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社會經驗:老公胃癌晚期,老婆要賣房治療,醫生勸她冷靜……,歡迎閱讀。
确診癌症,去醫院治療時,你最擔心和在意的是什麼?
" 和醫生的溝通是不是順暢。"57 歲的程先生(化名)對此深有感觸,最近,他找到潮新聞 · 錢江晚報,想講講自己的求醫經歷,這段經歷也讓我們看到了,一位醫生在和眾多癌症患者溝通時的不易和糾結。
時常乏力,沒想到是胃癌
因為工作原因,程先生需要經常出差,生活不是很規律,但他有時間就會去鍛煉,不抽煙不喝酒,也算是挺注意自身健康。
2021 年年初,他時不時覺得乏力,最開始以為是沒休息好,或者是心腦血管有問題,就去家附近一家醫院的心内科就診。
" 醫生讓我做一下血管造影,再此之前,先抽血做一下基礎檢查。" 程先生說,血象結果出來後,醫生發現他的血色素很低,建議他去消化内科就診。
醫生的提醒也喚起了程先生的記憶:30 多年前,他因為胃出血做過胃部切除手術,三分之二的胃在當時已經切除掉," 我身體條件蠻好,這麼多年,手術過的胃從來沒出現過問題,以至于我都忘記自己曾經做過這個手術。"
胃腸鏡檢查以及後續一系列檢查後,程先生确診殘胃低分化腺癌。
拿到結果時,程先生的老婆還想隐瞞," 我看她臉色不對,吞吞吐吐,旁邊的護工還開始安慰我,我就知道不是好事情。"
程先生當即就對家人說:是好是壞,都如實說。" 我當時就說,如果是不好的結果,我也要參與進來,自己找醫生,自己和醫生商量方案。"
樂觀需要支撐," 我的支撐來自醫生 "
看到檢查報告上的結論時,程先生的确難以接受,但他也很快讓自己鎮定下來,考慮治療事項。" 我找了很多醫生,也找到了挺有名的專家。"
幾次門診看診的經歷,讓程先生感覺并不順暢," 那位專家挺好的,但關于治療方案的溝通主要是團隊裡幾位年輕醫生在做。"
對于手術和治療,程先生有很多疑問," 醫生大概也比較忙吧,不願多說,給我的感覺是:我們病人沒必要問那麼多,聽醫生的就行。開了 PET-CT 等一系列檢查,讓我先去做。"
程先生有不同的考慮," 手術治療風險很大,我心裡很忐忑,總想能了解清楚。"
程先生決定找其他專家看看,在朋友的推薦下,他找到了浙江省腫瘤醫院胃外科副主任醫師餘建法。
為患者成功做完手術的餘建法 受訪者供圖
" 餘建法醫生仔細看了我之前的各種檢查報告後說,再做一個增強 CT 就可以了。還詳細地說了,手術怎麼做、有什麼風險等。他像一個鄰家大叔,語氣很輕松,說不要慌,我這個不是大問題,可以手術,他們這裡每年接診很多和我一樣的人。" 餘建法的态度讓程先生像吃了定心丸。
之後,程先生接受了胃切除手術、化療治療," 餘建法醫生說,有些人術後病理分期有轉移,需要輔助治療,再有的患者還要新輔助甚至轉化治療後,才能獲得手術機會。很幸運,我沒有出現轉移。這也讓我對自己更有信心。"
程先生的性格本就樂觀,确診胃癌後雖然情緒低落,但從未想過放棄," 我知道這個病會死,但沒想過自己會死,只有一個念頭:那就是想辦法。"
程先生也承認樂觀是需要有支撐的," 我的這些支撐就來自餘建法醫生,他的淡定、醫術、耐心,讓我覺得自己是有希望的。"
手術後,身邊人都建議程先生,飲食要注意,這些不能吃,那些要少吃," 我去問餘建法醫生,他說:沒什麼要忌口的,只要不是辛辣、腌制等特别刺激胃的,正常飲食就行,能吃下最重要。"
對程先生來說,這讓他卸下了巨大的心理包袱," 對患者來說,要想恢復好,無外乎就是情緒、營養、休息,這些問題,餘建法醫生都幫我解決了。我手術後是 120 斤,很快就增加到 140 斤。"
這兩年來,程先生堅持鍛煉:遊泳、器械、散步," 我現在能硬拉 100 公斤,生活、工作都恢復正常,沒人能看出我生過大病。"
半個小時溝通後,
80 歲老人改變了主意
兩年的治療下來,程先生一直感念餘建法的醫術以及和患者的 " 絲滑 " 溝通。在餘建法看來,這就是他的日常。
" 其實就是能換位思考,多站在患者的角度考慮一下。" 餘建法說,來醫院就診的不少患者是來自省外全國各地,比如安徽、江西等地," 跑這麼遠來治療,也沒什麼親戚朋友在這裡,很多患者其實挺不容易的,得了腫瘤本身就很崩潰,作為醫生,能多解釋就多解釋一些。"
