消費者為什麼願意為售價不低的醫美面膜買單。說到底,是消費者在明星、網紅的極力推薦下,認為醫美二字加持的面膜有 " 奇效 "。
但從企業财報數據看,顯然敷爾佳把更多的心思都放在了宣傳上,而非產品本身。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 IPO,敷爾佳預計募資 18.97 億元,其中有 8.85 億元用于品牌營銷推廣項目。
(三)
醫美概念,還能走多久?
靠着醫美面膜這一概念,敷爾佳成功進入護膚市場。不過,醫美面膜這一概念還能走多久,尚未可知。
一方面,政府部門對 " 械 " 字号產品的監管趨嚴。
其實早在 2020 年 1 月,國家藥監局發文稱,根據《醫療器械通用名稱命名規則》要求,不得含有 " 美容 "" 保健 " 等宣傳詞語,不得含有誇大适用範圍或其他具有誤導性、欺騙性的内容;不得存在 " 械字号面膜 " 的概念,醫療器械產品也不能以 " 面膜 " 作為其名稱。
也就是說,嚴格意義上," 醫美面膜 " 這個叫法其實是不存在的,它只能叫做 " 醫用敷料 "。
之所以會有 " 醫美面膜 " 的概念,是行業為了消費者更好理解產品,與日常使用的面膜聯系起來而故意為之。說白了," 醫美面膜 " 其實就是一個營銷噱頭。
此外,2021 年年底,國家藥監局再次發文,在《一類醫療器械產品目錄》中删除 " 液體、膏狀敷料 " 相關條目,并表示:" 成分不具有藥理學作用、所含成分不可被人體吸收的液體、膏狀敷料(不包括凝膠)拟均按照 II 類器械監管。"
我國對醫療器械銷售實行特許上市監管制度,經營第二類醫療器械需要辦理《第二類醫療器械經營備案憑證》,而敷爾佳所售醫用敷料恰恰屬于第Ⅱ類醫療器械。
醫療器械經營監管趨嚴,也使得敷爾佳分級經銷商數量大幅下滑。
招股書顯示,2019-2022 年,敷爾佳的分級經銷商數量分别為 1143 家、606 家、620 家、351 家。2022 年,公司分級經銷商數量出現大幅下滑。
另一方面,消費者層面對醫美面膜争議也越來越大。
敷爾佳在招股書中披露,2018 年至 2022 年 6 月 30 日,敷爾佳所屬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共接到涉及公司的消費者投訴 51 件次。
而在黑貓投訴平台上,敷爾佳相關投訴有 188 條,其中不少用戶的投訴關鍵詞為 " 過敏 "" 爛臉 " 等。
種種壓力之下,敷爾佳醫療器械類敷料業務開始承壓。
招股書顯示,2022 年,敷爾佳醫療器械類敷料產品實現銷售收入 8.66 億元,同比下滑 6.68%。
同期,敷爾佳天貓旗艦店、京東旗艦店銷售額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态勢。其中天貓旗艦店銷售額由 4.79 億元下降至 4.06 億元;京東旗艦店銷售額則由 2043.81 萬元下降至 1212.82 萬元。
不過,敷爾佳或許也感知到醫美面膜概念維系的危機。如今,敷爾佳不斷增加 " 妝 " 字号產品。
截至報告期末,敷爾佳 51 個產品中,化妝品類占 46 種,遠超醫療器械類產品數量的 5 種。
也就是說,靠醫美面膜崛起的敷爾佳,如今在往化妝品賽道轉型。不過在化妝品賽道,行業更為一片紅海,研發投入較低的敷爾佳,面臨的競争壓力也可想而知。
小結
靠着醫美概念,敷爾佳順風而起。不過如今擺在敷爾佳面前的挑戰也不小,醫美概念再難講,敷爾佳迫切需要一個新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