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教育經驗:退休後還外出打工的老人,往往都是這6種人,有你嗎?,歡迎閱讀。
我們小區有三位退休老人。一位是事業部門退休幹部(簡稱老張),退休工資大約是 1 萬元出頭;一位是國企退休工人,養老金 3200 元(簡稱老劉);一位是老國企失業退休工人,養老金 1800 元(簡稱老林)。
這三位老人都喜歡下象棋,互相之間比較熟悉。老張老兩口經常去周遊大好河山了。老劉找了一個門衛的工作,補貼家用。老林發揮自己有手藝的優勢,去外地一家小工廠打工去了。
以上這種場景,你可能也會在普通的小區裡看到過。據統計,工地打工者的平均年齡已經上升到了 40 歲,50 歲以上的打工者占比上升到了 25%。環衛清潔工的平均年齡更是上升到了 45 歲,50 歲以上的占比超過 30%。公園裡彎腰除草、栽樹、松土的勞動者,在小區、停車場、工廠門衛崗上,大多數都是老人。
如果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退休後繼續打工掙錢的,主要有 6 種老人。
一是退休養老金低的老年人。
目前,全國平均養老金大約在 2900 元左右,即使在北上廣,養老金水平也只有 4 千多元。但是,平均值不能代表大家都有 3000 元,大多數退休老人的養老金不到 3000 元,在經濟欠發達地區,養老金水平只有一兩千元。
在日益高漲的生活成本面前,很多退休老人的養老金根本不夠用,為了自己的生活質量,為了自己在兒孫面前的尊嚴,很多退休老人再去打一份工。其實,他們根本找不到好工作,只能從事保安、保潔、勤雜工、環衛工、綠化工等低薪工作。
二是感到孤獨的老年人。
有些退休老人,尤其是那種傳統國企裡生產一線的老人,他們年輕時代恰逢強勞動、低工資的時代,他們只知道幹活,沒有娛樂,更沒有培養什麼興趣愛好。
他們在家裡不會逗孫子笑,沒有唱歌跳舞的喜好,也沒有錢玩燒錢的攝影、釣魚等愛好,不懂娛樂,不會做家務,也不注意衛生,穿得邋裡邋遢的。老伴煩,孫子嫌棄,兒女沒功夫關照他們。
他們在家裡很郁悶,很孤獨,不如外出打工。比如,小區門衛崗裡的三位老頭,端着大茶缸子,有人聊天,有事忙活,既賺了工錢,還找到了朋友。
三是在家裡閒不住的老年人。
有很多老人是閒不住的,他們不害怕幹活,就怕閒着。如果閒着,就覺得自己虧欠了世界。他們經歷過吃不飽飯的年代,退休之後不一定缺錢,兒女也孝順,但他們已經養成了省吃儉用的習慣,這種習慣刻在了骨頭上。
比如,小區的老王,見到紙殼子就撿,兒女都嫌棄他丢人。他們把工作當成樂趣,離開了工作崗位,反而不适應,可能會閒出毛病。他們在退休後往往找一個工作,在享受工作的同時還能多掙一份工資。
四是被兒女拖累的老年人。
有些退休老人,尤其是從機關事業部門和央企、國企管理崗位上退休的,他們的退休金或養老金還真不低,高的上萬,普普通通的也有五六千元。按道理說,自己的日子能過得挺好的。
可是,他們的子女如果不争氣或混得不好,生活不寬裕,退休老人只能繼續打工掙錢、貼補兒女。可憐天下父母心。他們願意為兒女無條件付出一切。
五是有經驗有技術的老人。
經驗,有價值。技術,更有價值。很多有真本事的人,退休之後,反而是他們的第二個春天。部門可能要返聘他們,企業可能要聘請他們,這一部分退休老人簡直就是香饽饽,能發揮餘熱、掙更多的錢,為什麼不去呢?
比如,業務骨幹、技術專家、醫生、教師,等等,這些職業 " 越老越吃香 "。有的财務專家,專門給中小企業避稅,收入頗豐。有的技術專家,輔導私企創新產品,可以拿到高額回報。有的醫生辦診所,大賺特賺。有的教師搞培訓,收入幾何級增長。這就是人才的魅力,咱們只羨慕,不嫉妒,更不能恨。
六是有資源的老人。
很多在位時有權有勢的人,受到規矩約束,只能拿到規定的工資收入。他們在職時就注意積累人脈,給自己留後路。退休之後,就到有關公司任顧問,不一定真的打工,但有不菲的收入。這一個群體,與普通百姓無關,懶得寫他們。
PS:退休之後,享受了養老金,就不能再籤勞動合同了,只能籤勞務合同或不籤合同,不能享受工傷保險待遇。一旦遇到工傷,容易產生很大的糾紛,甚至得不償失。提醒各位退休老人一定要籤勞務合同和工傷協定,給自己增加一份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