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今天就拆了王寶強陳思誠這對邪門cp,歡迎閱讀。
誰能想到,這個暑期檔剛開始,就被陳思誠和王寶強這對邪門 CP 包圓了。
陳思誠監制的《消失的她》,已經 32 億了,王寶強導演的《八角籠中》,也賣了 12 億,拳打漫威腳踹 DC,阿湯哥風馳電掣而來,但拼了老命也望塵莫及。
關鍵是這場票房大戰沒有硝煙,只有感人肺腑的兄弟情,他們在微博互通情書、線下為彼此站台打 call ▼▼▼
王寶強的電影宣發一直聯動陳思誠,陳思誠也因為王寶強挽回了很多路人緣,畢竟渣男如他,唯獨對王寶強付出真心。
觀眾嗑生嗑死 # 吃點好的吧 #,他們美美收割票房▼▼▼
要我說,最牛的還是《士兵突擊》的導演康洪雷。
據說當年陳思誠想演許三多,康洪雷覺得他更适合成才這個世故圓滑的角色,而讓王寶強演了耿直頑強的許三多▼▼▼
十七年後,這兩個人拍出來的電影,就跟角色的個性一樣。
陳思誠還是那麼 " 精明 ",偽裝成女性主義者拍了一個 girls help girls 的電影,還集齊懸疑、獵奇、真實事件改編,誰看了不得說一句 " 專治戀愛腦 ",不看就是 " 會被男人騙 "。
王寶強還是那麼 " 憨厚 ",拍也拍的純粹,他飾演的向騰輝就像是 " 中年許三多 ",在電影裡帶領大涼山的留守兒童走出大山,用格鬥改變命運。
陳思成說自己追求的是極致感,而王寶強主打一個真實。
兩人走的是兩個極端,明顯王寶強的真誠更得人心。
但我沒想到,王寶強連審美都全方位吊打陳思誠啊▼▼▼
先看劇本。
不同于做《唐探》《誤殺》系列,陳思誠拍《消失的她》的初衷就是做一個 " 極致的、單一類型的電影 ",不過依舊是他自戀、浮誇、做作的風格。# 毛尖罵得字字珠玑 #
有原型 " 孕婦泰國墜崖案 ",還買了前蘇聯電影的版權,但《消失的她》跟他們都沒什麼關系,是一部結合各路爽點的融梗大全。
賭棍何非做局殺了自己的白富美老婆李木子,假裝她失蹤報警,又反過來被老婆的閨蜜陳麥演了一大出戲逼問出真相。
陳思誠只是套了女性主義的外殼,實際上裡面幾乎沒有從女性的視角出發過 # 階層倒是明顯得很 #。
我們不知道李木子為什麼就這麼愛何非?
也不知道演假妻子的文詠珊為什麼要花這麼大的代價去幫助陳麥,甚至自願被燙了一個跟李木子一樣的傷疤,唯一的理由只有她最後那句輕飄飄的 " 對不起,我最讨厭的就是渣男。"
而這煙頭燙疤還是當年陳思誠引以為豪的真實經歷▼▼▼
其實陳思誠早就說了,電影裡最復雜的是渣男何非的角色,溫柔的、潦倒的、焦慮的、癫狂的 ......" 演員能碰到這個角色非常幸福,要不是我年齡大了,這麼好的角色我自己都想本色出演。" ▼▼▼
反觀王寶強呢,拍過低俗尴尬的《大鬧天竺》,但是口碑坍塌,人虛心接受,尊重電影,還親自去領了個金掃帚獎的 " 最令人失望導演 ",他立誓要拍一部好電影▼▼▼
最後花了很長時間選了這個真實事件改編的故事,因為也跟他自己的經歷息息相關,最能有個人表達。
2017 年的王寶強,剛經歷過婚姻的痛苦,還沒走出陰影。他把自己的情緒寄托在電影裡:" 我要拍一個落魄的中年男人,帶領一幫沒人管的野孩子,打出一片天,還活出個人樣。"
光劇本就創作了 3 年,換了很多編劇,調整了很多方向,最終定下了現實主義的基調。
期間他拒了很多工作,唯一一個動心的項目是《隐入塵煙》,可惜需要進組拍攝三次并跨度最少三個季節,已經在深度打磨《八角籠中》故事的王寶強,拒絕了邀請。
沒賺到錢,他還得借錢,貸款都放了進來。
一個投機取巧,一個孤注一擲,也難怪大眾更心疼寶寶了▼▼▼
再看表演。
為了更極致,陳思誠繼續把自己浮誇油膩的風格帶給了給每一個演員," 我一直在讓他們更‘過’一點 "。
很多人說文詠珊演得好,其實她的港普 + 做作的表演最讓人出戲,真的很浮誇。
還記得她和倪妮第一次見面的那場戲嗎,文詠珊伸出手要握不握的樣子,假裝擦掌而過摸了下頭發▼▼▼
這動作就是陳思誠親自上陣指導的!真不愧是幹皮親媽!▼▼▼
當時文詠珊就沒臉看了," 這樣會不會太作 ",陳思成說 " 就是要這個作的勁兒 " ▼▼▼
還有在 沙灘餐廳那場戲,朱一龍被文詠珊逼瘋了,兩人還要做作地來一番試探彼此的舞台劇式表演,文詠珊旋轉着坐到朱一龍腿上,都是陳思誠指導的▼▼▼
朱一龍癫狂極致的狀态也是陳思誠要求的。
本來朱一龍還擔心,復雜的角色 + 強戲劇化,會變得很抓馬。
