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2023年7大科技敗筆:泰坦号深海内爆、室溫超導體、無人出租車,歡迎閱讀。
騰訊科技訊 據外媒報道,2023 年,一場技術災難給我們帶來了慘痛的教訓:泰坦号深海潛水器在海底參觀泰坦尼克号殘骸時發生内爆。
所有人都警告這艘潛水器的創造者斯托克頓 · 拉什(Stockton Rush),說它并不安全。但他認為,創新意味着抛開束縛,抓住機會。他執意堅持自己的想法,結果導致他和另外四人喪生。
這起事件警示我們,創新精神雖可貴,但有時卻過于激進,忽視潛在風險,導致悲劇發生。
在 2023 年,我們見證了類似現象不斷上演,比如通用汽車公司旗下 Cruise 部門在自動駕駛出租車未成熟時便倉促上路。這家公司是否因為每年虧損 20 億美元而急于求成?
還有些企業用盡手段維持公眾的高期望,比如一家公司在展示工業設備的同時,暗地裡使用特殊手段生產實驗室培育的肉類。
但最尴尬的莫過于,那些狂熱信徒無視災難前兆,而我們卻能一覽無餘。以可穿戴設備 Ai Pin 為例,這款斥資數千萬美元研發的產品旨在取代智能手機。然而在我們看來,它似乎正走向失敗的命運。
以下為《麻省理工科技評論》 ( MIT Technology Review ) 列舉的 2023 年七大 " 最糟糕 " 技術:
1. 泰坦号潛水器内爆
今年夏天,我們曾目不轉睛地盯着新聞推送,目睹了 3500 米海底發生的驚人事件。一艘載有 5 人的實驗潛水器在探索泰坦尼克号殘骸後神秘失聯。
這艘名為泰坦号的深海潛水器體積近似小型貨車,由碳纖維材料制造,通過操縱杆進行操作。其創造者、航空航天工程師斯托克頓 · 拉什(Stockton Rush)寄望于它為深海旅遊開辟新的路徑。然而,拉什旗下的 " 海洋之門 " 公司曾接到警告,指出這艘潛水器無法承受 400 個大氣壓的深海壓力。但他回應道:" 我想麥克阿瑟将軍說過,‘你會因為打破規則而被記住!’ "
但無視物理定律的後果往往是災難性的。6 月 22 日,也就是與泰坦号失去聯系的四天後,一個深海探測機器人發現了泰坦号潛水器的殘骸。它很可能在一場災難性的内爆中被毀了。
除了拉什之外,其他不幸遇難的乘客還包括:
哈米什 · 哈丁(Hamish Harding),58 歲,遊客
沙赫扎達 · 達伍德(Shahzada Dawood), 48 歲,遊客
蘇萊曼 · 達伍德(Suleman Dawood,沙赫扎達的兒子), 19 歲,遊客
保羅 - 亨利 · 納吉奧萊特(Paul-Henry Nargeolet),77 歲,泰坦尼克号專家
2. 實驗室培育人造肉
與其通過殺死動物來滿足口腹之欲,為何我們不選擇在實驗室裡培育牛肉或雞肉呢?這就是 " 實驗室人造肉 " 背後的人道主義理念。
然而,如何實現大規模生產卻是個大問題。以 Upside Foods 為例,這家位于美國加州伯克利的初創公司已經籌集了 5 億多美元資金,并展示了一排排大型鋼制生物反應器,看起來十分壯觀。
但記者們很快發現,Upside Foods 的實力似乎并不如外表所顯現的那樣強大。那些巨大的培育箱并不實用,它們只能在更小的實驗室塑料燒瓶中培養雞皮細胞。然後,這些薄薄的細胞層經過人工堆疊處理,被塑造成雞塊的形狀。換句話說,Upside Foods 在勞動力、塑料和能源方面消耗巨大,但實際上卻幾乎沒有生產出任何肉類。
前雇員薩米爾 · 庫拉希(Samir Qurashi)爆料稱,他知道 Upside Foods 為何要誇大實驗室培育肉類的潛力。他表示:" 它在遵循‘直到成功前都要造假’的原則。"
