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京圈名媛,朋友圈真牛,歡迎閱讀。
在"時尚教母"宋懷桂的人生中,有太多值得被拎出來一一拆分的故事了。
比如她的婚姻是中國第一樁涉外婚姻,她組織了中國第一支時裝模特隊,成為第一個外國服裝品牌的代理,她還在北京崇文門經營了一家名叫馬克西姆的法餐店。
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末,這間餐廳被稱為北京文藝圈的"一片綠洲"——
姜文與劉曉慶連續幾年在這裡過生日;張藝謀常攜鞏俐出席餐廳派對;《末代皇帝》中的尊龍常來這裡用餐;
崔健在餐廳的舞台上第一次演唱了那首《一無所有》,而張國榮更是在這裡度過了人生中最後一個跨年夜。
而他們都擁有一個共同的好友,宋懷桂。
姜文曾評價宋懷桂為:"比爺們兒還爺們,我敬仰她。"
而在這樣的故事脈絡下,人們對于宋懷桂的輪廓構建,不免傾向于一個雷厲風行、說話響亮、面容精致且瘦削的女性。
實際上,宋懷桂長了一張娃娃臉,說話從來都是輕聲細語,在女兒宋小虹的記憶中,無論工作再繁重,她也很少發脾氣。
這也似乎成為宋懷桂故事中最關鍵的内核——溫柔的強悍與颠覆。
01
50年代末,北京東城的大雅寶社區,搬來一對夫妻。
丈夫叫做萬曼,是保加利亞人,妻子宋懷桂則是中央美術學院的一名學生。
每天一大早,宋懷桂總會穿着一條連衣裙,腳踩一雙高跟鞋穿過胡同,每當這時,站在胡同口掃地的居民們常偷偷觀看。
大家覺得稀奇,畢竟他們從沒見過這種中外結合的婚姻,實際上,宋懷桂與萬曼的這段婚姻,确實也是新中國成立後第一樁涉外婚姻。
宋懷桂與丈夫萬曼
1937年,宋懷桂出生在北京,她的父親宋荔泉畢業于北京師範大學,曾在民國政府擔任高級文官,母親陳鏡芳則畢業于金陵女子大學,後來成為一名中學英語教員。
在那個年代,這樣的家庭背景意味着,宋懷桂能夠擁有更多的選擇權與可能性,而在某種程度上,十幾歲的宋懷桂确實也選擇了一條并不好走的路。
18歲那年,宋懷桂考入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師從著名油畫家董希文。
宋懷桂
彼時學校有許多外國留學生,宋懷桂因為英語好,被老師選中去幫助一名叫做萬曼的保加利亞學生輔導功課,在接觸中兩人談起戀愛。
在當時相對保守的社會環境下,宋懷桂明白,這樣的戀愛關系必定會被視為"異類",所以每次見面,兩人只能偷偷進行。
那時他們還研發了一套"辮子暗号"——見面前,萬曼會将時間與地點寫在紙條上,塞到一個特定樹洞中,宋懷桂看過後會将頭發梳起來走到萬曼面前,梳兩根代表可以見面,梳一根則表示無法赴約。
多年後,好友姜文還曾問宋懷桂,為什麼總愛梳辮子,她說:"因為辮子能夠傳達許多信息"。
宋懷桂與萬曼
但終究,這段戀情還是被身邊人發現,意料之中的阻力開始出現在兩人之間——保加利亞大使館多次提醒萬曼,不要和當地女子產生感情,而宋懷桂也收到了來自家人與身邊人的勸阻,在學校裡,甚至有人将此事上升到她的個人作風上。
但對此,宋懷桂并不退縮:"我沒有做錯任何事情,因為并沒有相關的法律禁止中國人和外國人結婚"。
回頭看,宋懷桂的這種性格,一方面是天生的傲氣,另一方面或許也伴随着某些遺傳的成分在——
