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中年職場的十字路口,38歲退伍軍人靠低代碼“逆襲”,歡迎閱讀。
當所有人都在焦慮 35 歲後的職場生活時,有些人卻已經開始了新征程。
今年 45 歲的退伍老兵許牧就是如此。
38 歲那年,許牧離開部隊,當隊友還在操心未來的就業方向時,他卻憑一己之力,在學歷普通、缺乏社會經驗的情況下,從基層重新學習技術知識,最終利用低代碼實現了人生逆襲。
剛入職時,許牧的主要工作和職場新人無異,甚至還要協助打掃辦公室,拿着不到部隊 30% 的月薪。
但許牧心裡很清楚,自己的興趣和優勢是什麼。" 我想做财務,但沒有管理經驗,那就要踏實從新學習,把自己當做一個職場小白 "。
為了這個目标,他扛下了别人不解的目光、困窘的生活,去事務所學習,去北京學更前沿的技術。
在好學的底色下,他第一時間嗅到了低代碼的機遇,利用釘釘低代碼解決了傳統企業數據不易追蹤、流程混亂的問題。
在北京第一家公司工作的時候,許牧就采用低代碼搭建了櫻桃采摘管理數字化系統,3 個月試用期結束後,便破格升為财務總監。
45 歲這一年,許牧成為日照當地高新技術企業審計運營部的經理,他用數據賦能管理,同時也讓山東龍海集團走出去。
這是一個 " 老兵不死,持續向前 " 的故事,對許牧來說,從來沒有什麼時間的魔咒,只要一直向前,總有一天會攀上自己想要達成的高峰。
以下是關于他的真實故事:
文 | 小北
編輯 | 卓然
收棉花 " 煽動翅膀 ",
改變了一位軍官的人生
2005 年秋天,南疆的棉花田。
沙漠邊緣晚上的風是涼的,棉花已經吐絮,白色的棉花團團簇簇的堆在枝梢,長勢喜人。棉花田旁邊,是繞着棉花田邊緣,一遍一遍走正步的許牧,在 3 年軍士加 3 年軍校的生涯裡,這成為他下意識的動作,在他思考時,他總會這樣做。
每年收棉花,都是當地軍人最苦惱的時節,那時農場還屬軍隊管轄,棉花要過磅打單,都是 2 個軍官協作,一個記在本子上,一個記在電腦裡,然後打出一個單據來,給當地農戶籤字。
到了晚上,軍官們也要一個一個對報表,統計給領導一個數值。
不久之前,許牧就坐在屋子裡,挑燈夜戰,拿尺子一個一個地對着人名與棉花收成。
但這實在太麻煩了,從早忙到晚不說,記錄的人一個手抖,也很容易出錯。每次統計報表都要花很多時間,還要多次重復核對,唯恐錯一個數字。
作為剛從軍校畢業,學軍隊财務的 " 專業人士 ",許牧被領導委以重任,要把整個農場的财務數據核算清楚。許牧就在思考這件事。
怎麼做呢?用原來的辦法肯定行不通,因為重復核對就是需要至少 3 個人,持續工作,才能保證數據正确。但在這基礎上,能不能用一些更簡便的方法呢?
