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純電C級轎車,沒有赢家,歡迎閱讀。
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智行駕道
過去幾年,特斯拉 Model 3 幾乎成為各家新能源品牌一定會對标的車型,無論是發布會還是媒體評測,只要是一款純電轎車,就免不了和 Model 3 對比。
但在產品之外,各大品牌的真正威脅可能并不是特斯拉 Model 3 ——問題在于,純電 C 級轎車似乎碰到天花板了——這是過去幾年連特斯拉都沒能改變的。
純電 C 級轎車碰到天花板了?
2023 年,國内銷量最高的純電 C 級車是特斯拉 Model 3,全年銷量 14.7 萬輛,同比增長 18.5%,但相比 2021 年的 15.1 萬輛卻下滑了 4000 輛。相比 2020 年的 13.7 萬輛也僅僅高出 1 萬輛——要知道這已經是 3 年前的數據了。
近幾年在新能源市場高歌猛進的比亞迪同樣沒能突破這塊 " 天花板 ",2022 年比亞迪漢 EV 銷量達到 14.3 萬輛,超過了當年的 Model 3。但一年後,即下滑 26.5%,只剩 10.05 萬輛。而在價格方面,漢 EV 甚至低于 Model 3。
Model 3 和漢 EV 已經是最近三年純電 C 級轎車銷量最高的兩款車型了,連它們都不約而同地陷入停滞,背後的原因可能有兩個:一是行業即将見頂,即便是頭部車型也增長乏力;二是競争對手搶占市場,導致頭部車型份額減少。
新能源浪潮真正開啟也就 2019 年之後,要說 " 行業見頂 " 未免有些來得太快,難道真像豐田章男說的那樣," 電動車市場份額最多只能到 30%"?
2020 年 -2023 年,特斯拉 Model Y 的中國銷量從 0.9 萬輛增長至 64.6 萬輛,增長超過 700%。Model Y 也就此成為中國乃至全球最暢銷的單一車型。即便只看 2022、2023 兩年,Model Y 在中國市場的同比增長也高達 105%。
因此,無論是從增長率,還是銷量的絕對數字來看,同樣是 C 級純電車,SUV 都未出現轎車這般的停滞狀态,要說 " 行業見頂 " 可能言過其實。
那麼,會是第二種嗎?
2023 年,純電 C 級轎車又湧進了一大批新玩家:極氪 007、吉利銀河 E8、阿維塔 12、奇瑞星紀元 ES、蔚來 ET5T、飛凡 F7,以及華為加持的智界 S7 等陸續發布上市,加上此前已經上市的小鵬 P7i、海豹 EV、極氪 001 等,20 萬元 -35 萬元的純電 C 級轎車市場,已經容納了數十款車型。不過,除了 Model 3 和漢 EV 外,其他車型 2023 年銷量均在 10 萬輛以下。
銷量排名 3-5 位的車型分别為紅旗 E-QM5、極氪 001 和海豹 EV,2023 年他們的合計銷量為 21.8 萬輛,略低于 Model 3 和漢 EV 銷量之和。
而在 2022 年,這三款車型合計銷量為 16.5 萬輛。也就是說,2023 年三款車型合計增長了 32%,高于純電車 24.6% 的行業整體增長率。但 32% 這個數字不僅低于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 33.5% 的增長率,也大大低于 PHEV(插電混動)84.7% 的增長率。
從這幾組數據也能看出,說 " 行業碰到天花板 " 可能并不準确,純電 C 級轎車市場依然在增長,但其增長速度不僅低于新能源汽車行業整體增長,還遠遠低于插混車型。
因此,簡單來說就是,過去幾年純電 C 級轎車市場湧入了太多玩家,相比去年僅 24.6% 的增長率,蛋糕增長太慢,已經不夠分了。
那麼,這就帶來了新的問題,為什麼純電 C 級轎車增長如此緩慢?以及市場能如何突圍?
純電 C 級轎車為什麼不好賣了?
純電 C 級車不好賣,主要原因離不開產品和市場因素。
產品方面,純電車在續航上的短板依然是讓許多潛在用戶不敢下手的核心原因。對于那些沒有綠牌限制,只想買部家用車,而不是一定得買部純電車的人來說,續航是無法忽視的問題。
如今在售的純電 C 級轎車續航大多在 700km 以下,且眾所周知這個數字可能至少還得打個七八折。而 800V 架構、5C 電池等快充方案也只是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大規模上市,普及還需要很長時間。對家庭用戶,尤其是有長途需求的人來說,不得不對純電車有所猶疑。
再者,無論是大電池還是 800V 架構,價格都要高昂得多,花更貴的錢為并不明顯的續航和充電買單,同樣令人懷疑。尤其是當同價位的燃油車都開始大降價時,純電車的種種缺點就顯得更加突出了。
過去一年,價格戰不僅發生在新能源市場,在燃油車市場,更是出現碾壓式降價的激烈狀态。
根據汽車咨詢平台數據:
2023 款邁騰官方售價 18.69 萬元 -25.39 萬元,全系降價近 4 萬元;
2024 款奔馳 C 級官方售價 33.32 萬元 -37.9 萬元,全系降價超 7 萬元;
2023 款寶馬 3 系官方售價 29.99 萬元 -39.99 萬元,全系降價超 6 萬元
2024 款奧迪 A4L 官方售價 32.18 萬元 -39.98 萬元,全系降價近 9 萬元
……
當 BBA 的主銷車型都降到和特斯拉 Model 3、比亞迪漢一個價位的時候,恐怕誰都會猶豫一下。
事實上,這幾款燃油車去年的銷量都超過了比亞迪漢 EV,奔馳 C 級和邁騰甚至比特斯拉 Model 3 還高出了 3 萬多輛。或許這也印證了網友的那句調侃:"30 萬的奔馳 C 老氣橫秋,20 萬的奔馳 C 高端大氣 "。
還能怎麼突圍?
雖然純電 C 級轎車的增長并不算快,但新入局者還在增加。去年 12 月,小米 SU7 亮相,它同樣是一款軸距達 3000mm 的大型純電轎車。對小米來說,在本就增長并不快的市場裡,和特斯拉、比亞迪、華為、極氪等一眾強敵作戰,想要脫穎而出,難度可想而知。
事實上,C 級車是一個價格高,銷量也不低的市場,并且還是品牌高地,能在 C 級車市場站穩腳跟的車企往往綜合實力也非常強勁,例如大眾、BBA、特斯拉。因此,作為新能源必争之地,許多車企也把相當多的新技術放在這個品類裡。
例如智界 S7 擁有華為自研底盤和高階智駕,小米有自研的高速電機,極氪則是把 100 度電池拉低到 25 萬元價位。
純電 C 級轎車的續航短板顯而易見,燃油車的大降價也分走了相當一部分潛在用戶,那麼純電 C 級轎車還能怎麼突圍?
黃河科技學院客座教授張翔對智行駕道(carviews)表示,目前純電 C 級轎車市場同質化已經比較嚴重,各家產品賣點重合度較高,要推動市場整體增長,需要更多創新。比如續航更長的固态電池,價格更便宜的鈉離子電池,高階智能駕駛,全自動駕駛等重要創新。" 關鍵是要做到‘人無我有’ ",張翔表示。
另一方面,在價格戰的大背景下,車企正處在兩難之間:價格戰導致定價不能過高,但創新又需要足夠的研發投入,研發投入需要資金,如果定價過低,車企收益減少,就很容易變得入不敷出。
對車企來說,如何平衡這兩者将是未來取勝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