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廣汽殺死廣汽,歡迎閱讀。
一個不确定的時代,汽車老兵的二次創業。廣汽自我重塑的決心之在超出預期。
文丨智駕網 王欣
"再不變革連變革的機會都沒了。" 一家傳統車企的智能化負責人如是說道。
汽車業的變革,也往往從一家企業總部選址搬遷開始談起。
廣汽集團在 10 月 25 日發布管理模式和組織機構改革公告的幾天後,11 月 2 日,廣汽集團總部在一天之内從廣州 CBD 珠江新城,搬到了 36 公裡外、毗鄰獅子洋的番禺化龍。
番禺化龍,是廣汽自主品牌的發源地和集中地—— 2005 年,廣汽集團決定開始建設自主品牌,當時,廣汽自主品牌選址番禺化龍的復甦村,甦字復雜,本想改為 " 蘇 ",但當時負責廠房建設的古惠南(現任廣汽埃安總經理)卻偏偏看中了這個字,甦字代表更生,勉勵同事們自力更生。
19 年過後,為什麼搬遷到化龍?
日前,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現身于廣汽集團的一場懇談會,他明确表示,廣汽集團總部搬遷到番禺是為了改革,具體而言,就是脫掉西服,換上工裝,走上一線,将管控模式全面落地,為了再次起飛。
今時今日,番禺化龍這裡依舊分布着廣汽集團的多家核心部門,廣汽埃安總部及工廠、廣汽乘用車公司、廣汽研究院、廣汽商貿、廣汽部件、廣汽國際總部。
而這次新搬來的廣汽集團總部,據内部人士介紹,廣汽集團總部大樓的位置,原先就是研究院的 T2 大樓。對面就是廣汽傳祺工廠,緊挨着是埃安工廠。這裡距廣汽豐田和廣汽本田都不遠,包括這裡還有眾多的零部件車企在内。
在這場從公告到搬家歷時不到一個月的決定塵埃落定後,11 月 15 日,廣汽于廣州車展的傳祺展台召開了集團發布會,宣布開啟自主品牌三年 " 番禺行動 ",這一行動表明廣汽要舉全集團之力,将自主品牌管理模式從戰略管控轉變為經營管控。借此要靠前指揮、統一作戰。
梳理今年我國汽車產業的競争發現,讓很多大型車企集團始料不及的源頭,實則藏在這些巨大的變化中:
一:當前帶發動機的插混已成為推動新能源汽車發展的主要動力;
二:中國新能源車年產破 1000 萬輛,新能源車國内零售滲透率已連續 4 個月突破 50%;
三:合資和自主的競争格局扭轉,中汽協最新數據顯示 2024 年自主份額達到 60%,合資只剩下 40%。
對于廣汽集團而言,這場時代大戲是它的新一個開端。
廣汽為什麼要變?
廣汽怎麼變?
在這兩個問題上,廣汽集團總經理馮興亞給出了方向與答案。
他指出:一是市場結構發生變化,從傳統汽車向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全面過渡。按照 2025 年新能汽車占比 20% 的規劃,如今已提前十年實現 50% 的目标。
二是產品結構發生變化,除了純電動汽車,插電式、增程式技術路線的產品結構增速非常快,甚至遠超純電動汽車。
三是競争主體發生變化,目前自主品牌市場占比超 50% 且持續擴大。面對中國汽車市場產業的變革,以及汽車業利潤率整體下滑的背景,廣汽集團必須以 " 變 " 應 " 變 "。
馮興亞強調,改革、調整、轉型是廣汽的必由之路。
從過去宏觀戰略層面進行指導和監督,到下放到一線具體業務深入管控,這是廣汽過去缺少的,是現在需要加速創造的。
對于一家背靠合資成長的汽車集團而言,競争業态多變的中國車市讓廣汽想要在轉型中平衡好各個板塊業務發展又談何容易,可眼下這場革新與重塑,對于廣汽集團來說,已經沒有退路。
因此,廣汽集團必須将主動權交到 " 聽到炮火的人 " 手中。
01.
