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車BU業務即将盈利,華為能帶“朋友圈”共同致富嗎?,歡迎閱讀。
今年,新能源汽車競争局勢依然激烈。能夠看到," 價格戰 " 仍在繼續;也能看到,新能源車企在市場和利潤中間搖擺,難以兩全。想來,當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 BU 董事長餘承東宣布," 車 BU 預計 4 月實現扭虧為盈 " 時,新能源賽道的眾多參與者們内心會有多羨慕。
如何扭虧為盈?
餘承東表示,通過智選車模式助力車廠,把中高端車賣好以後,讓華為車 BU 實現閉環,能夠有好的利潤奏響扭虧為盈。今年預計華為車 BU 能夠扭虧為盈。目前,前三個月智選車已經實現扭虧為盈,而整個車 BU 接近盈虧平衡,預計 4 月開始往後能實現扭虧為盈。
問界是華為車 BU 的銷量主力。" 和賽力斯合作取得了一定成績,定價在 30 萬元以上的問界 M7 上市後第一個月就獲得了 6 萬個訂單,定價 50 萬元左右的問界 M9,上市到現在的累計訂單接近 6 萬個。" 餘承東介紹。
雖然華為車 BU 并非整車企業,但銷量增長帶來的規模效應同樣适用于華為。華安證券認為,
智選模式是華為智能汽車業務最新的業務模式,也是目前 " 含華量 " 最高的商業模式。華為智選的商業特征,更像是整個智選系作為整體品牌進行產品線規劃和營銷。由于華為在產品規劃中的深度參與,以及依托自身品牌力和渠道進行營銷和銷售,華為智選系車型更像是統一的品牌。
據了解,華為與合作車企的合作項目包括零部件采購費用、銷售費用、部分共同研發的軟硬體抽成。目前,尚不清楚華為與合作車企的抽成比例,但毫無疑問,華為的抽成收入肯定與銷量成正比。
有媒體報道,今年問界的銷量目标為 60 萬輛。華為正在不遺餘力的拉動銷量,持續加碼智選車業務營銷,餘承東親自參與問界、智界等鴻蒙智行合作品牌車型上市發布會,以自身影響力提高知名度,復用 " 遙遙領先 " 等熱門話題,同時贊助影視劇、登錄春晚、布置線下廣告牌,全方位提高品牌認知度與知名度,擴大可觸達用戶群體。
今年 1 月,問界全系交付新車 32973 輛,2 月交付 21142 輛,完成銷量目标 9%。
" 内耗 " 還是共赢?
去年 11 月,華為與籤署《投資合作備忘錄》,車 BU 業務将獨立;今年 1 月,華為車 BU 成立深圳引望智能技術公司;3 月,深圳引望又陸續成立 4 家子公司。
業内人士分析,深圳引望公司的成立,是華為智能車業務更好服務產業的第一步,将裝載華為車 BU 目前的技術和資源。現在還是華為全資,後面随着更多夥伴加入,成為一個股權多元的技術開放平台。
除了長安汽車外,東風汽車、一汽集團都在推進入股華為車 BU 事宜。此前,東風汽車副總經理尤峥表示,正聯合一汽集團積極推進參股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業務事宜,預計到今年 6 月會有初步結論。
現在确定的 " 重頭戲 ",是華為與賽力斯、奇瑞、北汽和江淮的智選車業務合作。賽力斯、北汽和江淮在乘用車市場都處于弱勢地位,都需要倚重華為的技術支持,來支撐大部分銷量,甚至盈利就靠華為了。
比如最先受益的賽力斯,信達證券認為,高售價高毛利車型放量,有望助力公司盈利能力進一步回暖。預計問界系列 2024 年銷量有望達到 40 萬輛,繼續看好華為產業鏈放量機遇。
但奇瑞是個例外,奇瑞本身就是頭部車企,自身技術過硬、體量夠大,企業有着一套成熟的運作體系,華為想要深度參與,必然會有衝突、需要磨合。或許就像長安的看法," 長安汽車作為一家擁有獨立業務線的企業,不希望任何合作夥伴過多幹涉他們的業務。"
此外,與華為車 BU 業務合作的企業,彼此之間也可能會有競争。有業内分析人士認為,目前來看,華為在盡力擴大自身的 " 汽車圈 ",享界和極狐與華為的合作模式應該是不一樣的,享界采購了華為的核心零部件。目前享界僅是亮相,距離正式上市交付仍有一段時間,難以判斷市場前景,從車型來看,享界與極狐類似,但采用了更新的技術平台,從定位上來說,應該會比極狐更高。與此同時,在華為 " 汽車圈 " 内部,享界或也會與問界形成競争。
由此看來,華為如何平衡好與合作夥伴的關系,以及合作品牌如何保持各自的差異化優勢,也是确保車 BU 最終盈利的關鍵因素之一。企業最終肯定是逐利的,只有合作夥伴受益,華為車 BU 才能賺得更多,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