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無線快充取消“MFi”認證,蘋果在下一盤大棋,歡迎閱讀。
「獨樂樂」和「眾樂樂」之間,蘋果一直是傾向于前者,這一點,從它對認證配件的嚴格程度就能看出來。
但想要再一次「支配」市場,制定主流規則,蘋果不得不将标準放開。
iPhone 15 系列發布前夕,科技媒體 ChargerLAB 曝出一則與之相關的猛料。據稱,蘋果将在新款 iPhone 上支援 Qi2 和 MagSafe 無線充電協定,同時開放 MFi 标準。
(圖源:Apple 官網)
目前,iPhone 的無線充電分為兩種規格:7.5W 與 15W,前者只需兼容 Qi 無線充電協定即可,而後者需要配件廠商加入「MFi 聯盟」,生產的充電器也需獲得「Made For MagSafe」認證。現在,蘋果打算開放這項協定,意味着将有更多配件廠商加入這一陣營中,為 iPhone 生產 15W 的無線充電器。
眾所周知,「MFi」向來都是蘋果公司收益最高的周邊項目之一,iPhone 遲遲不願更換到 USB-C 接口,與這個協定多少也有些關系。現如今,蘋果如此大方地「開放」給配件廠商,還真讓人有些摸不着頭腦。
在今年的 CES 2023 展會上,無線充電聯盟帶來了新一代 Qi 無線充電标準—— Qi2。
無線充電聯盟(Wireless Power Consortium),成立于 2008 年,是由多個獨立品牌組成的合作組織,主要目的是推行「Qi」無線充電協定。截至目前,該組織的成員已達到 289 個品牌,包括蘋果、三星、微軟、諾基亞在内的電子產品巨頭。
「Qi2」是無線充電聯盟推行的新一代無線充電協定,與前代相比,它最大的變化是确定了無線充電模塊在設備中的位置,并附帶磁吸功能。
這聽起來是不是非常耳熟?
(圖源:iFixit)
沒錯,「Qi2」的新标準,是無線充電聯盟接納了蘋果公司提交的 Magnetic Power Profile(磁功率分布圖)為核心更新而來,其整體設計思路都是圍繞 MagSafe 無線充電技術打造。如此看來,蘋果大力推行「Qi2」标準,本質上也是想要讓 MagSafe 在無線充電領網域「稱王」。
MagSafe 第一次在智能手機上亮相是在 2020 年,獨特的繞線線圈分布在 iPhone 12 系列超磁晶玻璃面板之下,通過納米晶面板捕捉磁通量,以達到快速充電的目的。
同時,MagSafe 的優勢在于其無線接收線圈外圍集成了一圈密密麻麻的磁鐵陣列,能「自動」對齊無線充電器或是帶磁吸特性的配件。這樣一來,無線充電器可以減少因設備未對準時可能發生的能量損失,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實用性上,MagSafe 其實除了充電速度稍慢之外,也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但為何始終得不到市場的認可呢?
(圖源:MacRumors)
據消息透露,蘋果公司為了确保 MagSafe 配件的「專業性」,迫使配件廠商必須獲取「Made For MagSafe」的認證,而這個認證模塊的批發價格就高達 16 美元(約 113 元人民币)。這樣昂貴生產成本,并不利于 MagSafe 配件市場的發展。
當然,蘋果選擇放開認證标準,一方面是希望通過降低生產成本吸引配件廠商,擴大 MagSafe 配件市場;另一方面,不再受到嚴格的認證限制,也能帶動「Qi2」協定的發展。
「Qi2」協定發展得足夠好,MagSafe 配件家族也能不斷壯大,蘋果的配件生态也會更加豐富。這一波,是雙赢。
自 MagSafe 在 iPhone 12 系列上登場以來,三年時間,其配件生态已經有了明顯的起色。除了磁吸式無線充電器之外,蘋果還貼心地為 iPhone 準備了 MagSafe 背夾電池、磁力卡包等配件,盡管它們常被吐槽「有點雞肋」。
正如前面我們提到的,推廣「Qi2」協定,其實就是在推廣 MagSafe,在某種意義上,二者是可以共享福利的。可以預見,在「Qi2」協定成功部署在更多產品之後,iPhone 也能順勢獲得更廣闊的配件市場。
于蘋果而言,其實只是損失了一些「MFM」的認證費盈利,但換來的卻是更完善的 MagSafe 配件生态,何樂而不為呢?
