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幹不過中國車廠?特斯拉還有沒有希望,歡迎閱讀。
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财華社
電動汽車生產商特斯拉(TSLA.US)公布了一份低于預期的季度及 2023 年業績,更糟糕的是,管理層還預期 2024 年的銷售增幅将顯著低于 2023 年。
受此消息拖累,特斯拉在盤後交易時段股價大跌 5.93%。若按當前的股價 207.83 美元計(不考慮盤後交易時段下跌 5.93% 的影響),特斯拉當前市值 6,606.75 億美元,僅相當于 2020 年高位 2.2 萬億美元不到 30%。
在業績發布會上,馬斯克盛贊中國的汽車生產商,指它們是全世界最具競争力的汽車企業:" 我認為,如果沒有關稅或貿易壁壘,它們在中國以外的市場也可取得非凡的成功。事實上,如果沒有貿易壁壘,它們将可非常漂亮地幹掉世界上大部分公司。"
2023 年第 4 季,比亞迪(002594.SZ)的純電動汽車產量和銷量已超越特斯拉的產量和交付量,也被各大境内外媒體譽為 " 新王者 "。在這個節骨眼,馬斯克卻淡定回應:特斯拉不是汽車公司,而是一家 AI 和機器人公司,卻被諷銷量幹不過就轉行。那麼,特斯拉到底還有沒有希望?
特斯拉最新業績
2023 年 12 月,特斯拉在北美少量交付期待已久的電動卡車 Cybertruck。包括 Cybertruck、Model S/X 在内的其他車型,2023 年第 4 季特斯拉的產量按年增長 12.57%,至 49.499 萬輛;交付量則按年增長 19.55%,至 48.45 萬輛。
盡管交付量有雙位數增長,收入增幅卻不是太理想。
第 4 季特斯拉的汽車銷售收入僅按年增長 1.92%,至 206.3 億美元,反映部門售價有所下降,财華社據此估算,其部門售價或按年下降 14.74%,至 4.26 萬美元。
财華社從特斯拉銷售了解到,特斯拉内部嚴格控制部門毛利率,因此其提價和降價都是根據相應的部門生產成本來确定。
财華社亦發現,在售價下降的同時,特斯拉的汽車部門成本也有所下降,第 4 季的部門成本按年下降 6.76%,至 3.55 萬美元。
見下圖,最近幾個季度,特斯拉的單車收入與成本的距離(反映毛利)大致維持穩定。
2023 年第 4 季,特斯拉的汽車銷售毛利率按年下降 7.14 個百分點,但按季提高 0.87 個百分點,至 16.62%。
汽車銷售收入增長放緩,但是其他業務表現卻十分出色。
具體而言,動力和儲能分部的第 4 季收入按年增長 9.77%,至 14.38 億美元,而服務及其他業務分部的季度收入則按年增長 27.34%,至 21.66 億美元。
受這兩大業務帶動,特斯拉的整體季度收入同比增長 3.49%,至 251.67 億美元;毛利率按年下降 6.12 個百分點,至 17.63%。
但是,研發開支以及銷售和行政開支仍繼續加碼,第 4 季這兩項經營性支出分别按年上升 35.06% 和 24.03%,因此扣除非持續性款項後的季度非會計準則股東應占利潤按年下滑 39.48%,至 24.85 億美元。
從全年業績來看,特斯拉的 2023 年總收入按年增長 18.80%,至 967.73 億美元;非會計準則股東應占淨利潤為 108.82 億美元,同比下降 22.91%。
不過,更令市場失望的是,管理層業績指引讓華爾街感到失望,這或許也是盤後股價大跌的原因之一。會上,管理層強調,2024 年的汽車產量增幅将顯著低于 2023 年。
特斯拉解釋說,因其專注于德州超級工廠推出的新一代汽車。不過儲能業務的使用量和收入增速應會跑赢汽車業務。
特斯拉的希望在哪裡?
