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11月PMI回升,當前關鍵在于刺激政策落地,歡迎閱讀。
文:任澤平團隊
11 月制造業 PMI 為 50.3%,前值 50.1%;非制造業 PMI 為 50.0%,前值 50.2%。
1 PMI 和新訂單回升,但需求仍不足,第二輪經濟刺激關鍵在于政策落地
11 月制造業景氣回升,非制造業景氣下滑。" 搶出口 " 帶動新出口訂單、采購量、生產上升,但價格大幅下滑,延續以價換量。
應該說前期出台的刺激政策規模很大,堵點主要在于落地難,落地難主要是因為前置條件太多,應該盡快取消這些前置條件,讓政策實實在在落地,民眾可感可及,起到促進經濟增長和拉動就業的作用。
尤其考慮到明年初特朗普大幅加征關稅的風險,應提前做好充足準備。
2025 年面臨不少挑戰,美國 "Trump 2.0",預計最早在明年一季度加征關稅,衝擊我國出口,特朗普的通脹政策也會幹擾美聯儲加息節奏,并擠壓我國貨币政策空間,市場波動将更大。
預計 2025 年:GDP 目标設定在 5% 左右,但完成難度要比 2024 年要大,需要政策加碼;赤字率設定在 4% 左右,2023 年赤字率為 3.8%;地方債和專項債規模擴大;貨币政策降準降息 2-3 次;一線城市全面開限購,包括深圳、上海和北京部分城區;推動《民營經濟促進法》落實,提振民營經濟信心;住房保障銀行收儲,資金規模要大、利率要低、期限要長;對按政策要求發放白名單貸款的商業銀行進行免責;加大對消費和生育補貼。
中國經濟潛力大,只要把發展放在首要任務,全力拼經濟,後續推動大規模政策落地落實,前景是光明的!
2 11 月 PMI 數據呈現以下特征:
1)11 月制造業 PMI 50.3%,高于上月 0.2 個百分點。產需持續回暖,生產好于需求,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分别為 52.4% 和 50.8%,比上月上升 0.4 和 0.8 個百分點。
2)内需好于外需,出口有韌性。新出口訂單 48.1%,較上月回升 0.8 個百分點;11 月韓國前 20 日出口同比 8.8%;美國制造業 PMI 為 48.8%;歐元區、德國制造業 PMI 分别為 45.2% 和 43.2%。
3)庫存周期底部。原材料庫存、產成品庫存指數分别為 48.2%、47.4%;采購活動加快,采購量指數升至 51.0%,高于上月 1.7 個百分點。10 月產成品存貨同比 3.9%。
4)企業面臨成本和有效需求不足壓力。主要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和出廠價格指數分别為 49.8% 和 47.7%,分别較上月下滑 3.6 和 2.2 個百分點 ; 大、中、小型企業 PMI 分别為 50.9%、50.0% 和 49.1%。
5)房地產銷售改善。11 月 30 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套數和面積同比 20.4% 和 20.7%,均高于上月 24.5 個百分點;環比 12.8% 和 15.4%。
6)商務活動保持擴張。建築業商務活動指數因施工淡季有所回落,為 49.7%,較上月回落 0.7 個百分點。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為 50.1%。制造業和非制造業從業人員指數分别為 48.2% 和 45.4%,分别較上月下滑 0.2 和 0.4 個百分點。
7)高技術制造業、裝備制造業加快擴張,分别為 51.2% 和 51.3%,較上月變動 1.1 和 0.0 個百分點;上遊基礎原材料行業景氣水平回落 0.1 個百分點至 49.2%;消費品行業景氣水平改善,回升 1.3 個百分點至 50.8%。
3 產需修復,搶出口
11 月制造業 PMI 為 50.3%,較上月回升 0.2 個百分點,高于預期的 49.9%,好于季節性,景氣擴張。
