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宋PLUS第80萬輛下線,一場屬于中國汽車的勝利,歡迎閱讀。
24/01/09
導語
" 緊湊型 SUV 市場,合資當道的時代過去了。"
作者丨崔力文
責編丨李思佳
編輯丨别 致
滲透率突破 40%,銷量逼近 900 萬輛。
開篇兩個十分耀眼的數字,成為了 2023 年中國新能源車交出的最終成績單。無論承認與否,無論接受與否,借助電動化轉型的浪潮,中國車市都在拼命狂奔進入一個嶄新的時代。
而就此試圖評選出最為耀眼的一家 " 明星車企 ",想必沒有任何的懸念,非年銷成功突破 300 萬輛大關的比亞迪莫屬。
比亞迪總裁曾經所說的那段話:" 我們憑借刀片電池、DM-i 超級混動、e 平台 3.0 等颠覆性技術,堅持純電動和插電混動兩條腿走路,即将迎來技術、產品和市場的爆發。"
顯然,已經真真切切的結下累累碩果。
順勢,如果要從 2023 年比亞迪龐大的產品矩陣中,評選出一款表現穩定、口碑卓越的產品,我會毫不猶豫的把選票投給——宋 PLUS。而就在上周,其正式迎來了又一裡程碑時刻——第 80 萬輛新車下線。
在我眼中,宋 PLUS 能夠取得上述含金量滿滿的表現,完全可以視作一場屬于中國汽車的勝利。
至于背後的原因,是多維度。
0
1
來自頂流的絕對實力
本段開篇,需要知曉,從上市到第 80 萬輛新車下線,宋 PLUS 僅用時不到三年時間,是自主品牌中最快,也是唯一達成 80 萬輛的新能源 SUV 車系。而宋 PLUS 之所以耀眼綻放,首先與它自身的絕對實力密不可分。
得益于整個比亞迪提供的強大技術和體系化支持,宋 PLUS 得以在造型和空間、性能和低能耗、運動和舒适、配置和成本等各項關鍵指标之間,達到了最優化的均衡。
不僅可油可電、動力平順、虧電油耗超低,還和合資燃油 SUV 做到 " 同質同價 ",并且在快充功能、智能化等方面,都全方位的超越了它們。
而在各大平台的車主口碑榜中,宋 PLUS 的評分都非常之高,直接反映出其非常優秀的可靠性與穩定性。另外,在售後服務、二手車保值率等方面,宋 PLUS 同樣沒有短板。
也恰恰基于這樣的強大背書,作為比亞迪海洋網的無可争議的 " 實力冠軍 ",自 2021 年 3 月上市以來,宋 PLUS 迅速獲得終端消費者的認可,持續保持着熱賣的勢能。
在 2022 年大幅領跑 SUV 和 PHEV 兩條細分賽道。其中,宋 PLUS DM-i 一舉奪得中國 SUV 與 PHEV 品類的年度雙料冠軍。
反觀 2023 年 6 月推出的宋 PLUS 冠軍版,外觀、内飾大變樣,愈發的精致與年輕化,并且精準洞察到了主流用戶對于長續航的迫切需求。無論 DM-i 車型也好,EV 車型也罷,在加量不加價的基礎上,雙雙做到了全面的更新與進化。
自上市後,銷量節節攀升,整體車系連續 6 個月蟬聯 15-20 萬 SUV 及緊湊型 SUV 雙冠,其中宋 PLUS DM-i 延續老款熱賣勢頭,連續 31 個月獲得插混 SUV 月度銷量冠軍。
宋 PLUS EV 冠軍版從 8 月起連續 5 個月銷量過萬。總之,DM-i 車型、EV 車型相輔相成、齊頭并進,進一步穩固了在細分領網域的地位。
作為見證者,不禁由衷的感嘆:" 宋 PLUS 之所以收獲 80 萬用戶的青睐,還是由于其将比亞迪的新能源技術優勢轉化為產品優勢,将垂直整合優勢轉化為市場競争優勢。"
最終,在 15 到 20 萬元價格區間,宋 PLUS 為消費者帶來了全新的價值評判标準,塑造了全新的價值标杆,而這就是來自頂流的絕對實力。
2
開創緊湊型 SUV 新格局
讀到這裡,或許會有人產生質疑," 宋 PLUS 迎來第 80 萬輛新車下線,為什麼說是一場屬于中國汽車的勝利?"
