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特斯拉“兄弟”要來中國,“蔚小理”瑟瑟發抖?,歡迎閱讀。
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首席商業評論
特斯拉 " 兄弟 ",美國 " 蔚小理 " 要來中國!
距離馬斯克訪華不到半個月,美國新勢力車企如 Lucid、菲斯克紛紛宣布入駐中國。Lucid 從去年年底開始 " 招兵買馬 ",菲斯克也準備在中國開設交付中心以及建設工廠。
想要在美國汽車市場站穩腳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近百年間先烈比比皆是,勝者唯特斯拉一家而已。
但特斯拉之後,人們制造傳奇的願望更加強盛,人人都想復制特斯拉的 " 成功 "。
只不過,今時不同往日。當下中國的新能源市場競争日趨激烈," 特斯拉兄弟 " 還能撼動 " 蔚小理 " 的市場地位嗎?留給他們的機會究竟還剩多少?
美國新能源車企集體進中國
菲斯克,曾被稱為 " 特斯拉殺手 ",在美國專心做純電,推出 Ocean SUV 對标 Model Y。
Ocean SUV
早在 2022 年,菲斯克就有了入華的心思,在中國設立了辦事處。CEO 亨利克 · 菲斯克還表示,他們預計中國将成為未來電動汽車增長的一個重要市場,并相信我們的汽車将非常有吸引力。
其實,菲斯克與中國有着不解之緣。早年間菲斯克由于經營不善破產倒閉,後被中國零部件巨頭萬向收入囊中,才能在 2016 年卷土重來。
近日,菲斯克宣布計劃在中國開設交付中心,并在 2024 年一季度開始其 Ocean SUV 的交付。此前,菲斯克高層頻頻到訪中國,并在上海會見了官員和商界大佬,對話内容多集中在汽車供應鏈、物流、倉儲和未來生產發展方面。
據其 CEO 透露,菲斯克最早會于明年就在中國投產,屆時旗下車型 Ocean 的產能将增加 75000 輛。這也意味着菲斯克可能像特斯拉中國一樣,采取獨資建廠生產,把整車的制造、銷售、售後都放到國内,成為第二個在國内獨資的外資車企。
菲斯克之外,特斯拉的另一個 " 兄弟 "Lucid 不久前邀請了前蔚來和集度汽車高管朱江加入,負責中國市場業務。
Lucid 不僅号稱 " 特斯拉殺手 ",也和特斯拉 " 血火同源 "。
Lucid 由特斯拉前副總裁兼董事謝家鵬 (Bernard Tse)和甲骨文前高管溫世銘 (Sam Weng)兩位華人于 2007 年創建。其多位高管級,以及大量工程師來自特斯拉。從某種程度上,Lucid 流淌着特斯拉的血液,這也是為何馬斯克說 " 兄弟阋牆 " 的緣故。
此外,Lucid 與中國的淵源也是頗深,其投資股東背後有着中國企業青雲創投和北汽、賈躍亭(已賣出)的身影,Lucid 也曾宣布與中國電池制造商華霆動力達成合作。
且 Lucid 很早就想進入中國市場。早在 2021 年 11 月在财報中,Lucid 就曾明确表示計劃 2023 年進入中國市場。
到了去年年底,Lucid 入華的速度明顯加快,不斷為入華 " 招兵買馬 "。招聘崗位涉及軟體工程、公共政策、法律顧問等多個領網域。前不久剛加入的朱江表示,Lucid 剛剛開始為進入中國市場做準備。
另外,賈躍亭的法拉第未來(FF)也在積極推進中美雙主場戰略,為進入中國市場做準備。
今年 1 月 18 日,FF 宣布與中國黃岡市政府達成了不具約束力的合作框架協定,計劃将其未來的 FF 中國總部遷至黃岡市。FF 中國總部預計将由黃岡市政府引導基金、相關產業基金和 FF 共同出資建設。
2 月 13 日,FF 透露已将最新的 FF 91 Futurist 準量產測試車運到中國進行市場測試和驗證,包括充電和基礎設施與其他硬體和軟體應用的兼容性。FF 還表示:"FF 正在為中國市場制造的準量產車進行最終的生產準備和車輛測試。"
但是目前來看,法拉第未來的交付很有問題。近兩年來,法拉第未來至少進行了 5 次 " 即将交付-延遲交付-要錢-即将交付 " 的循環。6 月 21 日下午,創始人賈躍亭就法拉第未來首款車型第二階段交付推遲致歉,并表示需要再借 3 億美元以推進交付。
這個舉動讓外界人心惶惶,消費者稱 " 搞不好又上了賈躍亭的當 "。畢竟賈躍亭多次被冠以 " 老賴 " 的名号,身上還背着 2.41 億元的證監會罰款、樂視網 10 年的财務造假問題以及 42 條限制消費令。
相比較而言,已經有兩款量產車的 Rivian 則更為穩重,雖然近期未有着明确的規劃和說法,但這并不代表沒有入華的打算。
Rivian 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 R.J. 斯卡林奇曾于 2020 年表示,計劃 2022 年在歐洲銷售純電 SUV,而後進入中國市場。
在一份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的 " 長期增長戰略 " 中,Rivian 也曾提及有關進軍亞太市場的說法,同時,Rivian 還傳出在中國尋找合作夥伴的消息,至今沒有下文。
但随着美國新勢力紛紛入華,其進入中國市場也不過只是時間問題。
美國 " 新勢力 " 為何盯上中國?