產需均回暖,生產好于需求。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分别為 52.4% 和 50.8%,比上月上升 0.4 和 0.8 個百分點。分行業看,通用設備、汽車等行業產需加快擴張;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專用設備等行業產需位于榮枯線下。
内需好于外需,搶出口,未來貿易壁壘增多背景下,警惕出口對生產邊際拉動作用減弱。新出口訂單 48.1%,較上月回升 0.8 個百分點;10 月出口同比 12.7%,較上月上升 10.3 個百分點。11 月美國制造業 PMI 為 48.8%;歐元區、德國制造業 PMI 分别為 45.2% 和 43.2%,分别較上月變動 -0.8 和 0.6 個百分點。11 月韓國前 20 日出口同比 8.8%。
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為 54.7%,高于上月 0.7 個百分點。其中,食品及酒飲料精制茶、造紙印刷及文教體美娛用品、汽車、鐵路船舶航空航天設備、電氣機械器材等行業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均位于較高景氣區間
庫存周期仍然較弱。原材料庫存、產成品庫存指數分别為 48.2%、47.4%,分别較上月變動 0.0、0.5 個百分點;采購活動加快,采購量指數升至 51.0%,高于上月 1.7 個百分點。10 月產成品存貨同比 3.9%。
4 成本壓力、有效需求不足拖累企業盈利能力
11 月主要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和出廠價格指數分别為 49.8% 和 47.7%,分别較上月下滑 3.6 和 2.2 個百分點。出廠價格和原材料價格指數差值 2.1%,成本壓力明顯,且需求不足拖累出廠價格,下遊相關行業企業盈利依舊承壓。
具體來看,
美元走強,大宗商品價格下跌。截至 11 月 30 日,南華工業品指數、 RJ/CRB 商品價格指數月均環比分别下降 1.3% 和 0.3%,較上月下降 7.0 和 3.0 個百分點。截至 11 月 29 日,焦煤、焦炭價格月均環比分别下降 8.1% 和 5.7%,較上月下降 17.1 和 14.9 個百分點;熱軋板卷、螺紋鋼月均環比下降 1.3% 和 7.0%,較上月下降 13.0 和 17.8 個百分點。
特朗普交易、俄烏衝突升溫、中東停火談判等多重因素下,油價走低。截至 11 月 30 日,英國布倫特 Dtd 價格、OPEC 一攬子原油價格、美國西德克薩斯中級輕質原油 ( WTI ) 月均環比分别下降 1.6%、2.0% 和 2.8%,較上月下降 3.4、3.2 和 5.7 個百分點。
地緣政治影響下,金價本月整體下跌。截至 11 月 30 日,金價月均環比下跌 1.2%,較上月降低 5.7 個百分點。
有色金屬價格下跌。截至 11 月 30 日,LME 銅、LME 鋁價格月均環比分别下降 4.9% 和 0.6%,較上月下降 7.9 和 6.6 個百分點。
5 小型企業產需恢復基礎不牢
11 月大、中、小型企業 PMI 分别為 50.9%、50.0% 和 49.1%,比上月變動 -0.6、0.6 和 1.6 個百分點。大型企業保持擴張态勢,中型企業升至擴張區間,小型企業仍在榮枯線下,需警惕需求不足等問題,穩固中小型企業復蘇态勢。
企業部門以價換量,但供需失衡、產能利用率低,出廠價格低迷、企業利潤偏低,抑制投融資意願。2021 年以來,產能利用率趨勢向下,2024 年 Q3 為 75.1%;前三季度利潤率為 5.3%,為近 5 年最低值,企業利潤承壓,影響投資動能。
6 建築業活動放緩,訂單回落
11 月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 50.0%,較上月回落 0.2 個百分點。非制造業新訂單指數為 45.9%,較上月回落 1.3 個百分點;業務活動預期指數為 57.0%,景氣水平相對較高。
