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小米SU7購車指南:入門款才是最香的?,歡迎閱讀。
憑借自身自帶流量的品牌屬性和話題度,小米硬生生地将首款車型的上市發布會辦成了 " 汽車圈的春晚 "。各大汽車媒體從業人員自不用說,甚至我在回家路上都發現有很多民眾在地鐵上觀看直播,這種熱度哪怕是比亞迪,估計都要讓三分。
當然最震撼的還是價格,小米 SU7 價格公布的那一刻瞬間把氣氛推向最高潮,一瞬間我發現我的朋友圈被小米 SU7 的訂單刷屏了,不久後官方也公布了訂單數據,4 分鍾大定超 1 萬,30 分鍾不到大定就超 5 萬,這幾乎是小米汽車工廠一年的產能。
從這樣的熱度看,似乎小米汽車真的要成了。我知道在這樣的熱度推動下肯定有很多也在蠢蠢欲動,這時候購買哪個版本就顯得很重要了。不要着急着下單、鎖單,不妨先來看看我們的分析,看看到底買哪個版本最劃算。
新車一共有 5 個配置,價格從 21.59-29.99 萬。看到這裡,可能會有網友說 " 還以為雷總會拿出 19.9 萬元的驚喜價來交個朋友 ",對此我只能說,雷軍真的預判了你的預判。如果你在 4 月 30 日前下定,價值 8 千的 Nappa 真皮,6 千的 25 揚聲器的豪華音響以及 2 千元的車載智能冰箱都限時免費,算一下除去這 1.6 萬,不就正好是 19.99 萬嘛。
當然這是題外話,我們重點看看不同配置之間有什麼差異。
标準版
雷軍表示這個标準版并不是低配,甚至比不少車型的頂配配置還高。既然是小米的車,那麼智能化的配置肯定是最敏感,主要的亮點自然是 Xiaomi Pilot Pro 的智駕系統,整套系統包括 1 個毫米波雷達,11 個攝像頭以及 12 個超聲波雷達,算力達到了 84TOPS,包括高速領航這些能力可以免費使用,座艙方面的配置則是曉龍 8295 的芯片、3K 分辨率的 16.1 英寸中控屏,由于限時贈送 25 揚聲器系統和 NAPPA 真皮座椅這些配置,其實起點不低。
不過對應的,在整車性能上小米 SU7 标準版肯定就是全系墊底的,比如說零百加速時間是 5.28 秒,CLTC 續航是 700 公裡,400V 的電壓平台等,只能說參數不夠漂亮,但也非常夠用。
Pro 版
那麼如果再加 3 萬,Pro 版會多出哪些配置?主要變化包括:增加 1 個激光雷達,電芯從弗迪電芯更新成了寧德時代的,電池容量直接從 73.6kWh 更新成了 94.3kWh,CLTC 續航增加了 130km,毫米波雷達從 1 個變成了 3 個,Orin-X 芯片變成了 2 個,Xiaomi Pilot Pro 變成了 Xiaomi Pilot Max、可以選裝電動尾翼 ……
至于機械素質,值得注意的是 Pro 版的零百加速時間反而慢了,來到了 5.7 秒,但因為續航增加非常明顯,而且智駕能力大幅提升和可以使用城區領航輔助系統,綜合來說性價比會更高。不過如果你預算充足,這還不是最好的選擇。
Max 版
最後出現的是比 Pro 版貴了 5.4 萬的 Max 版,這是小米 SU7 的滿血版本,體驗的提升非常非常明顯。
首先是百公裡加速直接來到了 2.78 秒,最高時速來到了 265 公裡每小時,是 SU7 所有版本裡唯一一款搭載雙電機四驅和 800V 平台的車型,充電時間也有明顯提升,10%-80% 的補能耗時從 30 分鍾縮短到 19 分鍾。
正如雷軍所說,目前國内百公裡加速 2.78 秒,并且 CLTC 續航還能達到 800 公裡的純電動轎車屈指可數,而且小米 SU7 Max 版本的電池容量突破 100kWh,CDC 和空懸也武裝上了,再加上 Brembo 四活塞卡鉗、通風盤以及可選擇的 21 英寸輪毂運動屬性直接拉滿。
至于舒适性的配置,小米 SU7 Max 還有電吸門、主駕主動側翼、HUD、7.1.4 的 25 個揚聲器等等,綜合這麼多的更新這 5.4 萬元的差價或許會讓你覺得非常值。
剩下的兩個配置分别是兩款創始版,配置和價格與 SU7 的标準版、Max 版一致,就是新增了一些專屬的配置和裝飾,與其說是特别版車型,不如說是死忠米粉的 " 追星工具 "。