產品對标特斯拉,市場押寶中國,這是美國造車新勢力的共同謀略。
特斯拉的成就不用多說,市值從 20 億到 1000 億美金,特斯拉用了 9 年時間,從一千億到一萬億市值,特斯拉僅用了 21 個月!連馬斯克都匪夷所思," 不是我不明白,只是這世界變化太快。"
尤其是在馬斯克訪華後,特斯拉市值大漲逾 250 億美元,這代表着投資者對中國市場的持續看好,也讓美國造車新勢力更加眼紅,加速了入華進程。
那麼,為什麼要押寶中國呢?筆者認為,菲斯克中國董事會成員 Daniel Foa 的一段話可以解釋。
在菲斯克的年度股東大會上,Daniel Foa 直言,中國的市場足夠大,2022 全球汽車銷量約為 2600 萬輛,而中國市場占了全球汽車銷量的三分之一,其中電動汽車為 600 萬 -700 萬輛,約占 25% 的市場份額。從今年開始,電動汽車的市場份額已逐步增長至 27% 左右,菲斯克認為進軍中國有足夠的市場可以發揮。
另外,高端和 " 價格合理 " 的奢侈品市場的比普通細分市場增長更快。而菲斯克正好适合這一市場,因為他們認為自己擁有獨特的歷史和設計,在中國有信心拿下市場。Daniel 還稱:" 中國歷來對高品質的傳統國際汽車品牌的接受度較高,且國家政策和消費者行為都在表明中國市場正在迅速向電氣化轉型。"
中國市場大,政策對新能源尤其支持,中國新能源需要高端市場,這是美國新勢力看好中國市場的重要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押寶中國市場也與美國新勢力在美國市場銷售前景的不明朗有關。
目前,多家美國造車新勢力的現金流持續惡化。在《美國汽車新聞》調查的 10 家造車新勢力中,只有 4 家手頭有足夠的現金來支付一年或更長時間的運營費用。
虧損是這些美國新勢力繞不開的話題。據财報數據顯示,2022 年 Lucid 的營收 6 億美元,虧損近 26 億美元;菲斯克同期營收 34 萬美元,虧損 5.5 億美元。
今年第一季度 Lucid 營業收入為 1.494 億美元,虧損則是達到了 7.795 億美元;Rivian 一季度營收 6.61 億美元,淨虧損 13.5 億美元;菲斯克尚未量產交付,但虧損已達 1.2 億美元。
Lucid 的高管曾說,目前公司的現金夠支撐公司到 2024 年,并不是非常樂觀。這讓 Lucid 不得不裁員 1300 人左右以求降低成本。
現金流吃緊之外,美國新勢力車企還陷入造車慢、交付慢、投資者做空、股價跳水、市值跌破淨資產等尴尬境地。以 Lucid 為例,相比于巅峰時期的 914 億美元市值,如今 Lucid 市值已跌去近 85%。
外部環境也不太好,美國新勢力車企須與更高的成本作鬥争。過去幾年,電池原材料的價格不斷上漲,去年全球鎳的價格達到 2007 年以來的最高點,2022 年锂離子電池的平均價格也上漲 7%。
此外,政府調查、訴訟、高管更替和融資難度增加也是美國新勢力車企繞不開的坎,他們迫切需要開拓市場打開需求,大洋彼岸的中國成為新戰場。
" 蔚小理 " 會瑟瑟發抖嗎?還是壓根看不上它們?