管理層在業績發布會上特别強調,目前聚焦的是推動 Cybertruck 產量的爬升、優化現有車型的部門成本、推動 4680 電池產量的增長。
馬斯克表示,特斯拉目前處于兩大增長波浪之間,正聚焦于讓其下一個增長浪潮——來自新一代汽車、儲能、完全自動駕駛和其他項目:第一個開始于 Model 3/Y 平台的全球擴張,而下一個将由新一代汽車平台的全球擴張發起。
在業績發布會上,馬斯克多次提到 S 型曲線,"S 型曲線 " 是指每一項技術就像一條獨立的 "S 型曲線 ",一種技術在早期需要艱難地推動,進入成長期後呈指數型增長,進入成熟期,就到達了曲線的頂端,增長明顯放緩。
馬斯克提到,很難預測制造業的 S 曲線,開始的時候很慢,然後呈指數增長,但預測 S 曲線的中間部分十分困難。
如果按照他的邏輯,顯然 Model 3/Y 產量爬升的探索屬于早期,量產後的成功是成長期,而到現在 Model 3/Y 已累積了足夠大的基數,也就進入成熟期,可以預見增長會放緩。
當前特斯拉或處于這個難以預測的階段,在 3/Y 取得了成功之後,特斯拉需要下一個爆款來延續增長—— Cybertruck 以及新車型,例如一直在說的經濟型車型,可能是下一個爆款。
馬斯克提到,Model 3 的產量爬升經歷了三年的煎熬:" 坦白說,那是我人生中最糟糕的幾年。那三年的經歷給我留下了精神上的傷疤,很多人也一樣。" 到 Model Y 時—— Model 3 的變種,則變得更簡單了,通過改進,例如大幅改進上海和柏林工廠 Model Y 的生產線,取得了成功。
Cybertruck 要實現大批量生產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其生產工序比 Model 3 要復雜得多,因此要實現大批量、程式化的生產,可能要比 Model 3 的艱難更煎熬。
馬斯克強調,Cybertruck 現在面臨的問題不是需求受限,而是生產受限。
在 Cybertruck 推出之後,新訂單源源不斷,預訂轉化率非常喜人。如果趨勢持續,特斯拉将可在 2024 年将生產的 Cybertruck 全部賣光。
馬斯克認為在北美可以交付 25 萬輛 Cybertruck。特斯拉将全力備戰,專注于 Cybertruck 的產量爬升,以滿足需求和縮短客戶的輪候時間。
電池方面,管理層提到,4680 電池的供應并沒有限制 Cybertruck 的產量攀升,到目前為止,4680 的產量都超越預期,足以應付數周的庫存,其目标是繼續保持這個生產勢頭,不僅僅是向 Cyber 供應,還為其未來的車型提供電池。
2024 年将是 4680 產量爬升的大年。此外,馬斯克強調,預計會向供應商增加訂單。也就是說,4680 并不是要取代供應商,而是要補充供應。
他還提到,目前松下是其時間最長的供應商,此外還有寧德時代(300750.SZ)、LG 和比亞迪(01211.HK)。
不過更受矚目的是特斯拉提到的新一代平台。
管理層提到,特斯拉目前正專注于盡快将下一代平台推向市場,并計劃在德克薩斯州的超級工廠開始生產。這個平台将徹底改變汽車的生產方式,并用于生產緊湊型新車型。
馬斯克在業績發布會上表示,其新一代低成本汽車已經取得了很大進展。但不會在财報電話會議上透露關于新產品的信息,而是會在產品發布時披露細節;并強調這個平台不僅僅是在車輛本身的設計上,而且在制造系統的設計上,都将是革命性的制造系統,意義重大——比世界上任何其他汽車制造系統都要先進得多。
馬斯克說:" 在幾年前,我曾經說過,特斯拉未來最重要的競争優勢将會是制造技術,你将從我們下一代汽車上看得到。第一個生產地點将在位于德州奧斯汀的超級工廠和總部。然後我們會跟進在世界各地的其他地點,墨西哥可能是第二個生產這款車型的工廠,然後我們可能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确定第三個地點,将設在北美以外。"
德州工廠正在生產 Cybertruck,加上德州工廠是特斯拉最先進技術的孵化中心,馬斯克表示将與工程師一起住在工廠裡,以加快新平台的推進。
馬斯克表示:"按照時間表,下一代緊湊型車型将從 2025 年下半年投產,這一緊湊型車型将采用許多新技術,例如革命性的制造技術,這也是我們将其放在德州超級工廠的原因。"
在產能方面,在 2023 年第 3 季對全球工廠進行了更新後,特斯拉第 4 季全球工廠年產能如下。
AI 和機器人發展方面,馬斯克提到特斯拉的機器人擎天柱(Optimus)是一款創新產品,潛力遠遠超過特斯拉所有其他東西價值的綜合,為汽車開發的 AI 技術可以很好地轉化為人形機器人——因為汽車就是擁有四個輪子的機器人,并表示明年很有可能交付部分擎天柱,但仍無法确切地預測,會在有進展時披露。
對于馬斯克最近要求 25% 投票權才擴大 AI 和機器人業務的言論,本人解釋:" 我看到了一條通往創造一個真正具有巨大力量的 AI 和機器人巨人之路。我不想控制它,但如果我在那個階段對公司的影響力太小,可能會被某個随機的股東代理權顧問公司投票否決。"
他還直言 " 我并非要尋求額外的經濟收益,而只想成為強大技術的有效管理者。只選擇 25% 股份的原因是,即使我發瘋了,也無法控制公司,他們可以把我趕出去,但只要我有強大的影響力(做決策)就足夠了。這就是我想要的影響力而不是控制。"
結論
可以預見得到,領先同行近十年,在數年強勁增長後,特斯拉肯定也要經歷一段平淡的沉澱。
在這段期間,特斯拉并沒有閒下來,正在推進新一代制造平台的開發、AI 和機器人的研發、Cybertruck 的產量爬升、經濟型新車的探索等等。
需要注意的是,2014 年至 2023 年共十年,僅僅四款車型就為特斯拉帶來 2,856.05 億美元的收入(汽車銷售收入),可以預見,新車型量產後所帶來的收益有望更大。
不過,現在最大的問題或許是純電動汽車的需求問題——全球經濟增長放緩或将影響到汽車銷售表現,正如特斯拉管理層提到的,特斯拉的電動汽車單價比日系汽車高得多,美聯儲維持利率在高位水平,将影響潛在買家的消費力,從而改變他們的決策。
盡管銷售收入下降,特斯拉仍繼續加碼研發,2023 年研發開支同比增長 29.07%,至 39.69 億美元,占了總收入的 4.10%。只要研發能力仍在,創新仍在,特斯拉的希望都還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