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2023年,這些創新技術真正改變了世界!!!,歡迎閱讀。
來源:雷科技互聯網組 | 編輯:一位天明 | 排版:LA
2023 年,大環境波詭雲谲,科技圈浪潮依然奔湧不停。
大模型打開 AI 新世界,Vision Pro 引領空間計算,智能電車超越油車,拼多多 " 新王 " 已立,智能手機狂卷創新,新硬體層出不窮,鴻蒙系統加速壯大,AI 芯片驅動萬物 ……2023 年,科技產業發生了太多重大事件。
" 雷科技 · 年度 " 專題火熱上線,其中 "2023 請回答 " 系列将系統梳理科技產業 2023 年值得記錄的公司、產品、技術與人物,"2024 瞭望台 " 系列将前瞻 " 劇透 " 科技產業 2024 年值得期待的產品與技術,持續輸出精品内容,致敬創新、記錄時代,思考過去方能啟迪未來,歡迎訂閱關注。
>>>>
2023 年,移動技術領網域迎來了一場革命性的變革,塑造着我們數字化生活的方方面面。這一年,移動技術不僅令人瞠目結舌地演進,更以其引領潮流的姿态重新定義了我們與數字世界的互動方式。在這次技術變革的浪潮中,十項重要的移動技術嶄露頭角,推動着社會、經濟和個人層面的全面變革。
如果說 2022 年的科技關鍵詞還有待讨論,那 2023 年的關鍵詞顯然非 AI 莫屬,具體來說是依附于 AI 大語言模型的各類生成式 AI 應用。以其中的翹楚 ChatGPT 為例,這一革命性產品原本發布于 2022 年底,但在 2023 年 3 月于中文社交媒體上徹底引爆。
一夜之間,幾乎所有叫得上名字的互聯網企業都宣布要加速進入 AI 領網域,Microsoft、Google 和百度、網易等一眾國内企業先後放出了自己的 AI 模型與開發工具,希望在 AI 的市場找到屬于自己的新賽道。甚至連美團創始人王興都高調宣布自己将在 AI 領網域「二次創業」。
圖片來源:OpenAI
這場 AI 風暴不僅引發了互聯網巨頭的 AI 大戰,同時也深刻地影響着你我這樣的普通人。AI LLM 讓生成式 AI 有了強大的自然語義理解能力和更強大的創造力,甚至一度引發了對 AI 自主版權内容的讨論。這種強大的創作能力改寫了内容創作者的工作方式,同時也對部分内容創作者的工作帶來的衝擊。
比如 2023 年 5 月開啟的「好萊塢編劇罷工」,原本只是一次正常的勞資糾紛,最後卻演變成了「人力編劇」和「AI 編劇」之間的衝突。再比如曾經吃香的遊戲視覺設計師、對白作家等崗位也因豐富的生成式 AI 應用的備受打擊,部分遊戲公司更是用 AI 工具直接取代了基層的設計師和作家——「原本以為科技只能取代簡單的體力勞動,沒想到日新月異的 AI 一來就威脅到了内容創作者。」
當然了,AI LLM 技術對世界的衝擊還遠遠不止這些:AI運算集群的消耗着大量能源,同時也對 HPC(高性能運算)設備的要求也更高。這對國内科技企業來說是挑戰,同時也是機遇。AI LLM 的爆發讓世界科技企業再一次站在同一起跑線上,能否實現超越,就看國内企業接下來的表現了。
2023 年 8 月,華為推出了「HUAWEI Mate60Pro 先鋒計劃」,讓用戶可以在產品正式發布前搶先購買到華為 Mate 系列最新產品——華為 Mate 60 Pro。從華為的備貨情況來看,此次突然開售似乎也是「上層建築」提的要求。但從發售後一機難求的盛況來看,華為 Mate 60 系列這場豪賭顯然賭赢了:
Mate 60 Pro 的出現将手機的網絡金正提升到了一個全新的台階—— 5G 只是旗艦手機的準入門檻,衛星通訊才是未來旗艦手機的星辰大海。
圖片來源:雷科技
平心而論,在華為 Mate 60 Pro 面世之前,市場上也有支持衛星通訊的手機,甚至 Android 系統在多年前就已經加入了對衛星通訊的軟體支持。但華為 Mate 60 Pro 的出現,将衛星通訊的成本拉低到前所未有的程度。過去想體驗衛星通訊,我們需要專門買一台衛星手機,再開通極為昂貴的衛星通話資費套餐。這讓衛星通訊成為了只有極少數戶外從業者、水上工作者才會考慮的通訊工具。
但在華為和中國電信的共同努力下,衛星通訊已不再是極少數專業用戶才能體驗到的專用工具,而是一種你我這樣普通消費者也能用得上、用得好、用得起的應急通訊措施。更簡單的操作方式,更優秀的收音效果、更友好的資費套餐,這套「組合拳」甚至引起了國内其他手機品牌的共鳴。
