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互聯網大廠學會“放棄”:風吹過,摔不死,全跑了,歡迎閱讀。
導語:自研芯片一度成為熱潮,但 OPPO 關閉哲庫業務,讓大廠的芯片部門員工人人自危……小米玄戒、百度昆侖芯等多家芯片企業不得不連接召開全員會,以安定軍心。從 " 三年 500 億 ",到突然關停,曾經的 OPPO 在自研芯片上有多豪情,如今就有多悲壯。" 改正錯誤越早越好,不管多大的代價都是最小的代價。"
>馬雲曾說:" 人們都在講,風口來了,豬都會飛,每個人都在押風口。風過去,摔死的一定都是那些豬,它們是不會長出翅膀來的 "。
這句話似乎應驗了。如今,風口已過,曾在風口上立下豪言壯語的人,都跑了。
有多少人還記得元宇宙?
僅僅一兩年,它重塑世界的口号仍言猶在耳,卻已經不再被大廠們提及。
近日,百度副總裁、希壤負責人馬傑确認離職,至此 BAT 元宇宙業務曾經的一号位已全部退場……
數年前,自研芯片一度成為熱潮,但 OPPO 關閉哲庫業務,讓大廠的芯片部門員工人人自危……小米玄戒、百度昆侖芯等多家芯片企業不得不連接召開全員會,以安定軍心。從 " 三年 500 億 ",到突然關停,曾經的 OPPO 在自研芯片上有多豪情,如今就有多悲壯。" 改正錯誤越早越好,不管多大的代價都是最小的代價。" 步步高(維權)創始人、OPPO 投資人段永平說道。
風口切換,盈利模式不清晰,尤其是面臨着營收和利潤增長壓力下,大廠們也逐漸認清現實,從前些年的瘋狂擴張,不得不節衣縮食,走向砍砍砍模式。
大廠們,正在學會放棄。
無人再提元宇宙
曾經火熱的元宇宙,已經熄火了。
近日,百度副總裁、元宇宙產品希壤負責人馬傑被曝已經離職,這被外界視為元宇宙或将在百度的業務布局中陷入邊緣化危機。
希壤是百度于 2020 年 12 月啟動的元宇宙項目,試圖打造一個平行于物理世界的沉浸式虛拟空間,2021 年正式對外推出。當時,國内正值元宇宙熱潮,百度 CEO李彥宏還将 2021 年百度 AI 開發者大會放在了希壤 App 上召開,讓希壤一度飙至蘋果免費社交榜單前十。
然而,希壤随後便迎來了高開低走,運營并未達到内部預期。
新浪科技看到,在 OPPO 應用商店中,目前希壤 App 的安裝量僅為 20 萬次,評分更是低至 1.7 分。不少用戶吐槽人物建模醜、網絡卡頓、畫質太差," 這也叫元宇宙?還沒有遊戲做得逼真。就是一個為了蹭熱度而開發的垃圾產品。"
百度并不是沒有意識到這些問題。希壤最初的版本是 "-7.0 版本 ",馬傑曾表示,希壤還有很多不完美,距離目标還有巨大成長空間,至少要用七年才能達到 0.0 版本。
然而,還未等到希壤迭代到 0.0 版本,馬傑便提前離開了。
實際上,不只是百度,阿裡、騰訊等大廠當時均專門成立了元宇宙相關部門,但三分鐘熱度過去,成果并不明顯。
2022 年 6 月,騰訊成立了 XR 部門,實際操盤手是騰訊遊戲工作室 NExT Studios 負責人沈黎。騰訊還希望通過收購黑鲨手機來布局 VR 硬體,但後來收購擱淺,黑鲨迎來大規模裁員。更戲劇性的是,沈黎于 2022 年底離職,騰訊 XR 部門也在今年初被宣布解散。
2022 年,阿裡巴巴達摩院 XR 實驗室負責人譚平離職,與此同時,多個實驗室的負責人也被曝離職。外界猜測,這或許與達摩院在相關領網域投入過大但商業回報有限相關。阿裡巴巴披露的财報顯示,2022 年上半年,阿裡巴巴在創新業務板塊(包含達摩院)實現營收 4.79 億元,同比下滑 30%,實現經營虧損 25.18 億元。
有意思的是,雖然元宇宙已經過氣,但大模型又成了互聯網圈的熱詞,大廠和高管們似乎又再一次禁不住誘惑,紛紛入局。
在百度推出文心一言之後,原百度副總裁、元宇宙產品希壤負責人馬傑,也将新賽道選在了大模型相關。據媒體報道,他已于近日加入創新工場擔任副總裁一職,并成立了 AIGC 企業北京零一萬物;而近日,又有多名來自互聯網公司的技術業務負責人離職,參與大模型相關創業。其中包括阿裡巴巴淘系技術部的賈榮飛,與小紅書 AI 平台部負責人顏深根。
但擺在大廠和創業者面前的是,大模型的商業模式依然有待探索。華為雲人工智能領網域首席科學家田奇就曾表示,大模型的資本門檻高,開發和訓練一次 1200 萬美元,大模型可能收編高度定制化的小模型,導致市場向大公司集中。
造芯不只是燒錢
如果說元宇宙、大模型需要砸錢,那麼造芯可能是砸錢也不一定能取得成功。
早年,華為造出麒麟芯片,為華為手機的高端崛起奠定了基礎。這也為其他手機廠商衝擊高端提供了一個參考的路徑。
2019 年,在第一屆 OPPO 未來科技大會上,OPPO 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陳明永罕見亮相,宣布 OPPO 未來三年投入 500 億布局萬物互融生态研發。随後,OPPO 的三大研發計劃相繼曝光,其中就包括自研芯片的馬裡亞納計劃。
