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教育經驗:資治通鑑:成大事的人,往往有3個特質,你也可以優化和提升自己,歡迎閱讀。
成大事的人是什麼樣的?
重讀《資治通鑑》這段故事,我發現一個重要的思考:一個成大事的領導,往往具備 3 個特質。
如果你想成大事,一定要注意自己在這 3 個方面進行優化和提升。
《資治通鑑》記載,公元前 362 年,秦國秦獻公去世,他的兒子秦孝公赢渠梁繼位。這時的赢渠梁年僅 21 歲。
21 歲呀,想想我們 21 歲時在幹嘛?還在大學裡埋頭書本,而赢渠梁已經成為了秦國的新君。
秦國雖然是一個諸侯國,但與其他諸侯國接觸不多。為什麼?因為其他諸侯國看不起秦國,将其視為未開化的夷族,鄙視他們,甚至在開諸侯國際會議時,從不邀請秦國。
秦孝公嬴渠梁決心發奮圖強,整頓國家,讓秦國變得強大起來,讓别人再也不敢小瞧自己。
于是,公元前 361 年,秦孝公下令發布招賢令。
招賢令中先是陳述了秦國祖輩的榮光:秦穆公時期,秦國曾經勵精圖治,平定晉國之亂,稱霸西戎,占地千裡,被周王稱贊,諸侯都來祝賀。
然而,後來經歷了内部動蕩,秦國在對外事務上變得力不從心,秦國的影響力逐漸減弱。
韓、趙、魏三國更是不斷侵犯秦國,這對秦國來說無疑是巨大的恥辱。
作為秦國的新君,我決心恢復祖輩的榮光。現在,賓客群臣中,誰能獻上奇策,讓秦國變得強大起來,我願意封他為高官,賜予他封地。
這就是秦孝公嬴渠梁的招賢令。
正是因為這封招賢令,一代大才商鞅來到了秦國。在嬴渠梁的支持下,商鞅主持變法,使秦國逐漸強大起來。
從赢渠梁身上,我們可以看出一些門道:什麼樣的人才能成大事,他們什麼都有什麼特質。
如果你想做點事,一定要注意以下 3 個方面提升和精進自己:
1,借用他人的智慧。
秦國内部的老貴族思維定格了,智慧不夠,無法讓秦國變得強大。
而且,前一任秦獻公時期已經折騰了很多年,打了大半輩子仗,一直在對外作戰,秦國也并沒有變得強大起來。
所以說,以前的老路是走不通了,越走越窮,越走越弱,怎麼辦呢?
這就需要借助外部的力量、外部的智慧來提升自己。
對我們個人來說,其實也是一樣。
如果我們現在身處困境,以前的路說明已經不好走了,這時候我們應該選擇一條新路,用現在新鮮的說法叫 " 換賽道 "。
自己不知道該怎麼選擇,怎麼辦?多聽取他人的意見,借助他人的智慧,讓自己的路越走越好走。
2,激活你身邊的人。
如果你的團隊死氣沉沉,或者你正身處谷底,那麼你要學會激活身邊的人,讓他們支持你成就大事。
那麼,如何激活身邊的人呢?
商鞅給秦國帶去了一套獎勵耕戰的體制,這對我們個人來說也是一樣的道理。
要激活身邊的人,讓他們幫助你,首先你自己要正向積極。要讓大家看到你的決心,看到你想改變、想提升自己、想成就事業的意志。
同時,你要給予那些支持你、幫助你的人相應的回報,這樣才能赢得大多數人的支持和認可。
要想調動他人,讓别人支持你,用什麼呢?
當然是利益,讓别人支持你把蛋糕做大,你将來怎麼給人家分,這才是别人支持你的底層邏輯。
3,要有推倒一切的魄力,推翻重來的勇氣。
以前的路走不通了,就要趕緊換一條路。千萬不要墨守成規,不要穿新鞋走老路。
要敢于創新,敢于吸取他人的智慧,敢于請外腦來警醒自己、敲醒自己、幫助自己、成就自己,這才是成就大事的基本邏輯,這才是讓企業永葆青春的秘訣。
中醫中講 " 通則不痛,通則不痛 ",對我們事業來說,也是一樣的道理,這個階段有問題,說明方法不對,策略不對,甚至是戰略不對,一定是有問題的,那就要搞明白,想清楚,打通它,讓血液循環起來,光換血沒用,還得打通經脈。
如果你自己折騰了半天,已經證明了自己的思路、方法、策略甚至戰略都有問題,那麼你就要果斷推翻重來,借助他人的智慧,赢取他人的支持。
推倒重來,重新建立,重新制定自己的戰略目标,重新借助他人的力量制定行動策略。
只有這樣,你才能真正強大起來,成就一番事業。
總之,一句話,先打破自己的思維認知,承認自己不夠優秀,借助他人的智慧和力量,激活身邊的人,你才能真正讓自己的事業煥發生機,獲得新生。這就是秦孝公赢渠梁告訴我們的成事智慧。
你覺得是這樣嗎?
觀看更多《資治通鑑》的解讀内容,歡迎訂閱我的系列解讀文章,更有深度更多幹貨,讓你領悟領導智慧,掌握成事之道。
讀史學謀略,有位又有為。
關注我,每天為你分享謀略智慧。
作者:李子霄 《資治通鑑》實踐導師,暢銷書作者,自媒體專欄作家。長期解讀《資治通鑑》,深耕職場管理領網域多年。
著有圖書《門道:讀一頁就有用的資治通鑑》。
線上專欄《資治通鑑:領導智慧與成事之道》《制勝謀略:資治通鑑中的成事智慧》《劉邦的啟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