如果在這些版本裡進行比較,我會認為小米 SU7 的标準版更值得推薦。當然這裡有一個大前提是購車的對象是資深米粉,家中有大量的小米生态鏈產品而且有意打通生态,體驗小米宣傳的 " 人車家 " 全生态。
如果你就是這樣的米粉,那麼小米 SU7 的标準版和 Max 版頂配對你來說就沒有太大的差别,标準版已經有完整的智能座艙生态,配置也夠用,完全是體驗生态閉環的最好選擇。
在這個基礎上,如果對智駕系統和續航很在意的朋友可以選擇 Pro 版,各方面的提升都比較明顯,至于頂配的 Max 版,就很考驗米粉們的忠誠度了。
縱向對比完之後,我們再橫向對比一番,除了特斯拉的 Model 3 之外,小米 SU7 最直接的競争力對手恐怕就是價格段同樣從 20 萬覆蓋至 30 萬元的極氪 007 了。
我們拿來對比的是 007 後驅版 75kWh 和 SU7 的标準版,也就是各自的入門車型,互相之間的差異還比較明顯。
007 首先是肉眼可見的比 SU7 便宜了 6 千元,在動力參數上上,007 擁有最大馬力 422 匹,440N · m 的扭矩,而 SU7 則是 299 匹,400N · m。其次,007 快充時間僅需 0.25 小時,SU7 是 0.42 小時,畢竟 007 全系 800V,SU7 只有頂配才有,但 SU7 的續航會比 007 長 12km,百公裡加速也會快一點點。
安全配置上,007 多了一個前排中央安全氣囊,令我感到不解的是輔助駕駛硬體這一塊,極氪 007 的毫米波雷達比 SU7 多了 4 個,攝像頭多了 1 個,照理說都是最低配小米 SU7 的智駕能力肯定更強,但智駕硬體比不上 007,只能理解為小米對自己的智駕算法更有自信。至于座艙芯片都是 8925、智駕芯片都是單顆 Orin-X,所以算力上算打平了。
在空間這一塊 SU7 扳回了一局,尺寸全面超越 007。具體到車身的尺寸上,最關鍵的軸距小米 SU7 是 3000mm,而極氪 007 是 2928mm;車寬是 1963mm 對 1900mm,車高二者差不多,所以說小米 SU7 标準版要比極氪 007 大一圈沒什麼問題。
綜合來說,如果只是對比入門版本,小米 SU7 面對極氪 007 在價格要貴個大幾千的情況下的确做不到完全碾壓,要知道本來極氪 007 的最低配,也就是 20.99 萬元這個版本的競争力就已經是比較差的了。
我認為小米 SU7 标準版最吃虧的地方還是電壓平台,雖然說先階段 400V 是主流平台,體驗什麼的都沒有太多毛病,但不得不承認 800V 在充電速度、中後段加速、能耗等多個方面的确有優勢。而且小米自己是智能手機行業出身,應該更明白 " 技術買新不買舊 " 的道理。
話雖如此,同樣是最低配我覺得也還是小米 SU7 更值得推薦,畢竟整車尺寸更大、配置也更豐富,尤其是智能駕駛、智能座艙的體驗,相信會比極氪 007 最低配強不少。當然,如果用價格差不多的極氪 007 次低配,也就是後驅智駕版或者四驅版對比小米 SU7 标準版,那麼小米 SU7 标準版就顯得更無力了。
總的來說,小米 SU7 的這次上市,無論是熱度、流量、訂單量都遠超外界預期,取得的成果放眼整個中國汽車圈子裡也稱得上 " 前所未有 "。但在這番盛況下我們得穿過表面看本質,比如說這其中有多少是汽車媒體下定的?能不能代表消費者熱情的真實情況?第二,當忠實的米粉下單後,小米 SU7 是否能吸引到其他路人消費者的青睐?第三,官方已經确認 " 大定 " 依然可退,如果那些跟風的、蹭熱度下定的消費者未來退定後,小米汽車的真正銷量又會如何?
不得不承認的是,小米汽車的入局給汽車行業增添了一份别致色彩,不光是新車本身,就連發布會策劃、營銷手段等都讓人耳目一新。但這僅僅是開始,小米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制造、營銷、售後等等,光靠智能化賣點可能會引起注意,但能不能把關注小米的人轉化成客戶背後還有很長的道路,而且市場競争激烈很多廠商都在盯着小米伺機而動,擁有好的開始固然值得高興,但小米汽車顯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