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親子經驗:學了那麼多“閱讀寫作技巧”,為啥娃就是不開竅!,歡迎閱讀。
你們好,我是 biu 媽!
原本現在已經到了期末,想幫大家總結一些語文期末復習方法,特别是一些" 仿佛馬上可以用得上的 " 閱讀寫作實操技巧,但寫了一半,覺得沒啥意思,幹脆全删了。
内容翻來覆去還是那些,無非就是如何審題、如何構思、如何揣摩出題的用意,老生常談……
關鍵是,我知道總會有一些孩子,學了很多閱讀和寫作技巧,從未用起來過。即使當下好像會用了,但真正到了考試答題,或者一個假期過後,就完全忘了,仿佛從未學過!
其實大家想過沒有,為啥孩子學了那麼多技巧,卻很難用起來呢?想清楚了,也許再學技巧,孩子就能一下子 " 開竅 "。
插播一個直播預告
關于期末考試的準備,今天早上 8:30(1 月 12 日星期五),小半爸和逃媽在直播間會和大家聊避免 " 小學不排名,中考拆盲盒 ",期末考試備考攻略。有空的親們可以一起來聊聊哦 ~
01
學技巧,還是學套路?
取決于自己
其實你要問我 " 學到技巧好不好 ",那答案肯定好的,能稱之為 " 技巧 ",一般都是很多人總結下來的經驗和精華。
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教孩子學會用 " 總分總 " 的結構寫文章,好不好?當然好,這樣的結構,非常有利于幫孩子抓住表達的重點。
但如果反過來問,用了 " 總分總 " 結構,就是一篇好文章嗎?孩子只要用 " 總分總 " 結構,就說明他把事情講清楚,重點抓住了嗎?
我想只要是正常人,都會覺得這個說法很荒謬吧。大家都明白,一篇文章好不好,關鍵還是内容好不好。
這個例子可能有點太簡單,大家再聽我接着唠。
前不久我聽一個語文名師聊" 學套路讓孩子不動腦子 "的話題,他提到的一件事情讓我印象很深刻。
這位老師有一次在給學生講《蘇州園林》這篇文章,其中有一段是這樣的:
我國的建築,從古代的宮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絕大部分是對稱的,左邊怎麼樣,右邊也是怎麼樣。蘇州園林可絕不講究對稱,好像故意避免似的。東邊有了一個亭子或者條回廊,西邊絕不會來一個同樣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樣的回廊。
這是為什麼?我想,用圖畫來比方,對稱的建築是圖案畫,不是美術畫,而園林是美術畫,美術畫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講究對稱的。
然後老師在課堂上提了一個問題:文中的 " 這是為什麼?" 這句話有什麼作用呢?
結果有孩子想都不想脫口而出:" 這是個設問,激發讀者閱讀興趣。"
老師接着追問了一些問題,比如能具體說說激發讀者對什麼的興趣?接下來作者可能要講些啥?
這一問,孩子就啞口無言,這位老師說,這件事讓他覺得特别失望和洩氣。
很顯然,這個孩子深谙 " 閱讀理解技巧 ",但實際上根本沒有讀懂文章,多問幾句就露餡了。
技巧本身是沒有問題的,但在讀不懂題、無話可寫的情況下學 " 技巧 ",咱們換個詞,那就是很多老師深惡痛絕的 " 學套路 "!
其實我們要解決的是 " 讀不懂題、無話可寫 " 的問題。
這樣一分析,是不是問題就顯得簡單多了,我想很多人都會說,那還是要多讀書啊,這不又是老生常談麼。
" 多讀書 " 這句話,對,也不對。
對,是因為确實是因為孩子需要多積累;不對,是因為用一句 " 多讀書 " 解釋一切,未免把問題簡單化了。
02
孩子多積累
目的是提升孩子認知水平
我很喜歡的一句話就是:語言學習的水平是由認知的水平決定的。
很簡單,大家都知道幼兒園的孩子讀不了名著,識字多少倒是其次,而是書裡寫的東西,書中的情感,他們别說共情、理解了,見都沒見過,怎麼讀得懂呢!
