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下滑66%,沃森生物,遭遇業績“滑鐵盧”,歡迎閱讀。
文 | 侃見财經
醫藥領網域,什麼樣的生意才算是好生意?
對于這個問題,不同人有不同的答案,但基本離不開兩個核心:強監管和研發難度大。
強監管,會大幅拉高準入門檻,減少同質化競争;而研發難度大,能夠成功研發出產品的公司往往可以獲得較高的利潤率。
從這一點來看,疫苗生意無疑也是一門好生意。從監管角度來看,疫苗是用于健康人群的藥物,這決定了其必須受到更嚴格的監管。而從研發難度來看,疫苗的研發難度不亞于創新藥,一個疫苗從立項到正式上市需要數十年,資金成本高達數十億。
按理說,像疫苗這樣的高門檻生意,行業内的企業應該賺得盆滿缽滿才是,但現實卻恰恰相反,目前大部分的上市疫苗企業都處于 " 保本線 " 邊緣。
以沃森生物為例,作為國内主要上市疫苗企業之一,沃森生物如今卻十分掙扎。據 4 月 12 日披露的财報顯示,2024 年沃森生物實現營收 28.21 億,同比下滑 31.41%;實現淨利潤 1.422 億,同比下滑 66.1%。從利潤率來看,2024 年沃森生物毛利率高達 79.69%,但淨利率只有 6.18%。受業績的拖累,近年來沃森生物的股價表現也不太好。截至 4 月 23 日收盤,沃森生物股價報收 10.23 元 / 股,跟高點 96.68 元 / 股相比縮水近九成,市值則大幅蒸發 1382 億。
疫苗還是一門好生意嗎?
如果僅從準入門檻來看,疫苗生意無疑是一門好生意。
畢竟,強監管和極高的研發難度,可以大幅提高了疫苗行業的準入門檻,保證供給上相對有限。
不過,生意講究的是供給和需求兩個方面。準入門檻高只會對供給方面有影響,但無法決定需求,而疫苗行業的困境正是來自需求上。
資料顯示,疫苗按國家政策可分為兩類,一類疫苗是指政府免費向公民提供,公民應當依照政府的規定接種的疫苗如乙肝疫苗、百白破疫苗、脊髓灰質炎減毒活疫苗等;二類疫苗由公民自費并且自願接種的其他疫苗如 Hib 疫苗、水痘疫苗、肺炎疫苗等,一類疫苗主要針對的都是 7 歲以下的嬰幼兒群體,二類疫苗的針對人群較廣。
目前,疫苗的主要針對人群以兒童為主,在全球疫苗市場中,兒童疫苗市場占比約 60%,成人疫苗市場占比約 40%。
新生兒出生人口的下降,直接導致市場對于一類疫苗需求減少,但由于疫苗企業的產能相對固定,這導致疫苗企業不可避免地進入 " 價格戰 " 中。
當然,疫苗企業也并非沒有意識到這一點,近年來大量疫苗企業将目光瞄準到成人市場,比如流感疫苗、肺炎疫苗、狂犬疫苗以及近年來最熱的 HPV 疫苗。
不過,雖然成人市場在需求上沒有太大問題,但當各個疫苗企業都将目光放到成人市場,雖說疫苗企業有限,但供給上難免又會出現問題。
以近年來最為火熱的 HPV 疫苗為例,在 HPV 疫苗剛剛推出之前,GSK 的進口二價 HPV 疫苗三針全程接種價格在 1800 元左右。2020 年萬泰上市首個國產二價 HPV 疫苗,全程接種價格降至千元以下。2022 年沃森的同類產品上市,當年萬泰和沃森在各省的得標價格還是 329 元 / 支和 245 元 / 支;2023 年,廣東省得標價格明顯下降,分别是 116 元 / 支和 146 元 / 支;2024 年,萬泰在江蘇省的得標價是 86 元 / 支,沃森在海南省的得標價是 63 元 / 支;可以看到,二價疫苗的價格在持續走低。
