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兒童版四六級”,怎麼就成了小學生标配?,歡迎閱讀。
2023 年初,于玲上五年級的女兒一次性通過了 KET 考試。
KET, 全稱 "Key English Test",是劍橋大學外語考試部設計的 " 劍橋通用英語五級系列考試(MSE)" 中的第一級,考試難度大約對應國内中考英語水平。
然而身處北京海澱這種教育強區,于玲女兒的許多同學從二、三年級,最晚四年級就已經開始備考。
如果說四六級考試是大部分大學生畢業前必過的英語測試,那麼 KET/PET 考試就是小學生的課餘 " 四六級 "——成績被國際認可,最重要的是,這張證書或許可以幫助考生在小升初擇校方面取得更好的機會。
更進階的 PET 對應高考英語水平,FCE 則大致對應大學英語四級水平。(圖 / 劍橋英語官網)
" 起碼在一線城市對擇校有要求的區網域,家長們都會‘揣測’ KET 成績在小升初中的作用。" 雖然于玲認為事實未必如此,但為了增加孩子的優勢,家長們還是不得不開始卷英語。
就算從未有官方渠道明确表示 KET 考試與小升初擇校之間存在聯系,當家長的也永遠逃不出 " 寧可信其有 " 的困境。
KET,考學生更考家長
2021 年,教育部考試中心發布公告,不再承辦 MSE 考試(劍橋英語五級證書考試),但一二線城市的中產家長們對此類考試的熱情從未減退。
直到今天,一份高分通過的 KET 成績單,仍是家長們心照不宣的 " 好初中的敲門磚 "。
KET 的寫作部分包括看圖寫作,很考驗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圖 /A2 Key for Schools 2022 sample test)
于玲的女兒從 3 歲半開始進行英語啟蒙,一直跟着英美外教學習,平時也經常看各種英文原版動畫和電影。
沉浸式的英語啟蒙環境給孩子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因此她備考 KET 基本不需要過多準備,于玲也從來沒有輔導過孩子。
但語言是一個靠日常積累的學科,即便是 " 省心 " 如于玲,也是将教育的時間和金錢成本遷移到了學前。而一張合格的成績單背後,多數情況下是一整個家庭長達一年的努力。
120 — 132 分對應 " 通過 ",133 — 139 分對應 " 優秀 ",140 — 150 分對應 " 卓越 "。
起初,家住廣州的唐先生也想 " 給兒子一個快樂的童年 "。當他發現自己開設的藝術機構裡,比兒子還小幾歲的學生全都在交流 KET 備考經驗時,一種無形的焦慮促使他拉着兒子也加入了考試大軍。
孩子底子不算太好,備考時間也晚,但唐先生認為,這些因素并不直接影響最終結果。
在他看來,這場考試最考驗一個家庭的,不是孩子的個人能力,更不是家長的輔導水平," 是全家人願意為此花費的時間、金錢和精力。"
剛開始備考時,唐先生好不容易給兒子搶到了大班課,卻被告知該機構的默認規則是 " 老師在前面講,孩子在中間聽,家長在後面做筆記 ",孩子回家後有任何不懂的内容,仍由家長負責指導。
" 那時候學位都是靠搶的,你不接受就走,機構也不會挽留。因為後面多的是想要進來的人。" 無奈之下,唐先生只能每次都和一群家長一起在課室後面 " 認真聽講 "。
後來遇上了 " 雙減 " 政策,輔導班不再,但備考需求仍然存在。唐先生只能請 800 元一節課的 1 對 1 家教老師,每周兩次到家裡來上課。
日常生活裡,太太是兒子英語學習的主要 " 推手 ",雖然應試備考多是死記硬背,但太太總有辦法讓枯燥的單詞變得有趣:把單詞串成故事、在家中每個物件上都貼上單詞,家裡的牆上也寫滿了各種語法規則。
近一年的備考時間裡,唐先生在學費上的支出就近 3 萬元。更别提考試時因為沒有考位,一家人只能到澳門參加考試,前前後後一個星期的報名費、住宿費、交通費和誤工成本,加起來又是大幾千元。
" 當天的考場裡有 2000 多名從廣州過來澳門考試的孩子,圖片裡的只是冰山一角。"(圖 / 受訪者供圖)
" 為了這場考試,全家出動,這不但是在考孩子,更是在考家長。" 唐先生感慨道。
小學生考試,緩解的是家長的焦慮
一個月前,齊歡四年級的女兒結束了第一次 KET 考試。
作為小語種從業人員,齊歡此前從未了解過 KET 的考試體系,對它的權威性有過質疑。但家長的教育選擇或多或少地受到周圍氛圍的影響," 幾乎所有人都在考,那我們只好‘随波逐流’了。"
齊歡最終認可了 KET 考試,是因為覺得它能以考促學,提升女兒的英語水平。而更多家長則是希望通過一張國際認證的證書,給孩子的成長經歷添上 " 濃墨重彩 " 的一筆。
在小學階段考出 KET,是 " 國際認可 " 的英語實力的象征。(劍橋英語官網的介紹)
" 如果當時機構的老師建議我的孩子提前上初中課程,我不一定會買單。" 唐先生反思道。而一旦抛出 " 國際認證 " 的名頭,家長卻往往願意 " 上當 ",給孩子更好的教育投資。
更誘人的話術則是——現在學習 KET,提前達到中考英語水平,初中就能将更多時間用于其他科目的提升。
再者,雖然學校從未明确表示會将 KET 成績納入篩選标準,但唐先生的兒子在升上初中後,發現班裡幾乎人人都拿着一張 KET 合格證。
多重因素疊加起來,起碼在一線城市對擇校有要求的區網域裡," 沒考過 KET 就等于沒有好學校入場券 " 已經成為了家長們的普遍認知。
某些時候,孩子的 KET 成績甚至是家長之間攀比的依仗。作為托管機構的負責人,嘉華每天都能聽到許多關于 KET 考試的讨論:
" 高分通過是過,低分飄過也是過,沒拿到‘卓越’,怎麼拿得上台面?"
