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瑜伽服大戰更新,Lululemon的對手越來越多了,歡迎閱讀。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藍鲸新聞 12 月 23 日訊(記者 王涵藝)新的一年即将到來,瑜伽服賽道的戰火也燒了起來。
一方面,國際大牌如 lululemon、Alo Yoga 等憑借強大的品牌影響力和高品質產品占據了一席之地。另一方面,Maia Active、SIINSIIN 等本土品牌及平替產品以性價比優勢迅速崛起,使得整個市場呈現出多元化的競争格局。
根據智研咨詢的報告,2023 年全球瑜伽服市場規模同比增長 5.98%,2023 年中國瑜伽服市場規模達到約 337 億元人民币。這一增長趨勢吸引了眾多企業紛紛入局,試圖分一杯羹。
其中,lululemon 作為在國内市場占據頭部的瑜伽品牌,其最新财報顯示,2024 财年三季度全球淨營收 24 億美元,實現了 9% 的同比增長,更為亮眼的是中國市場的淨營收達到 3.18 億美元,同比增長近 40%。
lululemon 在中國區的銷售額持續增長,側面反映出瑜伽服這一品類依舊被中國中產們熱捧。但更值得關注的是,根據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的統計,2024 年瑜伽服市場整體上出現了增長放緩迹象。2024 年 1 至 9 月期間,運動戶外行業中,瑜伽褲品類的銷售額實際下降了 7.5%。
目前,瑜伽服行業已呈現出快速分化的趨勢——高端市場正逐漸被國際運動品牌所占據,而中低端市場的價格戰已經将瑜伽褲的價格拉低至百元以下。
所以,在激烈的市場競争中,如何脫穎而出?成了各大品牌亟待解決的問題。
圈内勁敵來襲
最近,北美瑜伽服飾品牌 Alo Yoga 正緊鑼密鼓地籌備進入中國市場,這一戰略布局引起了廣泛關注。
2022 年,Alo Yoga 的年收入超過 10 億美元,三年内增長了五倍。到 2023 年 10 月底,Alo Yoga 以 100 億美元的估值開始尋求融資。其官網顯示,該品牌目前在全球 11 個國家開設有 90 餘家門店,近一年裡幾乎每周開出一家店。
雖然 Alo Yoga 還未正式以官方身份進入中國,但在電商平台上搜索 "Alo" 或 "Alo Yoga" 時,各種價格懸殊、卻标着相同 Logo 的店鋪會向消費者撲面而來。
據悉,Alo Yoga 的中國團隊已在上海靜安嘉裡中心等核心商圈進行選址工作,預計在 2025 年,将開設其在中國的首家線下門店。同時,Alo Yoga 還特别邀請了前始祖鳥市場副總裁 Aurora Liu 加盟,她将負責領導中國團隊。
據界面新聞從 Aurora Liu 處獲悉,她确已加入 Alo Yoga,目前工作地在洛杉矶,但否認 Alo 會馬上進入中國。
盡管如此,在眾多高端運動品牌紛紛布局中國市場的背景下,Alo Yoga 入場似乎只是早晚的事。
在消費群體的定位上,Alo Yoga 與 lululemon 有着相似之處。數據分析機構 Earnest 在其報告中提到,Alo Yoga 在年輕消費者中的市場份額顯著增加,并且與 lululemon 的客戶群體有高達 63% 的重合。
此外,還有數據顯示,大約 84% 的 Alo Yoga 門店都位于 lululemon 門店 0.5 英裡以内。以紐約第五大道為例,Alo Yoga 的門店就正對着 lululemon,可以說,連路人也不難看出 Alo Yoga 追趕 lululemon 的決心。
在小紅書平台上搜索 lululemon 與 Alo Yoga,可以發現許多用戶對這兩個品牌進行了對比和分享。有部分消費者的觀點認為,在設計感、色彩搭配以及服裝的修身效果上,Alo Yoga 似乎更受青睐,略占上風。對于喜愛瑜伽服飾的中國消費者來說,這無疑為她們提供了更多選擇。
