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互聯網經驗:「千億航天」獲數千萬元種子輪融資,專注大型火箭低消耗回收技術,歡迎閱讀。
文 | 張卓倩
編輯 | 袁斯來
36 氪獲悉,北京千億之一航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千億航天 NayutaSpace」)宣布完成數千萬元種子輪融資,投資方為多位個人投資人。本輪融資資金主要用于 " 宇宙獵人 " 液體運載火箭一子級的投產和回收復用相關試驗。
「千億航天」成立于 2023 年,是一家研發復用液體運載火箭與復用液體探空火箭的制造商,通過火箭回收技術,主要解決航天領網域對大幅提升火箭運力和降低運力成本的需求。「千億航天」研發的火箭包含 " 宇宙獵人 EX 号 " 探空火箭、" 宇宙獵人 1 号 " 運載火箭等多款產品。
火箭樣圖
随着中國衛星互聯網事業蓬勃發展,商業火箭產業逐步進入到發展黃金期。大規模衛星的發射需求帶動航天運力需求的爆發。「千億航天」CEO 李銳告訴 36 氪,根據國内衛星星座統計表測算未來衛星需求,目前已知的互聯網通信衛星組網需求就達到了數萬顆,還不包括各省市地區的智慧農業、土地監測、防洪減災等遙感衛星星座組網需求,而我國過去兩年平均每年僅發射 200 餘顆衛星,所以在火箭運力需求方面未來 10 年都将持續爆發增長。
然而現階段,我國火箭仍面臨成本高,產能匮乏的難題,導致衛星發展進程仍較為緩慢。與 SpaceX 相比,運力和成本都存在數十年差距,而火箭可回收復用是實現降本的初步路徑。「千億航天」則專注于大型火箭回收復用技術。
「千億航天」采用自主研發的 " 落葉飄 " 氣動力減速回收技術,通用于公司運載火箭和探空火箭產品。火箭一子級再入返回至着陸前,全程采用氣動力減速和三通道飛行控制。火箭減速飛行過程中無需消耗推進劑,相比于 SpaceX 獵鷹 9 号火箭可減少 20% 的運載能力損失(獵鷹 9 回收狀态下運載能力損失為 40%);火箭無主動力減速,降低了發動機多次點火工況要求,火箭復用壽命更長;降低了在線凸優化規劃的難度。火箭采用 BTT 姿态控制,機動飛行能力強,适應大範圍子級落點調整,落區保障要求更低。
在探空火箭產品方面,「千億航天」的 " 宇宙獵人 EX" 号一子級火箭采用 9 台 70 噸推力發動機并聯提供動力,火箭運力大且完全可復用,相對于傳統固體探空火箭產品,可執行的探空測試任務載荷重量尺寸包絡更大,飛行高度、速度範圍更廣,任務響應速度更快、成本更低、可靠性更高等。
"2024 年我們會做三次試驗。第一個是一子級靜态點火試驗,驗證全系統工作性能;第二個是一子級垂直跳躍試驗,驗證無支腿回收技術。",李銳介紹," 第三次的話主要就是做火箭的翻轉跳躍試驗,因為宇宙獵人火箭的回收技術跟其他公司,比如說 SpaceX 獵鷹九的回收方式還不太一樣,所以有些獨創的高難度回收動作需要最後考核驗證。"
宇宙獵人
與此同時,「千億航天」統籌考慮飛行控制、測量、測發控等功能需求,突破傳統的設計約束,采用系統總線和高速機内總線,實現信息一體化、一套系統綜合控制箭上、箭下資源,全面提升運載火箭數字化水平,實現火箭在線自适應故障診斷、風險評估,提高火箭運行可靠性。
「千億航天」計劃用探空火箭實現盈利與回收復用技術積累,再進行入軌級整箭產品發射回收測試。目前市場探空火箭均為不可回收固體火箭,且無法靈活執行任務,使用液體復用大推力火箭能夠獲取到多方面的競争優勢,比如縮短研發周期,降低研發費用與風險。
目前「千億航天」核心團隊有 13 人,團隊涵蓋國家航天資深技術骨幹,具備火箭從 0-1 的研發能力,掌握探空火箭研制、發射的全流程經驗。CTO 李炜曾任職星河動力航天科技運載火箭總體副總師,有 11 年航天系統體制内總體設計經驗,抓總飛行試驗 30 餘發。
李銳介紹,「千億航天」計劃在 2024 年底實現回收技術突破,2025 年完成探空火箭首發飛行試驗,并實現年發射火箭 10 發的初期任務目标,2026 年完成運載火箭首發飛行試驗。
投資方觀點:
個人投資者邊力表示," 創始人李銳 rick 年輕而富有活力,充滿創業的激情、勇氣和決心,敢于打破常規,不懼權威。這種年輕的活力往往是創新和突破的源泉,尤其在航天領網域這樣一個需要不斷挑戰技術極限與探索未知領網域的行業。在大航海時代,首先得有船,然後建立通商口岸,提供高效的運輸服務,實現人和貨物的廣網域流轉。在商業航天需求爆發式增長的時代,千億航天遠景計劃錨定于 2050 年前,建立 10 萬噸級的星際方舟,在軌壽命 100 年,可供 5000 人長期生存,同時具備對地、對月、對火的萬噸級運輸擺渡能力;構建在軌試驗、生產制造、文化旅遊、商貿物流等多維度商業業态,促進第一代太空人類的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