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跨國藥企在中國,尋找新時代的生存哲學,歡迎閱讀。
跨國藥企壓力越來越大。
尤其是當全球第一大醫藥市場——美國市場因為《通脹削減法案》而發生巨變時,中國市場的重要性就再次凸顯出來。
然而,種種迹象表明,想在中國市場分得更大的蛋糕,越來越難。
近幾年,國家在醫藥層面推出的改革政策,超過了之前數十年的變化。醫保談判和國家集采等醫改政策持續推進,加上疫情、反腐、資本寒冬以及本土仿制藥夾擊、創新勢力崛起,加劇了整個行業的挑戰。
于是,我們看到,近兩年成了 MNC 在華的戰略動蕩期,在挖掘國内市場潛能的同時,它們也在重新研判風險和機遇,調整在華業務模式。
大型 MNC 或關停合并事業部,或将成熟產品 " 外包 ",加碼創新業務;一些中小 MNC 更為激進,或是将業務線打包出售,或是選擇從中國市場 " 撤退 "。
這只是一系列變動的開端。未來,在中國市場,缺乏絕對產品競争力的 MNC 将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
時代滾滾向前,中國醫藥市場還将不斷發生新的變化。即使強如跨國大藥企,也必須重新打起精神,制定出符合中國市場規律的新戰略。
監管的有形之手
都說醫藥是一個永遠朝陽的行業,但與民生緊密相關的特性,也決定着它是一個監管深度介入、對政策高度敏感的行業。
一面需要鼓勵創新,實現生物醫藥產業從大到強;另一面需要 " 約束 " 創新,因為藥價決定着老百姓看病就醫的負擔,也決定着行業的規模上限。
所以我們在過去幾年的政策中,既能看到創新藥審批改革、突破性藥物審評這種 " 鼓勵型 " 政策,也能看到 DRGs、醫保談判這種 " 約束性 " 政策。
對于行業參與者來說,無論本土還是跨國企業,壓力勢必更新。與此同時,由于跨國藥企本身較高的運營成本,使得它們不得不做出抉擇,或改變商業化策略,尋求本土企業合作,降低成本,或直接将某些原研老藥撤出中國市場。
在集采常态化,以及 DRG/DIP 持續推進的背景下," 進口原研藥消失 " 也成了大家密切關注的現象。
這種 " 消失 ",無外乎幾個原因。一方面,進口原研藥過了專利保護期,依舊是原來的價格,而醫保局統籌全面,看中性價比;另一方面,進口原研藥需要維護全球價格,有些只能退出中國市場。
此外,集采後導致一些原研藥的運營成本無法得到覆蓋,包括生產、運輸、學術推廣等。在成本壓力下,一些跨國藥企選擇放棄在中國市場的部分業務,轉而專注其他市場或產品。
而由于種種原因,市場容易将 " 原研藥 "、" 仿制藥 " 拉進對立的話語體系中,甚至将 " 原研藥 " 等同于 " 好藥 "," 仿制藥 " 反之。但事實上,無論美國還是日本,仿制藥占比都是極高的。2022 年,日本仿制藥替代率為 79%。
原因無他,仿制藥物美價廉。WHO 統計的數據顯示,占據市場用量 85% 的仿制藥,只花了 12% 的醫藥支出。
随着國内醫改的進一步深化,醫保控費的力度只會加大,仿制藥或許會更進一步。這也意味着,跨國藥企一如過去靠過期的原研藥,就能在國内市場 " 躺賺 " 的時代早已不復。
進入 2024 年,監管的壓力還在進一步更新。一方面,醫療反腐的風,從醫院刮到了藥店,從院内刮到了院外市場,而且是行賄受賄一起查。
另一方面,随着醫保部門的藥價治理觸手從挂網伸向了零售端,跨國藥企的老藥想在零售市場,實現新的增長路徑似乎也在收窄。
在 " 四同 " 藥價治理的威力下,包括原研藥在内的非中選藥品的挂網價格,正在向集采產品趨近;各地醫保局紛紛通過上線 " 比價系統 " 或是鼓勵門診統籌藥店藥品銷售價格不高于挂網價格銷售的方式,讓藥價在全國範圍内實現趨同。
但實際上,進不進醫保、被不被集采,一些原研藥都難逃銷量下滑的命運。
躲不開的圍攻
一個不争的事實,在中國市場,缺乏絕對產品競争力的企業将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
二類疫苗是一個很好的觀察品種,因為這裡不涉及集采。
去年 10 月份,葛蘭素史克将帶狀疱疹疫苗的中國權益,交到了智飛生物手中;11 月,輝瑞将 13 價肺炎疫苗的中國權益交到了北京科園手中。
這兩個疫苗,都是市場規模可觀的大品種,也正因此,諸多國内藥企争先布局研發,希望靠 " 國產替代 " 的性價比優勢,分得一杯羹。
這種情況下,卷不過也躺不平的跨國藥企,只能改變自己的謀略和打法。以輝瑞為例,13 價肺炎疫苗沛兒一度是全球疫苗之王,在國内市場上,沛兒也曾數次出現過賣斷貨的情況,但最近幾年來,情況早已發生變化。
2019 年和 2021 年,沃森生物和民海生物的 13 價肺炎疫苗相繼上市,市場從輝瑞一家獨大變成了三強争霸。2022 年,沃森生物的 13 價肺炎疫苗已經占據 50% 以上的市場份額;着眼未來,沛兒面對的競争壓力還将進一步加劇。因為,國内還有艾美疫苗、康希諾等眾多玩家,在排隊等待進入 13 價肺炎疫苗市場。
因此,輝瑞決定解散中國疫苗銷售團隊,将沛兒的銷售交給本土合作夥伴也就不足為奇。