從合資輝煌走向提振自主
過去兩天,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的一組數據,激起車市的千層浪。
數據表明,自主品牌在中國汽車市場的占比已超 60%。面對這一變化,這意味着汽車集團的整體工作重心與管理模式亟需進行根本性調整。
這是合資品牌話語權的讓渡,更是中國自主品牌車企重生的開啟。
廣汽集團作為較晚推出自主品牌的一家,直至 2010 年才正式發布了傳祺品牌。而這次它的根本目标,即是重振自主品牌。
這也是集團總部從廣州 CBD 遷往番禺的核心要義所在。
從 " 番禺行動 " 來看,廣汽希望通過品牌引領、產品為王、科技領先、國際市場拓展四大改革舉措,來提升自主品牌核心競争力。
但在自主品牌蓬勃向上的今天,傳祺與埃安作為廣汽集團内部自主品牌的兩大支柱,從最直觀的產銷數據來看——前 10 月,廣汽傳祺銷量 31.2 萬輛,不及去年同期,廣汽埃安前 10 月銷量 26.5 萬輛,較去年同期下滑超三成。
很明顯,目前還無法承擔起帶動集團 " 上量 " 的重任。
但長遠看,在今年中國車市的頭部車企對比下,廣汽集團唯有推動自主品牌業務增長和深度改革,才能在同行業的競争中有足夠的說服力。
目前,廣汽的确在自主研發上強化權重:投入累計超過 500 億元,專利申請超 2 萬件,其中發明專利占比超 42%。在新能源領網域,已經量產了彈匣電池、超級快充、誇克電驅技術,全固态電池技術也将按計劃在 2026 年裝車搭載。
那 " 抓自主 " 是否意味 " 舍合資 "?
馮興亞強調," 合資品牌是廣汽集團的重要組成部分,始終堅持合資合作和自主創新不動搖。"
畢竟,在廣汽集團的銷量結構中,超 60% 的汽車銷量仍來自于兩大合資品牌廣汽豐田和廣汽本田。
這是廣汽集團不放棄和合資合作的根基所在,畢竟合資維穩是改革前提。
雖然鑑于市場表現,廣汽合資品牌業務受到擠壓已是事實,但像馮興亞所給的預測,随着技術和市場競争的變化,合資公司在新能源和智能化的水平上,包括投入的人力和資源上,将會進一步擴大。
廣汽集團要做的,是讓合資意識到不能任由其老路發展,現在,豐田和本田也開始在中國市場做出戰略豪賭。
這次廣州車展,廣汽集團承包下一整個場館單獨亮相,廣汽本田新能源品牌烨 P 首款車型烨 P7 量產版首次亮相;廣汽豐田新能源品牌發布鉑智 3X;自主表現上,廣汽傳祺首款高階智駕 SUV S7 全球首發;埃安 UT 發布第三款全球戰略車型;昊鉑 HL 全球首發。
自主、合資選擇全線出擊,背負各自 " 全球戰略車型 "、" 首款高階智駕 " 等重要使命,以此來展現品牌背後的不破不立。
今時今日,廣汽豐田也已經實現了凱美瑞、漢蘭達和賽那等全系列車型的混動化更新,廣汽本田也是将雅閣、型格和皓影等主力車型實現了混動化,甚至是插電混動化。
這或許會帶給廣汽集團另一番有益的影響,在廣汽豐田和廣汽本田真正實現插電混動化後,只要再以廣汽集團電動技術發展的電動智能汽車,它就有望成為繼比亞迪之後完成電動化全面轉型的第二家車企。
這對廣汽集團而言,也會積極顯出與合資品牌堅持合作的姿态。
廣汽此輪改革的決心,還體現在對銷量目标的設定上。
廣汽規劃,通過改革,2027 年要實現自主品牌占總銷量 60% 以上,挑戰自主品牌銷量 200 萬輛。
但在當今市場極度内卷之下,200 萬輛的目标,像是一道天塹,或者說,是巨頭躬身入局的戰略豪賭,也是吓退其他選手的障眼戰術。
