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市值蒸發1600億,理想汽車冰火兩重天,歡迎閱讀。
掃碼加入伯虎财經創業學習交流群
獲取行業報告,還可以參與抽獎哦 ~
2024 年,理想汽車大賺了 80 億,依舊是唯二能賺錢的新勢力車企。但戲劇的是,股價卻從 46.4 美元斷崖式跌至 23.8 美元,僅一年時間 1600 億灰飛煙滅,市值接近腰斬。
按常理來講,汽車圈裡市值暴跌,大概率是車賣不動了,可理想汽車的銷量依舊很好,2024 年賣了 50 萬輛車,新勢力車企銷量排行榜上,它依舊穩坐頭把交椅。
但理想的現狀就像班上的傑出人士生,雖然考了 90 分,卻遠不及老師 98 分的預期。
這成績 " 打折 " 的背後,是三款高價車型 L7、L8、L9 銷量的大幅下滑,即使新車 L6 賣爆,補上了銷量數據,因為賣得便宜,根本填不上 L7、8、9 致使的盈利缺口。
所以,理想汽車在 2024 年比 2023 年少賺了 38 億。
而且,這種肉眼可見的降溫,還延續到了 2025 年。
今年前兩個月,理想單月銷量均未能突破 3 萬大關,被小鵬搶走銷冠之位。好不容易在 3 月重回 3 萬輛的陣營,卻還是沒能超過零跑的成績。
算下來,今年頭三個月理想累計賣出 92864 輛車,同比只增長了 15.5%,反觀小鵬同期賣出 94008 輛,同比暴增 330.8%。
不可否認,曾經那種誰都追不上的王者氣勢,如今在理想身上已逐漸消失。
而市值腰斬、銷量下滑的背後,理想汽車正深陷 " 水深火熱 " 之中。
一方面表現在内部產品困局。
眾所周知,理想汽車曾經依靠增程式技術和奶爸車定位,連續打造了理想 ONE、L6、7、8、9 等多個爆款,成功逆襲了蔚來和小鵬,成為國内炙手可熱的造車新勢力企業。
但如今,這一護城河正逐漸失守。
在中大型 SUV 市場,問界 M9 銷量與理想 L7 不相上下,零跑 C10 也以 " 半價理想 " 的姿态殺入,理想的核心市場被蠶食;其次,随着華為 ADS 3.0 和比亞迪 " 天神之眼 " 智駕系統的登場,理想引以為傲的 " 冰箱彩色電視機大沙發 " 也不香了;更扎心的是,從增程式向純電動轉型,理想折騰半天,至今也還未能證明自己有能力在純電領網域站穩腳跟。
另一方面則是群狼環伺的外部環境。
以前新能源市場是蔚小理 " 三分天下 ",現在小米和各種 " 界 " 紛紛崛起,他們逐漸在產品上和理想汽車產生交集,比如華為的精準狙擊,L 系列每個價格帶都遭遇貼身肉搏,比亞迪的全面絞殺,理想的主力市場也被一點點吞噬。
除了這倆強敵,理想汽車還要提防小米、零跑等一眾極具競争力友商的偷襲;另外,今年要進軍的純電領網域,同樣高手林立,這也給理想的轉型之路增添了更多不确定性。
雪上加霜的是,在内外交困的當下,大股東王興在過去一年多裡又連續減持了理想股份,累計套現約 20 億人民币,可見資本市場對理想的信心也略顯不足!
不過好在,我們依舊能看到理想汽車準備絕地反擊的積極信号:
首先是 i8、i6 等多款純電新車的蓄勢待發,特别是 i8 官圖發布當日,理想港股暴漲 15.9%,說明資本市場還是給予了些許寬容;
其次,全系車型标配激光雷達,說不定這就是扭轉銷量局勢的 " 神來之筆 "。
但話說回來,2025 年理想汽車的壓力只會越來越大,新能源汽車這片戰場,競争也會越來越白熱化,潮水退去時,穿着機甲遊泳的人,才有資格談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