從這一點上看,華為确實找到了屬于中國手機的全新「超車點」。
在「倉促發售」的華為 Mate 60 Pro 中,我們看到了華為在手機芯片領網域的又一次大膽嘗試——麒麟 9000s。在大多數人眼裡,這款芯片的意義在于給「5G 禁令」一個大大的耳光。但在我看來,這款還有另一個重要的歷史意義——麒麟 9000s 再一次将 ARM 超線程技術帶回主流市場。
圖片來源:雷科技
其實在此之前,ARM 芯片領網域也有能夠支持超線程技術的產品,比如聯發科的天玑 1100/1200、三星 Exynos 2200。但 GeekBench 6 的數據顯示麒麟 9000s 采用了 1 大核 +3 中核 +4 小核的配置,其中 2.62GHz 的大核心和 2.12GHz 的核心都可以在邏輯層面當作多個抽象的邏輯核心來使用。
盡管麒麟 9000s 的超線程技術還需要系統、App 的進一步優化,但這一技術可以讓手機在處理圖形、語音和人工智能任務時更為高效。未來,随着 ARM 架構不斷演進,超線程技術将進一步融入新一代芯片,為智能手機帶來更強大的計算能力。這将推動手機在遊戲、攝影和虛拟現實等領網域的性能提升,為用戶提供更出色的移動體驗。
雖然說非 X86 架構的 PC 早已不是新鮮事,Apple Silicon 也憑借 ARM 的結構特性和「wintel 聯盟」打得有來有回,但發布于 2023 年 10 月的骁龍 X Elite 芯片,在我看來絕對算得上是 2023 年移動 PC 領網域的後起之秀。
從表面看,骁龍 X Elite 配置本身就不一般。不同于 Apple Silicon 的「大小核心」或酷睿的「大小核」「大中小核」,骁龍 X Elite 芯片采用了 3 組共計 12 個 3.8GHz 的 CPU 核心,僅在出現高負載時将标準核心超頻至 4.3GHz。
圖片來源:雷科技
雖然說這個設計到最後看起來跟傳統的大小核沒什麼區别的,但從系統設計的架構來看,采用統一的核心設計,可以有效避免因軟體不适配大小核而帶來的性能調度問題,同時對芯片的復雜度、良品率也有所幫助。
但更重要的是,骁龍 X Elite 同時也是一款專門面向未來 AI 運算而設計的 PC 處理器。通過與微軟的合作,骁龍 X Elite 将「NPU」這一概念成功帶到了 Windows 平台山,為 Windows 電腦的 AI 運算提供了 CUDA 單元之外的新路徑。
盡管現階段 CUDA 數量和性能依舊是我們評價 Windows HPC 的硬指标之一,但考慮到未來 AI 技術還将神瑞到我們數字生活的方方面面,大體積高功耗的 CUDA HPC 并不是移動 AI 的最好載體。
雖然目前骁龍 X Elite 的實力還不能和傳統的 HPC 相提并論,但作為 AI 邊緣運算的新載體,以骁龍 X Elite 為首的 Windows「新勢力」,未來同樣不可估量。
如何用有限的顯卡性能實現更高效的畫面渲染,是 GPU 品牌持之以恒的技術迭代方向。而 AI 技術的出現,也催生了諸如 DLSS、FSR 等利用超采樣技術降低 GPU 負載,同時提高畫面精細程度的技術。但長期以來,DLSS 和 FSR 都僅在特定硬體上針對特定遊戲提供,兩者之間不存在任何意義上的「技術共享」。
兩者雖然是不同的技術,但是原理及效果卻殊途同歸,都是利用 AI 算法模拟畫面的相似像素,然後對畫面進行填充,通過這種取巧的方式提升高分辨率、高畫質下的遊戲幀數。如今,DLSS 和 FSR 都已經迭代到第三代,其中 DLSS 僅支持在英偉達的獨立顯卡上啟動,而 AMD 的 FSR 因為技術略微落後,所以選擇了開源方案。
圖片來源:AMD
早期,FSR 的開源方案主要是讓中小遊戲公司和工作室都可以為自己的遊戲添加超分支持,讓玩家得到更好的體驗,而且 FSR 與 DLSS 不能同時開啟,所以彼此之間也算是共同進步。但在 2023 年底,有用戶卻成功讓 RTX 和 RX 顯卡實現了 FSR 到 DLSS 的二次調用,更有人成功将 FSR 算法移植到 RTX 顯卡中。從性能提升上看,這一技術可以說打破了英偉達多 DLSS3.0 技術的硬體壟斷,讓老顯卡能擁有翻倍的圖形性能。