盡管實驗室培育的雞肉已經獲得了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的批準,但人造肉是否能與真正的肉類競争仍然是個疑問。超市裡的雞肉售價每磅 4.99 美元,而目前人造肉的成本還不得而知。但在舊金山的一家米其林星級餐廳,幾口這種人造肉的售價竟然高達 45 美元。
Upside Foods 承認确實存在這些挑戰,但他們堅信:" 我們參與這項工作不是因為它容易,而是因為世界迫切需要它。"
以下是 Upside Foods 首席執行官烏瑪 · 瓦萊蒂對本文的回應:
" 我們對這篇文章未能準确描述人造肉取得的進展表示失望。Upside 已經成功并多次證明我們可以規模化懸浮培養技術,培育出美味且具有紋理特征的人造產品。該技術平台是我們正在建設的商業工廠的基礎,一旦獲得監管部門批準,我們将進行大規模生產。目前,Upside Foods 已經培育出高品質的雞肉產品,并已供應市場。我們将繼續致力于解決全球人口增長帶來的挑戰,同時最大限度地減少對環境的影響,為消費者提供美味安全的人造肉。雖然我們深知未來仍将面臨諸多挑戰,但受到我們已經取得的進展和未來工作緊迫性的鼓舞,Upside Foods 将以樂觀、勇敢和堅定的決心,努力實現我們對美好未來的願景。"
3.Cruise 自動駕駛出租車
自動駕駛領網域在今年遭遇了一系列挫折,這些挫折無疑給整個行業敲響了警鍾。就在最近,特斯拉因自動駕駛模式問題進行了大規模的軟體召回,原因是部分激活了該模式的車輛在行駛過程中撞上了急救車輛。
然而,最大的挫折來自通用汽車公司的子公司 Cruise,該公司曾是首家在舊金山提供全天候自動駕駛出租車服務的公司,擁有超過 400 輛汽車。Cruise 曾自信地認為,自動駕駛出租車可以完全取代人類駕駛員,因為它們不會像人一樣疲勞、飲酒或分心。
然而,事實很快就給 Cruise 潑了一盆冷水。Cruise 的雪佛蘭 Bolt 車輛在裝有傳感器的情況下開始出現各種事故,其中一起甚至導致一名行人被拖拽了 6 米多遠。今年 10 月,加州機動車輛管理局(DMV)不得不叫停了 Cruise 的自動駕駛出租車服務,理由是它們 " 對公共安全構成了嚴重威脅 "。
這對 Cruise 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打擊。此後,該公司不得不解雇了 25% 的員工,并辭退了首席執行官兼聯合創始人凱爾 · 沃格特(Kyle Vogt)。Cruise 在其官方網站上表示:" 我們暫時停止了自動駕駛出租車服務,正在審查安全問題,并采取措施重新赢得公眾的信任。"
4. 塑料擴散
塑料确實是個好東西,它既輕巧又結實,可以被塑造成各種形狀,比如草坪椅、搖頭娃娃、袋子、輪胎,甚至是線。然而,問題是現在世界上的塑料似乎太多了。
每年,人類都會制造出 4.3 億噸塑料,這個數量比全人類的體重加起來還要多得多。但讓人震驚的是,只有 9% 的塑料被回收再利用。剩下的塑料最終都被填埋了,還有很多流入了環境中。這意味着,不僅僅是鲸魚的肚子裡會發現幾公斤的塑料,就連我們的軟飲料、浮遊生物和血液裡也都發現了 " 微塑料 " 的身影。它們甚至還漂浮在我們的空氣中。不過,更可怕的是,關于微塑料污染對健康的影響,我們幾乎一無所知。
現在,人們開始意識到塑料泛濫對地球造成的危害。甚至有人呼籲制定《塑料公約》來幫助我們阻止污染。但這是一場硬仗,因為塑料既便宜又好用。不過,研究人員表示,減少塑料垃圾的最好方法其實是不制造塑料。
5. 智能手機替代設備 Ai Pin
美國媒體将 Ai Pin 譽為矽谷繼智能手機之後 " 最大膽的科幻賭注 "。這款 " 塑料徽章 " 配備攝像頭、芯片和傳感器,确實頗具科技感。