無論是 Lucid,還是菲斯克,都想要在中國市場上復刻特斯拉的 " 成功 ",從而擺脫現階段的資金困境,但他們實力究竟如何呢?
首先來看銷量,Lucid 在 2022 年僅生產了 7180 輛汽車,不如最初預期的 2 萬輛;2023 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車產量為 2314 輛,僅交付了 1406 輛;菲斯克是在 2023 年 5 月才開始在歐洲交付首輛 Ocean 全電動 SUV,6 月在美交付;Rivian 是最為樂觀的,一季度生產了 9395 輛車,交付了 7946 輛。
銷量不佳,那麼美國造車新勢力的產品性能究竟如何呢?我們以 Lucid 與特斯拉對比為例。
Lucid 汽車分為 Lucid Air Dream Range、Lucid Air Dream Performance 和 Air Grand Touring,這三款都以三電系統強大著稱,特點是續航長,速度快,功率大,充電快。
比如,Lucid Air 的續航裡程為 837km,而特斯拉的 Model S 為 652km,高出約 28.4%。在續航時間上,lucid 汽車更勝一籌;在最高時速和功率方面,Lucid Air 高于 Model S 但是低于 Model S plaid。
Lucid Air Dream Performance
但同樣,Lucid Air 也有劣勢,主要是自動駕駛功能偏弱。Lucid Air 使用的芯片還是 Mobileye EyeQ4,單個芯片算力僅有 2.5TOPS,而特斯拉自研的 FSD 芯片算力是 144 TOPS,且有大量數據積累,FSD Beta" 完全自動駕駛 " 功能遙遙領先。
可以見得,Lucid 雖然有勝過特斯拉的地方,但并沒有形成颠覆性優勢,而且孱弱的自動駕駛讓消費者感覺產品科技感不足,想要復制 " 特斯拉 " 的成功沒那麼容易。
馬斯克以及特斯拉雖然與自身實力有關,但也是吃到了 " 時代的紅利 ",可如今中國的汽車市場已經與當初特斯拉入華時截然不同,中國的新勢力如蔚來、小鵬、理想、比亞迪、吉利極氪都已經成長起來,市場競争尤其激烈,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產品的要求愈發嚴苛,美國新勢力能分到多少蛋糕還很難說。
至于美國造車新勢力會不會撼動蔚小理的市場地位?筆者認為至少短期内不會。
一方面,這些美國造車新勢力仍然還在產能地獄,而 " 蔚小理 " 早已月銷量過萬。
Lucid 成立多年,直到去年才開始大規模量產,而至今銷量還沒一萬台;菲斯克今年才剛剛在歐洲交付。換句話說,這些想要進入國内市場的外國新勢力,還沒有經過市場大規模的考驗。
另一方面,這些國外新勢力主打高端和豪華車型,雖與 " 蔚小理 " 存在一定錯位競争,但别忘記還有老牌高端豪華車 BBA。
Lucid 的入門版車型 Pure,起步價就接近 9 萬美元,大約是 60 多萬人民币,頂配車型售價甚至高達 15 萬美元(約人民币 107 萬)。菲斯克的入門車型 Ocean 售價在 26 萬元左右,入華之後如何定價尚未可知,但加上高昂的入華成本,很有可能會更貴。
更何況,BBA 的電動車型也開始放量,美國造車新勢力車企瞄準的豪華車市場并不好走。
另外,本土廠商 " 蔚小理 " 在品牌、技術、市場等方面已經擁有一定的優勢。比如,理想是奶爸專車,蔚來主打用戶和服務,小鵬強調自動駕駛和智能化,它們都在以各自的速度和基調,持續霸占着新能源汽車市場和熱度。
反倒是蔚小理還會不會看得上這些美國來的新勢力?
在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即将跨入 30% 的當下,市場已經從 " 井噴期 " 逐步過渡到平緩增長期。今年 5 月,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比增長 60%,對比 2021 年的 158% 和 2022 年的 93%,增速明顯在放緩,開始呈現出疲态。
着眼于當下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環境來看,未來将會越來越卷,外資已經不像當年那樣吃香,Lucid、菲斯克等美國新勢力車企如果沒有真實力,那麼在國内市場上将難以立足。
參考資料:
《左手麥格納右手富士康 纏鬥特斯拉十餘年菲斯克強勢復活》經濟觀察報
《特斯拉的 " 死對頭 ",菲斯克的涅槃重生》雅斯頓
《洋鲶魚來了》車百智庫
更多精彩内容,關注钛媒體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載钛媒體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