建築業商務活動指數為 49.7%,較上月回落 0.7 個百分點,主因天氣轉冷,進入施工淡季。從市場預期看,業務預期指數回升 0.4 個百分點至 55.6%;從市場需求和勞動力需求看,建築業新訂單指數和從業人員指數分别為 43.5% 和 40.7%,較上月變動 0.0 和 -2.0 個百分點。從價格看,建築業投入品價格指數、銷售價格指數分别為 48.0% 和 48.6%,較上月下滑 7.2 和 3.5 個百分點。
2024 年新增專項債全年 3.9 萬億額度,基本完成發行,預計 3-6 個月形成實物工作量。多省市重大項目建設加速,前三季度計劃總投資億元及以上項目投資同比增長 7.1%,拉動全部投資增長 3.9 個百分點。
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為 50.1%,弱于季節性,國慶假期作用有所消退。分行業看,電信廣播電視及衛星傳輸服務、互聯網軟體及信息技術服務、貨币金融服務、資本市場服務、保險等行業位于高景氣區間;與居民旅遊出行相關的鐵路運輸、航空運輸等行業商務活動指數回落。新訂單、業務活動預期分别為 46.4%、57.3%,較上月變動 -1.4 和 1.1 個百分點。分行業看,航空運輸、郵政、貨币金融服務、保險等行業業務活動預期指數均位于 65.0% 以上高位景氣區間。
7、對第二輪經濟刺激的思考:關鍵在落地
前期出台了第一輪經濟刺激,規模很大,起到了一定積極效果。
但是,近期在各地調研反映,很多政策雖然規模很大,但落地很難。
比如,家電購置補貼,不少地方反映落地不及預期,現實是很多居民支出謹慎,能不換新的就不換了。為什麼不直接發消費券,居民想買什麼買什麼?
比如,3000 億保障房再貸款,期限短,利率 1.75%,收儲商品房用于保障房,現實是這麼短的資金、這麼高的利率,地方算不過來賬,覆蓋不了成本,沒有積極性。既然是保障房再貸款,能不能期限十年以上,利率 1% 以下?畢竟這是民生工程,不是商業項目。
比如,房企白名單貸款,政策金額很大,但現實是商業銀行擔心按照政策要求放出去的白名單貸款,如果形成不良貸款能不能免責?會不會追責?沒有明确說法,銀行沒有積極性。這個問題已經存在兩年了,雷聲大,雨點小。
比如,這次 10 萬億化債,規模很大,但是新增的 6 萬億,要分三年,每年僅新增 2 萬億化債資金,地方債務壓力很大,收支緊張,還要指望他們未來增加支出拉動經濟增長,為什麼不一年内化完債,讓地方騰出手來發展經濟?
比如,有地方反饋現在地方申請國家項目,需要地方配套資金,現實是不少地方都揭不開鍋了,三保有壓力,沒有能力配套,所以有的國家項目地方沒有能力和動力申請,能不能放松地方資金配套?
比如,最高會議強調," 要幫助企業渡過難關,進一步規範涉企執法、監管行為。" 司法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布《民營經濟促進法(草案征求意見稿)》,明确進一步規範異地執法、幹預經濟糾紛、異常罰沒收入、拖欠賬款等,改善營商環境。但現實是,部分地方罰沒收入繼續高增,遠洋捕撈事件時有發生和媒體報道,企業家仍存不安全感。能不能公示哪些地方罰沒收入異常?能不能約談遠洋捕撈事件多的地方?對用公權力掠奪私人财產的違規違法行為能不能讓相關人付出代價?違規的罰沒收入能不能退回企業?
等等,諸如此類。這就是為什麼第一輪經濟刺激規模如此之大,但經濟數據僅略有改善,房地產市場經紀人帶看量開始出現環比下滑,股市前期大漲後近期震蕩走弱,民營企業仍存觀望情緒,這與第一輪經濟刺激政策的巨大規模偏離。
應該說前期出台的政策規模很大,堵點主要在于落地難,落地難主要是因為前置條件太多,應該盡快取消這些前置條件,讓政策實實在在落地,民眾可感可及,起到促進經濟增長和拉動就業的作用。
尤其考慮到明年初特朗普大幅加征關稅的風險,應提前做好充足準備。
中國經濟潛力大,只要把發展放在首要任務,後續推動大規模政策落地落實,前景是光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