幫助人們戒掉手機依賴的設備,無疑是一個有價值的目标。然而,這款售價高達 699 美元的 Pin 設備(還需要每月 24 美元的訂閱費),恐怕并不是實現這一目标的最佳途徑。
有早期評論表示,這款由初創公司 Humane Ai 開發的設備 " 既神奇又難用 "。用戶必須通過語音命令才能發送信息或與人工智能聊天(Ai Pin 上的激光投影儀會在用戶手上顯示信息)。此外,它的重量讓人不願将其别在 T 恤上。
據報道,Ai Pin 是由前蘋果高管貝瑟尼 · 邦喬諾(Bethany Bongiorno)和伊姆蘭 · 喬杜裡(Imran Chaudhri)組成的夫妻團隊推出的作品。在一位名叫 " 精神兄弟 " ( Brother Spirit ) 的佛教僧侶的啟發下,他們構思出了這款產品。在籌集 2.4 億美元資金的過程中,他們還申請了 25 項專利。
顯然,Ai Pin 在設計和推出過程中投入了大量的心血、資金和工程資源。然而,正如 The Verge 的可穿戴產品評測員維多利亞 · 宋(Victoria Song)所言:" 它違背了優秀可穿戴設計的基本原則,那就是用戶必須願意穿戴它。" 事實上,Ai Pin 的設計相當簡潔,但在螢幕的誘惑面前,它仍然無法與智能手機競争。
6. 火爆社交圈的室溫超導體
室溫超導體如果真的存在,那将是一種颠覆性的材料。它能夠完全消除電阻,為我們打開一扇全新的大門,讓新型電池、強大的量子計算機以及可行的核聚變成為可能。
所以,當今年 7 月,一種名為 LK-99 的物質被宣稱是室溫超導體時,整個互聯網都為之沸騰了。這個消息首先在亞洲傳開,伴随着一段令人震驚的視頻:一小塊 LK-99 竟然能懸浮在磁鐵之上。社交媒體上,人們紛紛讨論、轉發,熱度持續飙升。
" 我今天可能目睹了有生以來最大的物理發現,"X 平台上的一篇帖子引發了巨大關注,觀看次數高達 3000 萬。" 我覺得人們還沒完全意識到這其中的意義,這玩意兒将徹底改變我們的生活。"
盡管這篇文章出自一家咖啡公司的營銷人員之手,但看到眾多資金雄厚的初創公司紛紛擱置火箭和生物技術項目,轉而投身于這種神奇物質的研發,還是讓人感到熱血沸騰。
然而,好景不長。當真正的物理學家試圖復制這一成果時,卻發現根本行不通。LK-99 并不是超導體。相反,配方中的雜質可能誤導了韓國的研究人員,而在社交媒體的推動下,我們也都被誤導了。
7." 流氓 " 地球工程
太陽能地球工程,簡單來說,就是通過向大氣中釋放反射物質來給地球 " 遮陽 ",從而達到降溫的效果。這個概念聽着就讓人捏把汗,因為它并不能真正解決溫室效應的問題,而只是個治标不治本的方法。更關鍵的是,誰能決定要不要遮擋陽光呢?
今年初,一家名叫 Make sunset 的初創公司就打算把這種想法商業化。他們打算在墨西哥搞點試驗,通過發射氣球把反射性二氧化硫送到天上。這家公司的聯合創始人盧克 · 伊斯曼(Luke Iseman)可是鐵了心要幹這事兒。他們現在還明碼标價,在網站上賣 " 冷卻積分 ",每個點售價 10 美元。
從理論上來說,往天空裡注入粒子既簡單又便宜,而且氣候變暖依然是個巨大威脅。但科技記者詹姆斯 · 坦普爾(James Temple)覺得,這種急功近利的做法可能會弄巧成拙,阻礙真正的進步。" 他們無視了地球村所有人對自己未來的發言權," 一位批評人士如是說。
不過,伊斯曼可沒打算就此收手。" 我乘飛機前可不會搞民意調查," 他大言不慚地說," 所以,我也不打算在給地球降溫之前征求每個人的意見。" (編譯 / 金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