我們大人也會有這樣一種感覺,看自己不了解的領網域論文的時候,字全都認識,但還是讀不懂。更别說讓你就此發表點什麼了。
這就是認知水平的差異。
對于大人來說,認知水平的持續提升,閱讀是最有效途徑,但是對孩子們來說卻未必,認知≠知識,還包括了很多體驗上、情感上的東西。
生活體驗積累
有很多孩子讀的書不少,但記不住、讀不懂、或者無法共情,就要想想是不是生活經驗少了。他們不知道真實的世界是怎樣的,自然會對更加虛無的 " 文字世界 " 毫無感覺。
說大點的例子,去年上映《長安三萬裡》的時候,很多人驚呼,年少時讀的詩,人到中年才真正讀懂它,就是因為生活閱讀的增長。
說小一點的例子,每個孩子都會寫秋天的景色,咱們課文、低年級的閱讀理解裡也很多這個主題的文章。
如果是認真觀察過秋天景色的孩子,她就知道:
黃葉是什麼樣的黃,是幾月開始變色的,從葉子的哪個部位開始變色;落葉落下來的樣子是怎樣的,不同形狀的落葉飄落的樣子有不同嗎;秋天的樹皮摸起來,空氣聞起來,天上的雲看起來,和别的季節有不同嗎……
有這些生活經驗的娃,做題考試怎麼樣另說,但至少不可能對寫秋景的文章毫無 " 感覺 ",也不至于面對寫景的作文時無話可說。
孩子的所有的生活積累,都是在進行語文的積累,對生活的所有的一種實踐經歷、理解、體驗和收獲,都會反映在語文能力的提高上。
現在教 " 閱讀寫作技巧 " 課程很多,我也和大家聊過,語文課本上就隐含很多的技巧,負責的老師也都會講。
biu 媽平時測評課程聽的課太多,我發現好老師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會把 " 技巧 " 鏈接到生活體驗上去,讓孩子有落地的思考。
但無老師說得再多,也只是一個要求,生活的積累,還是需要咱們家長帶孩子認真地看看、聊聊身邊的真實生活。
閱讀的積累
這個是大多數家長都會關注的,也是都會去做的,我也曾經寫過很多文章,去提醒大家該讀什麼。
今天咱們換一個角度來說說閱讀這件事兒吧。
生活的積累其實是一種直接的經驗,但對我們來說,只有直接經驗是不夠的,所以才需要閱讀帶來的 " 間接經驗 "。
一方面,孩子的時間是有限的,不可能親自去體驗所有的事情,家長的認知也是有局限的,不可能帶娃去體驗到所有,閱讀能延伸我們的體驗。
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我們的直接體驗有時候是模糊的、表層的,需要通過閱讀去 " 點透 " 它。
比如我們觀察、體驗大自然的各種現象,會隐隐感覺這一切是有規律的,心中也多少有所感悟,也許心情好了,也許心情更糟糕了。
我們看了科普知識,才知道自己感受到的這種 " 規律 " 是什麼,背後的原理是什麼;
我們看了過去人們寫的悲秋傷懷的文章,才發現原來很多人看風景的時候,都有過同樣的感慨、同樣的情緒,人和人的情感也許就是共通的。
可以說,通過閱讀,我們的體驗和積累都被延伸了,變得更加深入了。
這其實從另一個方面佐證了,到底什麼樣的閱讀,才是最有價值的。
讀經典,是因為經典的文字中,情感是真實的、表達是準确的,而且包含着普世的人生道理,就算一時間讀不懂也無大礙。只要熟讀在心裡,也許某一天,生活經驗積累的更豐富一點了,經典就會快速和生活經歷建立連接點。
▲ 小紅書上,當年因為考試恨死了魯迅的年輕人,居然開始主動讀了
讀科普知識、讀社會時事,是因為這些在擴大我們對世界的認知。輸入得越多,内心就越豐富;内心越豐富,就越容易接受新的體驗……
讓大家一定要重視孩子的閱讀,不僅僅是 " 學好語文 ",最終還是要提高認知,給孩子一個更豐富的内心世界。
03
積累多了
學會 " 歸納整理 " 也很重要
積累多了,孩子的認知水平提高了,就一定能學好語文了嗎?
