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妖股不妖了,海螺水泥該咋辦?,歡迎閱讀。
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BT 财經,作者 | 遊璃
低迷已久的房地產市場迎來了回溫,建材板塊也迎來久違的聚焦。
近日,地產行業消息不斷。8 月 25 日,住建部等三部門宣布将認房不認貸納入 " 一城一策 " 工具箱;8 月 31 日,央行、金監局發布兩條通知,表示将下調首付比例下限,同時二套房貸款利率下限調降為 LPR+20BP,指導下調存量房貸利率;9 月 1 日,北京、上海兩大一線城市官宣跟進 " 認房不認貸 "。
加上此前确認的深圳、廣州、重慶等地,一系列救市政策接連釋出,一級市場、二級市場和消費市場罕見地沸騰起來,與房地產緊密相關的建材板塊也受此蔭蔽,出現短暫拉升。
以建材巨頭海螺水泥為樣本,北京、上海宣布加入認房不認貸行列後的首個交易日收盤股價定格在 27.26 元 / 股,漲幅達到 3.3%,建材板塊整體漲幅也來到了 2.6%。
形勢一片大好背後,投資人當中也出現了潑冷水者。有觀點認為股價反映的畢竟只是短期市場情緒,長遠來看企業依然拼的是盈利水平等硬實力。而在這些方面,海螺水泥的表現是不盡如人意的。
在 " 聰明錢 " 面前,利好政策或許是救心丸,但絕不會是回春丹。面對行業逆風時,自謀出路尋找第二增長曲線,才能讓挑剔的投資人滿意,市場一時半刻的狂熱掩蓋不住内裡空洞的事實,海螺水泥必須思考,潮水退去以後該如何繼續生存。
姗姗來遲的 " 市場化運作 "
據海螺水泥 2023 年中報顯示,報告期内其營業收入為 654.36 億元,較上年同期上升 16.28%,客觀來說,在房地產行業整體景氣度下降的前提下,作為下遊產業的海螺水泥表現算不得差。
引起較多争議的是利潤收入,财報顯示今年上半年海螺水泥錄得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 64.68 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 34.26%,增收不增利現象突出。
海螺水泥對此給出了自己的解釋,6 月股東大會上公司總經理李群峰多次強調,稱海螺水泥整體經營秉持 " 份額是基礎,盈利是目的。将堅持市場化運作,擇機做存量整合 " 的原則。
策略聽上去合理,但執行力度确實很難讓投資者忽視。縱覽近三年财報會發現,海螺水泥市場份額的流失已經是個 " 老大難 " 問題。
2019 年,海螺水泥自產熟料和水泥產量共 3.23 億噸,市占率為 13.78%;2020 年,海螺水泥自產熟料和水泥產量微漲至 3.25 億噸,市占率卻出現下降,來到 13.58%;2021 年,海螺水泥自產熟料和水泥產量急轉直下至 3.04 億噸,市占率進一步降為 12.77%。
水泥大數據顯示,現在回顧來看,2021 年是海螺水泥業績滑坡最大的一年,在此之前,海螺水泥產能利用率均明顯高于全國產能利用率水平。但從 2021 年開始,由于海螺水泥所在區網域的需求增長變得乏力,兩者差距逐漸縮小。
產能利用率下降,首當其衝影響的就是市場競争力。在市場份額連降三年後,海螺水泥似乎才剛意識到問題所在,開始在經營上做出調整,于去年中決定執行市場化運作戰略。根據中國水泥網水泥大數據研究院的統計,這讓它的自產品市場份額提升了 0.45 個百分點,但距離 2018 年的高位仍有 0.69 個百分點的差距。
考慮到疫情影響下水泥市場需求的大幅萎縮,以及外貿交易受阻,市占率降低對海螺水泥業績的影響需要被更嚴肅地看待,海螺水泥不斷下滑的營收就是例證之一。
近三年間,海螺水泥幾乎每個季度的營收都在下降,2022 年甚至減少超過 300 億元,淨利潤下滑超過 50%,僅有 156.61 億元,一下退回了 6 年前的水平。
2023 年中報是自 2021 年 Q3 以後海螺水泥營收首次出現同比正增長,自我造血的能力卻仍未恢復。中報顯示,2023 年上半年產品綜合毛利率為 26.81%,較上年同期下降 6.3 個百分點。
水泥大數據研究院曾指出,想要提高產能利用率,海螺水泥需在長江流網域或其他區網域的非錯峰季開足馬力生產。但受銷量及銷售價格下降等因素影響,海螺水泥多個區網域銷售狀況不佳。
海螺水泥東部及南部區網域銷售金額同比分别下降 7.22%、9.47%,毛利率同比分别下降 8.48 個百分點、5.05 個百分點。中部及西部區網域銷售金額則同比分别下降 8.44%、13.52%,毛利率同比分别下降 4.85 個百分點、7.62 個百分點。
老玩家如何适應新時代
水泥是典型的傳統行業,上遊生產商通常有直銷與經銷兩個方向,據接近海螺水泥的人士透露,海螺水泥的經營模式是直銷為主,經銷為輔。
