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軍事經驗:夭折的巨獸:“薩拉米斯”号戰列巡洋艦,歡迎閱讀。
以下文章來源于燃燒的島群 ,作者群主飛龍
本文是 " 燃燒的島群 " 第 1212 篇原創文章,作者:Me410。
全文共 4267 字,配圖 4 幅,閱讀需要 11 分鍾,2024 年 4 月 9 日首發。
快捷閱讀作者文章的入口就是點擊标題下方的作者 "me401 專輯 "!
圖 1. " 薩拉米斯 " 号預想圖
自從希臘于 19 世紀脫離奧斯曼帝國獨立至今,希臘與土耳其兩國一直是世仇。除了歷史恩怨以外,兩國在巴爾幹進行了長期的争奪。即便在徹底劃定陸地邊界進而加入北約之後,在愛琴海上的島嶼和領海糾紛,依舊綿延不斷,直至今日。因而兩國之間的海軍軍備競賽,由來已久。
然而與英德或者美蘇之間的海軍軍備競賽不同,小國由于經濟實力較弱,他們大部分戰艦必須從國際市場上采購。波谲雲詭的政治環境、時好時壞的經濟狀況、難以預測的技術發展因素,都對海軍建設發展產生了持續衝擊。所以,無論是希臘還是土耳其,海軍裝備采購表現出高度的機會主義特征。裝備普遍東拼西湊。只是在加入北約以後,才勉強算是做到了體系化。而在此之前,兩國的海軍發展史更富有戲劇性。" 薩拉米斯 " 号就是這種時代背景下的產物。
土耳其的海軍現代化進程,始于 19 世紀末。最初,他們的想法并不比慈禧太後強多少:把手中已有的老式鐵甲艦維修一下,充個門面就行了。但是很明顯,無畏艦的衝擊已近在眼前。正如同今天的男人們喜歡追逐電動汽車或者是最新電子產品一樣,那個時代的男人們,也會對無畏艦這種時髦玩具心動不已。
1911 年,土耳其人在英國下單了第一艘無畏艦。如果再考慮到他們也同時從德國引進了兩艘老式的前無畏艦的話,希臘人顯然不能再無動于衷了。受邀前來希臘的皇家海軍技術顧問團,給出了一個經濟實惠的建議:采購兩艘 12000 噸級的戰列艦,外加一艘裝甲巡洋艦。盡管這樣的戰列艦最多只能裝備 10 英寸口徑的主炮,但是用作防御還是夠用的。特别是它們有限的噸位,能夠更好地使用希臘人相對簡陋的基地和維修設施。如此一來,維護和運作費用,也能維持在一個較低的水平。
但是,這些愚蠢的西方技術專家們,哪裡懂得東方人微妙的心理學。後者思考問題更多的不是基于技術理性,而是人情世故。當面對土耳其人強勢的海軍建設,撐起面子永遠大于建設裡子。所以希臘人也需要一艘大船。這就是 " 薩拉米斯 " 号。當 1912 年初招标開始時,這塊肥肉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美英法德意奧全都前來投标。其中,英國船廠最多,足足有 10 家。法國有四家。美國和德國各有三家。意大利兩家。奧地利一家。
按理說,英國人赢面最大。不僅投标者眾多,而且希臘海軍中的英國顧問們,肯定也會盡力幫助本國船廠。但是經過近半年的評估,最終花落德國伏爾铿造船廠,也就是當年建造定鎮二艦的那家。
這種巧合其實有其内在的邏輯。近代以來,後發國家在建設海軍時,往往以英國海軍為師。但是英國畢竟是當時全球領跑者。開出的價錢可不便宜。于是,囊中羞澀的後來者們,不得不尋找替代貨源。即便是願意從英國進口紅磚頭的日本人,也沒有把進口軍艦的訂單全部交給英國人。而在琅威理調教下的北洋水師中,德國船所占的比例也還是要大于英國船。背後的原因都是一樣。與今日德國制造的顯赫聲名不同,當年的德國貨基本等同于 " 庸俗加廉價 "。
但就像今日的拼多多一樣,對于不太富裕的消費者而言,價錢合适才是王道。以至于投标失敗的英國人,憤怒地指責伏爾铿根本不可能從這單生意中獲利。因而背後一定有德國政府的财政補貼。這樣的指控當然無法證明。不過德國海軍确實為了這單出口生意出過力。畢竟,希臘人雖然窮,但并不傻。為了穩妥起見,他們首先向伏爾铿下單了兩艘驅逐艦和 6 艘魚雷艇,并要求在三到四個月的時間内交貨。這麼短的時間内,履行合同的唯一辦法就是将即将建成并交付德國海軍的訂貨,轉讓給希臘人。
伏爾铿最初的設計還比較保守。船長 140 米。寬 22 米。吃水 7.3 米。航速 21 節。排水量 13700 噸。三座雙聯裝 14 英寸主炮沿船體中軸線,分别布置在船體的前方、後方,和中部。此外還有兩具 450 毫米口徑的魚雷發射管。