對于廣汽集團而言,現在更緊迫的問題,是想清楚到底靠什麼驅動。
馮興亞的回答很清晰,靠產品。
" 廣汽的這一輪改革,真正的落腳點是產品。" 在未來三年,廣汽自主品牌将密集推出 22 款全新車型,其中 2025 年上市 7 款,全面覆蓋純電、增程、插混等所有主流新能源動力形式。
在馮興亞規劃的設想背後,是留給車企調整技術、產品等多個業務規劃的最後視窗期。
以技術路線為例,當前,插電式、增程式技術路線的產品結構增速連續多月超過純電動車型。乘聯會數據顯示,今年 1-10 月,增程式車型增速是純電動車型增速的近 5 倍。
車企們不得不加快調整管理模式和發展戰略,以适應環境的轉變。
而攪動一家汽車企業競争格局變量的最大鲇魚當然在科技和智能化。
馮興亞坦稱," 如果單看智駕體驗,廣汽現在已經在第一陣營。三年後進入全球第一陣營,指的是技術、產品層面。"
進一步,廣汽集團計劃在研發和產業化方面,将至少投入 500 億元,确保 " 番禺行動 " 的資金需求。
而這 500 億元的資金體量能否砸出水花,取決于廣汽能否快速推出基于生成式 AI 的端到端智能駕駛技術;和行業玩家已在布局的端雲一體大模型多模态互動系統;以及能否在官方給到的 2025 年和 2027 年的時間表中,分别達成產品智駕體驗、智駕技術國内領先和進入全球智駕第一陣營的軍令狀。
可以說,廣汽建立高效靈活的市場化機制,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所有資源、所有精力都是為了實現自主品牌做上去的目标。
東方證券在一份研報中指出,從投資策略上看,央國企實施改革後,将提升企業經營效益和競争實力,進而其盈利能力也将逐步提升,盈利提升後也将促進其估值修復,促進市值提升。随着分階段改革逐步深化,相信廣汽集團将觸底反彈,迎來自主品牌增長的新階段。
如果上述都是合理和可實現的,那麼廣汽的再出發,的确令外界充滿期待。
02.
產品大年迎來改革,改革帶來的秩序重構
車企的組織架構呼應着產品形态,馮興亞稱產品本部是這次廣汽集團改革的核心所在。
據悉,廣汽集團三年 " 番禺行動 " 部分工作已經進入實施階段,新成立的產品本部人數規模達到 700 人,開始進入產品主戰模式。
" 對一般的消費者來說,他只看到了產品的實體,但是這個產品是怎麼來的?可能很多人不關心。但是作為企業而言,如何打造爆款產品?這個爆款產品如何產生?其實是改革的核心所在,這一點外部是看不到的。"馮興亞說。
下一步的重點,廣汽集團将着重在產品的研發領網域做重新設計,從消費者需求開始,實現從 " 產品定義-產品開發-產品上市 " 全流程統管,可以說涉及全廣汽集團決策流程的重大變化。
這一流程即 IPD(Integrated Product Development)集成產品開發流程,目前在廣汽集團的組織架構和產品流程上都在做全面引入。
在中國,IPD 之所以聲名鼎沸,與華為的引入不無關系。
IBM 早期面臨轉型危機,引入 IPD 流程起死回生,這一幕被華為看到,花費幾億元美金咨詢費引入 IPD 流程。
通過建立品牌事業群,依托集團智能和資源平台,經營好每個核心單品,讓每個核心單品部門類似一個小公司,這是目前已采用 IPD(Integrated Product Development,集成產品開發)流程的新勢力理想等眾多車企的目的。
智能化汽車時代下,一個好的公司架構該長什麼樣子?
