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汽車的“高級感”,究竟是什麼?,歡迎閱讀。
平時我們在選購汽車時,總會基于理性心理,優先考量各種硬性指标,比如電池容量、綜合電耗、續航裡程、座艙空間、舒适配置等等。
但作為個性與身份的名片,我們又希望汽車能超越 " 工具 " 的定義,通過它們來滿足我們各種各樣的感性需求,比如品牌調性、車型定位、設計風格、用料搭配等等。
通常來說,我們會把這種感性稱之為 " 高級感 ",而很長一段時間裡," 高級感 " 也是被 BBA 等歐美品牌壟斷的概念,自主品牌不論怎麼造車,總是擺脫不了一股 " 土味 "。
但到了今天,在依靠技術優勢大幅趕超歐美品牌的同時,我們的新能源自主品牌們是否能一并搶過 " 高級感 " 的解釋權,給我們帶來更多感性層面上的滿足呢?
前段時間,我受邀參加了智己 LS7 Urban Lite 的媒體活動,這裡我們不妨就以這台車為例子,講講所謂的 " 高級感 " 究竟是什麼,以及自主品牌對 " 高級感 " 的理解究竟到了哪一步。
" 高級感 " 源自 " 浪費 "
我是一個很喜歡逛知乎的人,曾經在一個有關 " 高級感 " 的話題中,有一個人的回答讓我印象深刻,他說所謂的 " 高級感 ",實際就是 " 浪費 "。
怎麼理解這個 " 浪費 " 呢?比如我和于謙老師的父親王老爺子。我喝水只要不是生水就行,喝茶也只為嘴裡能有點茶味,而王老爺子不僅喝水只喝京西玉泉山的水,喝茶也只從第二泡開始喝,這種毫不在乎成本的揮霍,就是一種 " 浪費 "。
也就是這種 " 浪費 ",建立起了我和王老爺子難以逾越的 " 階級壁壘 ",但即使如此,我還是打心底認可、甚至向往這種 " 浪費 " 的,所以 " 高級感 " 也就由此誕生了。
而對于汽車來說,首先最能體現 " 高級感 " 的地方,就是造型設計。因為優秀的造型設計不僅賞心悅目,而且還會帶來相關車身覆蓋件、結構件制造工藝、成本的大幅提升。
我對智己 LS7 Urban Lite 的第一眼印象,就是 TA 在外觀設計上非常努力于通過提升設計成本營造 " 高級感 "。不像那些幾萬、十幾萬元的平民買菜車,智己 LS7 車身窗線以下的部分更加寬厚,不僅令其視覺高度得到了一定降低,也非常符合豪華車 " 浪費空間 " 的特性。
當然從理性看,這種造型比例除了視覺效果更加穩定,既是為了容納大寬胎和寬輪距、提升車輛的行駛穩定性,也是為了給動力電池提供更多的橫向空間,從而為電池容量或結構安全提供更多保障。
從側面看,智己 LS7 Urban Lite 已然成為 " 钣金狂魔 ",兩道凸起的裙線和尾部豐滿的臀線幾乎就是把 " 我很高級 " 寫到了臉上,因為這種設計一方面會提升對應車身覆蓋件的衝壓工藝難度和成本,另一方面也會提升後期的钣金成本。
一般來說,這種凸造型的設計會擠占一定的座艙空間,但這種事是那些幾萬、十幾萬元的平民買菜車才會糾結的,既然想好了要 " 高級感 ",就一定要将 " 浪費空間 " 的理念貫徹到底。而智己 LS7 Urban Lite 雖然努力在外觀設計上呈現 " 高級感 ",但終究是為了空間實用性,做出了一定妥協。
對比上圖中的 " 老錢 " 阿斯頓 · 馬丁 DBX,智己 LS7 Urban Lite 高占比的車窗不僅拔高了車身高度,也影響了車身比例;此外,過短的車頭、前軸 - 防火牆間距更加劇了車廂部分視覺臃腫感。但話說回來,因為電車完全不同于油車的布局使然,這也幾乎是包括極氪、蔚來在内所有自主品牌的共同點,不知大家對此怎麼評價?
