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工資的厚度,會影響一個人的工作狀态”,歡迎閱讀。
到底是工資決定了一個人的工作狀态,還是一個人的工作狀态決定了工資?
在這個問題上,這屆網友們用一個段子,玩笑式地給出了自己心中的答案。
月薪 2000 ——領導算個啥,我在公司是老大
月薪 5000 ——只要地球還在轉,不行咱就換
月薪 10000 ——基本不請假,讓我幹啥我幹啥
月薪 30000 ——公司是我家,我給領導拜一拜
月薪 100000 ——公司的方向,就是我生命的方向
錢少事多,心态崩了
@曹小怡," 工作加量不加價,我不想幹了。"
之前工資 8000 多,不高也不低,但整體來說我還比較滿意,因為工作壓力不算太大,每天基本能準點下班,時不時還能摸點小魚。但是 7 月份同事休產假去了,領導就讓我先帶着做她的工作,後續再看是招人還是從其他部門轉崗過來一個人。
這部分工作增加後,我每天忙得沒空喝水、上廁所,每周有一半時間會加班到 7、8 點之後。本來還很期待領導承諾的漲工資,結果工資卡一到賬,傻眼了,就加了 300 塊 ……
假設同事的工資跟我一樣,我全部接下來了,只多拿 300 塊,這合理嗎?!
現在我整個就是一個抗拒上班的狀态,反正就多給 300 塊,湊合幹着就好,要什麼自行車啊。
@Kelly," 工資被新人倒挂,我心态崩了。"
年中部門裡招進來一個應屆生,試用期一直是我帶,當時我心裡還有點優越感,覺得主管能讓我做帶教,說明很肯定我的能力。
後來有一次跟新人聊天,他無意間透露了公積金數額。我一聽,這公積金基數明顯比我高啊,再一回算,他的月薪至少比我高兩千塊。
我入職三年了,一個剛入職的新人,工資居然比我高 2000 多!
我努力地克制情緒,盡量理智地分析其中原因——或許因為人家是留學生呢?或許因為他是管培生呢?或許因為公司招新人的标準變高了呢?……
但無論我怎麼分析,心态都是失衡的。
我不想再無私分享工作經驗,更沒心思好好工作了。真的,兢兢業業的工作狀态,很難再回去了。
張大興," 提跳槽才被加薪,我堅定了要離職的心。"
在前公司幹了 6 年,工資基本沒漲過,中間因為背上房貸壓力大了,跟領導提過一次漲工資,除了一張大餅,什麼都沒得到。
年初我在老婆的慫恿下抽空出去看新工作,相當順利地拿下了漲幅 40% 的 offer。回來跟公司提離職,領導先是繼續打人情牌挽留,後是上升到實質的漲工資,确實說動了我。
但在我糾結要不要走的那一周裡,意外發現公司已經把我這個職位挂在招聘網站上了,薪資标準至少提升了 20%。我恍然大悟,原來所謂的 " 漲工資 " 只是緩兵之計,公司已經開始留後手了。這下我才真正下定決心,堅決離職。
事後老婆幫我分析了三點,我覺得很對:
1. 我提離職公司才肯加錢,說明公司早就知道我值更多錢,只是一直揣着明白裝糊塗。
2. 過去我一直任勞任怨,提離職讓領導覺得我心思不定,萬一後續招到人,我随時有被踢走的風險。
3. 公司的薪酬制度本來就不合理,即便我留下來了,長久來看還是會低于市場行情,還是不劃算的。
公司出手大方,我更加賣力
@麥琪," 不上班拿到 80% 工資,我決定當牛做馬一輩子。"
兩年前疫情期間,我有兩三個月被隔離在家,辦公電腦和相關資料都在公司,完全沒辦法居家工作。
那段時間我非常焦慮,上一份工作就是受疫情影響被裁的,一分錢賠償金都沒拿到。如果這份工作再保不住,我只能向爸媽伸手了。當時我對公司的期待很低,不奢求發工資,只要能讓我繼續工作,能幫我交了隔離期間的社保就行。
但月底公司發通知,所有人員按 80% 發工資,其餘 20% 到季度末看整體營收情況,再适當補發。
80% 是什麼概念呢?相當于我每天躺在家裡不幹活,最多只是忙忙團購搶菜啥的,就能拿到正常上班時的大部分工資。
真的感激到爆哭,復工後的信念就是——只要這家公司沒有特别過分的事,我願意當牛做馬在這兒打工一輩子!
于冕," 我的幹勁兒來自一年兩次調薪。"
從小公司跳槽到大公司,突然就特别能理解為什麼很多人能在一家企業裡工作十幾年,甚至幾十年。别的不說,大公司的薪資制度真的太激勵人了啊。
以前在管理不正規的小公司,不論幹得怎麼樣,基本工資幾乎沒什麼變化,頂多在績效和略有體現。
但在大公司,每年至少兩次調薪機會,一次是年初雷打不動的全部門普調漲薪,一次是年底各自申請的升職和競聘。此外,公司接了大單子、團隊業務做得好,甚至拖欠的貨款追回來了,公司都會多發一些額外的獎金。
在這種情況下,真的有一種有付出就有回報,做得好就有超值回報的感覺。所有回報真金白銀的體現在工資上,有什麼理由不拼命幹呢?
為什麼工資決定了一個人的工作狀态?
1. 物質保障帶來心理穩定,内心穩定影響工作狀态
剛畢業的那幾年,比起薪資的高低,我更看重工作能否帶來成長,職場人際關系是否和諧。
但随着時間慢慢推移,我面臨安家、結婚、養育子女、贍養父母等人生重要議題,身上的經濟負擔越來越重,求職時也越來越看重工資。
當每個月的收入都能覆蓋房貸、育兒費用和其他開支,并且還能有一些盈餘時,我的内心就無比滿足,不會因财務焦慮而分心,只是想着如何能做好眼前的工作。
但在收入波動的那幾個月裡,我無比恐慌,會一邊刷招聘網站看機會,一邊看看自己有什麼做副業的機會。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對個體也是一樣。薪資的絕對值,決定了一個人是不是能全身心投入工作。
2. 薪資的相對值,決定着公平性和價值感
工作十多年,我最不能平衡心态的時刻,就是意外發現前同事工資比我高 1500 塊的那一刻。
當時我正和同事 S 一起出差,财務工作疏漏把 S 的工資單發給了我,在她撤回之前,我正好看到了這條消息。
我先是驚訝,然後一陣未被公平對待的刺痛感湧上心頭—— S 入職比我晚,工作内容和我差不多,完成情況也不見得有我好,憑什麼工資比我高?不就是因為她跟領導走得近,聊得來?不就是因為她特别擅長表現?……
那段時間我完全沒辦法心平氣和地與 S 相處,也不想積極回應領導布置的任務。不出半年,我就辭職了。
俗話說," 幸福是比較出來的,不幸也是。"少有人會認為同事比自己更值得高工資。
如果在公司内、行業内進行橫向比較,你的薪資都是更有競争力的,那麼這些差額必定會帶給你巨大的自信心和價值感。
當然,除了工資的絕對值和相對值,職場環境、調薪機制、上升空間等等因素,也都影響着一個人的工作狀态。
最悲催的打工人,或許是拿着每月三千塊的工資,卻被領導逼着要有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