作為 ToB 類型企業,直銷與經銷的選擇其實沒有優劣之分,只看适合與否。前者的優勢是公司對市場的把控能力更強,銷售政策落地反應相對較快,回款能力更強。但在海螺水泥身上,直銷好像沒有帶給它幾分紅利。
2023 年中報顯示,海螺水泥應收票據及應收賬款達 102.8 億元,同比增長 68.24%,其中應收票據增長 65.06%,應收賬款增長 75.99%。
而對比經銷來看,經銷模式的優勢是省去物流運輸成本,畢竟水泥是由石頭磨制而成,原料不值錢,密度還大,運輸費用占比較高,遠距離運輸時稍不注意,成本甚至會超出材料價格本身。
換言之,沒有把直銷優勢發揮到極致,意味着海螺水泥還必須承擔直銷帶來的成本壓力。
建材行業資深從業者劉東軍表示,水泥這一品類有兩短,一是保質期短,通常都在 1 個月左右,這意味着海螺水泥的庫存周轉要快,要密切關注市場需求以調整產量,保持管理鏈路敏捷高效;二是 " 腿短 ",使用陸地運輸方式,水泥行業的平均服務半徑在 200 公裡以内,水路運輸稍長,但也就是 500 公裡左右,哪怕海螺水泥多數業務停留在中國境内,沿途需要設立的多個經營點也将擠壓利潤空間。
因此,海螺水泥為自己的未來找了新的出路——做 LP。海螺水泥聯合專業投資機構,出資 20 億元設立了工業互聯網母基金,50 億元總規模中海螺系的兩家企業累計占比 40% 為有限合夥人中最高,釋放出向 " 工業互聯網 +" 生态平台進軍的堅決信号。
有觀點認為,這也是不得已之舉。随着時代發展,傳統制造業的主業趨于穩定,甚至走向萎縮,上下遊可拓展性變差,尋求更多想象空間只能選擇跨界。而面對數實結合的大勢,進軍科技領網域,已經是他們能找到最大的确定性,将資金交給專業人士操作,則是為風險投資加上的最後一層屏障。
這不是海螺水泥第一次設立產業基金,2021 年,海螺水泥已經參與過投資新材料的事業,那時候掏出的 16 億元不比現在少太多,不過當時首期基金規模為 150 億元,海螺水泥的參與更像是試水,到了今年,海螺水泥成為了母基金的最大出資方,瞄準的或許是更多話語權。
但話語權的增加是否能帶來更多收益,答案也很難保證。從這支母基金的主要投資方向來看,無論是近幾年讨論的新概念 AIGC、雲計算,還是互聯網時代已強調多次的工業供應鏈、行業應用解決方案、工業互聯網硬體,與海螺水泥既有業務的關系都不大。
海螺水泥擅長的傳統制造業與工業互聯網代表的硬科技相去甚遠,如何把握其中的機會,就算有着資深 VC/PE 加持,市場也始終保留謹慎觀望态度。
入行容易掙錢難
一家企業是否值得投資,有很多個判斷标準,比如是否順應宏觀經濟環境。海螺水泥如今股價腰斬,核心原因就在于房地產和基建趨于飽和。需求側減弱,成本側的燃料煤和電價格上漲,再加上重資產屬性拖累盈利,資本市場自然對海螺水泥提不起興趣。
再比如自身護城河是否夠深夠寬。海螺水泥主營的水泥制造,在技術上其實沒有太大難度,成本優勢更多建立在入行時間及大手筆的收并購上。
《長江商報》統計顯示,海螺水泥近兩年在投資并購完善產業布局方面的舉措堪稱 " 瘋狂 "。2021 年海螺水泥投資設立、并購的公司超過 40 家,獨資設立的新能源公司達 15 家,2022 年也延續了這個打法,2021 年至今年 6 月底,公司投資現金流淨流出金額合計達 304.51 億元。
去年 3 月,海螺水泥還表示将投資 50 億元建造光伏電站,發展新能源業務,但目前來看尚無成果顯現。職業投資人王洪波表示:" 對于海螺水泥近幾年的發展,我還是理解不了。19 年 -22 年 600 億的資本開支,23 年還要保持 200 億的規模,按照這速度,家底經不起幾年造。"
更何況,加入 LP 行列的遠不止海螺水泥一家。最近因為醬香拿鐵刷屏的 "A 股唯一奢侈品 " 茅台,5 月一舉擲出了 100 億元成立新基金,合作方為招商資本和金石投資兩家明星機構。有趣的是,茅台設立基金,投身的也是科技行業,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材料都在它的狩獵範圍以内。
面對如此強敵,投資人們需要海螺水泥證實,抽出資金成立 LP 不是簡單的跟風或玩票,而是認認真真地籌備擴張商業版圖,追求第二增長曲線。正如王洪波所說,水泥的工藝有上百年沒有發生過颠覆性變革,但是光伏行業對成本有極致追求,每隔幾年就會引起一輪技術更新,海螺水泥能否适應這樣的節奏,人們心裡都在打鼓。
回到海螺水泥的老本行,水泥行業的景氣周期與房地產產業鏈的确定性有直接關系,盡管利好政策不斷出台,但随着城鎮化進程抵達平台期,水泥行業由增量轉存量,周期屬性會變得更加明顯,日後很難再出現長期增長了。
中商產業研究院的數據表明,我國水泥行業現階段的產能已經嚴重過剩,行業出清預計需要幾年才能恢復。
股價反映的只是短期市場情緒,長遠來看,企業能否持續獲得資本認可,靠的還是盈利能力、成長空間等硬實力。而在這些方面,海螺水泥的表現是不盡如人意的。海螺水泥何時才能熬過寒冬,結論只能由時間證明。