宋懷桂的母親也是一位不願意被世俗規定捆綁的女性,當年哥哥想将她嫁給一位陸軍上将,但宋懷桂的母親卻因為不願如此,在相親的酒樓将桌子掀翻。
多年後,她的女兒宋懷桂也做了一件類似"掀翻酒樓桌子"的事情。
面對戀情阻力,宋懷桂選擇了堅持。
1956年,宋懷桂和萬曼在中央美術學院的禮堂裡,完成了簡單的婚禮,而這段婚姻也成為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例涉外婚姻。
宋懷桂與萬曼
結婚這年,宋懷桂19歲。而她堅持選擇的這場婚姻,在某種程度上成為了她另一段人生的全新入口。
02
在宋懷桂女兒宋小虹的記憶裡,在自己成長過程中,母親總會反復講起當年離開中國時的場景。
那是1958年,宋小虹出生第二年,宋懷桂與丈夫萬曼決定離開中國,定居保加利亞。因為行李數量多,加之有太多大副畫要帶走,宋懷桂只好把宋小虹用布裹在兩張畫裡,帶上了飛機。
萬曼(右一)宋懷桂(右二)
來到保加利亞後,宋懷桂進入保加利亞索菲亞大學,繼續自己的藝術學業。幾年後,宋懷桂與萬曼的兒子誕生,之後她又開始嘗試成為演員。
在那個年代,作為女性,宋懷桂的人生無疑是開闊的,她既沒有因為婚姻放棄學業,也從未因為母親這一身份而放棄工作。
當然,思鄉的情緒在所難免。
身處異國,宋懷桂常會思念家人,在寄回家的信中,她總會在末尾寫下一句:"如果下班回家不太勞累的話,請多多寫信給我,哪怕幾個簡單的句子。"
1974年的秋天,37歲的宋懷桂帶着一對兒女回國探親。此時距離她離開中國,已經過去整整16年。
再回到從小生活的胡同,宋懷桂發現,自己家門的開口方向早已經發生改變,曾經一到秋季就開滿門口的桂花樹,也不知何時被砍掉,只留下光溜溜的幾個樹墩。
走在在胡同裡,宋懷桂與兒女的"怪異打扮"吸引來許多剛放學的學生——宋懷桂與女兒穿着嬉皮士的喇叭牛仔褲、緊身上衣,兒子的衣服上還别了很多徽章。
這些學生紛紛圍過來,不斷打量着他們的裝扮。
宋懷桂舊照
而因為漫長的分别,宋懷桂的母親甚至沒有在第一時間,認出自己的女兒——
她從屋裡走出,看到站在院子裡的三個陌生人,轉頭埋怨丈夫:"睡覺也沒關好門,還有幾個外國人來咱們這邊。"
直到宋懷桂緊張地叫了一聲:"媽媽",母親才驚覺,站在眼前的竟是自己闊别多年的女兒。
離開北京那年,宋懷桂只有21歲,如今她已37歲,母親也早已滿頭白發,在那個只能靠書信保持聯絡的年代,或許唯一不會改變的,正是那一聲:"媽媽"。
這次探親之後,宋懷桂開始尋找一些可以回國工作的機會。
1980年,在丈夫萬曼的軟雕塑作品展上,宋懷桂結識了一位重要的朋友——服裝設計師皮爾·卡丹。
宋懷桂與皮爾·卡丹
彼時皮爾·卡丹正計劃開拓中國的服裝市場,而宋懷桂的文化背景與工作能力将他深深吸引,他曾如此形容宋懷桂:
"你就算是把宋懷桂扔到沙漠裡,她也能夠學會仙人掌的語言"。
之後,他邀請宋懷桂擔任服裝品牌皮爾·卡丹亞太地區的首席代表,負責開拓中國市場,并開啟了兩人長達數十年的合作。
如此之下,43歲這年,宋懷桂回到中國,而關于她人生中最精彩的一部分,也從此刻開始。
03
皮爾·卡丹交到宋懷桂手中的,并不是一份輕松的工作。
在彼時的中國,時裝與時尚還是兩個鮮有人知的概念,那時大多數普通人穿的衣服顏色,不外乎"藍綠黑"三色。