要知道在新顯卡性能已經遇到瓶頸的 2023 年,顯卡品牌用來控制產品布局的也只剩下硬體閹割和軟體限制,FSR 3.0 的開源移植直接打破了這種軟體封鎖,讓兩年前的老顯卡也能煥發新的活力。這對因顯卡價格高漲而持币觀望的老玩家來說,FSR 3.0 移植絕對算得上是可遇而不可求的驚喜。
近年來,無線技術已經成為外設的主要發展方向,從滑鼠到鍵盤,從耳機到音響,無線已經成為許多新產品的主要賣點,人們正在想方設法地擺脫線纜的束縛,讓自己的體驗更加自由。無線外設的需求猛增,也讓無線技術的發展得以快速向前邁進,從藍牙到 2.4G 等無線協定的小型化、低功耗化和高速化,正在讓我們得到更好的無線連接體驗。
而華為星閃可以說是今年無線近場傳輸領網域最值得關注的新玩家。
圖片來源:華為
不同于高通、索尼基于藍牙延伸出的無線傳輸方案,星閃提供 SLE 和 SLB 兩種連接技術底層,同時使用全新的 Polar 碼進行協定編譯,這種全新的編碼系統在效率上遠優于藍牙所使用的編碼系統,實現無限接近信道極限的傳輸性能。
星閃也有着誇張的技術指标:時延小于 20 微秒,多點同步精度小于 1 微秒,20dB 随機突發幹擾下可靠性大于 99.999%,單流峰值譜效率大于 5bps/Hz。星閃驚人的技術指标背後,是對無線技術的完全重構,相較于傳統藍牙技術,星閃更像是 5G 技術的某種變體,它有着許多 5G 的特性,但是被大幅度簡化,你可以認為這是一種被特化的 5G 技術,同時還融合了部分 Wi-Fi 技術在其中。
對比目前的所有主流無線協定,即使是最新的蘋果增強藍牙專利,在帶寬、延遲等方面都低于星閃,而且,基于兩個不同的無線底層,星閃的帶寬上下限極大,可以達到 100kbps~12Mbps。靈活的信道設計讓星閃可以根據設備實際需要運行在極低功率模式,提高小型無線設備的續航或降低體積。
某種程度上,星閃的技術指标與藍牙聯盟正在開發的下一代藍牙 7.0 十分接近,但是星閃如今已然商用,而藍牙 6.0 都還停留在測試階段。國内加入星閃聯盟的企業已經超過百家,作為全球的電子制造中心,中國企業在電子數碼領網域的話語權并不小,未來也将成為推行星閃的主要力量。
AI,一個今年讨論度極高的話題,每當我們提到 AI 的種種妙用時,多數人卻忽略了 AI 能夠成功的背後,其實與我們近年來高速發展的芯片產業是緊密相連的,有趣的是,芯片促成了新一代 AI,而 AI 又促成新一代的處理器。
2023 年 12 月,英特爾發布酷睿 Ultra 系列處理器,這是英特爾首款支持端側部署 AI 模型的消費級處理器,其内置了英特爾專為 AI 處理需求研發的專業 NPU 模塊,該模塊能夠讓處理器的 AI 性能得到顯著提升,并且讓酷睿 Ultra 可以單獨承載高數據量級的 AI 模型運行需求。
圖片來源:英特爾
以其中的 NPU 為例,最大可支持 200 億量級的 AI 模型本地部署,該量級的 AI 模型已經能夠滿足多數情況下的日常使用,對話、資料整理、答疑、文生圖等功能都可以在不通過雲端 AI 模型的情況下,完全由本地 NPU 進行運算生成。
端側 AI 模型雖然沒有雲端 AI 模型的超級量級,但是卻擁有更高的安全性,使得其可以在實際應用中,根據用戶自身的需要進行調整,而且在使用過程中無須擔心個人隐私信息、機密檔案等敏感信息洩露,進一步強化 AI 模型的安全性。
而且,端側 AI 模型可以在無網絡的狀态下使用,不僅響應速度比雲端 AI 更快,而且使用範圍也更加廣泛,可以被廣泛應用在不适合連接外部網絡的硬體中。其實從 23 年幾大處理器品牌的動向來看,是否具備本地部署 AI 模型,将會成為傳統 PC 與 AI PC 的分水嶺,在 AI 的幫助下,新時代的 PC 将會在性能調度、易用性、體驗等方面都有着天壤之别。
當前幾年吉利集團與魅族科技結緣的消息傳出,外界就已認定雙方将在手機和車的體驗上展開合作,魅族将獲得資金和資源注入進行手機和其他產品研發,吉利則有望在車機及其他智能化方向上得到改觀。但在 2023 年 3 月發布的魅族 20 和領克 08 上,我們終于看到了這套車機互聯的真面目。
圖片來源:電車通
就現在主流的汽車來說,車機已經不是一個獨立的多媒體終端,功能也不再是用來設定導航、在倒車、變道時顯示對應攝像頭發出來的影像數據那麼簡單;為了節約成本,越來越多車企選擇把操控車輛的功能集成到車機中。