他想到了軍校的電算化系統,他們的生活費、會計、保險都數額分明的呈現在一個系統裡,繁而不亂,非常清晰。
前一年,微軟的 Office 辦公組件剛更新到 2003 版本,新增了很多功能,能夠支持分資料欄工作,把連隊、農產品品種、單價和金額都篩選呈現出來。他決定用 Excel2003 的系統對整個數據統計做一個改造。
" 當時其實有想過搭建一個系統,但當時我不會編程,只能用 Excel 這種笨辦法。" 許牧笑着回憶。
當他用透視表把數據清晰地展示出來後,所有人耳目一新。他的領導告訴他:" 你做的這個東西,已經打破了農場從 60 年代建立到現在的記錄。"
就是在那個時刻,許牧感受到了自我與數據的價值,并将二者聯系在了一起。
做士官的時候,他是通信兵,背着天線特别長的小電台,給戰士和領導傳遞消息。他本想繼續學通信,但卻被分配到了軍隊财務專業,早期他并不知道這個專業的價值在哪兒,直到他獲得領導和戰友們的認可。
他想繼續專精。南疆偏遠地帶,沿路都是沙土路,進出很不方便,沒書,也沒網,他就每次趁着放假時到大學裡去,問能不能報名英語四六級,他要考;到财政局去,問能不能考會計職稱,從軍隊财務變成地方财務。
2005 到 2008 年的 4 年時間裡,他常在辦公室裡一個人復習,過了四六級、過了會計職稱,甚至連注冊會計師這種公認難考的證,他也過了兩門,還是因工作才沒再繼續考。
60 天的省親假,他也沒回家,在烏魯木齊的小房間裡,從晨光熹微復習到天色昏暗,腦子裡持續盤旋着那些知識點,除了吃飯,從不出門。
房間、書本、復習、考試,成為他 28 歲那年印象最深的事,他當時想着:我要做好财務這件事,不能讓戰友和領導失望。
也就是在那一個又一個復習的小房間裡,他的命運悄然改變了。
最難熬的時刻,
他用低代碼另辟蹊徑
" 數據和财務,是我當時重新找到的人生目标。" 許牧笑道。
在那之前的四年前,他無法思考這些,他必須得為未來奔波。
圖 | 許牧和他的獎章
許牧家庭不算好,早年考試也不得法,高考只過了專科線,為了拼一條活路進了部隊做義務兵,但義務兵有年限,復員後通常無處可去,只能做體力活。
" 當(義務)兵的普遍都是家裡沒什麼關系、成績也沒考好的,沒關系,沒文憑,哪能找到好工作呢。" 他做義務兵時的戰友,後來通常去做了客運車司機、收納,或輾轉各地打工。而想繼續留在部隊,只能考軍校,提幹做軍官,未來才算有保障。
他們出去訓練,背着電台、爬杆,學習的時間很少,他只能見縫插針。站哨時含着手電筒照書、不訓練時溜進沒人的地方學習,後來怕影響戰士管理,他請纓去最苦的炊事班,早上 5、6 點起床,揉面、蒸饅頭、做早飯,得閒就復習,如此過了大半年,以全團第一、全軍區第四的好成績順利去了軍校。
" 從那時,我的心就放下來了。但我閒不下來,我還是想證明自己。" 财務和數據成為他新的、可以證明自己的事。在二次從軍、18 年的軍旅生涯裡,許牧積累了很多關于數據的想法,但他無法驗證。
2016 年,随着政策調整,許牧得以在 38 歲時選擇自主擇業。他去會計事務所學習企業如何進行财務管理。在那個大眾普遍認為應該 " 功成名就 " 的年齡點,許牧卻選擇把他曾經軍官的成就 " 清零 ",他想在企業裡做财務,但一無 985、211 的學歷,二無企業工作管理的經驗,沒人願意招他。
許牧把自己放到一個初入職場的新人的位置上,坦言," 我就是來學東西的,工資您看着開。" 在日照的下屬縣城,他每月只拿到 3000 不到的工資,每天早上第一個到公司,幫忙打掃衛生、提水、拖地,外出任務也積極響應。而不過前一年,他還在部隊時,因多年軍官經驗,他的收入早到了 15000。
那是完全抛卻過去榮光的重新開始," 但我想做,我要做。" 許牧這樣說。
但他知道自己的劣勢,企業裡的财務有的 10、20 年的積累,知道各方面的規則怎樣運行,有各種人脈和資源,但許牧沒有,他得為自己規劃一條與其它人都不同的路。
2 年後,為了尋找突破,許牧去了北京。在那裡,他發現了釘釘,發現數據與記錄能在釘釘上共享,這喚醒了許牧早年思考的數據共享的想法。
2004 年收棉花之後,他想過自己構建一套共享數據的系統,為此還專門學了編程,但軍隊數據無法共通,他只能擱置這個想法。但現在,他發現釘釘正是這樣做的,他因此對釘釘很有好感。
2019 年初,他們開始籌備 3、4 月櫻桃采摘的事。往年的采收櫻桃過程,都非常混亂,下單信息只能從電腦上看到,但采摘櫻桃、在庫房時無法看到這些信息,只能通過釘釘一個個地發檔案,卻也容易造成少看或漏看。
許牧知道這應該怎麼做,這就像某種收棉花計算的延續,他知道每個環節應該關注哪些數據和分類,但難的是數據實時共享,讓大家能随時從手機上看到。
他在釘釘上找到一個進銷存系統的應用,用自己對業務的理解調整了一些場景。那時銷售發貨是一個難點,天南海北的訂單沒有可靠的排序和分類,異常混亂,他們必須得一個個地址去核對,眼睛大腦一晃神,就容易漏發少發,後續又需要多人再核對驗證。
但用這一應用調整後,許牧可以直接通過地址資料欄歸結,自動形成發貨單,并提交給快遞公司,同時所有人也能直接從手機上追蹤到實時數據,一下跑順了整個流程。
" 從處理收棉花的數據時,我就形成了一個理念,管理數據應該有一個流程,要有一套把數據歸結起來的方法和脈絡,它最終才能幫我們把事情做得更順。"
他發現這個進銷存系統運用的底層架構是氚雲低代碼,而低代碼可以自己搭建自适應的場景,那些他過去關于流程的思考,那些數據賦能業務的場景,都在這一刻浮現出來。
他用氚雲搭建了整個發貨、采收、車間分揀、送貨的所有流程,把櫻桃從下單到發貨的整個流程打通。後來,他又打通了企業人員的報銷、付款流程,把所有的場景都匯聚在了氚雲低代碼構建的平台上。
圖 | 許牧
也是在那一年,公司想進 B 輪融資,要路演、考核軟硬體,當整套數據呈現在投資人面前時,獲得了幾乎所有人的好評。那是許牧第一次接觸低代碼,但他卻感覺整個世界都打開了。過去的思考與這個工具的完美匹配,讓他意識到," 這就是我要的東西,我要做的事,可以成了!"