皮爾·卡丹希望宋懷桂能夠舉辦一次服裝秀,向更多人普及時尚概念,同時他還希望這次大秀的服裝模特都是中國青年。
那時中國沒有模特隊,宋懷桂只能滿大街尋找身高超過185cm的年輕人,最終,她找來28名來自各行各業的年輕人,組成了中國第一支模特隊。
那時,這第一批模特有的是賣菜的、有的是在工廠燒磚的、有的則是在紡織部織地毯……每天下班後,他們都會先回家脫掉工裝,換上西裝,再來到宋懷桂租下的用于訓練的大廳。
皮爾·卡丹與中國模特
而在之後長達幾個月的訓練過程中,這28名模特不斷有人決定退出。
一方面是因為訓練的過程枯燥辛苦且沒有報酬,另一方面則是因為來自周圍的聲音。
那時人們對于"時裝模特"一詞了解甚少,而在相對保守的環境下,大眾對于"展示身體"這一行為的态度,并不算友好。
對于這些,宋懷桂并不意外。
在她最初尋找模特時,曾通過北影廠的熟人介紹,見到三位青年演員方舒、貢海斌以及尚未成名的張鐵林。
面對宋懷桂的邀請,張鐵林與方舒幾乎沒有猶豫,就選擇了拒絕,只有貢海斌決定留下。
只不過,真正吸引貢海斌的并非這份工作,而是宋懷桂。
見面那天,宋懷桂穿着一件黑色絨上衣,外披紅色羊毛絨披肩,腳下還踩着一雙細跟高跟鞋,貢海斌說:"整個北京城裡,我都沒見過這麼精致的人。"
也正是這份精致,讓他決定信任宋懷桂。
宋懷桂(左二)與模特隊
對于模特隊裡的女孩子們而言,宋懷桂不僅教會了她們如何成為一名模特,還讓她們懂得了女性應有的精致與自信。
畢竟宋懷桂就連口紅,都會一天換三次——在年輕人面前淡一些,談判時濃一些,晚宴的場合又是另一種。
那時的中國商場并沒有化妝品櫃台,為了復刻宋懷桂的妝容,模特隊裡的女孩子們用燒黑的筷子描眉,将夾煤塊用的火鉗子燒熱來燙頭發,還會将黃瓜與西紅柿切成片,貼滿一臉當作面膜護膚。
她們希望着有朝一日,自己也能夠成為宋懷桂這樣的女性。
宋懷桂舊照
1981年春天,第一場由中國模特表演的時裝秀在民族文化宮舉行,而此時,模特隊已由最初的28人,縮減成了15人。
在那天,表演大獲成功,好評如潮。
在宋懷桂的引領下,這些20歲左右的女孩子們,開始接觸更為寬闊的世界。
1985年,宋懷桂還帶着十二位模特飛赴巴黎參加國際超模大賽。身處法國,女孩們穿着旗袍,手舉着中國國旗,乘坐着敞篷車穿過了凱旋門。
在法國的模特隊
似乎,宋懷桂種下的一些種子,開始發芽了。而與此同時,她栽種下的另一顆樹苗,也開始漸漸長出了濃密的枝桠。
04
1983年,一家名叫馬克西姆的法式餐廳在北京崇文門開業,這家餐廳的投資者是皮爾·卡丹,而經理正是他的老搭檔宋懷桂。
店内的裝修完全復刻了巴黎總店:來自日本的牆鏡,來自法國的鸢尾花造型吊燈,來自蘇格蘭的地毯……
而為了保證口味的正宗,餐廳不僅從法國請來廚師,就連使用的肉類蔬菜也都是從法國進口,在當年,馬克西姆一炮而紅,在開業當天,《新聞聯播》還對其進行了報道。
馬克西姆餐廳
值得一提的是,這間餐廳後來還成為許多電視劇的取景地,比如電視劇《金粉世家》就曾在這裡進行過拍攝。
作為一家合資企業,馬克西姆是當時北京唯一一家能夠制作純正西餐的餐廳。
因此,這裡成為了許多外國人以及西方藝術家聚會的場所,也成為了許多導演與演員舉辦重要慶典的首選。
每到了晚上,作為經理的宋懷桂便會穿着裙子出現在餐廳,與每一位賓客打招呼,輕柔地問對方:"你好嗎?"
