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社會經驗:地球進入“震動模式”,日本地震與印尼火山噴發有關嗎?,歡迎閱讀。
現代快報訊(記者 是鍾寅)2024 年 1 月 1 日,中國地震台網消息,當日 15 時 10 分在日本本州西岸近海(北緯 37.50 度,東經 137.20 度)發生 7.4 級地震,震源深度 30 千米。就在之前不足 24 小時,中國甘肅白銀市發生地震、印度尼西亞兩處火山噴發,這些地質活動存在關聯嗎?
△圖片來源:中國地震台網
據央視新聞客戶端援引日本媒體報道,目前日本石川縣能登地區等地發布的海嘯預警級别為大海嘯預警。日本廣播協會等媒體均在即時播報地震海嘯信息,呼籲民眾立刻從危險區網域撤離,海嘯引發的巨浪将達到 5 米。
海嘯會對我國海網域產生影響嗎?中國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根據初步地震參數判斷,地震可能會在震源周圍引發局地海嘯,但不會對我國沿岸造成影響,中心将繼續跟蹤分析地震和海嘯監測數據,并及時發布信息。
海嘯形成需要同時滿足多個條件,地震震級必須在 6.5 級以上,必須是深海,海底必須發生垂直性的錯位。因此,并非所有近海地震都能引發海嘯,也不是所有海嘯都能產生廣泛影響。
據了解,全球的海嘯發生區大致與地震帶一致。全球有記載的破壞性海嘯有 250 次左右,平均大約六七年發生一次。發生在環太平洋地區的地震海嘯占約 80%。其中日本列島及附近海網域的地震占太平洋地震海嘯的 60% 左右。
相較而言,我國發生地震的頻率較低。我國海區處于寬廣大陸架上,水深比較淺,在 200 米以内,不利于地震海嘯的形成與傳播。從地質構造上看,沿海地區很少有大斷裂層和斷裂帶,即使我國海區發生較強的地震,一般不會引起海底地殼大面積的垂直升降變化,缺乏引發海嘯的大地震。
相比 " 神出鬼沒 " 的地震,海嘯已經有了相對完善的預警體系。據專家介紹,1966 年,國際上成立了太平洋海嘯警報系統國際協調組,建立了太平洋監測預報系統,沿海站點都設定了驗潮儀,根據水位記錄曲線的異常升降判斷出海嘯的可能性。同時,設定岸邊水聲接收站,監測海嘯,地震海嘯產生的聲波的傳播速度為 5400 公裡 / 小時,比海嘯波傳播的速度快得多,可根據接收到海嘯聲音的時刻,推算地震海嘯波到達的時間。
歲末年初,地球似乎進入 " 震動模式 "。
2023 年 12 月 31 日 22 時 27 分,甘肅白銀市平川川區發生 4.9 級地震震源深度 10 公裡。
2024 年 1 月 1 日清晨,印尼伊裡萊沃托洛科火山、杜科諾火山相繼噴發。杜科諾火山噴發持續了 49 秒,火山灰柱高達 2000 米。
1 日下午,日本本州西岸近海發生 7.4 級地震。
這些存在關聯嗎?現代快報記者采訪中國地震台網中心研究員孫世鋐,他表示,地震與火山同屬地球内部能量釋放引發的地質活動,但兩者在地球内部的層位不同。地震屬于地殼運動,而火山噴發則是地幔活動引發。以這次日本地震為例,震源深度為 30 千米,而火山噴發的地幔活動,則是在地表 100 千米以下。而且這些地方彼此距離遙遠,并無科學證據表明其存在關聯。
(校對 張靜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