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李宇嘉:“北上廣深”二手房交易回暖,年底樓市怎樣看?,歡迎閱讀。
中新經緯 12 月 6 日電 題:" 北上廣深 " 二手房交易回暖,年底樓市怎樣看?
作者 李宇嘉 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
李宇嘉
11 月份,一線城市二手住房呈現集體反彈。" 北上廣深 " 四地二手房成交量較 10 月份均有所上漲。具體來看,根據北京市住建委公布的網籤數據,11 月份,北京二手住宅網籤量為 12545 套,環比增長 17.8%,同比增長 16.7%。深圳市住建局披露,深圳全市二手住宅成交 3133 套,環比上漲 12.9%,同比大幅攀升 44.5%,創下 7 個月以來新高。廣州市房地產中介行業協會公布數據 ( 10 月 26 日至 11 月 25 日 ) 顯示,廣州市二手住宅整體網籤共 10182 宗,環比增長 8.77%,同比增幅達到 83.69%。另據網上房地產網籤更新數據,上海 11 月份二手房合計成交 16173 套,環比上漲 7.12%。
一線城市二手房交易量回升,背後有哪些因素?筆者認為,一是,業主降價賣房。從 70 個大中城市來看,10 月份一線城市二手住房價格指數環比下跌 0.8%,為 9 月份止跌反彈後再次下跌,而且跌幅比二線、三線城市分别高出 0.3、0.2 個百分點。這也意味着一線城市的業主再次開啟降價賣房。比如,據廣州中原發展研究部統計,11 月廣州市二手住宅網籤均價為 29221 元 / 平方米,環比下降 2.2%;中原業主報價指數基本穩定在 21% — 23% 左右的低位水平,樓盤平均價格下調幅度為 2.5%。樂有家研究中心數據顯示,11 月深圳二手房成交價低于指導價占比達到 78%,較 10 月提升 7 個百分點。
一線城市業主降價賣房的背後,首先是 8 至 9 月份 " 認房不認貸 "、放松限購等政策,讓部分業主認為是出貨或者換房的機會。出貨或換房要在短期内實現,就需要降價,而且要降到低于市場價的水平。其次,需求端上 " 金九銀十 " 依然較為黯淡,并未帶動交易,讓前期對于 " 政策出台後市場将回升 " 的預期轉弱,導致挂牌和降價賣房的群體增加。再次,部分地區放松限購、增值稅免征期 "5 改 2" 等政策,和為子女入學提前購房等需求,促成了二手房年底翹尾小高潮。最後,一線城市 11 月新房推售以中心區高價部門為主,在市場情緒較弱、剛需和改善主導的情況下,新房供需錯配,導致價格梯度合理的二手住房更受歡迎。
二是,前期新房和二手房價格倒挂,導致新房受歡迎,二手房疲弱。下半年以來,随着二手房業主開始持續降價,新房和二手房價格倒挂優勢削弱,同時業主對于倒挂盤的選擇傾向也在弱化,都認為這種倒挂產生的 " 買到即賺到 " 的現象是假象或不可持續,因為二者價格都在下跌,二手房跌價快意味着新房價格優勢是短暫的。
三是,二手房在價格段、面積段、區網域段分布更加均衡,梯度合理,剛好匹配弱勢下剛需、換房需求等合理購房主導的局面。2022 年開始,土地出讓回歸中心區,新房則呈現大戶型化、豪宅化,高端商品房需求開始走弱,新房供給端對需求的匹配性下降。
那麼,該怎樣看待年底市場?首先,新增供地主要在中心區,偏向高價改善的樓盤,在需求較為疲弱、持續降價弱化預期的情況下,供需錯配的局面依舊存在,剛需和改善對房價越來越敏感,更加偏向于二手住房,年底新房市場或繼續低位徘徊。其次,存量房足夠大且價格梯度合理,也為剛需和改善循環創造條件,但房地產基本面并未完全好轉的情況下,需求釋放很容易出現短期回升後再次下滑的情況。再次,降價、入學帶動的需求具有短期性。業主的超低價房源在減少,同時,低價盤源消化後,後續價格下跌有限,供需兩端可能會在低位盤整。總之,樓市進一步的行情,或寄希望于 2024 年一季度,屆時還要視政策、房價、新房供應等來綜合判斷,但季節性回升已是确定的。 ( 中新經緯 APP )
本文由中新經緯研究院選編,因選編產生的作品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部門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選編内容涉及的觀點僅代表原作者,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責任編輯:張芷菡
作者:鄭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