某汽車研究院一位高級總監表示:" 從產品定義到產品研發、產品生產、產品制造再到最後產品測試,需要企業任何一個經手部門做到非常好的銜接。現在一些公司會把業務部門分為硬體、軟體、服務三個職能部門,由不同職能部門将這個項目做閉環的管理。傳統車企是以大量開發新車為核心的垂直管理體系,新勢力組織架構以直接面向用戶的品牌事業群為核心。"
那麼以廣汽為代表的傳統車企管理方式,是否可以完全摒棄傳統流程全部替換為 IPD?
車夫咨詢合夥人曹廣平認為,部分是可以的,但完全徹底轉換,也并不贊同,這會增加太多轉換成本,這在汽車產品降價期并不合算。而新舊管理方式深度結合,并且以實際項目、盈利模式以及高新技術為驅動力,是必須的,适當結合實際,部分轉化進步是必須的,并且有必要形成戰略調整的不斷循環。
而廣汽集團的產品本部和廣汽研究院最根本的區别在于," 在哪些品牌、產品上有什麼樣的技術,這一點,其實不是研究院決定的,是產品本部決定的。"馮興亞強調。
在完成這次改革、廣汽在集團層面成立產品本部後,真正意義上打通了從產品定義、開發到上市的全流程。研究院提供技術支持,消費者和產品端需要什麼,研究院就提供什麼。
這與過去的模式不同在于,過去是產品由廣汽研究院拿出來,再放到傳祺、埃安、昊鉑等幾個品牌去銷售,盡管分工明确,但問題是,對消費需求感知最深的市場端和研發端可能脫節。
在馮興亞看來,以前廣汽集團的市場和技術是兩個輪子,轉得不協調。而現在做 " 產品定義 ",需要什麼樣的性能指标是讓產品本部定,研究院只去突破瓶頸。
如今廣汽研究院要具備的是主戰相應產品的能力,沒有的話就去突破瓶頸。而做什麼樣的產品、需要什麼樣的性能參數,是產品本部決定的。畢竟,產品本部背後的真正決定權是消費者。
這也越來越像新勢力車企乃至科技互聯網公司的組織架構模式。對此,馮興亞認為,這是廣汽自主打造出批量爆款車型的前提。
除了產品本部,财務本部和采購本部等職能部門,廣汽集團也做出了一系列優化和大整合。
在廣汽原有的自主品牌體系中,廣汽傳祺、廣汽埃安和廣汽國際三家公司就有三個組織,三個組織又抽成三個產品、采購、财務等職能部門,因此帶來效率較低、成本較高的問題。
廣汽改革的下一步,首先要精簡職能部門。
廣汽集團内部人士透露,總部現有職能部門與廣汽研究院、廣汽傳祺、廣汽埃安三家的職能部門和廣汽國際部分職能部門實現合并,做到自主品牌人财物集中管理。财務、采購和產品研發端為統一的負責人,意在方便調配資源。
馮興亞表示,要将廣汽集團的采購本部實現平台化。
" 采購是最能發揮資源協同效應的。像廣汽埃安只能做電動車,不能做帶發動機的,前兩天股東大會,我們正式修改了章程,廣汽埃安要進入 REEV、PHEV 增程細分市場。"
這一調整,為廣汽傳祺與廣汽埃安在統一平台上,根據不同消費者需求打造特色產品,并實現資源共享奠定了基礎。
" 同時,我們在采購領網域也進行了重大調整,成立了統一的采購本部,旨在實現資源的最大化共享。產品、财務與采購,這三方面的改革共同構成了我們轉型的核心。"
根據古惠南此前透露,預計 2025 年,埃安将根據市場變化推出插混以及增程車型,據悉,現在埃安内部正在對增程進行規劃。
古惠南多次在公開場合表态,埃安做增程并不是後來者,而是做增程的老師傅(詳見:《埃安的爆款來了》)。
至于由古惠南掌管的廣汽埃安,馮興亞說,集團各職能部門将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合并或分設,在确保埃安相對獨立運營的同時,最大化合并機構、精簡流程,以提升效率、降低成本。
接下來,廣汽集團要用歷時不到兩個月時間,在 2025 年 1 月 1 日全面完成改革。
自此一役,如若順利,廣汽集團與吉利的關停并轉一樣,無疑是中國汽車兩大集團的一次自我革命,勢力會引發漣漪效應。
03.