更重要的是,「Qi2」被大力推廣,蘋果還能和 Android 陣營「有福同享」。
(圖源:AirPower)
事實上,在「Qi2」标準出來之前,已經有不少廠商嘗試做類似的方案,但暫時還揚不起什麼風浪,畢竟一個品牌單打獨鬥,影響力還是比較小的。
2021 年,realme 推出了全球首個 Android 陣營的磁吸無線充電技術 MagDart。圍繞着 MagDart,realme 還打造了全球首款提供磁吸無線充電的智能手機—— realme Flash,以及磁吸卡包、磁吸補光燈、磁吸無線閃充移動電源等配件。
除了 realme 之外,努比亞、紅魔、小米等廠商,都推出了磁性充電相關的技術和產品。這說明,其實 Android 陣營并不是不在意「磁吸」,而是小體量下的無奈。
另一方面,其實 Android 陣營不少廠商都推出了十分優秀的磁吸配件,例如紅魔散熱器 4Pro 磁吸版,它就十分适合 iPhone,尤其是在遊戲、錄像等高負載場景中,能幫助 iPhone 更好地散熱。像這種配件,如果只為 iPhone 設計,市場還是相對比較窄的。
但假如市面上的手機都能用上統一的「Qi2」标準,那麼第三方品牌就能推出更多迎合市場的配件,無需擔心因為閱聽人面過窄而滞銷。
在可以預見的未來裡,「Qi2」會是智能手機配件市場的一股新浪潮。
從實際情況來看,Android 陣營幾乎沒有廠商能看得上「Qi2」帶來的「快充」,但「磁吸」确實是個好東西。
目前,絕大多數定位高端、旗艦的智能手機都會配備無線充電功能,盡管它們都支持「Qi」無線充電協定,但主要還是按照自己的需求,制定獨特的充電标準。例如小米的「澎湃秒充」、OPPO 的「AIRVOOC」等。這些協定,使它們的充電功率遠高于「Qi」制定的标準。
(圖源:CNN)
與之相比,iPhone 的無線充電功率就非常感人了。從 iPhone 8 到 iPhone 11,蘋果只為它們提供了最高 7.5W 的無線充電功率,到了 iPhone 12 系列開始,由于 MagSafe 的加入,使其提升至 15W。以小米 13 Ultra 為例,在「澎湃秒充」的支持下,它已經能做到 50W 的快速充電。
按照無線充電聯盟發布的「Qi2」無線充電協定标準來看,即便是到了這一代,它的功率仍為 15W。期待 iPhone 會支持更高功率無線充電的朋友們,可能要失望了。
不僅是充電功率不佳,由于 MagSafe 充電器幾乎沒有做任何散熱措施,這導致無線充電功能在 iPhone 上過熱的概率大大增加,而機身溫度過高帶來了諸多問題,例如電池健康損耗等。
Android 陣營各家私有無線充電協定發展至今,技術上也早就趨于成熟。OPPO 的「AIRVOOC」無線充電技術,采用雙電芯方案降低充電過程中的發熱問題,小米的「澎湃秒充」選擇了半導體制冷方案。總體來說,Android 廠商們早就将無線充電技術玩得出神入化,又快又穩。
因此,對于 Android 廠商而言,「Qi2」的到來以及蘋果放開「Made For MagSafe」的意義就在于,更多的「磁吸」配件即将到來。
自 iPhone 15 系列确定會用上 USB-C 接口以來,蘋果對配件市場的态度來了個徹底的大轉變。
力推「Qi2」,蘋果向 Android 陣營抛去橄榄枝,雙方一起協力搞好「磁吸」配件市場。另一邊,蘋果向第三方品牌「低頭」,以更低的售價出售相關的模組,提升廠商的盈利空間。
在配件種類足夠豐富、技術足夠成熟的情況下,蘋果也可以開始向「無孔化」轉型,例如拿掉有線接口的 iPhone,只靠 MagSafe 進行充電、數據傳輸,或者更多功能的擴展與延伸。
這是蘋果正在下的一盤大棋,「Qi2」只是最開始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