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iPhone、微信「二選一」?十年前的套路,怎麼還有人信,歡迎閱讀。
發布會前夕,蘋果也慌了。
最近,微信硬剛 "蘋果稅" 的消息鬧得沸沸揚揚。
這件事最早源自蘋果要求騰訊和字節對微信和抖音進行 " 根本性的改變 ",如果解決不了兩款軟體内部小程式繞過應用商店内購的問題,這兩款 APP 或被蘋果停止更新審批。
簡單來說,此前 iOS 版微信和抖音都存在 " 漏洞 ",開發者可以利用外部支付系統避開 30% 的傭金,也就是所謂的 " 蘋果稅 "。
就以微信和抖音的體量來說,少收一大筆傭金,蘋果自然是不樂意,于是以 " 拒絕必要更新 " 為手段,要求兩家必須封堵漏洞。
面對蘋果的要求,騰訊在 7 月初發布的微信更新裡修復一個外鏈漏洞,但蘋果仍要求騰訊采取進一步措施,因此雙方之間開始就收入抽成問題進行談判,如今 iOS 版微信的最新版本也停留在 2 個月前。
巨頭之間的矛盾其實很正常," 硬剛 " 蘋果也不止騰訊一家,但經過一些網友的傳播以及過度解讀,這件事竟變成了 "iPhone 16 不支持微信 ",這下更是引發大量用戶恐慌。
首先,蘋果肯定不會下架微信。
其次," 蘋果稅 " 的問題也不會由消費者承擔。
在十年前的中國互聯網," 二選一 " 曾在多個領網域泛濫使用,其結果證明,無論是平台還是消費者,都是輸家。
" 二選一 ",沒有赢家
無論是國内還是國外," 二選一 " 在互聯網行業一直都是大型科技公司限制競争的重要手段。歷史上著名的案例包括谷歌與歐盟的反壟斷案、亞馬遜與圖書出版商的對抗、微軟與網景的浏覽器戰争等等。
當然,最出名的還是 " 二選一 " 案例還是發生在 2010 年的 "3Q" 大戰。
2010 年,騰訊旗下的 QQ 已經擁有了龐大的用戶基礎,而 360 在安全軟體領網域迅速崛起。為了拓寬業務,騰訊推出了 QQ 醫生。
該軟體與 360 安全衛士的功能高度重合,并且在更新成 QQ 電腦管家時沒有任何提示,引發了不少 QQ 用戶的不滿,這也為此後 360 與騰訊的正面交鋒埋下了伏筆。
恰逢國慶節前夕,360 推出了 " 隐私保護器 ",而該產品針對的軟體只有 QQ,這一行動無疑是引起了雙方的矛盾。
緊接着,360 進一步推出了 " 扣扣保镖 ",允許用戶屏蔽 QQ 的某些功能,包括廣告,這無疑直接影響了騰訊的收入。
雙方大戰最終在 2010 年 11 月 3 日達到了頂峰,那一晚騰訊給它的 10 億用戶兩個選擇:要麼裝載 360 軟體的,而 QQ 會停止運行,要麼解除安裝 360 軟體,QQ 才能登錄,就便是中國互聯網史上著名的 " 二選一 " 事件。
最終,在工信部和中國互聯網協會的介入下,兩家公司最終達成和解,騰訊停止了 " 二選一 " 的政策,360 也停止了對 QQ 的限制。
但此後幾年裡," 二選一 " 在中國互聯網行業開始被大規模濫用,包括電商、物流、外賣、在線支付等領網域都出現了比較出名的 " 二選一 " 案例。
那麼為什麼 " 二選一 " 問題屢禁不止?
首先,二選一争奪的是用戶,更進一步說是市場份額。
在中國互聯網行業早期,雖然大型科技企業都已經擁有了大量用戶基礎,但互聯網的普及率還是偏低,中國網民規模仍在不斷擴大。
比起新用戶帶來的潛在利潤,短時間内用戶的流失是可以接受的。萬一真的能 " 賭赢 " 競争對手,那 " 二選一 " 無疑是一勞永逸的 " 大招 "。
而從微信與蘋果這件事情來看,兩家之間并不存在 " 市場份額 " 的競争,矛盾的根源主要出自 " 蘋果稅 "。
其次,過去國内法律在執行上的缺失,讓不少平台鑽了空子。
從現在來看,這種所謂 " 二選一 " 就是變相的 " 壟斷 "。直到 2020 年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公布了《網絡交易監督管理辦法》,新規明确禁止 " 二選一 " 行為,這才讓平台 " 二選一 " 濫用得到了有效監管。
而在國外,針對大型科技巨頭的反壟斷法已經相當成熟,谷歌、亞馬遜等美國科技公司們也曾被 " 二選一 " 重罰過,蘋果自然不會選擇踩坑。
如今,國家針對反壟斷這方面也在不斷加強監管與處罰力度,科技企業們也在不斷反思商業模式,競争變得更加開放。
可以說," 二選一 " 已經是遠古互聯網時期的眼淚了。
發布會前夕,蘋果會讓一步嗎?
有趣的是,這次 " 二選一 " 事件發生在 iPhone16 發布會前夕,蘋果方面自然不希望輿論影響到即将到來的新品發布會。
在 9 月 2 号晚間,蘋果官方客服和技術顧問相繼表态,強調蘋果并未接到關于 iPhone 16 不支持微信的通知,此外蘋果正在與騰訊積極溝通相關事宜。
目前最有可能的結果,大概是蘋果調整 " 蘋果稅 " 的抽成、微信進一步調整外鏈的折中方案,畢竟雙方都有過先例。
此前,蘋果公司曾在歐盟地區做出一系列調整,大幅下調向開發者抽取的 " 蘋果稅 ";而騰訊這邊也曾放開過競争公司產品的外部鏈接,在這一點上雙方大概率能達成一致意見。
值得一提的是,結合蘋果近幾個季度的财報可以發現," 蘋果稅 " 在内的服務業務營收已經連續六個季度創下新高,而這項業務在大中華區的收入反倒不斷下滑。
因此能留給蘋果調整 " 蘋果稅 " 的空間并不會太多,這場商業博弈大概率還會持續一段時間。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 鎂客網 ",作者:MKWjh,36 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