汽車老兵的二次創業
二次混改,也是廣汽系列改革的重要一環。
做為地方國企,此次廣汽集團的二次混改改革涉及組織機構、產品開發流程、市場化體制、人才機制等多個層面。
其中最為核心的是利益綁定,在廣汽集團接下來的二次混改中已經明确的是,包括董事長、總經理等在内的管理層,都将通過持股或期權的方式,如同廣汽埃安等子公司允許管理團隊持股一樣,實現利益與公司的深度綁定,進行完全市場化的運作。
曾慶洪最新透露,接下來開展的二次混改中,廣汽集團會實施員工持股計劃。不過,在高管團隊持股方面,廣汽集團層面卻未有進一步突破。
2021 年,埃安展開混合所有制改革,取消了采取總經理、副總經理、部長、科長、系長的組織體系、以及科長及以下幹部,變為項目管理制,扁平管理,全員平等。
後來,副總經理肖勇還在朋友圈發文:" 一場對廣汽,甚至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行業具有深遠影響的變革,就此展開。"
一語成谶。
埃安在混改完畢後,廣汽集團陸續收到大量投資機構的投資意向,又在逐步對廣汽研究院、廣汽乘用車純電業務的無形資產、固定資產完成全部收購後,埃安開始執行新的車型策劃流程。給埃安直接帶來的改變是,在 2024 年 1 月實現電動車電池、電機、電控三電系統的全部自研自產。
中國汽車工業咨詢委員會主任安慶衡向智駕網表示:二次混改是全面加大改革力度的一部分,和之前埃安的局部改革不一樣,這次是涉及到整個管理層。
廣汽集團對機制的看重是毋庸置疑的。" 對一個企業來說有機制、有人才、有資金,就有競争力,就有產品。沒人才、沒技術、沒資金、沒機制,誰都做不成,不可持續。" 曾慶洪表示。
2023 年,廣汽集團匯總口徑的營業總收入占廣州市 GDP(國内生產總值)的 17%,其乘用車產銷總規模位居全國第四。
汽車制造業占廣州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例接近 30%,是當之無愧的支柱性產業。
在廣州市統計局最新公布的三季度經濟數據中,今年前三季度,廣州汽車制造業增加值同比下降 17.4%,比上半年下降 16.4% 進一步擴大了降幅,顯示廣州汽車產業仍持續承壓,并拖累了制造業的表現。
廣州市統計局在公布三季度經濟數據時也坦言:汽車制造業仍處動能轉換深度調整期。
廣州汽車產業以廣汽集團為龍頭,這是廣汽集團下定決心全面調整和改變的動力,也正是種種競争壓力,才有今天的改革。
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開啟了魔幻現實主義的大浪,揭示了一個奇幻而又真實的世界。如今的車市,似乎也有一些此類的迹象和縮影。
2023 年汽車市場的變化,深藍 CEO 鄧承浩曾言, " 多年以後當你開着十萬級的寶馬在路上奔馳的時候,一定會想起 2023 年的春天 ",借此表達對這一年的感慨。
2024,即将落幕,這家位于南方的汽車 " 老兵 ",在全球汽車產業百年未有的巨變中,開啟二次創業,廣汽給汽車新的一百年留下什麼印記取決于這次番禺行動走的多遠。
【關注智能駕駛,關注智駕視頻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