性格溫和的餘建法有個習慣,患者問他要微信或者電話,他都 " 來者不拒 "。留了聯系方式,免不了總是随時随地會有咨詢:白天、晚上、工作日、周末 ……" 的确會被打擾到,也有覺得煩的時候,但也能理解患者的心情。"
門診、手術結束後,他都會利用碎片時間一一回復,有時候是早上上班的路上,有時候是工作結束後的晚上。
從醫多年的餘建法更關注患者的心理。" 我們這裡接診的腫瘤患者,有不少是晚期的,患者和家屬有沒有信心,對治療效果還是蠻有影響的。有些患者,你鼓勵一下,他可能就是不一樣的心态了。"
曾經有一位 80 多歲的大爺,确診胃癌後,覺得自己沒希望了,對做手術又有恐懼,一家人來回商量後,決定出院回家,吃點中藥,堅持一兩年就夠了。
" 他雖然是局部偏晚,但沒有遠端轉移,患者本人身體也還可以,雖然瘦,但還能自主生活。其實是有手術機會的,而且根據我們的經驗,預後也還不錯。" 餘建法覺得放棄很可惜," 他如果就此回家,也許能堅持兩年,但疾病進展後出血、疼痛、梗阻,嘔吐、腹脹,生活質量會非常差,說句不好聽的話,在反復進出醫院中度過短暫的餘生。"
餘建法決定和老人以及老人的家屬好好聊一聊,他講解現在的手術怎麼做、以前同樣病情的患者做完手術後,現在恢復得如何,他的手機裡存了很多這類手術的視頻、圖片,都一一拿出來給老人看,他所在醫院去年近一千五百台胃癌年手術,無一例死亡。
半個多小時的溝通下來,老人有了信心,決定手術。他對餘建法說,之前一直以為,做手術是件要命的事,出血多,傷口大,可能連手術台都下不來," 沒想到現在的手術和想象的不一樣。"
餘建法最終為他做了胃切除手術," 手術後很快就恢復正常,現在能吃能喝,還能幹活。健康快樂地生活着。"
浙江省腫瘤醫院手術室 受訪者供圖
做醫生的他,曾勸患者家屬 " 放棄 "
有時候,餘建法也會勸說患者家屬 " 放棄 "。
一位 40 多歲的男患者因為胃癌晚期找到餘建法醫師," 他的情況很不好,印戒細胞癌,非常晚期,腹腔轉移。"
夫妻倆很恩愛,老婆傾盡全力給他治療:開刀、免疫、靶向治療 …… 傾全家所用,能用的治療手段都用了,但男患者術後一年還是出現了復發。
" 他老婆很不甘心,說要把家裡的房子也賣了,繼續治療。" 餘建法醫師看在眼裡,忍不住規勸她冷靜," 從現有的治療手段來說,他其實沒有機會了,這是醫學的局限性。"
餘建法醫師對患者家屬說:你已經盡力了,可以繼續治療下去,但最後的結果可能不是你想要的," 活着的人還得繼續生活,不要留下沉重的負擔,你們還有孩子,以後還要讀高中、考學,也為孩子考慮一下。"
作為一位醫生,進行這樣的勸解也不容易,餘建法醫師不是沒有想過,會不會有家屬會責怪和埋怨," 勸說放棄比勸說治療更難,确實是綜合評估後,沒有更好的治療辦法了,才會這麼說。從我的角度看,其實也是換位思考後,才這麼建議。"
有些 " 傻氣 " 的做法,
收獲了很多感謝
在如何和患者以及家屬的溝通上,餘建法也有糾結,
幾年前,餘建法接診過一位 88 歲的老太太,腸癌導致腸梗阻住院治療。在是手術還是保守治療上,一家 10 多口發生分歧。
凌晨手術後,俞建法拍下的還在手術的同事們
" 家屬最後想開點好的藥,壓壓牢,回去算了。但是她的腫瘤是不可能用口服藥壓牢的。從醫生的角度看,我是建議手術的,有風險,但這是患者唯一的機會,如果回家,生存毫無希望。" 餘建法對患者家屬說," 如果這是我自己的母親的話,我絕對手術治療。"
這句話力挽狂瀾,家屬最終同意手術,但餘建法卻也背負上了巨大的心理壓力:萬一手術結果不理想怎麼辦?" 任何方案和選擇都是有風險的,家屬采納了你的建議,治療順利還好,一旦有波折,有些家屬立刻就會變臉,最初的客氣也沒有了。"
但大概是性格使然,遇到類似的情況,餘建法還是會 " 設身處地 "," 其實,這種做法是有些傻氣的。"
不過從業這麼久,餘建法的建議還沒出現過意外,收獲的更多的是感謝。
那位 88 歲的老人現在已經快百歲了,每次都說:沒有餘醫生,我早已成灰;多年後,那位男患者已經不在了,他的家人找到餘建法,感謝他當時的坦承。就像如今的程先生,雖然兩年過去了,他一直記得餘建法醫師," 能感受到他确實是為患者考慮,醫生釋放出來的善意對我們來說,就像是信心增強劑,這其實和技術同樣重要。"
來源:潮新聞記者 吳朝香 通訊員 王屹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