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放棄掙扎?現代汽車将出售兩家在華工廠,歡迎閱讀。
近日,現代汽車集團在投資者日上宣布,将出售現代汽車兩家在華工廠。
除削減產能之外,現代汽車還将同步推進中國市場結構改革,以上海市為中心銷售旗下高端品牌捷尼塞思和 SUV 等高價位車型;同時調整在華產品陣容,從目前的 13 款車型減少至 8 款。
對此,現代汽車集團 CEO 張在勳表示:" 最近幾年,中國業務因國内外各種負面因素變得艱難。為了提升已受損的品牌形象,現代将專注于高性能車型。"
在華銷量連跌六年
因中檔的價位、時尚動感的外形、可圈可點的性能,現代汽車在中國市場曾有過一段極為輝煌的時光。
2016 年,其在華合資公司北京現代銷量高達 113 萬輛。在百萬銷量的光環下,現代汽車在華布局 5 家工廠,其中 3 家位于北京市,另外兩家分别位于河北滄州和重慶。
但好景不長,短短幾年間其在華銷量就急速縮水,2022 年為 25.4 萬輛,大幅下跌 27.8%,且截至去年已連續下跌 6 個年頭。
銷量走低,工廠產能也只能無奈空置。2021 年,現代汽車位于順義的工廠便賣給了理想;2022 年,其重慶工廠也宣布停產。
但與中國市場表現截然相反的是,2022 年,現代汽車在其它國家、地區銷量不斷上升,其母公司現代汽車集團 2022 年全球累計銷量為 684.82 萬輛,繼豐田、大眾之後,位列全球銷量第三。
其中,現代汽車全球總銷量為 394.4 萬輛,同比增加 1.4%。從各區網域銷量來看,北美市場是現代汽車最大的單一市場,2022 年現代汽車在北美售出 94.9 萬輛,同比增長 15.1%;在歐洲市場也實現了逆勢上揚,全年共售出 57 萬輛,同比上升 6.1%;在印度市場,現代汽車全年共售出 55.5 萬輛,同比增長 7.0% ……
在此背景下,中國市場成為了現代汽車 " 梗在喉嚨裡的一根刺 "。
目前,中國市場銷量的不斷下滑已經影響到了現代汽車的報表表現。2022 年,除中國市場外,現代汽車的銷量同比增長 4.2%,将中國市場納入計算後,其僅增長 1.4%。
但囿于中國市場是世界第一大汽車產銷市場,現代汽車無法放棄這片土地—— 2022 年,中國汽車銷量為 2686 萬輛,約等于美國 1382 萬輛、歐洲 926 萬輛、日本 416 萬輛之和。
自主崛起," 韓流 " 光環褪去
在創立之初," 征服世界 " 就是韓系車的必行之路。
" 因韓國市場體量較小,韓系車一開始就是出口導向。" 前中國汽車工業咨詢發展公司首席分析師賈新光對汽車頭條記者說道:" 當時正值全球化發展風口,韓系車成功憑借性價比在世界市場上站住了腳跟。起亞在歐洲銷售的車型主要是小車,現代在美國的主力車型也是 A 級車。"
埋頭苦幹的精神支撐着韓系車度過了第一階段的擴張。現代汽車創始人鄭周永此前曾經說過:" 我們沒有别的辦法趕超日本,只能苦幹,人家幹 8 個小時,我們就幹 12 個小時;人家幹 12 個小時,我們就不睡覺。" 除了刻苦的精神,鄭周永還帶給了現代汽車 " 品質經營 " 的理念。他曾表示:" 質量是生存的核心,不管花多少錢也要保證質量。"
依靠這一理念,2005 年,現代汽車正式在美國建廠,開啟了從開發到生產、銷售、售後服務一體化的 " 美國制造 " 時代,也開啟了現代汽車全球化瘋狂擴張的時代,無論是口碑還是市場占有率,它都迎來了一個質的飛躍。
進入中國市場後,現代汽車更是如魚得水。放大來看,可以說韓系車與其背後的韓流文化一度成為風靡中國的現象級潮流。一部《來自星星的你》讓都教授爆火大江南北;來自 EXO 團體的歸國偶像迅速成為一線頂流;歐巴等稱呼也一度成為年輕人群體中的時尚;第八代索納塔也與其它兩大爆款車型一起,成為了消費者心中的買車三寶。
但伴随着中國本土藝術、本土工業的崛起,來自韓國的潮流文化逐漸在這片土地坍塌;在汽車領網域,吉利、長安、奇瑞等極具性價比的本土汽車品牌也不斷蠶食着 10-20 萬元的市場區間。
相比于精致的韓系車,注重性價比的人群更願意選擇坐下一家人依然舒适的哈弗 H6、不到十萬的吉利帝豪;注重品牌力的人群則在鋪天蓋地的美式豪華廣告中,将目光投向了林肯、凱迪拉克等。
電動化轉型刻不容緩
自主品牌的全面崛起是韓系車在中國遭受的第一次重擊,後來,市場結構的變化又讓韓系車面臨了新的困境……
在政策、市場等多重因素的推動下,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正在不斷升高。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22 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全年產銷量分别完成 705.8 萬輛和 688.7 萬輛,同比分别增長 96.9% 和 93.4%,連續 8 年位居全球第一,市場占有率已經達到 25.6%。
現代汽車在世界範圍内也已開始新能源布局,但具體到中國市場,北京現代電動化轉型較為緩慢,目前在售新能源車型僅有菲斯塔純電動和名圖純電動車型,均是油改電車型。
燃油汽車與新能源汽車的關系并非平行發展,而是你進我退。為了度過難關,在 4 月份舉辦的 2023 上海車展中,北京現代重申 "2025 向新計劃 "。
根據計劃,在產品轉型方面,北京現代要在 2025 年實現燃油車全面混動化,未來 3-5 年内構建 1 款 MPV 車型、2 款轎車、3 款 SUV 車型的混動化產品矩陣,達成混動產品年產銷 30 萬輛規模;加速引入純電品牌艾尼氪(IONIQ),2023 年推出專屬 EV 車型,未來 3 年投放 4-5 款純電車型,在 2025 年達成年銷 50 萬輛以上的目标。
同時,現代汽車正式宣布高性能 N 品牌進入中國,并亮相了首款引入中國的 N 品牌車型—全新 Elantra N 的外觀設計。
一邊壓縮成本,一邊創新變革,能看出現代汽車仍對中國市場抱有期望。
但有趣的是,與現代汽車師出同門的起亞汽車中國首席運營官楊洪海近期在接受采訪時表示:" 起亞兜裡有的是錢和技術,等到國内企業先燒死了再來搶市場也可以…… "
在傳統車企、造車新勢力等大量品牌迅速入場的大背景下,資金雄厚者、技術先進者比比皆是。如果現代和起亞抱着這樣的态度面對競争,或許很難收獲好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