看完了外觀,現在進入車内。座艙内的設計在我來看來也是非常有 " 高級感 " 的,其中優點在于多種材質面料的拼接盡顯設計、制造工藝和設覺美感。
先來看看中控台,可以說整個面板都是被皮質材料包裹的,而三塊螢幕則深 " 陷 " 其中,而内飾的其他門板也無一不是這種風格。這種飽滿的視覺質感讓我想起了十幾年前歐美的那些小眾跑車作坊,舉一個不太相像、但方向大致一致的例子,威茲曼 GT。
前排兩張座椅帶給我的觀感是非常 " 高級 " 的,不僅僅是造型設計本身。
仔細來看,座椅正面接觸乘客頭部、肩部、背部、臀部、腿部的位置應該是使用了半苯胺皮質;座椅側面的材質不太清楚,摸起來有些像那種滿是品牌 logo 的奧萊款包包;
背部則是大面積的織物材質,同樣不太清楚具體材質,但這種多色塊 + 多材質的拼接設計,在這個級别的新車中屬實是非常罕見了。
" 高級感 " 源自 " 先進 "
" 先進 " 算得上是 " 高級感 " 的一種具象化演繹嗎?我個人覺得應該是算的,畢竟特斯拉在國内的成功有目共睹,哪怕純視覺 FSD、可回收火箭、OpenAI、腦機接口這些技術和國内還沒有半毛錢關系,但其依靠創新帶來的 " 先進 " 認知還是需要認可的,這也是很多人将特斯拉看作是高端品牌的原因之一。
智己 LS7 Urban Lite 對 " 先進 " 的體現,集中在了高速 NOA 的表現上。這是一套基于高精地圖路線的高速網域高階輔助駕駛方案,感知端依靠攝像頭、毫米波雷達和超聲波雷達提供感知數據,結合高精地圖提供的先驗信息,在感知與規控算法的處理下,實現在高速公路和城市快速路下的智能變道、大曲率彎道、智能超車等功能。
從結果來看,智己 LS7 Urban Lite 這套高速 NOA 是讓我震驚的,因為 TA 在處理智能變道、車距保持等方面的規控策略是非常成熟的,變道時機把握得極其準确,并且動作幹脆果斷,甚至我還沒來得及看後視鏡,高速 NOA 就已經幫我完成了變道操作,并且整個過程都非常拟人,沒有讓我感到任何不适。
此外,在夜晚 + 雨天的雙重 debuff 下,不僅感知系統未受影響,高速 NOA 也依舊全程在線,可見系統魯棒性和泛化能力做得都很不錯。
這其中的困難在哪兒呢?雖然 " 重地圖 " 的高速網域 ADAS 實現難度确實更低,但想要真正實現輸出各種場景下的拟人化規控策略,還是要基于數據驅動路線,通過海量數據哺育算法大模型,從而最終實現對全場景的泛化能力。
對于這一點,智己的工作人員是大致這麼和我解釋的:智己和 Momenta 在輔助駕駛方面達成了合作,而後者會借助自己的車隊數據訓練算法模型,不斷提升智己的輔助駕駛能力。
這個想法是不錯的,只是我不太确定以 Momenta 的體量有沒有獲取、消化、轉化海量數據,畢竟高速 NOA 的表現有些太好了,按照數據驅動的邏輯,想得到這樣的結果必然是要經過極其大量且繁瑣的數據标注、模型訓練、仿真和驗證過程的,這需要極其龐大的車隊規模和數據處理團隊。
除了輔助駕駛,智己 LS7 Urban Lite 對 " 先進 " 的理解還體現在智能座艙上。雖然如今大家玩命塞各種大屏已經見怪不怪了,但怎麼樣安排各種信息的顯示,卻普遍做得一般。因為人的眼睛在駕駛過程中是很忙的,不可能在緊盯着前方的同時,還有時間低下頭仔細去看螢幕上的各種文字和圖示,這會帶來很多安全隐患。
智己 LS7 Urban Lite 的做法,則是充分利用起了 " 餘光 "。就像高德地圖導航在檢測到你超速時,會在螢幕四周閃爍紅色警示光一樣,智己 LS7 Urban Lite 也在導航提醒轉彎時,在螢幕上沿轉彎方向閃爍藍光,配合語音提醒,可以在導航到陌生地方時,避免不必要的頻繁 " 低頭 "。
此外,在轉彎的同時,車機螢幕的左右位置也會調度對應的後視攝像頭影像,直接覆蓋外後視鏡的視野盲點;而如果此時的盲點位置有其他幹涉車輛及行人,對應位置也會閃爍起紅色警示光,不需要低頭看螢幕,也能讓我立刻感知到。
總的來看,這雖然不是首次被運動到汽車相關領網域,但能夠合理運用人在駕駛時的注意力,由此避免不必要的駕駛安全隐患,并且同時還保證了車機界面不會因堆砌太多信息而變得更加復雜,也可以說是一個很 " 先進 " 的理念。
不過," 先進 " 的作用在于提升人們的用車體驗,這不意味着可以随意改變人們的用車習慣。例如半幅方向盤,如果沒有匹配合适的轉向比,TA 就稱不上是 " 先進 ";此外,包括方向盤調節等眾多功能也都被被集成到了車機中,雖然理論上很符合集成化趨勢,但這樣的調整是否符合大家的用車習慣呢?這也是包括智己在内眾多自主品牌仍然需要不斷摸索改進的地方。
總結一下
一是 " 浪費 ",二是 " 先進 ",放到過去,擁有這樣特點的汽車無一例外都很 " 高級 ",而他們也最終建立起了我們對 " 高級感 " 的認知。雖然如今絕大多數的自主品牌還處在對 " 高級感 " 的摸索與模仿過程中,但從智己 LS7 Urban Lite 這樣的新車上可以看出一個趨勢,就是大家對于 " 高級感 " 的演繹正在越來越成熟。
希望在未來,我們能夠在更多自主品牌車型上體驗到 " 高級感 ",到那時,高高在上的歐美豪華品牌,也就将真正淪為 " 雜牌 " 了。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