對于 lululemon 而言,Alo Yoga 進入無疑會增加市場競争的激烈程度。lululemon 一直以其高端瑜伽服飾在中國中產階級中占據重要地位,但 Alo Yoga 的加入可能會吸引那些尋求新鮮感和更年輕化風格的消費者。lululemon 需要在保持其核心客戶群的同時,不斷創新和調整市場策略,以應對這一新的挑戰。
面對 Alo Yoga 的強勢進入,lululemon 如何守住并擴大其在中國市場的影響力,成為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對此,藍鲸新聞記者聯系 lululemon 進行采訪,但截至發稿未獲回復。
圈外替代湧現
事實上,要在中國做瑜伽品類,競争遠不止于此。
除了 Alo Yoga、lululemon 這樣的 " 圈内 " 品牌——專門做瑜伽產品的品牌。一些國際運動品牌如 Nike、adidas、Puma 等,也針對不同的運動場景推出了細分化的產品線。
以 Nike 為例,其标志性運動内衣與緊身褲包括 Swoosh、Indy 和 Alate;Zenvy 和 Universa 系列,結合女性所需的貼合感、舒适感與支撐力的同時,還能滿足時尚需求。
Nike 方面向藍鲸新聞記者透露,自 2020 年以來,Nike 在女性研發領網域的投資實現翻倍。Nike 運動研究實驗室 ( NSRL ) 針對女性的專屬研究與創新,也有了突破性進展。預計 2025 年,會有關于 women's training 在内的新動态發布。
同樣,adidas 方面也對記者表示,"ONE FOR ALL" 瑜伽褲已經是過去式,其為女性運動愛好者提供了更細分的選擇。例如,OPTIME POWER 系列有着超強彈性和支撐性,能夠輔助女性健身愛好者更順暢地完成深蹲和弓步等大幅度動作,而 ALL ME 瑜伽系列則運用萊卡新面料科技,實現軟體感,适合瑜伽普拉提等中低強度場景。
由于定位高端,國際大牌憑借其深厚的品牌底蘊和精湛的制作工藝,在市場上樹立了良好的口碑,對标的消費群體的消費能力也更強。若作為 lululemon 的對手看,他們手握前沿科技以及完備的生產線,實力不言自明。
但不容小觑的另一邊,是中國本土崛起的 " 新勢力 "。
這些品牌憑借對本土市場的深入了解和大眾定位,以性價比優勢迅速占領了一部分市場份額。
它們在產品設計、價格策略和營銷手段上不斷創新,逐漸在激烈的市場競争中嶄露頭角。其中,既包括安踏、李寧、特步等成熟集團,也有 MAIA ACTIVE、粒子狂熱、暴走的蘿莉等 " 創業派 " 品牌。
例如,安踏集團旗下品牌 FILA,在最近兩年推出了 " 拿鐵女孩 " 系列,以 " 小蠻腰瑜伽褲 " 作為主打產品;與此同時,旗下的高端戶外品牌迪桑特 DESCENTE 也針對女性室内訓練市場,推出了 " 動線 Body Flex" 系列。
2024 年上半年,李寧集團也在積極豐富產品矩陣。其在 2024 年半年報中提到," 女子健身方面,本集團深入研究女性消費者偏好,明确運動場景及穿着需求,打磨兼具運動功能和細膩觸感的專業類產品。在推出女子瑜伽服裝 IP ‘柔感’系列的基礎上,不斷開發兼具女性化功能科技與運動剪裁屬性的多場景健身套裝,持續打造女性消費者認知。"
然而,盡管這些舉措充滿故事性,但它們似乎只是綜合性品牌的小規模嘗試。要從 lululemon 手中争奪市場份額,需要的是一個定位精準、高度專業化的品牌。所以," 收購狂魔 " 安踏選擇了一條更為高效快速獲得市場份額的路徑——将炙手可熱的新生代品牌收入囊中。
" 創業派 " 品牌作為新興力量,有一套自己的獨特 " 打法 "。它們巧妙地避開了與主流運動服飾品牌的直接競争,通過深入挖掘消費者的需求痛點,打造具有特色的爆款產品,并通過獨特的產品功能和品牌故事來塑造差異化的品牌形象。