" 五年級考過 KET,六年級上學期考過 PET 是最普遍的做法。"
" 只有 KET 成績怎麼夠,小學階段能考過 FCE 當然更佳。"
孩子通過考試時的年齡越小,家長在閒聊時收獲的豔羨贊嘆聲就越多,而考試的主體——一群不到 10 歲的小朋友,大多對考試的意義一知半解。
嘉華發現,多數學生對于一同備考的小夥伴們的成績高低興趣并不大," 孩子們只對備考的苦感到‘同病相憐’。"
進入考場前,唐先生的兒子對爸爸媽媽 " 放下狠話 ":" 無論成績如何,我都不會考第二次了。"
" 其實,我們也沒有對成績抱多大的期望,就算考得不好,也不是他的錯。" 唐先生無奈地笑道," 我們比誰都清楚,他願意來考試,也只是為了滿足我們家長的願望而已。"
提前再提前,不止不休
2021 年 3 月,國家教育部辦公廳下發了《關于做好 2021 年中等職業學校招生工作的通知》,要求進一步鞏固中等職業教育的基礎性地位,堅持職普比例大體相當。
這意味着在中考後的學生,約一半就讀高中(普通及成人高中)、一半就讀中等職業教育學校(中專、職高、職業學校)。
職業教育大力發展的前景有目共睹,但多年來習慣了 " 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大學 " 一路向上的升學路徑,家長們的确很難馬上接受這條新賽道。
為了讓孩子成為就讀高中的那 50%,家長們開始了一步一步的推演。
想要讀高中,就要先進入好的初中。小升初雖是義務教育階段,不愁沒書讀,但是即使搖号派位進入了好學校,不在重點班也不夠 " 保險 "。而想要進入重點班,那就要在小學階段表現得格外突出。
當升學的壓力被一級一級地下移到了小學生的身上,家長們走的每一步都仿佛一場豪賭,只能赢,不能輸。
于玲認為,雖然英語測試不是智商篩選測試,但是在小升初中起到的作用 " 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唐先生則考慮過,如果孩子來自于一個支持報考 " 未必派得上用場 " 的社會化考試的家庭,或許更有可能被視作可以支持未來教學工作的 " 優質生源 "。
就算是相對佛系的家長,也逃不開不止不休的 " 提前焦慮 "。
嘉華的兒子就讀的是九年一貫制學校,不用操心孩子的升學問題,但孩子小升初一年下來,嘉華還是感覺自己 " 白頭發激增 "。
從兒子六年級上學期開始,各類輔導機構就頻繁給她打來電話," 話裡話外的意思是,如果我的孩子沒有報名學過 KET,就可能讀不上初中。"
各種家長群裡對 KET 的讨論,也讓她不時動搖:" 萬一以後上了初中真的跟不上同學的進度又該怎麼辦?"
嘉華最終還是沒有妥協,但是在同學、家長、機構等焦慮氛圍的不斷渲染下,能堅持 " 快樂教育 " 本心的家長少之又少。
将 " 雞娃 " 當作事業的家長當然存在,但如今大部分的家長帶着孩子投身各類考試的大潮,只是被逼無奈的選擇。
家長們當然可以完全聽憑運氣,但又有誰會心甘情願地放棄讓下一代接受更好教育的可能性?
" 在我老家這種四線城市,大部分的孩子甚至還沒有接觸過 KET。" 從這個角度來看,唐先生覺得自己的焦慮或許已經是一種 " 幸運 "。
" 一開始,我們總覺得自己有多種多樣的選擇。" 唐先生說," 但想要做一個普遍意義上‘對孩子教育負責’的父母,我們其實從來都沒得選。"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驚蟄青年(ID:wakinglism),作者:牧羊,編輯:草莓脆,校對:楊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