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2023年國内車企哪家賺錢哪家虧?,歡迎閱讀。
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小平财經
剛剛過去的 2023 年,國内車市從年初卷到年尾,價格大戰此起彼伏。其結果是從汽車供應商、主機廠到經銷商,不少企業忙了一年,到頭來卻是賠錢賺吆喝。國内汽車企業除了少數企業利潤在增長,絕大多數在下降,甚至出現虧損。
國内車企比亞迪利潤第一
由于許多車企還沒有公布 2023 年财務報告,只能根據已公布的數據進行分析。前些年,一汽 - 大眾曾一直位居國内最賺錢車企榜首。但是 2023 年,銷量超過 300 萬輛的比亞迪不出意外地奪冠。據比亞迪發布的 2023 年度業績預告,2023 年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 290 億 -310 億元,較上年同期上升 74.46%-86.49%。對比來看,2022 年同期,比亞迪淨利潤 166.22 億元,同比增長近一倍。
在造車新勢力中,理想是 2023 年唯一實現盈利的企業,2023 年實現利潤 118 億元人民币。
在已經披露上年利潤的車企中,長城汽車目前位居第三位。長城汽車 2023 年業績快報顯示,公司營業總收入達 1734.1 億元,同比增長 26.26%,實現淨利潤 70.08 億元,同比下降 15.22%。長城汽車表示,淨利潤低于 2022 年同期主要由于受同期匯率收益影響。
江淮汽車在 2023 年成功實現了扭虧為盈。根據江淮汽車發布的業績預告,公司預計 2023 年年度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 1.36 億元左右,與上年同期(法定披露數據)相比,将出現扭虧為盈。
力帆科技預計 2023 年度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 2300 萬元左右,同比減少 85% 左右。
海馬汽車預計 2023 年淨虧損 1.6 億元 -2.4 億元,上年同期淨虧損 15.74 億元,虧損大幅縮窄。
眾泰汽車預計,2023 年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虧損 7.5 億元 -9 億元,去年同期虧損 9.1 億元,虧損幅度同比收窄。
賽力斯 2023 年業績預告顯示,該公司全年實現營業收入 355 億 -365 億元,同比增長 4.09% 到 7.02%,預計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虧損 21 億 -27 億元。
北汽藍谷預計 2023 年年度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虧損 57 億 -52 億元,連續第四年虧損。2020 年至 2022 年,北汽藍谷分别虧損 64.82 億元、52.44 億元、54.65 億元,四年累計虧超 200 億元。
許多合資車企目前都沒有公布去年的盈利水平,且絕大多數銷量是負增長。一汽 - 大眾 2023 年實現終端銷量 191 萬輛,實現正增長。在價格大戰的背景下,估計盈利水平是負增長。盡管如此,在國内合資整車企業中,一汽 - 大眾盈利水平應該名列第一。即使在國内所有整車企業中,一汽 - 大眾盈利水平也處于領先地位。
銷量規模是車企盈利的基礎,沒有足夠的銷量,根本無法攤薄各項成本,盈利也就根本無從談起。對于那些銷量不佳、沒有利潤可言的車企,可謂前途堪憂。
造車可能越發 " 不好賺錢 "
雖然有部分車企還沒有公布 2023 年利潤數據,但從他們前三季度公布的數據以及全年的銷量數據來看,利潤這一項都是增長最難的指标,實現增長的是絕對少數,大幅下滑的是常态,而虧損的也不在少數。
2023 年,中國汽車產銷量創下歷史新高,但為何車企普遍日子不好過?
據中汽協發布數據:2023 年 1-12 月的汽車行業收入 100976 億元,同比增長 12%;成本 87627 億元,增長 13%;利潤 5086 億元,同比增 5.9%;汽車行業利潤率只有 5.0%,相對于整個工業企業利潤率 5.8% 的平均水平,汽車行業處于偏低水平。
有業内人士表示,汽車行業在高基數下產銷較好,但利潤來源發生了變化,2023 年主要靠高端豪華車型帶來利潤。大部分企業的盈利下滑劇烈,部分企業生存壓力加大。當前燃油車市場盈利,但市場萎縮較快;新能源車高增長,但虧損面較大。
值得注意的是,單車平均利潤出現了連續多年的下滑。2015 年~2018 年,單車利潤分别為 2.4 萬元、2.4 萬元、2.3 萬元和 2.2 萬元。2019 年~2022 年單車利潤沒有變化,均為 2 萬元,2023 年單車利潤進一步下降至 1.69 萬元。此外,在單車利潤下滑的同時,單車成本整體呈現上升趨勢。
造成單車利潤下滑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從行業競争來看,車企普遍加大技術研發投入以及增加銷售費用。從供需關系來看,持續性的價格戰無止無休,導致單車收入出現下滑。當單車的支出成本增大、營收下降,自然意味着利潤的萎縮。
做企業總是要賺錢的,只有賺到錢,才有資金投入到研發之中,才能夠保證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一味地靠價格戰搶奪市場份額,增產不增收,最終損害的是自身的競争力。
2024 年日子會更不好過
卷過慘烈的 2023 年,也許熬不過更卷的 2024 年。龍年春節剛過,比亞迪就率先開啟了新一輪的降價潮。2 月 19 日,比亞迪在官方微博喊出 " 電比油低 " 口号,當天宣布推出秦 PLUS 榮耀版和驅逐艦 05 榮耀版兩款車型,起售價雙雙降至 7.98 萬元。值得一提的是,一年前的 2023 年 2 月,同樣是比亞迪,與特斯拉雙雙發起價格戰,其中秦 PLUS DM-i 版本首次将價格降至 10 萬以内。價格攻勢也讓秦 PLUS 成為 2023 年中國 A 級轎車市場最暢銷的產品,去年累計銷量超過 40 萬輛。
比亞迪之後,已經有六家車企選擇跟進。上汽通用五菱宣布旗下的五菱星光 150km 進階版插混轎車起售價降至 9.98 萬元,而該車型原來售價 10.58 萬元,也即一次性降價 6000 元。長安啟源宣布,旗下啟源 A05 售價下降至 7.89 萬元起,而該車型官方指導價為 8.99 萬元起。不僅如此,哪吒汽車也在 2 月 19 日宣布多款主力車型降價,如哪吒 X 全系降價 2.2 萬元,哪吒 AYA 全系降價 8000 元,哪吒 S 全系則降價 5000 元。
2 月 28 日,奇瑞旗下純電動汽車品牌 iCAR 在北京舉辦上市發布會,該品牌首款產品 iCAR 03 官方指導零售價,比之前宣布的預售價低了兩萬元。為因應當前的降價潮,最終零售價不得已再次下調。
如果價格大戰 2024 年持續下去,整個汽車產業的利潤水平仍然會進一步下降。而汽車企業只有兩種選擇:要麼靠血拼價格整垮競争對手,要麼被競争對手吃掉。
無休止的價格大戰、惡性競争,對于整個汽車產業、汽車供應商、主機廠和經銷商,都不是什麼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