20 年的積累,
在不惑之年集中爆發
2021 年,龍翔科技的工廠。
圖 | 廠房内的新材料
——這是一種新型的建築保溫材料,由隔熱的芯材、上下兩面的復合層,以及一側中間的泡沫層組成。
它是日照當地高新技術企業龍海集團的拳頭產品,保溫、防火,拿下多項專利。
這一年,當許牧打算把低代碼帶回家鄉日照,有技術、也樂于接受新技術的龍海集團,成為他很好的選擇。但他才進來,就被整個公司的數據混亂 " 吓到 "。
許牧記得很清楚,那是 5 月 4 日,他剛進辦公室,還沒交接,就遇到領導要統計某工地的保溫板發貨欠款情況。就像按下開始鍵,整個辦公室的人馬上通通動了起來。
有人導出發貨流水,篩選工程資料欄,那些資料欄并不标準,得用各種包含某字的形式圈定基本範圍,再一個個核篩;有人去微信群裡找到發貨的聊天記錄,一個個匹配;有人查看給領導的過往報表;有人查看項目款項與餘額情況,四個财務全神貫注地忙了 3 個小時,才匯總出一個數來,但面面相觑,誰也不敢上報。
" 因為他們自己也不知道數據準不準。"
後來報上去了,領導一個電話打來,問數據靠譜嗎?沒有一個财務敢應,只能各自又去做了幾輪數據核對,才敢确定。
而當許牧去工廠查看時,他也才發現那 100 畝的工廠裡,大大小小地擺滿了過去積壓的成品庫存,足足有 4 萬多平方保溫板。
" 就是因為數據不準。保溫板放在建築物外牆上,承擔了外牆的功能,中間要用水泥澆築。厚度、寬度,即使有一厘米的誤差,裡面的混凝土可能也會漏漿或漏料,所以對精度要求很高。"
圖 | 龍海集團的工廠全貌
龍海集團裡負責保溫材料生產的龍翔科技的總經理王洪東解釋," 而以前我們把握不了精确的數據,訂單來了就先多生產,最後成品積壓了,也只能浪費。"
做數據統計也異常麻煩,因為每一筆訂單都是定制,厚度、寬度、芯材都大不相同,幾乎一個產品就是一個 SKU,很難統計。這也是為什麼許牧才來時見到财務那麼繁忙專注,卻無法肯定自己計算出來的數據的原因。
" 這太難了,我當時都想走了,但做軍人的責任感讓我決定撐下來。"
如何用一個系統把數據串聯和歸總起來?是擺在許牧面前的難題。
它是非标品,涉及到的變量很多,很難用一種方式歸類。他像是又回到 26 歲那年,在工廠與公司裡閒走,吃飯睡覺時腦子裡都盤旋着這個問題。
後來,他意識到所有的數據都不是無根之木,保溫板的生產關涉到客戶下的訂單,能确定厚度;芯材原料的寬度本來是固定的,但每次使用時要進行切割,用函數關系把切割後的數據與原材料聯系起來,能明确芯材的使用,和成品的寬度數據。
圖 | 保溫板
他像是和自己九歲的孩子在海邊撿貝,找到一個個數據的節點,并把它們放進系統裡,形成整個業務鏈條上清晰準确的數據。
圖 | 許牧通過低代碼搭建的系統
更重要的是有釘釘和氚雲低代碼的輔助。
" 我知道怎麼分析數據的’前因後果’,但如果我沒有一個工具,把這些數據整合起來;沒有釘釘這個平台,讓數據實時共享,那我就像沒有材料的廚師,是做不出這盤菜的。" 許牧這樣說。
2 年的時間裡,許牧用氚雲的低代碼,在釘釘上搭建起了 500 多個子模塊系統,對下訂單、采購原材料、生產、成品庫存,到運輸交貨的全流程進行數據跟蹤,所有人都能從手機的釘釘上看到實時的數據,曾經困擾龍海多年的數據迷霧,在這一刻撥開。
