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歐洲5國6月電動車銷量:中國新勢力未入榜單,中系全面超越日系,歡迎閱讀。
歐洲是汽車市場的關鍵區網域。在全球主要的汽車市場上,歐盟不僅對于電動車的支持力度比較大,同時對于中國車企進入沒有像美國那樣設定重重壁壘。不久前,歐盟制定了 2035 年全面禁止内燃機的法規。雖然後來在德國的強烈要求下給可再生燃料開了一扇後門,但是歐洲整體對于汽車行業的全面純電動化的決心依然非常大,是中國車企需要深耕的重點海外市場。因此深度了解這些國家的電動車銷量走勢,将能夠幫助中國車企更好地經營歐洲市場。
特别是随着中國車企進入歐洲市場,這也使得原本只是 " 隔岸觀火 " 的競争變得更加重要。截至目前,在向歐洲出口汽車的企業已經包括了蔚來、小鵬、極氪、岚圖、MG、愛馳等多個品牌。其中,電動車也被不少企業視為出口的差異化產品。不過,從今年 6 月在歐洲 5 大主要國家(德國、英國、法國、挪威、瑞典)的銷量來看,只要 MG 一家能夠進入銷量榜單前十。而被寄予厚望的比亞迪和新勢力等,目前還沒有在榜單中殺出一個天地來。由于意大利等國家尚未公布統計銷量,以下僅為上述五國銷量。
01
德國:大眾特斯拉 " 纏鬥 "
作為歐洲最大的汽車市場,德國汽車市場具有風向标的作用。從暢銷車型榜單來看,特斯拉和大眾的競争非常激烈。在 6 月,特斯拉 Model Y 是德國銷量最大的純電動車型,6 月銷量達到 6,098 輛。即便是在整個德國新車銷售排行榜上,其也僅次于大眾的高爾夫和途觀,位列第三。目前柏林超級工廠生產的 Model Y 的周產量已經接近 5,000 輛,而特斯拉之前也官宣其将對柏林工廠的產能在 7 月份做一個提升。除了 Model Y,Model 3 在德國的銷量也不錯,當月達到 1,668 輛,這使得特斯拉 6 月在德國的銷量達到了 7,766 輛,大眾在德國的電動車銷量為 8,375 輛。
大眾 ID.4/ID.5 位居第二,而大眾廉價電動車 up! 則售出了 868 輛。up! 雖然是大眾的廉價電動車,但是這款車的售價為 11.69-26.88 萬元。不得不說,在德國電動車市場上,雖然 Model Y 排名第一,但是主場作戰的大眾集團,不僅 ID.4/ID.5 和身前的 Model Y 差距不大,而且集團化作戰的優勢非常明顯。對于特斯拉來說,如果不擴充自己的車型矩陣,被身後的大眾以及其他傳統車企在銷量上反超,并非不可能。
數據來源:KBA Data
在德國市場上,銷量最大的中國品牌是上汽 MG 的 MG4。而排在 MG4 之前的 Polestar 2 也屬于吉利汽車。兩款車型都是由國内工廠生產,然後出口到歐洲市場。尤其值得一提的是,MG4 不僅出現在德國,也在歐洲主要國家電動車排行榜上表現都不俗。上汽利用 MG 品牌在歐洲的影響力,以及自己不輸 MEB 的產品力,在歐洲市場上正在逐漸擴大自己的份額。
去年比亞迪曾經一舉斬獲在德國的歐洲最大租賃公司 SIXT 的 10 萬輛訂單,後期随着訂單的釋放,比亞迪在德國的銷量也有望上升。去年,蔚來在柏林正式開啟了其歐洲戰略,不過上市伊始就輸了和奧迪的商标侵權官司,這也應該讓蔚來意識到,要在歐洲市場復制國内的道路,并不會非常容易。不過,蔚來的到來相信會對歐洲帶去極大的衝擊,特别是蔚來還将換電、牛屋等配套帶去了德國。
02
英國:MG 竟然殺入前三
在汽車工業日薄西山的英國市場上,沒有本土品牌的阻擊,特斯拉實現了 " 遙遙領先 ",其在 6 月的市場占比達到 23.5%。特斯拉旗下的 Model Y 以 5,539 輛的成績成為英國市場最暢銷的電動車,并且在英國整個汽車銷量排行榜上位居第四。而讓國人眼前一亮的是,位居第二的純電動車是上汽集團下屬的 MG 品牌,在電動車市場上的占有率達到 9.3%,而 MG 在英國市場上的銷量支柱依然是 MG4。大眾、寶馬和奧迪三大品牌分列三到五位。
數據來源:DVLA DATA ( via NewAutomotive.org )
excludes custom license plates.