别着急,聊過了其自身多維度的愈發強大,接下來的篇幅将站在行業端,展開闡述今天文章主角為整個中國車市帶來于内于外的深遠意義。
實際上,近 5 年來,雖然中國乘用車市場的總體規模基本穩定在 2000 萬輛左右,緊湊型 SUV 的年銷量水平維持在 500 萬輛上下,市占率接近 25%,但從相應的新能源滲透率來看,依舊僅有 20% 左右,不算太高。
換言之,傳統燃油車依舊占據着緊湊型 SUV 市場較大份額。相比之下,緊湊型新能源 SUV 想要徹底的取代它們,還有非常繁多的挑戰。
好在,壓力越大,動力越大,自 2021 年上市以來,宋 PLUS 無疑成功引領了中國車企全面開啟緊湊型 SUV 轉型電動化的浪潮,讓大家看到了無論插混也好,純電也罷,才是未來堅定不移的正确方向。
更具象來說,在宋 PLUS 的帶領下,迅速打破了曾經固化的局面,開創了緊湊型 SUV 市場的新格局。放眼整個賽道,湧現出越來越多的 " 競争隊友 "。
而在此過程中,宋 PLUS 則一邊引領趨勢,全力提升緊湊型 SUV 的新能源滲透率,一邊保持着絕對的領先。
作為論據,根據乘聯會統計顯示,2023 年 1-11 月緊湊型新能源 SUV 共售出 1,145,344 輛,宋 PLUS 車系同期累計銷量達到 376,346 輛,市場占比達到 30% 以上。
其中,宋 PLUS DM-i 同期累計銷量 296,624 輛,在緊湊型插混 SUV 市場占比高達 52%。可以說幾乎憑借一己之力,帶動了自主品牌緊湊型插混 SUV 的大發展,真正起到了帶頭作用,所以 2023 年才會如此百花齊放,湧現出吉利銀河 L7、深藍 S7 等選手。
而另一方面,宋 PLUS EV,同期累計銷量達到 79,722 輛,在緊湊型純電 SUV 市場占比達為 14%。同樣以持續破萬的表現,讓高品質緊湊型純電 SUV 滲透進了主流家用人群,并成為純電車破局主流家用 SUV 市場的成功典範。
綜上,緊湊型 SUV 市場滾滾襲來的格局之變,宋 PLUS 絕對是最功不可沒的 " 催化劑 " 與 " 核心動力 "。
因此,當它迎來第 80 萬輛新車下線,于内完全算得上一場屬于中國汽車的勝利。
3
合資當道的時代過去了
新的問題随之產生:" 宋 PLUS 迎來第 80 萬輛下線,于外的意義呢?" 關于答案,其實非常簡單與直接。
首先,必須承認的是,有了前文足夠多的優異成績單作為支撐,宋 PLUS 無論身處超一線城市,還是更多低線城市,都已經成為緊湊型 SUV 中絕對的佼佼者,在與諸多合資品牌 " 主銷擔當 " 的直面交鋒中絲毫不落下風,甚至開始慢慢碾壓。
由此将視角放大,必須承認過去 15-20 萬元緊湊型 SUV 市場爆款的定價權與定義權,一直都被上述合資品牌所牢牢掌控,也充當着它們身處中國車市最賴以生存 " 利潤奶牛 " 的角色。
但随着電動化轉型浪潮的降臨,随着宋 PLUS 引領的攻勢撲面而來,合資品牌第一次感受到了巨大的威脅。過去三年時間,自主品牌推出的新能源緊湊型 SUV,集體朝着合資緊湊型 SUV 的腹地發起了最猛烈的進攻。
也恰恰因為如此,在慢慢丢掉所謂的 " 主陣地 " 後,合資品牌在華的份額可以說一再萎縮。就結果而言,自主品牌俨然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
一方面,2023 年 1-11 月整體乘用車的銷量統計中,自主品牌份額已經突破半數大關,達到 52%,同比增長 4.7%。
勢頭迅猛的關鍵,與新能源板塊的鼎立相助密不可分。在 2023 年 1-11 月的新能源市場中,自主品牌份額更是達到 84.3%,對于合資品牌形成了碾壓。
另一方面,走訪終端的過程中發現,合資緊湊型 SUV 紛紛開始讓利,曾經加價的熱門車型加價售賣的局面早已不復存在,甚至為了保證銷量不太過難看,被迫開始祭出巨大優惠打折賣車。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今年合資品牌在推出全新緊湊型 SUV 時,即便同樣帶來了插混車型亦或是純電車型,但在中國車市仍沒有太大聲量與關注度,已經掀不起之前的水花。
愈發可以肯定的是,這一次緊湊型 SUV 細分市場的主動權,正漸漸掌握在了自主品牌的手中。
當然,如果沒有宋 PLUS 的帶頭衝鋒,這一天大概率不會這麼快的到來。也正因如此,我們一定程度上能夠驕傲的判定:" 緊湊型 SUV 市場,合資當道的時代過去了。"
寫到這裡,文章漸漸臨近尾聲,更想說:" 宋 PLUS 迎來第 80 萬輛新車下線,的确是一場屬于中國汽車的勝利。能夠獲得 80 萬名車主的信任,也是其通往傳奇路上的一個節點。"
接下來,相信宋 PLUS 還會持續進化與迭代產品力,深耕與穩固細分市場格局,加速推動中國車市的新能源轉型。
崔力文
愛車如命,
更愛電動汽車的小編一枚 ~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