整體而言,目前疫苗行業還在底部徘徊,作為基本盤的一類疫苗受出生人口下降的影響,需求持續走低;需求有所增長的二類疫苗,卻又因為競争加劇而陷入 " 價格戰 " 之中,從這兩點來看,疫苗看似是一門好生意,實則卻布滿了荊棘。
" 跟随 " 不是出路
創新、研發才是第一生產力。
當一個行業陷入死循環之後,唯有創新才能讓其走出困境。
實際上,雖說目前疫苗行業的困境是受供給和需求的影響,但本質上還是缺乏創新能力。
過去,由于強監管和研發難度大的兩大特點,疫苗行業的競争并不充分,疫苗企業往往手裡只要有幾款成熟產品就可以 " 躺着賺錢 "。
不過,随着 HPV 疫苗進入中國市場後,疫苗行業的規則被改寫。當智飛生物憑借着為默沙東代理九價疫苗在 2021 年實現了超過 100 億的淨利潤時,大量疫苗企業開始不再只看着手裡的一畝三分地,紛紛湧向 HPV 疫苗市場以求分得一杯羹,曾經這被視為疫苗行業轉向創新的開始,但本質上其實只是跟随策略。
還是以 HPV 疫苗為例。2022 年萬泰生物憑借二價 HPV 疫苗營收規模突破了 110 億,但沃森二價 HPV 疫苗上市之後,兩年時間就卷崩了整個 HPV 疫苗板塊。資料顯示,HPV 疫苗分為二價 HPV、四價 HPV、九價 HPV。HPV 疫苗 2024 年批籤發 195 批次(-64%)。其中,二價 HPV 疫苗下滑較多:2024 年批籤發 89 批次,其中 GSK 批籤發 5 批次(-50%),澤潤生物 15 批次(-44%),萬泰生物 69 批次(-78%)。然而,就是在這樣的明顯 " 供過于求 " 的背景下,HPV 疫苗的競争卻仍在繼續。
整體來看,目前國内疫苗企業只能在已被驗證的賽道上卷,無論是流感疫苗、肺炎疫苗還是 HPV 疫苗,而這樣永遠無法走出内卷的困境。
回到沃森生物身上,其就是奉行跟随策略并最終走向失敗的最好案例。回看過去,沃森生物近幾年的重要操作基本是跟随為主,但每次卻都是慢人一步。
在疫情之初,沃森生物率先啟動了疫苗研發的工作,但直到 2023 年 12 月,沃森生物聯合復旦大學、上海藍鵲共同研發的新冠變異株 mRNA 疫苗才獲批納入緊急使用,而此時疫情卻已經接近結束了;而在 HPV 疫苗大熱時,沃森生物也果斷入局,其二價疫苗產品在 2022 年上市,但沒多久便遭遇 " 價格戰 ";此後,沃森生物又轉向九價疫苗,據西南證券統計的數據顯示,沃森生物的九價 HPV 疫苗研發項目預計完成時間為 2029 年,但結合當下的市場環境,屆時可能連湯都喝不到了。
從費用支出來看,沃森生物常年走的都是 " 輕研發、重營銷 " 這條路。2022 到 2024 年期間,沃森生物的研發費用分别為 9.329 億、7.764 億和 5.965 億,而對應的銷售費用則分别為 20.22 億、15.2 億和 9.788 億,研發費用基本是銷售費用的一半。在開頭的内容中提到,疫苗是一個門檻極高的行業,一個疫苗從毒株獲取到正式上市需要數十年,資金成本高達數十億,而僅憑沃森生物這樣的研發投入,想要實現真正的創新近乎不可能。
當下,我們常說國内疫苗行業陷入極度内卷的局面,各大疫苗企業都處在保本線的邊緣。但有一個殘忍的事實:全球四大疫苗企業輝瑞(Pfizer)、葛蘭素史克(GSK)、默沙東(MSD)、賽諾菲(Sanofi)占全球近 90% 的份額。
對于沃森生物而言,在技術含量極高的疫苗行業,靠跟随不是出路,對于其他的疫苗企業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