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同打“懸疑牌” 騰訊視頻愛奇藝再交鋒,歡迎閱讀。
7 月 17 日晚,《不完美受害人》開播,這也成了近段時間愛奇藝給 " 資深懸疑粉 " 小李帶來的第二次意外——在騰訊視頻 X 劇場的映襯下,小李始終沒能等來愛奇藝迷霧劇場的正面 "PK",反倒是沒在迷霧劇場的《不完美受害人》,有了那麼些 " 迷霧 " 的味道。
懸疑這條賽道上,迷霧劇場堪稱鼻祖,以《隐秘的角落》和《沉默的真相》等爆款殺出一個細分市場。直到今年 4 月,《漫長的季節》一戰成名,迷霧劇場第一次迎來了自己的勁敵——騰訊視頻 X 劇場。
從名字和内容設定上,很難不把兩者放在競争的角度看。其中,迷霧劇場主打懸疑,X 劇場則更為多元,看似差異化競争,實則已經有了交叉。但在長視頻平台的深度調整期,比起競争,一條更主線的任務或許也已經浮出水面:專注内容,主打精品才是 " 萬變不離其宗 "。
競争
官方給《不完美受害人》的定義是時代洞察話題劇,但從内容上看,懸疑色彩仍舊突出。有網友在豆瓣評論,各方利益的撕扯,故事講得懸念迭起,到底是局還是真的受害,每個人都在隐瞞什麼," 第一集就懸念拉滿 "。
單論懸疑色彩,小李很怕《不完美受害人》會 " 重蹈覆轍 "。幾天以前,愛奇藝《消失的十一層》上線,有了《白夜追兇》的成功,懸疑 + 潘粵明的王牌組合讓他對《消失的十一層》抱有不小的期待。但他坦然,在呈現情況上,距離理想狀況可能仍有差距。
即便是主攻懸疑的迷霧劇場,在經歷了一輪爆火後,也曾在第二季時不可避免地陷入口碑滑坡的争議。那一年,優酷官宣獨家籤約紫金陳,而迷霧劇場出圈的《隐秘的角落》和《沉默的真相》,正是改編自紫金陳的早期作品。
圍繞《隐秘的角落》,還有人物層面的另一條 " 暗線 " ——導演辛爽。三年前,他用一部《隐秘的角落》帶火了迷霧劇場,三年後又用一部《消失的季節》帶火了 X 劇場。
處處不提競争,但處處都是競争。7 月 15 日,X 劇場乘勝追擊,第二部精品短劇《歡顏》開播,定位年代傳奇題材。騰訊在線視頻總編輯王娟曾提到,這個劇場不同于市面上的任何一個劇場,它要做到一劇一格。
據了解,迷霧劇場第三季共有 5 部作品。去年 12 月底,《回來的女兒》打頭陣,此後陸續播出《平原上的摩西》、《回響》及《塵封十三載》,未播的還有一部《仿生人間》。至今迷霧劇場已推出 13 部作品。
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中國青年劇作家導演向凱表示,迷霧劇場比 X 劇場創建的時間早一些,初期在懸疑劇上取得了很大成功,也積累了很多閱聽人。騰訊視頻可能也是看到了迷霧劇場的成功,尤其是懸疑劇的表現,決定入局。
" 而騰訊視頻入局的背景,一方面是迷霧劇場内容處在一個相對‘穩定期’,另一方面,X 劇場以懸疑劇起手,又加入了包括年代傳奇等元素,進行了多元化内容的彌補,給了 X 劇場更多内容挖掘的空間,以此形成與迷霧劇場的正面競争。" 向凱說道。
專精特新企業高質量發展促進工程副主任袁帥也對北京商報記者分析稱,迷霧劇場主打懸疑元素,而 X 劇場則涵蓋了多種題材,這種錯位競争可以滿足不同類型觀眾的需求,同時也為平台帶來更多的流量和用戶黏性。
内卷
三年來,愛奇藝已經把迷霧劇場打造成了一個 "IP",這個 IP 圍繞懸疑而生,卻未必會一直被懸疑 " 禁锢 "。今年 5 月,愛奇藝首席内容官兼專業内容業務群(PCG)總裁王曉晖在愛奇藝世界 · 大會上提到,愛奇藝将對原有三大劇場進行更新,并研發新的劇場。
例如在迷霧劇場上,現在趨勢是 "+ 懸疑 ",而不是 " 懸疑 +",迷霧劇場更要利用懸疑元素,在強衝突、強矛盾下,展現人性和命運。
這種策略幾乎高度概括了近些年爆款懸疑劇的核心——《漫長的季節》背後,是時代洪流下小人物命運的浮浮沉沉;《隐秘的角落》背後,則是用獨特的兒童視角诠釋復雜多變的任性。這似乎是懸疑劇的魅力,懸疑外殼之下,通常有更隐秘的人性、命運、社會等内核。
而這種魅力,一定程度上也是内容 " 内卷 " 後的成果。" 骨朵網絡影視 " 曾統計,今年開年至 5 月,共上線的 11 部懸疑劇,雖然尚未出現骨朵熱度突破 80 的現象級大爆之作,但 70-80 熱度區間的劇集已有 6 部,60-70 熱度區間則有 4 部。
袁帥解釋稱,懸疑成為精品短劇扎堆的領網域,可能是因為懸疑題材具有吸引力和觀賞性。懸疑劇情能夠引發觀眾的好奇心和猜測欲,增加觀看的趣味性和互動性。此外,懸疑劇情的設定和解謎過程也能夠展現編劇和導演的才華,提升作品的品質和觀賞價值。