馬裡亞納是地球上最深的海溝,OPPO 以此命名,寓意自研芯片之路的難度。但一語成谶,似乎也暗含了自研芯片的悲壯結局。
在推出 NPU 芯片馬裡亞納 X,以及藍牙音頻芯片馬裡亞納 Y 兩款自研芯片之後,OPPO 在今年 5 月突然宣布關停自研芯片公司哲庫,留給外界滿是不解。
網絡上流出的哲庫解散的全員會議内容顯示,哲庫 CEO 劉君稱 " 全球的經濟和手機行業現在極其不樂觀,公司的整個營收遠達不到預期,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芯片這樣一個巨大的投資将是公司承擔不起的。"
而除了錢,外界還猜測 OPPO 可能遇到了一些政治原因。前 OPPO 副總裁沈義人當時就發布微博稱 " 錢能解決的問題其實不是大問題。而錢不能解決的問題,往往才是真的難題。"
哲庫的關停,讓芯片行業迎來了大地震,不少從業者人心惶惶,開始猜測誰會下一個倒下。
小米旗下的自研芯片主體玄戒可能是最受關注的對象之一。2021 年 12 月,上海玄戒技術有限公司成立,經營範圍含集成電路芯片設計,由小米高級副總裁、手機部總裁曾學忠擔任其執行董事、總經理、法定代表人。
目前,小米已經推出了 ISP 芯片澎湃 C1、快充芯片澎湃 P1、電池管理芯片澎湃 G1。知情人士向新浪科技表示,小米自研芯片的目标不只是手機,還要服務 IoT 和電動車。此前,小米松果在自研 SoC 上失利之後,拆分出了大魚半導體專注 IoT 芯片;而玄戒的成立也與松果進行了重組,分别專注手機芯片和車載芯片。
新浪科技發現,玄戒成立後從松果接收了多個與手機芯片相關的專利;而松果今年以來則聯合小米汽車等申請了車載語音互動、電動車充電樁技術、自動駕駛技術、車輛控制等多個汽車相關專利。這也印證了上述人士的說法。
不過,這也意味着小米在自研芯片上的投入和風險更大了。在哲庫關停不久,小米玄戒随後便召開了全員大會。不過不是解散大會,而是為了安撫人心,提振士氣。
恐慌的不只是小米玄戒員工,百度旗下的昆侖芯片也舉行了全員會,以安定軍心。百度 CEO 李彥宏更是在近日的一場公開演講中透露,自研的昆侖芯第三代會在明年年初上市,對外釋放自研芯片業務的積極信号。
從多元化到砍砍砍
比追逐單一風口更燒錢的是,激進的多元化擴張。
在中國互聯網企業中,字節跳動可謂是在新業務上最具狼性的一個。從最早的資訊 App 今日頭條,再到短視頻 App 抖音,字節跳動不斷復制着打法,成了 App 制造工廠。
不過,字節的擴張并不都是成功的,也在多個業務上栽了跟頭。
2020 年 10 月,大力教育作為獨立品牌正式成立。業務橫跨 Pre-k、K12、成人教育多年齡段,涵蓋多學科、多課程。當時,大力教育業務負責人、CEO 陳林稱,不排除字節跳動的教育相關業務會獨立拆分融資,甚至單獨打包上市的可能性。
但 2021 年的雙減政策,給了大力教育一個重擊,多個業務線面臨着轉型、裁員。
同樣是在 2020 年,字節跳動進軍大健康業務,對外推出了小荷健康。還在 2022 年全資收購了一家私立醫療機構美中宜和。但在業務起色不大的情況下,今年 4 月,小荷健康宣布,因業務調整,小荷健康所有官方病友群将于 4 月 28 日終止運營,屆時群将解散,未來相關官方企業微信賬号也将停止運營。
美團同樣是在新業務上激進擴張的代表。
2017 年,以餐飲外賣收入為主的美團,突然宣布上線打車業務,與滴滴掀起了補貼大戰。最終,在上市前夕,美團選擇控制在打車業務上的投入。
2019 年,美團開始上線聚合模式,以自營 + 聚合的策略進行市場擴張;而今年 3 月,王興在内部信中宣布放棄自營打車業務,全面轉向聚合模式。網約車業務後續将減少資源和人力投入。
在本地生活服務市場,百度曾是美團的重要對手,擁有着百度外賣和百度糯米這兩塊到家 + 到店業務。但 2017 年,餓了麼正式宣布收購百度外賣,百度退出外賣市場;2022 年,百度糯米 App 宣布停止服務與運營。至此,百度在本地生活服務市場的布局全部撤退。
或許是并不甘心。2022 年 10 月,依靠百度智能小程式," 多利熊 " 平台上線,主攻吃喝玩樂團購優惠。該平台負責人為前餓了麼、美團點評高管戴振開。但據媒體報道,因為場景不明确,百度智能小程式對 C 端的轉化率并不高。客戶反饋無法持續獲得流量,實際成交量非常低。
近日,百度智能小程式部門被分拆,多利熊團隊百餘人被整體裁撤。百度重回本地生活服務市場的夢想,再次破滅。
結語:
當元宇宙成為過去式,大模型接替了它的位置,又成為了 BAT 等大廠角逐的對象。
但風口變了,根本的商業邏輯未變。回歸商業本質,找到應用場景和商業模式的正循環,是永遠不會過時的真理。
從這個角度來說,大廠們從曾經的粗放擴張,走向如今的降本增效,或許并不是壞事。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艾瑞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