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半導體的烏雲下,他們為什麼加碼芯片ETF?,歡迎閱讀。
2023 年 8 月 14 日晚間,國内知名半導體企業發布半年度業績公告:營業收入 88.58 億元,同比下跌 20%;淨利潤為 1.53 億元,同比下跌 93.25%。而扣非淨利潤更是虧損了 7896 萬元。
疊加此前美國總統拜登在 8 月 10 日籤署行政令設立對外投資審查機制,限制美國主體投資中國半導體和微電子、量子信息技術和人工智能領網域的消息,次日資本市場開始用腳投票,根據 Choice 相關數據統計,截至 2023 年 8 月 20 日,國證芯片指數于 8 月 17 日創下了年内新低,直逼近兩年最低點。
毫無疑問,半導體行業正在迎來自己的至暗時刻。
但與此同時,投資者們對于半導體投資的熱情卻絲毫不減。根據 Wind 相關數據顯示,自 8 月 11 日以來,芯片 ETF(159995)(注:場外聯接 C 的代碼為 008888)已經淨流入 14.35 億元,是流入最多的主題型基金。
行業的谷底和投資者的熱枕形成了強烈的反差。那麼對于這一波逆勢抄底的投資者來說,半導體究竟有何魅力?其背後又有怎樣的邏輯去支撐?
01
短期隐憂不改長期邏輯
短期來看,去庫存不及預期是近期半導體略顯頹勢的重要原因。
對于該行業來說,其本質就是在 " 缺芯 - 擴產 - 庫存供應過剩 - 削減產能 " 循環過程中呈現出螺旋式上升的狀态,在這方面和周期股投資有點相像。由于在整個發展過程當中,行業會呈現出極大的波動性,因此選擇在去庫存的尾聲介入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而近期多家半導體公司業績不及預期引發了市場對于行業去庫存周期的質疑。但事實上,全球半導體產業銷售額自 2021 年二季度達到頂峰以來已經連續多個季度下行,目前更是幾乎達到了過去 20 年以來的底部區網域。
長期來看,國產替代仍然是半導體行業發展的重要助力。
自中美貿易摩擦以來,半導體設備、半導體材料等領網域持續被美國打壓和制裁,國產替代勢在必行。目前來看,我國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在 IC 設計、封測等領網域已經實現了巨大突破,而在更加高端的技術方面也已經實現了零的突破。
以半導體設備為例,目前我國半導體設備在清洗、測試機、刻蝕等多個設備市場的國產化率都實現了兩位數以上的國產替代。未來伴随着國内半導體人們的持續努力,國產替代将進一步提速。
與此同時,憑借着國内半導體企業貼近市場、貼近客戶,能夠更好的服務客戶、響應客戶的優勢,未來其在國際市場上的發展同樣值得期待。
02
芯片 ETF 的配置價值
產業角度來看,半導體行業長期無虞。而落實到投資上,半導體未來的行情同樣值得期待。
一方面費城半導體指數作為全球半導體行業的風向标,在 2022 年年終就已經見底,今年更是在 AI 芯片的帶領下大幅反彈。而申萬半導體指數卻在這一時間内小幅下跌,兩者之間出現明顯背離情況在歷史上并不多見,未來有望呈現出持續修復的狀态。
另一方面,對于投資者來說,現在就是整個行業最差的時候。估值方面根據 Wind 相關數據顯示,截至 2023 年 8 月 18 日,半導體設備估值已經回落至歷史 7.46% 分位數。伴随着時間的推移,未來行業景氣度一定會出現反轉,因此現階段具有很高的安全邊際和良好的配置價值。
半導體行業的發展前景毋庸置疑,但在當前國内半導體行業尚未完全成熟的情形下,挑選個股對于投資者來說很容易踩雷,而通過芯片 ETF(159995)(注:場外聯接 C 的代碼為 008888)來投資一籃子半導體芯片行業的公司既能夠享受到行業發展的紅利,又避免了承擔個股暴雷的風險。對于多數投資者來說無疑是一個好的選擇。
一方面該 ETF 緊密跟蹤國證半導體芯片指數,涵蓋了市場上 30 只涉及芯片產業的相關證券,前十大權重股當中覆蓋了集成電路、半導體材料和 LED 等多個相關細分賽道,能夠很好的反映整個半導體芯片行業的表現。
另外芯片 ETF 的流動性和穩定性較好。根據 Choice 相關數據,截至 2023 年 8 月 18 日,芯片 ETF 規模達到了 268.98 億元,是目前跟蹤國證半導體芯片指數中最大的 ETF,市場認可度極高。
對于長期看好中國科技發展的投資者來說,在近期市場情緒低迷疊加行業利空下,芯片 ETF 的下跌無疑給到了良好的介入機會。
至于結果如何,引用老胡的一句話來說," 就讓時間來證明對不對吧 "。
作者:吳文濤
視覺設計:疏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