" 我們以前用 Saas 平台、各種 ERP 系統,數據只能按照傳統、固定的方式上傳,沒辦法做分析,也沒辦法數據共享,但每年還要花 10 萬去維護那個平台。換成釘釘和氚雲低代碼後,這些成本都省了下來。" 許牧這樣說。
圖 | 許牧通過低代碼搭建的系統
在倉庫負責原材料入庫的王付花,最近兩年越來越開心。她以前總是一言不合就去和财務吵架,因為财務總是讓她盤點庫存,但每一個產品的型号、規格都有差異,她得一條一條的核對,就無法做其它的工作了。
即使對完,這個數據最終起不到任何作用,因為誰也不能保證數據完全準确。
以前每個月月底的清理庫存,都是她最不耐煩的事,但現在,她每天早上都會在電腦上直接核對昨天的數據,清晰明了的數據讓她心裡有底,也讓數據從她這裡确認後能更好地推動後續的生產及送出。
準确的數據也幫助龍海集團走出去,子公司龍翔科技的總經理王洪東坦言。
不久前他們主導制定了東北某省地标建築的行業标準,一是有了更準确的數據做支撐,二是系統納入了龍翔的專利使用,讓整個對外合作能形成閉環。
" 沒有釘釘低代碼構建的系統,即使我們的產品很好,我們也根本不敢這樣做。"
今年,龍海集團把數字化提到了戰略高度,許牧牽頭審計運營部規範流程,用準确的數據賦能管理。
他前面 20 年對數據的積累,都在低代碼的工具幫助與龍海的平台裡實現了迸發,回頭望," 什麼都有了。"
尾聲
許牧永遠記得那個時刻。
2000 年,他正在拉練,指導員和連長把他叫到帳篷裡,告訴他考軍校的分數出來了,全軍區第四,全團第一。他捏着拳頭跑出去,一邊跑,眼淚一邊落下來," 我做成了 "。
後來,他無論做什麼事,都會拼盡全力,因為他知道,那樣才會有結果。
38 歲那年,當他決定從零開始,身邊免不得有人要說他 " 折騰 "," 都而立之年了,還有什麼放不下呢?"" 那些不高的工資、艱苦的生活,你為什麼要自找苦吃呢?"
但許牧不想妥協,那些他在軍旅生涯裡思考出來的東西,那些他這一年真正想做的事,是他無論如何也必須要做的,那是他苦心追求的自我價值所在。
他就是這樣一個不想服輸,想做就一定要做好的人。那些困苦與挑戰,那些阻力與堅持,最終在他 45 年這一年變成充沛的回報。
他甚至也并不滿足于此,他依然繼續考試,氚雲的中高級認證、BI 數據分析師、FCP 業務分析師,他用那些知識去喚醒龍海沉睡的數據,更好地發揮數據的價值。
許牧總說," 我是個反應比别人慢半拍的人 ",但當他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找到自己的價值後,他就會一直向前,用幾十年的時間去做好一件事,生命不休,向前不止。
在大時代下,每一個小人物都值得被看見,每一個小人物都不普通。
我們關注每一個垂直行業的參與者、親歷者,
将視角切換到這些參與到時代變遷、企業進化的人群身上,
通過更專業細膩的筆觸,讓更多人看見更多人。
先後榮獲
2021 年百度百家号優質成長力作者
2021 年度鳳凰新聞大風号影響力 TOP50 作者
2021 年度網易新聞網易号年度影響力作者
2020 年度钛媒體年度十大作者
2020 年度騰訊新聞企鵝号優秀内容合作夥伴
2020 年度 ZAKER 影響力排行榜最有價值作者
……
如您有合适的作品,可将稿件直接發給 [email protected]
稿件一經采用發布,即刻支付稿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