在袁帥看來,細分賽道的優勢在于能夠更精準地滿足特定類型觀眾的需求,提供更加個性化和專注的内容,增加用戶黏性和忠誠度。但懸疑賽道的擁擠,背後也可能有内容審查方面的原因。向凱稱,當其他題材受到限制,而懸疑劇又取得了比較好的成績,自然使其成為 " 領頭羊 "。
但這種成績也會引發另一個問題:當觀眾的興趣阈值逐漸提升,視頻平台是否也面臨着 " 出道即巅峰 " 後的壓力。對此,一位影視行業從業者對北京商報記者提到,從内容制作的角度來看," 爆款 " 本來就很稀缺,一個要持續運營的劇場,也不可能為押注一個爆款籌備兩三年再推新。
" 而對内容創作者或者行業從業者來說,衡量一個作品的成功與否,往往與社交平台上大眾衡量的角度不同,他們關注的東西可能更為綜合,比如作品本身的藝術性、劇本的質量、IP 的打造以及所帶來的會員數量、營收等問題。" 上述從業者稱。
長線
在今年 5 月的愛奇藝世界 · 大會上,王曉晖走上演講台,他背後的螢幕上寫了三個大字——不能急。會後愛奇藝發布的王曉晖的演講内容,仍用這三個字做了标題。王曉晖說,高質量的增長背後就是不能急的心态。求知的道路就是永恒的疲倦和偶爾的驚喜,這是内容創作的常識。
也是在那場大會上,愛奇藝創始人、CEO 龔宇說,長視頻的核心價值依然是内容。高品質的合作夥伴、優秀的團隊、先進的工業化管理體系是愛奇藝持續輸出高品質、多元化内容的堅實基石。
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中國文化產業促進會副會長陳少峰表示,不同平台可能會有不同的特點、不同的側重,從這一點上看,無論是迷霧劇場還是 X 劇場,都只是一個品牌的名稱,關鍵還是要看内容的優質與否。現在平台參與制作或者投資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現象,也是因為他們需要把控一些核心内容。
據了解,從 2022 年開年至今,愛奇藝先後推出了《人世間》《蒼蘭訣》《罰罪》《卿卿日常》《風吹半夏》《狂飙》六部内容熱度破萬劇集。
内容也仍是騰訊視頻的核心。今年 6 月的騰訊視頻 " 共創 · 向上 " 影視年度發布上,騰訊公司副總裁、騰訊在線視頻首席執行官孫忠懷稱,要以每年做好 100 部劇為主要目标。
王娟也提到,騰訊視頻《漫長的季節》以豆瓣 9.4 抽成為近五年來國產劇最高分;七年磨一劍的《三體》取得了 8.7 分,被譽為華語科幻劇的标杆之作;《愛情而已》同樣獲得 8.2 分,成為 2023 年華語都市愛情劇的最高評分劇集。
向凱認為,長視頻平台的重點是要将精品内容常态化,把更多觀眾的興趣 " 帶回來 "。可以說這種内容上的 " 卷 ",是觀眾要求提高下的一種 " 倒逼 "。近些年會員費不斷上漲,但平台上的内容卻并沒有出現很大程度上的提升,如果要實現會員數量的持續增加,必然要在内容上下功夫。這其實是一種正向的調整,也将成為一種常态化的趨勢。
這種在内容上的投入也有了一定的回報。6 月,孫忠懷透露,騰訊視頻實現連續四個季度盈利,他提到,在線視頻行業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最壞的時候已經過去了。
一個月之前,龔宇剛剛提到,無論愛奇藝還是影視行業,最難的時候應該是過去了," 我們還是要增長的,增長的是高質量的 "。2022 年,愛奇藝連續四個季度運營盈利,全年運營利潤 13 億元,相比 2021 年同期運營虧損 45 億元,實現大幅逆轉。
陳少峰也提到,長視頻平台的發展歷程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從所謂的門戶視頻轉向專業的階段,這個階段的花費主要用于 IP 版權的購買、運營及流量的費用等,這種投入太高,也導致他們向第二個階段轉變,即以自己為主導做内容。
但他也提到,這種方式能夠降低一些成本,同時也能夠提高一定的創作質量,不過總體來講,仍面臨着商業模式方面的壓力。一方面真正的好劇數量有限,另一方面收入模式也比較單一,流量不夠,廣告行業承壓,傳統模式就容易受阻。
袁帥也表示,長視頻平台面臨着内容成本的壓力和用戶需求的多樣化,通過降低制作成本、提高内容質量和減少低質量内容的數量,平台可以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和提升用戶體驗。這種調整期對于國内長視頻平台來說是必要的,可以提高平台的盈利能力和用戶滿意度,推動行業的健康發展。同時,平台也需要保持創新和多樣化,以滿足觀眾的需求,提供更具競争力的内容。
北京商報記者 楊月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