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懂車帝一場直播,得罪整個車圈,歡迎閱讀。
最近的新能源汽車界非常熱鬧,最受關注的并不是哪個品牌,而是知名汽車媒體懂車帝。
受關注的原因,是懂車帝舉行了每年一度的新能源汽車冬季測試,他們會測試各個主流品牌的新能源車型,測試内容包括 800V 超充測試、續航能力和 ACC 系統能力等。
測試的車型包括小鵬、理想、問界、比亞迪、仰望、方程豹、特斯拉等共 51 款主流新能源車型。
争議重重的冬測
按懂車帝的說法,選擇漠河作為測試地點,零下數十度的極寒低溫,能讓新能源車的電動性能直接現出原形。
此前的 ACC 靜态假車能力測試,懂車帝進行了直播。
測試内容包括第一關 " 夜間雪地 "、第二關 " 夜間雪地逆光 "、第三關 " 夜間雪地逆光揚雪 "。
測試對象特斯拉、比亞迪、" 蔚小理 ",甚至豐田寶馬大眾的新能源車在内的 51 款車型,在難度依次增加的情況下,通過測試的車型數量分别為 17、8、4。
雖然測試結果出來後,在網上引起一定争論,但熱度不高,直到前幾天,懂車帝發布了續航橫評。
此次續航橫評,方式很簡單,就是測試一輛插電混動車型在強制只用電的情況下,能跑多少公裡,并且與官方的 WLTC 數據比較,得出續航達成率。
最終,比亞迪仰望 U8 以 85.08% 的續航達成率排名第一,而備受關注的華為問界 M7, 只有 31.6%。
懂車帝冬測活動發布的最終測評結果,在汽車行業内引起軒然大波,不少車企對此不滿,并質疑其測試标準不夠規範、科學嚴謹。
華為 "AITO 汽車 " 公眾号發文稱,相關測試 " 在嚴寒極限及空調持續制熱條件下,多次長時間開車窗、車門,嚴重背離用戶真實使用場景 "。
餘承東轉發該文,稱這是 " 坑人的測試 "," 科學與嚴謹才是應該遵循的基本規則 "。
問題直指懂車帝此次冬測的方式不夠 " 科學與嚴謹 "。
此後,冬測排名同樣靠後的吉利和長城也表示了懂車帝的強烈質疑,關于懂車帝的流言蜚語更是一浪接一浪,在網上徹底炸窩。
效果拉滿的第二次冬測
面對種種質疑,懂車帝一不做二不休,宣布再重新測試一遍,不僅重測,還邀請了 25 位車廠代表在場監督。
第二次測試分為上下午兩場,上午為續航測試,下午為車輛原地躲避測試。
第二次續航測試,測試地依然是漠河,參加測試的車輛為領克 08、騰勢 D9、岚圖 FREE、問界 M7、仰望 U8、魏牌高山 DHT。
參加第二次測試的車型,只有 6 款,比第一次少很多,質疑聲音最響的華為、吉利和長城的測試車赫然在列。
測試規則和第一次測試基本一樣,只不過時間改在了上午,而且氣溫下降到零下 40 度。
值得一提的是,直播在 10 點 20 分時一度中斷,讓老狐以為直播設備也受低溫影響了。
第二次續航測試的成績,仰望 U8 繼續保持第一,純電續航 65.5 公裡,相比第一次,裡程差了不少。
之後的排名分别是岚圖 FREE、騰勢 D9、魏牌高山 DHT、問界 M7 和領克 08。
對第一次測試提出質疑的華為、吉利和長城,第二次測試的成績,依然很不理想。
下午,懂車帝進行對開路面麋鹿測試,這是汽車躲避測試,測試車輛能否在快速變道之後,再平穩回到原車道上。
參加測試的車輛有方程豹豹 5、領克 08、問界 M7 、奔馳 EQE、坦克 400、小鵬 G6,斯瑪特精靈 3。
最終,問界 M7 和領克 08 未能通過測試,其他車輛均順利通過。
上下午兩場測試,問界 M7 和領克 08 成為難兄難弟,上午包攬倒數前二,下午就它倆沒過。
不過,吉利好歹還有斯瑪特精靈 3 挽回些許顏面," 反懂 " 聲音最響的華為,簡直是被懂車帝啪啪打臉。
相比第一次測試,第二次測試的熱度簡直拉滿,以至于懂車帝把直播間都禁言處理。
這些測試結果,可信嗎
不管哪一次,懂車帝的冬測,依然争議重重,先不說測試的條件是否公平,懂車帝的身份,本身就帶有争議。
懂車帝是汽車領網域的媒體企業,在移動傳媒時代,懂車帝是國内最大的汽車專業傳媒,對整個新能源汽車的消費市場有着重大影響。
這家企業的商業模式是廣告,也即收取汽車廠家的廣告費是其主要的收入來源,與傳統的媒體業并無差别。
有博主曬出截圖,表示懂車帝的冬季續航測試有三種不同的合作檔位,其中最低一檔需要 600 萬元,最高一檔需要 1600 萬元。
先不論截圖的真假,這種商業模式,是懂車帝冬測争議的根本性來源,人們會質疑懂車帝的公平性。
作為汽車媒體,很難做到徹底專業的測評,不僅是人力和物力受限,關鍵在于它們并不具備絕對的公信力。
據《汽車縱橫》雜志社報道,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秘書長助理兼技術部部長王耀博士接受采訪時表示: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正與行業企業及專業檢測機構合作,共同制定新能源汽車測評标準,并計劃以協會團體标準形式發布。
此舉得到不少車企贊成,尤其是特斯拉,畢竟相較于媒體,行業協會明顯更具備公信力。
另一方面,對于消費者,這些所謂的極限測試,有什麼意義?
這種非常極限狀态下的場景,消費者遇到的可能性不大,零下三四十度的環境,大多數人還是會選擇油車。
這些測試結果,就僅僅是參考,讓消費者知道新能源汽車在極端環境的大概使用情況,沒必要把其當成絕對标準。
畢竟,測試條件本身就無法做到絕對的公平,比如零下 20 度和零下 40 度的天氣,續航就不可能一樣。
有參加第二次測試的車主表示,類似的測試,要多做幾遍才會有更準确的結果,僅僅一兩次測試,沒什麼太大意義。
所以,為測試結果而在網上怼天怼地,大可不必,作為旁觀者,看熱鬧就可以了。
參考資料:
編輯:陳展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