例如,粒子狂熱以其前衛大膽的設計在市場中脫穎而出,主打潮流和高顏值;暴走的蘿莉則以運動 KOL 為基礎,強調性價比。而成立于 2016 年的 MAIA ACTIVE 憑借其腰精褲、雲感褲等核心產品成功突圍,產品單價帶位于 200 至 500 元之間,2022 年營收超 5 億元,年平均增長率 166%。
正是因為看到其中巨大潛力,2023 年 10 月,MAIA ACTIVE 被安踏收購。安踏集團對該品牌的重視程度,可以從相關人事任命中窺視一二——今年 5 月底,安踏集團任命集團零售副總裁趙光勳為 MAIA 的品牌總裁,直接向專業運動群 CEO 徐陽負責并匯報工作。
事實上,這些品牌各自擁有鮮明的個性,定位于較為大眾的價格區間,在多年的發展中已經超越了初創階段,逐漸成熟。
如若繼續下探至低端市場,會發現本土品牌在瑜伽褲領網域早已 " 卷 " 出新花樣。瑜伽褲的親妹妹 " 鲨魚褲 " 們的價格戰打得火熱,甚至将瑜伽褲的價格拉低至百元以下。
在 2024 年鲨魚褲品牌排行榜排名前十名裡—— SIINSIIN、misswiss、蕉下 Beneunder、浪莎 LANSWE、MOLY VIVI、Ubras、寶娜斯 BONAS、有棵樹 YOUKESHU、蕉内 Bananain、貓人 miiow,最受歡迎的拳頭產品價格,幾乎都在百元以下。
在 SIINSIIN 天貓官方旗艦店裡,均價 89.9 元就能買到一條 2024 年新款春秋瑜伽褲,再花費 100 元至 159.9 元就能将冬季加絨款也收入囊中,還是孫怡、楊紫明星同款。截至 12 月 23 日,店鋪銷量第一的單品月售已超 10 萬條,累積銷量更是超過 80 萬條。
同時,在 1688 等電商貨源平台上,也出現了許多價格低廉的瑜伽褲白牌產品,有些甚至打着 "lululemon 同源 " 旗号。據記者不完全統計,工廠貼牌貨銷量前五的商品,單價均在百元以内。
誰的赢面更大
在消費領網域,我們可以看到 " 消費更新 " 與 " 消費降級 " 兩條趨勢線在并行,瑜伽服行業也呈現出快速分化的趨勢。但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品類競争日益加劇,看似穩固的結構,實際上充滿變數。
一方面,部分消費者開始對高端品牌的光環失去興趣,轉而選擇性價比更高的新牌或白牌產品。另一方面,國内女性運動品牌通過講述獨特的品牌故事和提升產品差異化,努力打破 lululemon 等高端品牌在消費者心中的固有地位。
資深時尚行業分析師、無時尚中文網創始人唐小唐對藍鲸新聞記者表示,消費者天生喜歡新鮮事物,時間長了用戶會自然地找新鮮品牌替代。
不論是專注于功能性還是緊跟時尚潮流,眾多品牌在吸引女性消費者時,手段和路徑不盡相同。或是利用女性意見領袖(KOL)的号召力來傳播品牌價值;或是通過私網域營銷提升用戶忠誠度,例如定期組織社群活動和特色課程;亦或是通過優化服務,提升實體店鋪的購物體驗。
但不論哪一種方式,都逃不開相似的挑戰。對于安踏和李寧來說,女性市場雖然潛力巨大,但挑戰也遠超預期。對于粒子狂熱等新興品牌而言,它們在未來發展中也将遭遇與 lululemon 相似的難題,即如何實現從小眾市場到大眾市場的跨越。
因此,在這個競争激烈的市場中,最關鍵的問題不在于誰能成為下一個 lululemon,更在于品牌自身與消費者溝通和連接的能力。
換句話說,這不僅是一場關于產品的較量,更是一場關于品牌智慧和市場洞察力的較量。随着市場的不斷演變,那些能夠持續創新、适應變化并赢得女性消費者心智的品牌,将在這場波濤洶湧的較量中赢得青睐。
最終,能夠深刻理解女性消費者需求、創造出有共鳴的品牌故事,并提供真正價值的品牌,将有機會在瑜伽服飾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