但是陳思誠告訴他,不用在意演 " 過 " 了。
" 你每天都會看到一些極端的社會性事件,生活永遠比戲劇更過頭更荒謬。重要的是,你怎麼用表演來控制失控。"# 感覺這會成為演員回應表演浮誇的公式 #
陳思誠連群演都不放過▼▼▼
但顯然,陳思誠的指導,都停留在最表面的表情和動作上,而不是去引導演員產生自然反應,于是全片都是又油又作的 MV 式表演。
王寶強這邊呢,從選角開始就追求樸實和原生态,那些孩子們花了他很長時間,從東一個山旮旯西一個山頭找來的▼▼▼
他要的就是真實,看不出孩子們的表演是表演。
原生态孩子們的純真眼神在大銀幕上确實很有衝擊力▼▼▼
王寶強對小朋友是鼓勵式教育▼▼▼
對大一點的孩子,要求的也是一個真情實感。
拍第一場戲時,史彭元緊張到腿抖,王寶強讓他放下包袱,不需要很會演的眼神,把自己變成蘇木就好▼▼▼
幾年前,王寶強開玩笑說過,在片場的時候,最怕陳思誠教他演戲:我跟他說 " 千萬别教我演戲 ",因為我知道我比他演得好。
港真,《八角籠中》的王寶強比《唐探》裡陳思誠要求的擠眉弄眼、咋咋呼呼的模樣舒服多了。
向騰輝的臉上沉澱了故事▼▼▼
比完了劇本和演技,可以說陳思誠在形式感上做足了功夫,當然在服化道、美術、攝影等方方面面都是這樣。
電影的整體氛圍走向和美學風格是陳思誠定的,現場的美術和光比,是陳思誠調整的,兩個導演就是工具人吧▼▼▼
他的形式要極致到什麼程度,比如花絮裡對着道具組發怒,要求血不能從文詠珊的額頭旁邊留下來,一定要是正中間▼▼▼
明明第一次更自然啊第二次的血濃得跟勾了芡一樣▼▼▼
但陳思誠把他在形式上下的功夫,視為創作者的态度," 每一個取景、每一個光源、每一個色彩的運用都是有态度的,這才叫電影,要帶着思考在美學的統一上推動故事,而不是上來就怼着拍。"
于是我們看到了過滿的視聽語言,靠浮誇的音效、濫用的 BGM、炫技的鏡頭來拉動情緒。
王寶強就這點好,不像陳思成獨斷專行地指揮各大工種,可能他知道自己算 " 外行 ",沒那麼懂,找了靠譜的制作班底,會尊重大家的意見,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把控。
攝影就找了執鏡《我不是潘金蓮》《老炮兒》的羅攀。
這片子裡,攝影起了很大的作用,恰到好處的光影和色調運用,大大提高了質感,人與人之間蘊含的情感都埋在鏡頭裡了▼▼▼
很多畫面都很美,不需要台詞,你就懂▼▼▼
中間還有一段蒙太奇鏡頭,王寶強坐在車上,路上湧來一群唱戲的不停變臉,那光影打在王寶強的臉上,也暗示他即将做出不一樣的選擇▼▼▼
《八角籠中》比《消失的她》,審美高級了不止一個段位。
尤其是結尾。
陳思誠加了個夫妻牽手漫步海灘的恩愛彩蛋,不遺餘力地暴露着自己的庸俗。
而《八角籠中》最後一場格鬥比賽變成了黑白畫面,蘇木赢了之後才成了彩色。
王寶強說代表格鬥是他們的出路,照亮了他們▼▼▼
但我想,可能那個在籠中比賽的他,只是背負着生存的壓力和家人的希望,所以才是黑白的。
前面王寶強做了很多反勵志的處理,到最後赢了也不會覺得燃,只有殘酷。
" 你打過水漂嗎?手裡握着那塊石頭,不管你怎麼用力甩它,石頭最後都是要沉下去,這個就是我的命。"
王寶強早已不是陳思誠口中那個認不全 26 個字母的憨憨了,不僅審美遠超,還找到了更高級的表達▼▼▼
王寶強就像電影裡台詞說的 " 生如野草,不屈不撓 "。
其實他早早就有想拍電影的執念,有顆想搞點文藝的心。
" 當導演遠沒有做演員賺錢。我放掉那些賺錢的機會來做這件事,是因為它的意義不一樣,是一件更能體現自身價值的事。"
拍《大鬧天竺》之前,他就有心偷師——從陳凱歌那兒學會了走心的人物設計,從徐峥那兒知道了在國外拍片如何解決麻煩,而在陳思誠那兒,學會了如何講一個有反轉的故事。
失敗可能是因為第一次,他想塞的東西太多了。
但他不放棄,繼續學習。
2018 年上節目還在看導演相關書籍,說自己有很多東西都聽不懂,就長時間浸泡在裡面去了解▼▼▼
現在,他終于把自己這些年對電影的進一步認知放進來了,充滿了許三多式的執拗▼▼▼
王寶強說,什麼樣的人就會拍出什麼樣的電影。
所以,怎麼看,你和陳思誠都不是一條道的人。
做做朋友算了,事業上,真心勸你們在線 BE 吧▼▼▼
準備看碟中諜的撰寫|金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