宋懷桂舊照
那時姜文二十多歲,剛拍完電影《芙蓉鎮》與《紅高粱》,正在和比自己大9歲的劉曉慶談戀愛,連續幾年,他都會在生日這天來馬克西姆度過,他說:
"馬克西姆真的給我打開了很多眼界。"
劉曉慶與姜文的舊照
而對于女主人宋懷桂,姜文也評價頗高:"她是一個很有吸引力、獨特又仗義的朋友,這方面我是仰視她的,我覺得她比很多爺們做事兒還要爺們兒"。
劉曉慶更是将馬克西姆的成功歸結于宋懷桂的魅力:"因為她,我們才喜歡馬克西姆。"
正在談戀愛的張藝謀與鞏俐,也常會出現在馬克西姆餐廳,因為與宋懷桂私交甚好,偶爾兩人還會去宋懷桂家聚會。
鞏俐(左二)張藝謀(左三)姜文(右二)宋懷桂(右一)在馬克西姆餐廳
張國榮每次來北京都會到馬克西姆唱歌,2002年12月31日,他更是在這裡度過了人生中最後一個跨年夜。
崔健(左一)與張國榮(左二)在馬克西姆餐廳
意大利導演貝托魯奇也是馬克西姆的常客。
1986年,45歲的他在北京拍攝電影《末代皇帝》,工作間隙常會來餐廳吃飯,一來二去間,他和宋懷桂成為了好友。
之後,他還特地邀請宋懷桂扮演電影中"隆裕太後"一角,原因是宋懷桂與他腦海中的"隆裕太後"簡直如出一轍。
《末代皇帝》中的宋懷桂(左二)
似乎每一位與宋懷桂接觸過的人,都能從她身上找到一些不同的魅力,有人覺得她像媽媽、像姐姐,有人則覺得她像好友,像妹妹。
而對于演員尊龍而言,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宋懷桂都像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家人。
在拍攝《末代皇帝》時,宋懷桂與尊龍相識,因兩人都不喜歡名利場,且對許多事情有着相同的見解,電影拍攝後,兩人便成為了好友。
因為宋懷桂大15歲,尊龍每次見面都會親切地叫她姐姐,每次來到北京,他會将大部分時間花在馬克西姆餐廳。
宋懷桂(左二)與尊龍(右二)
而尊龍在北京拍攝電影《蝴蝶君》時,宋懷桂更是一有空就會帶着他最喜歡喝的粥去探班。因為自小漂泊且無父無母,像姐姐一般的宋懷桂成為了尊龍的依靠。
尊龍曾對宋懷桂說:"姐,你就像那慈悲的觀音菩薩,我就像你手裡的水晶球,千萬别放手,否則落地我就成了碎片。"
多年後,女兒宋小虹回憶起尊龍,她說:"我媽媽很喜歡尊龍。可能因為尊龍是個‘有點怪’的人,他從小在香港學習國劇,後又去了美國,像是個沒有家的流浪小孩。"
宋懷桂與尊龍
而如今,數十年過去,宋懷桂離世,尊龍隐世,屬于他們的故事,被留在了那間如夢如幻的馬克西姆餐廳之中。
05
在馬克西姆餐廳的中間,有一塊可以被掀開的地毯。
對于許多搖滾歌手而言,那塊地毯如同一個開關,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承載了他們的搖滾夢想。
在90年代,北京城裡流行着一句話——"搖滾并不接近人民,它只接近馬克西姆"。
那時,樂隊現場演出的形式在中國尚且小眾,要在北京尋找到一個專供樂隊演出的場地,則更是難上加難。
馬克西姆餐廳是那時北京為數不多的,願意為搖滾歌手提供表演舞台的餐廳。
每周都會有一到兩天,馬克西姆餐廳會将中間的地毯掀開,搭建成一個小型舞台,邀請尚未出名的搖滾歌手來表演。
而每次表演前,宋懷桂都會細心地派車去将歌手們接到店裡,還會在結束後招待他們餐食——要知道,在那時北京人的月平均工資只有50塊,而馬克西姆餐廳一頓飯的人均消費則是200塊。
崔健在馬克西姆
歌手姜昕曾在自傳《長發飛揚的日子》裡将馬克西姆描述為"中國搖滾樂的聖地",那時她19歲,正在和窦唯戀愛,每次黑豹樂隊在台上演出時,她總會坐在台下觀看。
汪峰、鄭鈞、唐朝樂隊都曾在舞台上留下青澀稚嫩的20歲,張亞東與梁龍則将馬克西姆視為他們留在北京的動力。