輝瑞的 " 裁撤 ",是在當時較為緊張的市場情緒中,一件頗具代表性的大事。這些大藥企通過外包策略,将集采或成熟產品轉變為 " 輕資產 ",企業本身全力投入于本土化創新研發。
而對于一些中小跨國藥企來說,如果涉及到集采,國產仿制藥對原研藥的圍攻,更加激烈。也正因此,它們除了将單一事業部關停,或裁掉、出售整個業務線,甚至選擇直接從中國市場 " 撤退 "。
比如以靜脈點滴產品聞名的百特。近期,其宣布計劃有步驟地停止中國市場靜脈點滴產品的商業運營。
點滴療法及技術是百特的核心業務,2024 年上半年,該業務在全球的營收達 10.45 億美元,同比增長 4%;在美國市場,其份額超過 55%,但在中國市場卻節節敗退。
百特表示,過去幾年積極探索和嘗試各種業務轉型方案,尋找适合點滴業務長期持續發展的策略。然而,它的策略沒跟上市場變化,或者說,根本趕不上中國市場的劇烈變化。
一方面,目前國内大點滴市場整體面臨產能過剩的挑戰,市場供應過剩導致企業間的競争加劇;另一方面,全國已有約 8 個省區進行基礎點滴的價格聯動和帶量集采,這導致產品終端價格有所下降。百特作為外資企業,在市場份額和價格競争方面承受較大壓力。
根據《2023 — 2029 年中國大點滴產業發展現狀與投資策略報告》顯示,百特在中國大點滴市場的份額約為 4%,位居第二梯隊。而科倫、石藥以及華潤雙鶴反超,已躍居市場前三位。
除了仿制藥,來自中國本土創新力量的崛起,如今也已在不同程度上能夠與跨國藥企一決高下。
事實上,中國醫藥市場環境發生巨大變化,令不少跨國藥企短時間無法适應。僅今年以來,跨國藥企或 " 退出 " 或大幅調整業務、產品的案例就不在少數。
只能說,時也勢也。
市場的不确定因素
從全局來看,中國醫藥市場規模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醫藥市場,僅次于美國,并且市場需求還在不斷擴大。
但如果進一步聚焦到某些細分領網域,你會發現,市場需求正在減少或是見頂。除了監管、競争壓力,這種市場需求層面的不确定因素,也讓一些跨國藥企猝不及防。
在這方面,默沙東和其 9 價 HPV 疫苗,應當感觸頗深。
根據三季度财報,默沙東的 9 價 HPV 疫苗在今年第三季度的銷售額為 23.06 億美元,同比下降 10%。這主要是因為中國市場需求減少,該產品在中國以外的全球其他地區都實現了兩位數的增長。
為此,今年默沙東減少了智飛生物的 HPV 疫苗出貨量,預計四季度的出貨量将與三季度持平,但智飛生物的疫苗庫存仍高于歷史水平。
按照默沙東電話會上的說法,預計中國的出貨量和銷售額下降将持續至 2025 年。
這等于告訴市場,當初一針難求的 9 價 HPV 疫苗,賣不動了。
這一趨勢也反映在智飛生物的财報中。去年三季度,其營收 148.26 億元、淨利潤 22.7 億元;到了今年三季度,營收只有 45.28 億元,虧損 8370 萬元。
由于 HPV 疫苗需求萎縮,供過于求,導致智飛生物的存貨大幅提升。三季度,其存貨達 207 億元,環比增加 32%,相比年初增加 130%。
這樣的轉變,只用了一年時間。難怪就連默沙東也直言,沒想到變化來得這麼快。
背後的根源在于,HPV 疫苗過去幾年已經大大透支了市場,目前進入了瓶頸期。
根據國金證券的推測,截至 2023 年底,國内 HPV 疫苗累計接種率(以 9 — 45 歲女性作為基數)已經接近 20%,一線城市适齡女性接種率更高。而在 3 年前,這一數字僅不足 3%。
相比發達國家 40% 的接種率,國内依舊較低,但已經超過中、低收入國家的平均水平。據《HPV 疫苗接種和納入國家免疫規劃的情況》,中、低收入國家女性第一針疫苗的接種率僅為 16%,完成全部免疫針劑的比例僅為 12%。
這意味着,國内适齡女性能打的基本都打了,而未接種的則受到經濟等原因限制,增量與存量市場都在快速萎縮。
這樣的變化超出市場預期,加上國產 9 價 HPV 疫苗進入衝刺階段,對于默沙東來說,日後的日子會更難過。也正因此,其将新的增長希望,寄托到男性 HPV 疫苗層面。
長遠來看,在消滅宮頸癌的目标指引下,疫苗接種率還将繼續上升,只不過,到那時市場規模有多大、蛋糕由誰來瓜分,還是一個未知數。
總結
在全球變局時刻,如何才能做好中國市場?
關于這個問題,跨國藥企都在追尋自己的答案。自去年以來,它們頻繁調整策略,雖然動作不同、方向各異,但目标卻是一致的:
更迅速地抓住機遇,更靈活地應對挑戰。
顯然,跨國藥企已經深刻認識到,中國市場不再是一個 " 随便做做就能出業績 " 的市場。而從今年上半年跨國藥企中國區業績來看,半數 MNC 重回增長軌迹,這表明調整正在奏效。
只不過,跨國藥企面臨的挑戰不會消失,甚至會變得更加嚴峻。畢竟,誰也不知道醫保控費、反腐風暴還将以何種形式刮向何方,也不知道是否還會有中國本土創新藥企迅速崛起,與它們正面競争。
總之,當既有優勢已成過去,既有問題往往比以前還要成為問題,跨國藥企必須保持警醒、加速變革,變得更靈活、更接地氣。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氨基觀察,作者:武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