但根據 Counterpoint 在 2022 年發布的數據,手機用戶平均換機周期為 31 個月,而 Strategy Analytics 則認為中國用戶平均換機周期為 28 個月。換手機比換車更勤,這從根本上就限制了車機智能化趕不上手機的智能化的速度。這也意味着無論車機如何追趕,手機的智能化永遠要比車機智能化走得更快、更遠。
那為什麼我們還要将車機智能化的話語權放到一年甚至更早之前就定型的所謂「智能車機」上呢?汽車提供傳感器和原始數據,手機經過處理後再返回給車機,讓更先進、更智能的手機成為汽車智能的核心,在我看來這樣相輔相成才是更優秀的智能化方案。
2023 年,幾乎每家頭部品牌都在做折疊屏,包括三星、華為、OPPO、vivo、榮耀、摩托羅拉、傳音、谷歌等。另外,小折疊產品潮流在 2023 年延續,出現了 OPPO Find N3 Flip、vivo X Flip、傳音 Phantom V Flip、三星 Galaxy Z Flip 5、摩托羅拉 razr 40 等機型。小折疊屏的優勢在于成本和價格更低,更容易讓用戶買單,同時更小巧的機身和更高的顏值更能打動人。
大折疊方面,競争也非常激烈,部分廠商甚至玩機海戰術。榮耀一口氣發布了 Magic V2、Vs2、V Purse 三款折疊屏產品,華為則推出了 Mate X3、Mate X5 兩款產品。而三星、OPPO、vivo、小米、傳音自然不會缺席,作為安卓領頭羊的谷歌也發布了旗下首款折疊屏 Pixel Fold。
圖片來源:雷科技
相對而言,大折疊更考驗廠商的實力,從輕薄度和可靠性之間的平衡,到鉸鏈轉軸背後的技術儲備,再到折疊屏系統、生态的建設,無一不需要品牌下工夫。小米 MIX Fold 3 的龍骨轉軸、華為的雙旋水滴鉸鏈、三星的「超閉合精工鉸鏈」折疊屏方案背後,都是廠商們技術成果的集中展現。
此外,折疊屏產品的銷量占比仍然不算高,但大體仍保持着高速增長。以 DSCC 的數據為例,DSCC 數據顯示,2023 年 Q2,折疊屏全球出貨量 220 萬台,同比增長 42%;Q3,折疊屏全球出貨量 700 萬台,同比增長 16%。随着技術的成熟和成本的降低,折疊屏未來将會進一步普及,在手機行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可能是看到了華為鴻蒙的成功,今年各手機品牌都加快了自研系統的腳步。2023 年 3 月,魅族将 Flyme 帶到了領克 08 上,推出了 FlymeAuto,并在年底将手機系統更名為無界 OS。10 月,小米澎湃 OS 正式發布,作為自研系統,澎湃 OS 最關鍵的是完成了底層重構,并且可以應用于手機、平板、穿戴、IoT 和車機產品上。11 月,vivo 帶來了 BlueOS 藍河系統,并在底層設計中融入了 AI 大模型,可以在應用開發層面為開發者提供幫助。
圖片來源:小米
國產品牌紛紛在自研系統上發力,歸根結底是想掌握更充足的自主權、構建自己的生态優勢。随着智能設備數量的快速增加,幾乎每家頭部廠商都要考慮如何整合管理海量設備的問題。這種時候,自主權在谷歌手上的安卓,就顯得有些力不從心。鴻蒙、澎湃 OS、無界 OS 等系統,共同點都是可以用于不同形态的設備,将同一套應用和服務在自家的生态中流轉。
在 2023 年,移動技術以驚人的速度蓬勃發展,塑造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單單是 AI 技術,就引發了無數的可能。移動科技的創新不僅改變了我們與數字世界互動的方式,也為各行各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這一年,人工智能、物聯網、邊緣計算等技術與移動設備深度融合,為智能城市、醫療保健、教育等領網域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未來,我們期待移動技術能夠繼續推動社會進步,成為連接世界、促進創新的催化劑。願我們迎接 2024 年,迎接一個更加智能、包容和先進的移動科技時代。
CES(美國拉斯維加斯國際消費類電子產品展覽會) 2024 即将盛大開幕,雷科技将派出 " 一位天明 " 領銜的報道團赴美國 · 内華達州 · 拉斯維加斯 CES 2024 現場全程報道,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