MG 品牌在英國進入前三得益于本土作戰的原因。MG 本身就來源于英國。因此無論是從品牌知名度還是從過往的銷售售後體系來看,相比于其他自主品牌優勢都很明顯。得益于包括英國在内的主要國家的優異表現,歐洲有望成為上汽首個超過 20 萬輛級的市場,而上汽也将在歐洲打造自己的新能源汽車工廠。是否将這個工廠建設在歐洲,讓這個英倫品牌在主場再放光彩值得關注。
03
挪威:三個 " 中國系 " 品牌進入
瑞典和挪威是不少自主電動車出口歐洲的第一站。原因在于這兩個國家對電動車的支持習慣政策。2022 年,挪威汽車市場上電動車占比就已經近八成,2023 年這個勢頭有進一步上升的趨勢。即便在對于電動車比較友好的歐洲市場内,挪威人對于電動車的青睐也是遙遙領先。
在挪威電動車市場上,特斯拉 Model Y 同樣領先優勢非常明顯,6 月銷量達到了 3,125 輛,是排名第二的大眾 ID.4 的銷量近 3 倍。但是大眾的集團作戰能力同樣非常強,不僅大眾品牌有多款車型擠進前 20,斯柯達和奧迪也都有車型上榜。除了大眾和特斯拉之外,沃爾沃、福特、現代起亞以及寶馬都有車型上榜。而排名最靠前的中國品牌也同樣是上汽的 MG4,不過和之前的品牌有不小的差距。在挪威市場,MG4 的月銷量只有 242 輛。
數據來源:eu-evs.com data,
accuracy +/-1% excludes grey imports
除了 MG4 之外,還有兩個被中國車企掌控的國外品牌也有動作:上汽大通 Maxus 在挪威推出了純電動版的 T90 皮卡,售價在 5 萬歐元。雖然這款車型在 6 月銷量僅為 36 台,但它卻是挪威市場上第一款純電動的适合農村的工具用車。考慮到目前這個細分市場并沒有競争對手,純電版的 T90 後期銷量會有所上升。
此外,被吉利收入麾下的 Lotus 的首款純電動 SUV Eletre 也已經在挪威亮相,售價超過 9 萬歐元。Lotus Eletre 未來的銷量成績,也會刺激保時捷、法拉利甚至蘭博基尼以及阿斯頓馬丁這樣的品牌的純電動戰略的推進速度。能否在全球電動車人均保有量最高的市場上取得更好的成績,打開市場的大門,對于同樣有着深厚英系血統的 Lotus 将是一個極大的考驗。
此外,挪威的市場比較小,從 6 月的銷量榜也可以看出來,僅有 2 款車型月銷量超過千台。對于自主而言,在挪威的銷售更多是作為一個跳板,為後期進入主力市場打下鋪墊。
04
瑞典:特斯拉一打四
沃爾沃丢失大本營
作為瑞典的本土品牌,沃爾沃并沒有在自己主場的電動車市場上握有絕對的優勢地位,排在沃爾沃 XC40 之前的不僅有特斯拉的 Model Y 一家,還有大眾的 ID.4 以及起亞的 EV6。而排在身後的斯柯達 ENYAQ 和特斯拉 Model 3 甚至寶馬 i4 和沃爾沃的差距也很小。對于沃爾沃來說,的确是到了需要盡快向市場投放有競争力電動車的時候。
在這張榜單上,中國品牌中,除了我們常見的 MG4 之外,比亞迪的 ATTO 3 在排名中也出現了,也比較靠前,甚至超過 MG4 不少。ATTO 3 相當于是元 PLUS 的海外版,雖然總量并不高,但是考慮到比亞迪在歐洲經營的時間并不長,後期憑借產品力和性價比優勢跻身前十名并非可望不可及。
數據來源:Data from Mobility Sweden
沃爾沃在去年發布了其第一款原生電動車 EX90,今年又發布了小型電動車 EX30,這是比 XC40 更小的入門級車型。這兩款產品将有可能改變這一局面。不過,盡管新車已經發布但是由于軟體等問題,沃爾沃已經推遲其電動 SUV EX90 的生產計劃,當然 EX30 也受到了影響。
05
法國:電動車大亂鬥
在法國市場上,車型種類更加豐富,市場競争也更加激烈。在 6 月的法國電動車市場上,Model Y 和 Model 3 聯手壟斷了排行榜的前兩位。特斯拉的整體銷售優勢在法國市場上非常明顯。至于排在第三的是菲亞特的 Fiat 500E,第四的就是上汽 MG4,而這也是 MG 品牌在法國電動車市場上取得的最好排名成績。不過和其他市場 MG 只有 MG4 一款車型上榜,在法國,MG ZS EV 的排名同樣比較靠前。
在其他國家市場上法系電動車聲量相對較弱不同,在法國市場上,雷諾、DACIA 以及标致、雪鐵龍多款法國本土汽車品牌的電動車紛紛上榜,主場優勢也比較明顯。
數據來源:AAA data
總體來看,特斯拉 Model Y 在六個國家的電動車銷售排名中都居于榜首;大眾集團的 MEB 車型的集團作戰優勢在很多國家優勢也比較明顯。未來特斯拉要進一步提升銷量,不僅需要提升產能,更需要進軍更多的細分市場。單純從銷量數據來看,中國品牌電動車已經全面超越了日系品牌,和韓國現代起亞互有勝負。至于奔馳、寶馬、沃爾沃等傳統豪華品牌,目前在銷量數據上并沒有太大的亮點,落後特斯拉不少。對這些品牌而言,必須要用全新一代車型拉近和特斯拉的產品力差距,這是它們的首要任務。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