之前和大家聊科學教育的時候聊到過這一點,我覺得在語文學習中也是有同樣的道理,甚至體現得更明顯。
我們的大腦好比是一個屋子,而積累,是不斷地往屋子裡填東西。東西尚少的時候,孩子們可以不去整理它,因為一目了然,想到什麼就馬上可以找出來、用起來。
但當房間裡的東西越來越多的時候,不收納整理,就會越來越亂,甚至再也找不到想要的東西了。
我一直和大家說,語文學科的難,有一點就是因為要學的東西真的是非常多,歷史、文化、典故、古文、閱讀、寫作、字詞句、成語……
當然,如果孩子的生活積累夠豐富,閱讀也豐富,久而久之會自然形成自己的一些思維方法,這需要時間去沉澱和琢磨。
現在的孩子課業重,越是到了初高中,學習的内容越多,時間越少,留給思考的空白時間就越少,這也是咱們家長需要幫助到孩子的。
要重視知識框架的作用
之前聊大語文的時候,一直給大家強調要讀歷史,但也要重視語文的課本,因為這倆都是天然的語文知識框架。
有了知識的框架,就好像 " 大腦 " 這個房間裡有了很好用的櫃子,能把東西分門别類的收起來,這樣即使東西再多,房間也會整潔很多。
要提高孩子處理信息的能力
還是拿整理房間作為比喻,如果說知識框架是給房間安裝上了櫃子,那麼處理信息就是提高了孩子收拾房間的速度和能力。
為啥我喜歡用 " 收拾房間 " 這個比喻呢,因為但凡試圖讓孩子收拾自己房間的家長,都知道,光靠給孩子說說 " 你要學會收拾房間 " 啊,那是沒用的。
先得帶着孩子收拾,關鍵還得讓他自己動手,還要激發娃主動收拾房間的動力。學會處理積累下來信息也是,需要不斷的練習和主動思考。
寫到這裡,可能有的家長回過神來了。咱們平時看到的各種 " 技巧 ",其實很大一部分内容,是和 " 怎麼整理知識框架 "、" 學習處理信息 " 相關的,但如果不知道背後的原理,只是照搬技巧本身的話,也很容易變成了 " 學套路 "。
所以啊,如果一個孩子有了足夠的積累,也開始逐漸學會了 " 歸納整理 ",那麼所謂的技巧,就只是 " 臨門一腳 ",只是個捅破窗戶紙的功夫。
學技巧,有時候是可以提高學習效率和應試的能力。但這是錦上添花,不是雪中送炭,更不應該只拿來 " 臨時抱佛腳 "。
biu 媽碎碎念
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和團隊夥伴念叨,我從去年到今年,寫 " 實操 " 幹貨文少了,總想給大家講講道理。說實話有點小擔心大家覺得我啰嗦,但還是堅持想說幾句話——
大家的娃各不一樣,我實操有效的方法,别家不一定就有效。但是雞娃這件事兒,在大方向對的情況下," 容錯率 " 其實很高的,孩子不會因為少讀了幾本書多玩幾天就完蛋了……
追求 " 術 ",更需要提升 " 道 "。孩子學習如此,咱們家長對孩子教育的規劃更是如此,對教育的認知高了,給孩子安排學習的時候,也會更加遊刃有餘,不會那麼焦慮。
新的一年和大家共勉!
biu 媽的走心分享,看看有沒漏讀的:
>>>>>好物推薦
直播預告
北京時間 1 月 16 日(下周一)早上 8:30,小半爸和逃媽在直播間對談 - 學期最後一件事,帶孩子做一次復盤和總結。點擊預約,開播可以收到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