與此同時,國際形勢繼續演變。經過意土戰争和第一次巴爾幹戰争之後,土耳其人的海軍建設欲望,愈發強烈。恰逢巴西人放棄了專門為他們設計的那個 " 七炮塔傳奇 ",再被土耳其人成功撿漏。飽受刺激的希臘人,立即要求伏爾铿放大設計,即便因此抬高造價也在所不惜。
圖 2. " 薩拉米斯 " 早期設計方案
于是在 1912 年底," 薩拉米斯 " 的最終設計出爐。船長 173 米。寬 25 米。吃水 7.6 米。排水量 19800 噸。四座雙聯裝 14 英寸主炮采用背負式安裝模式,分居艏艉兩端。此外還有 12 門 6 英寸副炮,分置左右兩舷。但是裝甲防護依然薄弱。舷側裝甲帶最厚處有 250 毫米,屏護輪機艙和彈藥庫。但是艏艉兩端的裝甲就只有不到 100 毫米。由于其 23 節的航速高于當時戰列艦普遍的 21 節的速度标準,所以通常被歸類為戰列巡洋艦。合同總價 169.3 萬英鎊。工程于 1913 年 7 月開工,預計在 1915 年 3 月交貨。
需要指出的是,伏爾铿只不過掙個建造船體的幸苦錢,并不能拿到合同規定的全部款項。因為精明的希臘人将所有火炮合同都交給了美國伯利恒鋼鐵公司,而不是德國的克虜伯。因為克虜伯給出的報價高達 69 萬英鎊,遠高于美國人給出的 55 萬英鎊的價錢。
但正是這個節儉之舉,最終導致了 " 薩拉米斯 " 号的夭折。因為一旦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皇家海軍立即對德國實施了全面海上封鎖。于是,來自美國的火炮永遠無法運抵德國造船廠。伏爾铿在 1914 年底完成了該艦的船殼,并将其下水,随後就不得不停工。
德國人當然也想過,将這艘軍艦據為己有,投入戰争。但是專為美國炮塔設計的座圈,有着獨特的直徑尺寸,并不适合安裝德國大炮。如果要做進一步的改裝,雖然可行,但是在戰争時期,陸軍的軍火需求不僅龐大,而且享有很高的優先權。要為計劃之外的大型戰艦制造新的炮塔,一樣困難重重。
就這樣," 薩拉米斯 " 号空殼在整個戰争起降一直停泊在漢堡,無所事事。另一方面,英國人還在動腦筋。他們的海上封鎖攪黃了美國人的生意。後者當然很生氣。而這恰恰是海權的威力和價值所在。理論上,一個中立國在戰争時期可以和交戰雙方做生意。但是事實上,無論這個中立國在感情上傾向于哪個交戰國,它都只能和掌握海權的那一方做生意。畢竟,大多數國家都不可能僅僅為了幾單生意損失,就和一個海權國家開戰。所以,戰争中的海權國家,不是在以自身的國力作戰,而是在調動全世界的資源去打仗。
當然,這個過程需要金錢的支撐。而任何國家的金錢都不可能是無限的。不過這個問題難不倒英國人。面對生氣的美國人,英國人及時出錢,買下了這些多餘的火炮。其中,四門 " 薩拉米斯 " 号的主炮裝備給了四艘英國淺水重炮艦。12 門副炮則被打發到斯卡帕灣,作為岸防炮使用。于是,表面上,英國人得到了武器。美國人拿到了貨款。雙方皆大歡喜。但是實際上,英國人花掉的錢也是從美國人那裡借出來的。相比之下,沒法做生意的德國人,已經連借錢的資格都沒有了。而當英國人的借債越來越多,美國人就會擔心,如果英國在戰争中失敗和破產,自己也得跟着倒黴。就憑這一點,美國人遲早要跳上英國人的戰車,與他并肩作戰。于是,無法掌握海權的德國,注定完蛋。
圖 3. 裝備 " 薩拉米斯 " 主炮的皇家海軍 " 阿伯克龍比 " 号淺水重炮艦
一戰之後,圍繞着這艘未完工的 " 薩拉米斯 " 号,伏爾铿還要跟希臘人再交涉十年之久。從技術上看,該艦已經過時,繼續投資建造并不劃算。但是如果中止合同,又涉及到復雜的經濟補償問題。此外,土耳其在經歷了戰後的混亂之後,于 20 年代末期重新拾起了德國人留下的 " 戈本 " 号。此舉又讓希臘人想起了他們的 " 薩拉米斯 " 号。但是面對糟糕的經濟形勢,希臘人這一次難得清醒一回,改走空潛快思路,大力發展輕型艦艇和潛艇。
于是," 薩拉米斯 " 失去了最後的重生機會。1932 年,德國與希臘達成協定。希臘人尚欠伏爾铿 3 萬英鎊的工錢,就以 " 薩拉米斯 " 的船殼作為抵償。德國人只能把該船拆毀,勉強回籠資金。
圖 4. 戰争期間的漢堡港。右側的船體就是 " 薩拉米斯 " 号。左側兩艘分别是一艘 " 馬肯森 " 級戰列巡洋艦和一艘 " 巴伐利亞 " 級戰列艦
- 全文完,敬請期待下一篇! -
- 給本站投稿,只需輸入關鍵詞 " 投稿 "-
- 加入粉絲群,只需輸入關鍵詞 " 加群 "-
如果您覺得本站還不錯,請掃這裡關注、收藏、轉發三連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