被稱為"中國搖滾教父"的崔健,更是在這個舞台上第一次演唱了《一無所有》,不過和其他人不同,崔健與馬克西姆餐廳之間,還存在一段故事。
崔健在馬克西姆
崔健與馬克西姆餐廳的結緣,源于宋懷桂的女兒,宋小虹。
1986年,跟随母親定居中國的宋小虹,在一位攝影師朋友的介紹下認識了崔健。
那年崔健25歲,正在北京歌舞團當小号手,在物質層面上,彼時的崔健并不富裕,他沒有車也沒有房,和父母、弟弟擠在一間兩室一廳的房間裡,一年到頭總穿着一件軍綠色的外套。
但在精神層面,崔健卻極為豐厚,他對于音樂的熱愛與對夢想的追求打動了宋小虹。之後,她邀請崔健來到母親的馬克西姆餐廳演唱,在一來二去之間,兩人成為了戀人。
那時他們幾乎天天見面,宋小虹也喜歡音樂,兩人在一起約會的内容,通常就是守着一台錄音機聽磁帶。
因為出生後患上小兒麻痹,加之治療不及時,宋小虹的腿腳不好,出國後,宋懷桂曾帶她去了很多醫院,但治療成果并不明顯。宋小虹與崔健相戀後,崔健又想方設法向周圍人打聽治療方法,還請來中醫與按摩師為她治療。
雖然依舊成效不大,但回憶起來,宋小虹說:"崔健是一個外冷内熱的人,看起來很冷淡,但對人其實特别熱情。"
兩人的戀愛持續了三年,期間宋小虹還曾帶着崔健與宋懷桂一同吃飯,對于崔健的音樂才華,宋懷桂十分欣賞。
崔健與宋懷桂
直到1989年,宋小虹的父親患上癌症,看着日漸消瘦的父親,她陷入情緒谷底,有很長一段時間沒有與崔健見面。
漸漸的,兩人默認彼此已經分開,甚至沒有進行正式的分手。
對于戀情的終結,宋小虹歸結于彼此追求的不同:"深入了解後,發現現實和幻想對不上号,一個人又不可能完全改變另一個人的生活,就這樣不了了之。 "
而崔健則說:"我們兩個人在表達節奏上不合拍。"
馬克西姆餐廳的搖滾樂依舊響亮,而宋小虹與崔健的浪漫愛情故事,就這樣悄無聲息的結束了。
06
在女兒宋小虹的記憶裡,宋懷桂從未在自己面前哭過,多年來,母親的生活始終被工作嚴絲合縫地塞滿,甚至從沒有陪自己度過假:
"每天她都要打很多通電話,見很多人,一直到很晚才回家,更沒有周末的概念。"
直到1989年,随着丈夫萬曼去世,宋懷桂的人生像突然被踩下刹車,她高速前進的生活開始漸漸慢了下來。
這一年,宋懷桂52歲。
宋懷桂一家四口
回頭看,在宋懷桂與萬曼長達33年的婚姻中,萬曼始終給予她足夠的尊重與疼愛,宋懷桂說:"我之所以能夠向前走,是因為他的支持與鼓勵。"
丈夫的去世讓宋懷桂瀉下氣來,随着女兒宋小虹結婚生子,她開始漸漸從工作中抽身出來。
丈夫去世後,宋懷桂與女兒、外孫女一起住在北京,宋懷桂曾經形容那段狀态為:
"三代人、三個女人住在一起,說四國語言,請兩個女管家,養兩條狗,認很多幹兒子。"
宋懷桂舊照
2006年,宋懷桂因身患癌症離世,在彌留之際,宋懷桂對兒女說的話依舊是:"我會渡過這個難關,你們不要再哭了。"
哪怕到了最後一刻,宋懷桂依舊不認為自己會被輕易打倒,但屬于她那段熠熠生輝且豐富多彩的人生,卻還是迎來了終章。
宋懷桂曾說:"有人說,做夢的人是瘋子,但我認為,沒夢的人才是瘋子。"
而在她長達69歲的人生中,實現了許多無法被復制的夢想——
争取到中國第一樁涉外婚姻、在20歲時只身跟随丈夫出國生活、組建起中國第一支時裝模特隊、成為北京第一批法國餐廳老板。
似乎無論将哪一段經歷拿出來,都是一段精彩且富有時代色彩的故事,當然,個中辛苦或許也只有她本人知曉。
但也或許,對于宋懷桂而言,那些時刻從來不算辛苦。
宋懷桂舊照
在宋懷桂去世後,崔健和其他朋友們在馬克西姆給宋懷桂舉辦了一場送别派對。
在這場派對上,大家放着歌、跳着舞,開啟一瓶瓶香槟,一切都和過去的每個夜晚一樣。
似乎每個人都在等待着,宋懷桂再次從旋轉樓梯上緩緩走下,微笑着對每個人問候,說出那句她總會說的話:
"你好嗎?"
然後,燈光搖曳,歌聲依舊,派對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